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

鄯州古稱西平郡,地傍吐谷渾,距離青海已經非常近。至於河源軍,顧名思義,即就是駐守在大河源頭的軍隊。

鄯城乃是鄯州的州城,至於河源軍的駐地則位於更西側的湟源,彼此之間距離有六七十多裡。由於道路所經主要都是湟水谷地,所以地勢平坦開闊,路途行走起來並不崎嶇。

李潼在黑齒常之等人擁從下,沿著湟水策馬西行。此境雖然並不屬於真正的高原範圍,但低氣壓仍然帶來一種明顯的氣喘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下活動,人馬氣力消耗都會加倍。

不過李潼只是策馬遊行,也沒有沉重的披甲負累,些許不適還不足以影響行動,且漸漸的就適應起來,呼吸頻率歸爲平常。

行途中,李潼看到湟水水勢頗爲洶涌,已經隱隱有了幾分春汛的氣勢。而在湟水河谷周邊,則存在著大片已經經過開墾的土地,此時的田野中,正不乏役卒在辛勤耕作著。

如此一幕幕畫面收入眼底,倒讓李潼頗感意外,拋開與內陸有著明顯差異的氣候,他眼下所見河源周邊,無論是水文環境還是耕地資源,都不遜於內地,甚至還隱隱超過關中有些地區,大異於此前對隴右邊地的刻板印象。

“數水源出青海,境中又有多座雪山,春夏回暖,雪水消融,河渠灌滿,自然能守營田之力。”

黑齒常之順著雍王殿下視野所及講述道,戰爭不只限於刀兵弓馬,所以今次雍王出巡也不只限於各路烽堡,他也在沿途將河源軍各種經營情況稍作講述:“往昔此境累年屯墾,營田五千餘頃,年收五百萬斛,不獨河源軍足用,隴邊各境也都大受裨益……”

講起過往的成績,黑齒常之也不乏自豪。

河源軍是他篳路藍縷、一手建立起來的,這麼說毫不爲過,此地鎮守軍卒是他在承風嶺之戰中逆勢夜襲、捨命反攻才從吐谷渾境中帶回鄯州。

而當時的朝廷能夠給予的實際支援也實在有限,當時河源駐軍甚至飢困到需要一邊樵採漁獵,一邊抵抗吐蕃不斷的進攻。

稍得立足,第二年吐蕃便又向河源發起猛烈進攻,當時黑齒常之在良非川以寡敵衆,大敗蕃軍,斬獲豐盛,如此才穩定住河源形勢。

斬獲的那一批軍資便成了河源軍經營的根本,基於此黑齒常之在河源深刻經營,且耕且戍,並結合地勢營建烽堡七十餘座,用以組成一個完整的防控體系。

自此之後,蕃馬不敢大舉東進數年之久。一直到了垂拱年間,朝廷徵調黑齒常之歸朝平定徐敬業之亂,兩國之間都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戰事。

論欽陵雖然號爲吐蕃軍神,但在面對黑齒常之,仍然不敢輕動窺探之念。可以說,如果沒有黑齒常之與河源軍,那麼在經歷了大非川與承風嶺兩次大敗,二十多萬唐軍飲恨青海之南,那在與吐蕃的交鋒中,大唐真是顏面無存。

一路上,黑齒常之淺述故事,李潼則洗耳恭聽,並不覺得黑齒常之是在刻意賣弄。當然就算是賣弄,他也有這樣的資本。

同時李潼心裡不免感慨,他爺爺李治這個皇帝前半生做的真是所有帝王夢寐以求的狀態,繼承了貞觀遺澤,在內控制權臣,對外攻滅強國,可以說是恣意至極。

可這一切持續到大非川之戰便戛然而止,吐蕃勢力壯大、已經難以遏制,國內窮兵黷武、極盡擴張之後的各種弊病也紛紛爆發出來。

包括李治自己,也身受病痛折磨,妻子尾大不掉,儲君屢屢翻車。以至於李治再也沒有了此前那種威猛的莽勁兒,大非川一戰後休養足足將近十年,終於到了儀鳳年間,適逢吐蕃贊普去世,纔再次發兵攻入吐谷渾,結果所託非人、以李敬玄書生點兵,遭遇了一場比大非川還要更加慘烈的承風嶺之敗。

接連兩次大敗,李治與大唐帝國都頹勢顯露,以至於之後不久,突厥便死灰復燃,叛起漠南。前半生意氣風發、風光無限,後半身病體衰弱、內憂外患。若是沒有後繼的延續,李治與隋煬帝的人生歷程倒是頗有相似。

“九曲、湟源等境水草豐美,不遜關中,唯一可憾者便是耕不足年。若是七月之前穀米不能入倉,則只能飢寒盼暖。卑職此前所困,便在於河源積儲所耗無幾,若再誤今春農事,則後事更加艱難……”

胡地八月非飛雪,耕收期過於短暫,是制約農事發展的一大因素。

儘管黑齒常之離任之後,繼任的婁師德在原本的屯墾基礎上再作增益,使得河源軍全盛時期屯墾規模達到七千餘頃,耕地更是橫跨湟源、洮水,大益民生軍事。

但再豐厚的積儲也耐不住幾場大戰的消耗,朝廷在西域的經營極大耗空了河源軍的儲蓄。

婁師德歸朝之後,河源軍屯墾失治,再加上吐蕃論欽陵已經解決了其兄被殺的內亂,再次返回青海坐鎮,加大了對河源的侵犯力度。等到黑齒常之再次回到河源坐鎮時,原本的屯墾規模已經被壓縮一半有餘,到了今年若再失耕,則將有無以爲繼之危。

所以此前,無論是哪一方使者來聯絡黑齒常之,他都要問一問對吐蕃的策略,就是不願看到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河源軍被拋棄。而最終,只有雍王表示出了對河源軍的大力支持,更親自率引大軍、押送物資登隴。

一行人走走停停,上午時分便抵達了河源軍駐地所在的湟源城。不同於鄯城的喧譁熱鬧,湟源此地氛圍就顯得肅殺得多,進出人馬刀甲齊備,一路上崗哨盤查。

“湟源雖然號是河源軍駐地,但大軍齊聚於此的時間卻不多。由此西出,三十里外便是赤嶺,赤嶺東西便是兩國糾殺所在,幾乎無日不戰。”

順著黑齒常之所指的方向,李潼極目望去,看到地平線逐漸攀高,已經不復一馬平川。今日陰雲薄積,視野不算多好,但仍然能夠看到峰嶺雪頂與天上漂浮的雲層依稀相接。

一行人入城之際,城外營前卻有喧譁聲傳來,幾名甲衣凌亂、血跡斑斑的甲士正圍堵住營中軍需官大聲喝罵道:“老子麻崗嶺烽堡越年以來,劈殺蕃賊近百,今日爲賊所寇,十幾人重傷待治,你們這些軍賊敢說無藥?”

李潼見狀,正待轉步走過去,卻被黑齒常之給制止了:“此境已非萬全,殿下輕易還是不要現身。”

“營中儲蓄已經這麼艱難了?”

看著幾名剛從前線退回的勇士們虎目泛淚,李潼情有不忍,深吸一口氣沉聲問道。

“所儲尚可支月用,但是要封倉備戰,不知來日戰烈幾何,有備無患。”

黑齒常之見雍王還待張口,又繼續說道:“殿下仁恩體恤,但關內軍資一日不抵湟源,倉舍一日不可輕開!”

河源前線攻防戰事的慘烈遠超李潼此前認知,他也遠做不到鐵石心腸,能對敵人兇狠,但卻不忍見自家將士瀕死難救。不過他也不會輕易質疑黑齒常之的決定,只是掩面而走,心中的責任感卻變得越發沉重。

“若吐谷渾不失,隴右情勢不至於如此危困!”

黑齒常之這一感慨,李潼也有認知,但終究還是基於紙上談兵的概括,沒有太過深刻的感受。當一行人在湟源大營中短作休息然後抵達赤嶺烽堡時,李潼才真正感受到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是多麼沉重。

赤嶺即就是吐谷渾與大唐隴右的地理分界線,峰巒聳起綿延數百里,東面便是隴右的鄯州,西側則就是青海海東地區。

在赤嶺山道中蜿蜒前行,途徑一處烽堡下沿的山坡時,李潼還看到崎嶇的山路碎石下仍有人體骨骼隨意拋撒,只是不清楚戰死此處的究竟是吐蕃人還是大唐將士。

此一類的痕跡在赤嶺山道間比比皆是,數不勝數。最初李潼還頗有感慨,但漸漸的,對此已經有些麻木,只是一邊艱難行走著,一邊傾聽黑齒常之的講述。

“國之論者言及大非川、承風嶺之敗,無不扼腕嘆息。但卻不知,若赤嶺爲賊所據,若再求此敗都已難得……”

可是隨著吐蕃拿下了吐谷渾,戰場的天平便向吐谷渾傾斜,雙方往年兩場大戰,無論是大非川還是承風嶺,都是發生在吐谷渾境中,換言之哪怕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大唐軍隊仍然沒有進攻到吐蕃本土!

然而任由吐蕃侵佔吐谷渾的惡果並不止於此,若局勢仍然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未來的大唐將會爲這個戰略失誤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時間將以百年爲計!

登上一座峰嶺之後,李潼環視四野,若有所思,然後便問道:“此境可有烽堡名爲石堡城?”

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020 願此心同我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062 禁中亡命徒0376 紈絝衛府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029 李氏爲上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102 少王神都行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120 諸用仰於國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327 南省氣象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107 坊居閒趣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235 義伎捐金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022 萬古愁難銷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142 就怕有壞人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18 銀青光祿大夫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242 蜀女有才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004 醫博士沈南璆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262 謀殺河東王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39 踏破白馬寺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079 神宮巍峨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029 李氏爲上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159 皇孫李寶雨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066 猶歌前代功德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091 恩賜瑞物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124 朔邊良才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
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020 願此心同我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062 禁中亡命徒0376 紈絝衛府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029 李氏爲上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102 少王神都行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120 諸用仰於國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327 南省氣象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107 坊居閒趣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235 義伎捐金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022 萬古愁難銷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142 就怕有壞人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18 銀青光祿大夫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242 蜀女有才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004 醫博士沈南璆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262 謀殺河東王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39 踏破白馬寺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079 神宮巍峨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029 李氏爲上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159 皇孫李寶雨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066 猶歌前代功德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091 恩賜瑞物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124 朔邊良才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英吉沙县| 汾阳市| 历史| 浑源县| 左权县| 怀仁县| 卢龙县| 太白县| 贡觉县| 聂荣县| 巴东县| 陵水| 洞口县| 大邑县| 吕梁市| 武冈市| 彝良县| 仙桃市| 南京市| 务川| 台州市| 仪陇县| 潮州市| 阳谷县| 林西县| 两当县| 昌邑市| 龙岩市| 拜城县| 广宁县| 喀喇沁旗| 合肥市| 武山县| 景洪市| 方城县| 鄂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余庆县| 神池县|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