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南掌:佛教國。今老撾。
雍正七年(1729年),南掌國王烏孫遣使入貢。“帝嘉獎,其貢道命由普洱府入,沿途護送,從厚支給。”雍正八年(1730年),“帝諭南掌五年一貢”,並賜之敕諭及大量文綺等物。乾隆八年(1743年),“帝以南掌遠道致貢,改爲十年一次。”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南掌國王召溫猛遣使請封。“帝特頒誥敕,並駝鈕鍍金銀印,交使臣齎回。”但這時南掌國內已發(fā)生了分裂戰(zhàn)爭,國王召溫猛已“播遷越南昭晉州地,既受印,仍未能返國。”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帝遣使齎敕封召喇嘛呢呀宮滿爲南掌國王。
7、暹羅:佛教國。今泰國。
順治九年(1652年)十二月,“暹羅國遣使請貢,並換給印、堪合,帝允之。自是奉貢不絕。”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月,“帝冊封暹羅國王,賜誥命及駝鈕鍍金銀印”。誥曰:“來王來享,要荒昭事大之誠;悉主悉臣,國家著柔遠之義。朕纘承鴻緒,期德教暨於遐陬,誕撫多方,使屏瀚躋於康乂。彝章具在,渙號宜頒。爾暹羅國森烈拍臘照古龍拍臘馬呼陸坤司由提呀菩埃秉志忠誠,服耕禮儀,既傾心以向化,乃航海而請封。礪山帶河,克荷惟藩之寄,制節(jié)謹度,無忘執(zhí)玉之心。念爾悃忱,朕甚嘉尚。今封爾爲暹羅國王,錫之誥命,爾其益矢忠貞,度宣聲教,膺茲榮寵,輯乃封圻。於曦!保社而王,篡休聲於舊服;守共球之職,懋嘉績於封侯。欽哉。無替朕命!”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緬甸花肚腸番入侵暹羅國,殺其王,暹羅國遂亡。帝“疊遣將軍明瑞、大學士傅恆、將軍阿桂、阿里兗等徵之。”暹羅國守將、廣東人鄭昭從柬埔寨率師赴援與緬甸懵駁軍鏖戰(zhàn)。緬甸主力因受中**隊的牽制,“困於中國”,“鄭昭乘其疲憊擊破之,國復。國人推昭爲主,遷都盤谷。”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鄭昭遣使入貢。“帝嘉之。特賜國長蟒緞、珍物如舊制。”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緬甸因屢敗於暹羅,故請求中國政府調停,從修和好。第二年,帝諭暹羅國王鄭華(鄭昭之子)“永弭邊釁,同作藩封,共承恩眷。”自此,兩國和好。道光十九年(1839年),宣宗皇帝諭旨“暹羅三年一貢,其改爲四年。”
8、緬甸:佛教國。
緬甸自古與中國接壤之地爲“犬牙交錯”。明初,緬甸尚無統(tǒng)一的國家,內部紛爭,部族鬥爭十分頻繁。明萬曆年間,中國巡撫陳用賓“因永昌府近緬,設八關控之。”自清順治、康熙年間,緬甸因內部戰(zhàn)爭,中國邊防也多次遭受侵害。故兩帝亦多次派遣軍隊出征緬甸,以維護中國邊疆安寧。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時大學士傅恆自請督師,乃命爲經(jīng)略,阿桂、阿里兗爲副將,明德爲總督,哈國興爲提督”,進緬平其內亂,徹底解決邊境安寧問題。緬甸國王懵駁在與清朝軍隊幾經(jīng)戰(zhàn)役中,損失慘重,感到十分恐懼,於十一月己丑,派布拉莽倘爲使持懵駁書信罷兵求和。當時清朝政府也是出於以武力威懾之,故以“檄文”告之:“汝國欲貸天討,必善表入貢,還所拘執(zhí)官兵,永不犯邊境。如撤兵背約,明年復當深入,不汝貸也。”緬甸國王懵駁經(jīng)與十三頭目協(xié)商,一致願意歸順中國,作爲藩屬,進京朝貢。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清朝派遣使節(jié)入緬,敕封孟云爲緬甸國王。道光四年(1824年),英國政府不斷在緬甸周邊製造事端,挑起緬甸周邊矛盾,並以此爲藉口全面發(fā)動對緬甸的侵略戰(zhàn)爭。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曾多次派遣軍隊幫助緬甸抗擊英軍。
9、不丹:佛教國。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
10、哲孟雄:佛教國。即今錫金。
早期的藏民稱其爲登疆,意爲稻米之鄉(xiāng)。錫金原來是西藏的一部分。9世紀哲孟雄從吐蕃獨立出來,成爲了一個新的部落。在明朝中期就與中國有著密切的友好關係。清初就主動進貢,作中國的藩屬國。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廓爾喀軍隊入侵錫金,並攻佔了錫金的首都拉達孜。錫金國王逃到了西藏,在熱日宗的春丕谷避難,受到了當時的**喇嘛的接待,並將其避難之地賜給國王,後人稱此地爲亞東。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爾喀軍隊爲了報復**喇嘛,派軍隊直接入侵西藏,洗劫了**喇嘛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第二年,乾隆命福安康爲大將軍,統(tǒng)帥軍隊一舉擊敗了廓爾喀,並收復部分錫金的國土(一部分國土被當時的不丹以幫助錫金打擊廓爾喀爲名強行佔領了)。嘉慶十九年(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入侵錫金。道光十五年(1835年),英國人強迫錫金割據(jù)了大吉嶺和蘭吉德河以南大片土地。劉凱峰推翻咸豐朝後,哲孟雄國王宣佈依舊是中國的藩屬國,同時請求新中國在國事理順後幫助其收復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割據(jù)的土地。
11、廓爾喀:印度教國。
在衛(wèi)藏西南,與巴勒布各部相連。巴勒布三汗:布陽、葉楞、廓庫木。後皆爲廓爾喀酋博納喇赤吞併。”後成爲了廓爾喀王朝。乾隆五十三年(1787年),廓爾喀人入藏貿易,爲爭奪新鑄銀錢與藏族人民產生糾紛,故派兵侵藏。帝命四川總督鄂輝、將軍成德處理此事,並與之議和。廓爾喀王願意“內附天朝”,“帝乃封廓爾喀王爵”。以後,廓爾喀強迫後藏**喇嘛向其賠償大量銀兩,**不能還,由此導致**與其弟(紅帽喇嘛沙瑪爾巴)的鬥爭。沙瑪爾巴便成爲了一個正宗的藏奸,引廓爾喀人入侵西藏。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爾喀人以**違約,欠錢不還爲由,大舉入侵西藏。八月,攻佔了扎什倫布。十月,帝命兩廣總督福安康爲討伐廓爾喀布大將軍,督參贊海蘭察等由青海赴藏剿廓部。福安康率師直搗廓爾喀內地八百餘里,所向無敵,廓爾喀受到了慘重的打擊。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初八,廓爾喀大頭目第烏達特塔巴等四人向“大皇帝天兵跪拜:自罪在不赦,惶懼尤甚。從前侵犯藏界之事,雖系被人煽惑,爾孽實自作,萬不敢絲毫置辯,委咎於人。惟有仰肯大皇帝大沛恩施,開一線之。如蒙允準,免其誅殺..廓爾喀永爲天朝屬下,每屆五年朝貢之期,子子孫孫,恪守約束。”之後,福安康將所攻佔之地全數(shù)交還廓爾喀,並遵諭旨,給廓爾喀人留下大量的物質班師回國,從此兩國再無征戰(zhàn)。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帝封拉特納巴都爾爲廓爾喀王。隨著英國人將印度淪爲殖民地後,廓爾喀時時遭受英人的侵略,被迫與英國簽訂了《西古利條約》,將自己大部土地割讓給英作爲殖民地。劉凱峰推翻咸豐朝後,廓爾喀國王宣佈依舊是中國的藩屬國,同時請求新中國在國事理順後幫助其收復被英國人割據(jù)的土地。
12、拉達克:佛教國。
藏族的傳統(tǒng)居住區(qū),傳統(tǒng)上還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控制的巴爾蒂斯坦。有“小西藏”之稱,在歷史上原是西藏的一部分,清朝時爲受駐藏大臣節(jié)制的西藏藩屬。早在公元9世紀,拉達克就是吐蕃的一部分,13世紀統(tǒng)一於中國的元朝,後來統(tǒng)治北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曾侵入拉達克,迫使其成爲藩屬,但隨著莫臥兒帝國的衰落,拉達克在清代重新歸屬中國西藏管轄,拉達克王由駐藏大臣“節(jié)制”。從1683年開始,拉達克就年年向西藏進貢。1826年,拉達克部長奉駐藏大臣鬆廷的密令,緝拿逃亡拉達克的張格爾匪徒100餘人,並立即派人稟報駐藏大臣。1829年,道光皇帝賞給拉達克部長五品頂戴花翎。
13、帕米爾:回教國。乾隆年間,此處全屬中國的版圖。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高宗(乾隆)平定回疆,窮追賊首至伊西洱庫爾,三戰(zhàn)三捷,遂蕆大功。高宗御製碑文勒銘淖爾,《西域圖志》所指爲喀什噶爾西境者也。”道光年間,宣宗又一次在此欽定邊界,並立碑以示外夷。
14、坎巨提:一譯乾竺特、謙珠特、喀楚特;回教國。
《西域水道記》載:“塞勒庫勒在葉爾羌之西八百里,爲外藩總會之區(qū)。自塞勒庫勒西五日程,曰黑斯圖濟,又西南三日程,曰乾竺特。即坎巨提。”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其酋長黑斯婁,向中國歸附,並向中國遣子貢金。其貢至宣統(tǒng)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