新軍給大清帝國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廣大官員和民衆(zhòng)經(jīng)過一年多來的耳渲目染,對新軍的進一步改革充滿了期待和渴求。
授印環(huán)節(jié)完成後,司儀官上臺宣佈歌舞表演開始。
一隊隊化著戲妝、身穿各色長袖表演服的歌舞表演者,按照預先彩排好的內(nèi)容登臺表演,古典和新奇交相輝映而又融爲一爐,讓觀禮嘉賓大開眼界、耳目一新。
上午十一點整,歌舞表演環(huán)節(jié)結束,表演人員退場之後,道光皇帝重新走上臺來,正式宣佈退位!
至此,禪讓典禮圓滿落幕,參加典禮的所有人員稍作休息後,被分類安排到位於天壇西壇門內(nèi)的齋宮用齋。
午間的齋宴結束後,道光皇帝與劉凱峰大帝專門約見了朝鮮、琉球(今沖繩)、蘇祿(今菲律賓蘇祿羣島)、蘭芳共和國(今加裡曼丹島)、安南(今越南)、南掌(今老撾)、暹羅(今泰國)、緬甸、不丹、哲孟雄(今錫金)、莫臥爾(今印度半島北部)、廓爾喀(今尼泊爾)、拉達克(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巴爾蒂斯坦)、帕米爾、坎巨提(一譯乾竺特、謙珠特、喀楚特)、愛鳥罕(今阿富汗)、安集延(古稱大宛國)、瑪爾噶朗、那木幹、塔什干、博羅爾(巴達克山以東)、巴達克山(今阿富汗東北境內(nèi))、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布哈爾汗國、浩罕汗國、布魯特汗國等25個原大清藩屬國的國王或使節(jié)進行了座談,並最終達成了備忘錄。
備忘錄明確記錄如下:
一、中華帝國(新國號)與25個藩屬國之間將一如既往形成宗主國與藩屬國關係,各藩屬國每年向中國賀冬至、賀正朔、賀國慶、納歲幣,並可不定期派遣使節(jié)來華拜謁。
二、中華帝國向各藩屬國首都附近長年駐紮不少於一個團的軍隊,每兩年輪換。各藩屬國根據(jù)本國實際情況選址建設軍事基地(包括軍用機場),基地建設維護及駐軍一應費用由各藩屬國從財政支出。如果遇到了政治動盪或殖民入侵,中華帝國駐軍將全力給予協(xié)助解決。
三、宗主國商人在各藩屬國投資或貿(mào)易享受免關稅待遇,建房、結婚、子女教育及政治選舉等享受當?shù)厝舜觯敭a(chǎn)受藩屬國保護。
四、對於各藩屬國的內(nèi)政,中華帝國駐軍不加干涉,治安上各藩屬國可自行組建警察部隊,但在人數(shù)規(guī)模和武器裝備上會有所限制。教育上各藩屬國需在學校增加一門孔孟儒家漢語課程,教師可在住各藩屬國華人間擇優(yōu)選取,也可以向宗主中華帝國申請,由中華帝國政府進行選派。
五、朝鮮、琉球、蘇祿、蘭芳共和國、安南、暹羅、緬甸和莫臥兒等擁有港口的藩屬國,將在宗主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選址建設海軍港口,永久租借給宗主國海軍使用。作爲回報,宗主國海軍艦隊將義務保護藩屬國港口、漁民不受盜匪侵犯,並減免每年向中華帝國賀冬至、賀正朔、賀國慶、納歲幣費用的一半。
六、其他未盡事宜由中華帝國和相關藩屬國協(xié)商解決。
中華帝國元年正月十六(1841年2月7日)上午,中華帝國和25個藩屬國舉行新聞發(fā)佈會,向中外新聞記者公開發(fā)表了共同聲明,自即日起,中華帝國和25個藩屬國依舊是宗主國與藩屬國關係,藩屬國受宗主國軍事保護,26國將共同應對外來殖民者的侵略行徑。
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衆(zhòng)國、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西班牙王國、比利時王國、荷蘭王國和葡萄牙王國等十國使節(jié)在向國內(nèi)電報請示之後,紛紛表示要和中華帝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請求在北京東郊民巷修建各國大使館。
東交民巷,原名東江米巷,是北京市東城區(qū)的一條衚衕,衚衕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nèi)大街,全長1552米(與東長安街平行並大致等長),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衚衕。
根據(jù)此前大清政府與英、法、美、俄的約定,英國公使正式入住東江米巷的淳親王府(當時名爲樑公府,系康熙皇帝第七子淳王允祐的府邸);法國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當時名爲純公府,系**哈赤之孫安郡王嶽樂的府邸);美國公使進駐位於東江米巷的私宅;而俄國公使則入住清初在這裡修建的東正教教堂俄羅斯館。隨後各國公使館均選擇東交民巷一帶作爲?zhàn)^址。曾有童謠念道“吃麪不擱醋,炮打西什庫;吃麪不擱醬,炮打交民巷”,前者指的是位於北京西皇城根的西什庫教堂,後者即指東交民巷。
下午,新接任的劉凱峰大帝專門約見了葡萄牙王國的駐華大使,提出讓葡萄牙殖民軍正式撤出澳門,恢復中華帝國管轄主權的嚴正要求。
葡萄牙王國在經(jīng)歷了1804年至1808年由拿破崙發(fā)動的伊比利亞半島戰(zhàn)爭之後,國勢已經(jīng)大幅衰落,雖然後來聯(lián)合英國打敗了進犯的法軍,成功解除了困境,但已勢如強弩之末,無法再與歐洲列強相抗衡了,更何況是新近強勢崛起的中華帝國。
葡萄牙王國大使經(jīng)電報請示了布拉幹薩王朝君主瑪麗亞二世與費爾南多二世(葡萄牙在恢復了《1826年憲法》後確立了二元君主制)之後,同意了劉凱峰大帝的要求。
澳門古稱濠鏡澳,自南宋開始,屬廣東省香山縣。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爲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爲葡萄牙殖民地。在與大清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之前,葡萄牙殖民軍一直駐守在澳門,與大清軍隊形成長期的對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