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樓玉宇,方寸之地納乾坤,顯化於虛實之間。
熟悉的小院之中,聚集著一衆熟悉之人。
元易將自身的道土也安置在了這一方道土之中,這由大道之力凝練而成的特殊諸天,與外在所見全然不同。
大道變化無定,道不同,所見自不同。
隨心顯化,衆生所見,便是衆生之相。
“元易師弟,你開闢這道土,不止是爲了讓不入天庭的仙道之人有一個去處那般簡單吧?”
玄都懶洋洋地半躺於風火蒲團上,笑著開口道。
不僅是玄都,曾經三教的相熟之人都相聚於此,連身在西方靈山的多寶也顯化在此。
“老師與二位師伯曾立教傳道,爲教化衆生,如今三教已去,道卻不該如此散去?!?
元易放下手中的玉杯,心念一動,一道雲鏡術懸浮在中央。
其中顯露出一幅畫面來,一位身形魁梧的中年男子坐於桌案之後,手持竹簡講學,下方匯聚著上千人,人人正襟危坐。
元易伸手指了指,笑著道:“不同於我們曾經立教傳道的形式,我覺得這般形式也不錯,師兄以爲呢?”
玄都眉頭微挑,擡手掐算,片刻之後,點了點頭。
“確實是有別於教統的形式,完善發展,當有教化萬世之功,另外……”
玄都看著那講學的中年男子,眼中帶著些許詫異,話語頓了頓。
“此人並非修行之人,卻身具非凡氣象,隱隱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我等仙道修行的路,不合仙道,卻直指聖人之道,更古怪的是,他的聖人之道最契合的竟然是昊天師叔的道,或者說最爲契合天庭之道,難道?”
玄都目光看向玄都,帶著一絲詢問之意。
元易搖了搖頭:“師叔不曾傳道?!?
那中年男子元易與瓊霄曾見過,因爲他曾問道於大師伯太清聖人的顯化之身。
不過雖然問道大師伯太清聖人,卻並非他們玄門一道的人。
儒之一道興起,行的卻是聖人之道,尊的是他們的師叔昊天。
“世間有道無法,窺得大道之人,自會開闢一條新的道路,向道而行,此道已有幾分雛形。
有別於我等師法天地,尋求天人合一,求道求超脫,長生久視。
這一條道卻是向內二求,向自身求道,而非天地,將聖人之道走向了另一個極致,不求道行修爲,唯求聖道,我在他身上看見了超脫於仙道、魔道、佛道之外的可能,一條真正的衆生之道。
求於衆生,成於衆生,證於衆生,確與昊天師叔的道相通。
而這,只是一個開端,天生萬物以養人,待得天地破敗時,自有衆生之道爲天地立心,再續生機?!?
以在場之人的道行,只是看見這一個端倪,便能預見到很多的事情了。
“師弟是想爲這百道之興,助力一二?”
“大道恆易,看見更多的可能,或許能多幾分生機。”
“即便是以我玄門之道作這百道之興的墊腳石?在我玄門的道土之上,開出不屬於我玄門的道花?”玄都隨口問道。
“說墊腳石不準確,玄門之道不是被取締,相反,諸道興,我玄門之道,也當隨之興,百家出於玄,也可盡歸於玄,萬般皆是道。”
玄都晃悠著手中杯盞,略微沉默,沉吟過後點了點頭。
“也是,師弟這不止是想要擺脫教統的桎梏,還想在仙道之外別開生面啊,也就是師弟你能夠如此了,全然不侷限於一道一法。
這已經超出了我等求道之人所求的道,不過如師弟所言,萬般皆是道,我等修行之道,不過也只是道的一部分罷了。
只是此道不再侷限於通玄,再以玄門之道稱之,卻是有些不準確了?!?
“哦?那師兄的意思是?”
“既然萬般皆是道,師弟欲將其盡數囊括進其中,玄之一字不妥,似乎也唯有這道本身,方最爲貼切。
不若,就以道爲名如何?”
“……”
元易略做沉吟,他能夠感受到,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帶來的份量。
名字並不是要如何大氣磅礴才最了得,大道至簡,道生萬物,以道爲名,意味著什麼元易豈會不知?
其中區別,便如道祖之名與仙祖之名。
不過,三教合一的玄門,當得起這道門的名字。
更何況,如今老師與二位師伯的道,近乎便是這洪荒天地的天道。
“以大師兄所言,我無異議?!痹邹拺?。
而在玄都與元易商量著給玄門換一個名號之際,金靈等人則是在談論著天庭上尊號一事,以及其中的位次。
瓊霄便是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不過這與她實際上沒有什麼關係。
畢竟她是輔佐元易這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的三才之一,有著虛掛的神位,根本不需要再多一個虛名頭銜。
如今天庭那邊已經編排出了一個大體的框架,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耀十都……
不過原本該是老師與二位師伯之後,昊天師叔與后土娘娘分一檔次,四方輔帝位列其下。
爲了湊成順子,做了一番調整。
不過就像元易不在意勾陳之位一般,這其中不少大能存在本身就不在意這種事,只當接受一個虛名,給天庭一個迴應,表明對天庭的支持與配合而已。
天庭也不可能真使喚他們,這是一種默契而已,從而抱著幾分無所謂的態度。
當然,以元易對天庭的功績,他在不在意這些,他的位置都穩固至極,甩都甩不掉。
元易御使著玉壺爲瓊霄將杯盞滿上,目光看向蓮池之中的白色蓮花。
世間百道興,天地之道,衆生之道,大道繁盛。
推動這番盛景元易當然也有私心,藉此大勢,也能爲他分擔一二壓力,讓雲霄與碧霄少了顧慮,早些歸來。
除此之外,玄都有一點沒有問,卻並非不知曉。
這也是爲了以防萬一,留下道種。
若是有必要,屆時可合衆生之道與力,再行破滅開闢之功,爲此做下的準備。
這也是元易想要以這道土囊括世間一切大道,卻無人反對的原因。
不僅沒有反對,還盡皆支持,無數道顯化在此,造就道土盛景。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一樓一城,皆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