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上,太平洋艦隊斜空發射了二十一響禮炮。
**城樓上空,無人機編隊、殲-20重型戰鬥機編隊和各型直升機編隊順序通過……
圍觀的人羣熱情高漲,看得大開眼界,每個人從心底深處充滿了對新中**隊的敬畏、對身爲中華兒女滿懷自信和自豪。
各國駐華公使、24個藩屬國的國王或特使也不同程度的在心靈上對中**隊的強大產生了深深的震撼。
這24個原大清藩屬國從地圖上環中國自東順時針向西依次是:
1、朝鮮:儒家國。
從西漢開始,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就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清興起以前,朝鮮與明朝保持著傳統的親密關係(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鮮賜璽書,從而確立起兩國間的宗藩關係)。1636年,皇太極率兵新徵朝鮮,攻佔朝鮮京都漢城,朝鮮國王李棩在國家存亡之際,迫於無奈,接受了清軍的條件投降,停用明朝年號,斷絕與明朝的一切交往,並奉清朝爲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後,雙方使節每年往來不斷。朝鮮方面,每年除有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使節外,還有多種不定期使節來華。
2、琉球:儒教國。
琉球是今天日本的沖繩。中國與疏球的宗藩關係有五百多年之久。自明初以來,琉球與中國的關係就很密切,琉球不斷向中國進貢,琉球歷代國王都接受中國冊封。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對中山王察度發佈詔諭。山北、中山、山南三王嚮明政府朝貢。琉球成爲明帝國的藩屬。明朝皇帝還贈送閩南人三十六姓給琉球。清朝建立以後,琉球使節於1646年來華,受到順治帝的接見。從此,琉球使節與清廷往來不斷。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爲正使出使琉球。此後,每逢琉球新王繼位,都有清朝使節前往冊封與慶賀、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兩次賜印給琉球國王,乾隆所賜之印寫有“琉球國王之印”字樣。直至19世紀60年代,琉球始終承認自己是清朝的藩屬。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中國對琉球的藩屬關係持續了五個世紀。
3、蘇祿:回教國。今菲律賓蘇祿羣島。
蘇祿人獨仰慕中國,自明以來皆累世朝貢不絕,且與中國有著淵源的血濃於水的關係。雍正四年(1726年),蘇祿國王母漢拉律林遣使奉表,貢貢方物。康熙十一年(1672年),國王奉表謝恩,並上奏曰:伊祖東王於明永樂間入朝,歸至德州病故。帝命有司營葬,勒碑墓道,諡曰‘恭定’,留妻妾侍從十餘人守墓。畢三年喪,遣歸。今事隔三百餘年,所有墳墓及其子孫存留睭恤之處,懇請修理給復。”禮部臣工議後上奏曰:“蘇祿國東王巴都噶叭哈答歿,長子都馬含歸國襲封。次子安都祿、三子溫哈喇,留居守塋,其子孫以祖名分爲給頂戴奉祀。著爲例。”“帝允之。”乾隆十九年(1754年),蘇祿國王麻喊味安柔律琳遣使貢方物,“並貢國土一包,請以戶口入丁編入中國圖籍。”帝諭曰:“蘇祿國傾心向北,其國之土地人民即在統御照臨之內,毋庸復行齎送圖冊”,婉言予以謝絕了。咸豐元年(1851年),西班牙人終於通過武力侵佔和樂島,蘇祿國淪爲西班牙殖民地,中國喪失其宗主國的地位。劉凱峰推翻咸豐朝後,西班牙殖民統治者迫於新中國強大壓力,主動撤離了蘇祿羣島,復位的蘇祿國王宣佈依舊是中國的藩屬國。
4、蘭芳共和國:亦有說是南方共和國,是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
該國在加裡曼丹島上,1770年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加裡曼丹西部)成立了“蘭芳公司”,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爲“共和國”,成爲“蘭芳共和國”。由於荷蘭等西方殖民者對南洋的侵略加劇,羅芳伯順應時勢和當地華人以及落後民族爲保護自己生存權利的要求,於1770年建立蘭芳共和國(1777年~1884年),定都東萬津。由於羅芳伯對祖國仍然有很深的懷念和洋人對清朝的非常顧忌,所以在立國之初,他就派人趕到北京向中央政府彙報相關情況,就立即向清朝稱臣,並進貢方物。後來,他們還曾經多次遣使回國,覲見皇帝,請求稱藩,想把婆羅洲(加裡曼丹島)這塊土地納入清朝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清朝皇帝起初不予受理,後來接受了朝貢。此舉果然使洋人大爲顧忌,從而停止對當地的騷擾。而另一方面,早期未有加入的部族,看到南方共和國的成功,亦紛紛表示願意加入成爲成員部族。在最高峰時,南方共和國的勢力範圍佔有整個加裡曼丹島。
5、安南:儒教國,今越南的別稱。
明初,安南由黎氏王朝統治。明嘉靖中,安南由阮氏和鄭氏兩個集團將其分裂爲南、北兩個王朝。順治十七年(1660年),黎王朝派遣使節到大清朝貢。順治皇帝冊封黎惟祺爲安南國國王。《清史稿》載:“黎維祺始自稱國王,奉表貢方,帝嘉之,賜文綺、白金。十八年(1661年),敕曰;‘朕惟修德來遠,盛代之弘謨;納款歸仁,人臣之正誼。既輸誠而向化,用錫命以宣恩。褒忠勸良,典至重也。爾安南國王黎惟祺,僻處炎方,保有厥衆。乃能被服聲教,特先遣使來歸,循覽表文,悃忱可見。古稱識時俊傑,王庶幾有之。用錫敕獎諭,仍齎爾差官釵仁根銀幣衣服等事,遣通事序班一員伴送至廣西,沿途撥發兵馬導之出疆。爾受茲寵命,其益勵忠節,永作屏藩,恪守職貢,丕承無歟。欽哉!”這足見當時安南國必須依賴大清王朝的緣由,又能看出大國對藩屬國的大度和氣概。嘉慶七年(1802年),阮福映滅安南,“遣使入貢,備陳抅兵始末,爲先世黎氏復仇,並言其國本古越裳之地,今兼併安南,不忘世守,乞以‘南越’名國。帝諭以‘南越’所包甚廣,今兩廣皆在其內,阮福映全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不得以‘南越’名國。八年(1803年),改安南爲越南國。六月,命廣西按察使齊布森往封阮福映爲越南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