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

潞王一行儀駕並不起眼,前後擁從三十餘,潞王親自架著一輛青布蓬的馬車,車駕前後各有數名婢女、僕婦隨行。

整支隊伍看起來只像是尋常富貴人家出遊,遠遠比不上此前潞王率衆入坊堵門那麼聲勢囂張。

但就算是這樣,張氏一家人也不敢怠慢,迎出府門十數丈,恭敬的端立在坊街一側。當潞王駕車行過時,張循古更是邁著老邁步伐親自於前導引。

大概人在放棄了某些底線後,便已經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堅持的。

張循古眼下如此阿諛做派,自己卻並沒有任何不適、屈辱感,反而感覺不錯,一邊在車前闊行,一邊微笑著向潞王講述今日邀請什麼世道名流前來觀禮,表示他們一家真的是將此當作一件大事,完全不敢敷衍。

儘管張氏族人們熱情出迎,但李守禮臉上卻並沒有多少喜色,他駕車停至張氏府前,自己落車後便對著車廂躬身說道:“阿母,已經到了張少卿府前。”

“阿姊、阿姊,合籍之事已成,咱們姊弟已經可以說不負祖宗!”

張延也熱情迎上來,探手向著車廂內喊道。

過了片刻,車簾撩起,張氏從車中探身出來,一身樸素的女觀打扮,在兒子攙扶下落了車,並對同樣入前恭迎的張循古微微頷首道:“叨擾少卿了!”

張循古雖然好奇於張良媛這一身打扮,但聞言後老臉頓時一展,拱手說道:“姑母說的哪裡話,早年至親流落於外,不敢冒昧登門作擾。如今合籍敘情,已是一家,姑母歸省乃家門喜事,愚等堂前受訓,亦是大慰別情。”

說話間,張氏一衆人便將潞王母子迎入府中,這會兒又有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張氏內眷入前來打算將張良媛迎入內堂。

然而這時候,張良媛卻主動擺手拒絕道:“今日乃是合籍定親的大喜,得承主家血親關照,使我族支不再流散於外。於情於理,都該入府道謝。但妾已經早作誓願,但使父兄能夠歸宗,不再爲落魄孤魂,妾便捨身入道,永絕紅塵。如今夙願一了,心中再無掛礙,今日禮見諸親,這便投身觀中。非是不戀親緣,實在生人在世,鬼神難棄。”

張氏族人包括周遭賓客們,聽到張良媛這麼說,才醒悟過來何以作此女觀裝扮。

與此同時,潞王李守禮也上前一步,對著張延招招手示意他站到自己身後來,抹一把眼角溼痕,對已經有些目瞪口呆的張循古等人說道:“阿母發願,身爲人子,小王也不能橫加阻止。

今日入府,也是有一言告於張少卿,今次所以合籍,只爲亡者安息、能得一嗣食之位,絕非貪慕尊府先人蔭澤。自此之後,自然情事往來不斷,但除此之外,絕不再擾府上。

阿舅他未有學術,事中也難稱良才,躬耕鄉野,不失持家之道。布衣此生,絕不恃門第而妄求,以求不負清河張氏莊謹門風。”

講到這裡,李守禮又轉眼望向張延,而張延也忙不迭點頭道:“殿下所言,正是餘之心跡。確有血脈相襲,才斗膽高攀名宗,但只爲父兄亡魂能夠歸宗安息,至於我,是絕不敢妄失持家根本,不敢長勢求幸,曝醜人前!”

與清河張氏合籍之後,張延便要終生不仕,這是雍王開出的條件,而張延自己也沒有多想便答應下來。

或許他這樣的人物不入時流高士法言,但小人物也自有小人物的盤算,如果說最開始對清河張氏的名門出身還有幾分渴求,但在見識到以往在他看來高不可攀的清河張氏在雍王威壓之下是如何折節,便也認識到誰才能決定他的生死榮辱。

剛纔合籍前後,堂上賓客與張氏族人們對他的輕視,張延也看在眼中,明白就算有二王權勢作爲後盾,他也不會獲得這些人真心接納。

與其妄求一個眼前本就不可能的虛榮,不如放棄他這一身前程,給子孫們換取一個更高的起點與未來。

且不說張延經事之後的幡然醒悟,在場衆人聽到眼前三人各自表態,一時間也都議論紛紛。

原本在他們看來,清河張氏與潞王庶母連親結誼,無非又是一場可恥的權勢與清譽的交易。彼此都不是什麼好貨色,一個貪圖眼前的勢位富貴,一個竊取人家祖宗遺澤。

但潞王一家表態,卻大悖於在場時流的認知,甚至讓人覺得這一樁合籍確有其實可追,只不過此前清河張氏倨傲、不肯承認這一事實,一直等到潞王兄弟大顯於世,才低頭承認下來。

一時間,場中不乏人入前高聲稱讚潞王高義、愛惜羽毛。反觀張循古等張氏族人們,臉色則是青白不定,他們家這一次可以說是將身段折到最低,已經完全放棄了名門體面,卻不想換來的只是這樣一個結果!

做完這場聲明後,李守禮便攙扶著其母退出張氏府邸,張延也跟隨而出,待到張良媛登車之後,一行人便離開尚賢坊,往道德坊故邸而去。

潞王一行來得快、去的也快,卻將清河張氏一衆族人們完全晾在當場。且不說張氏族人眼下是怎樣的羞憤欲死,周遭看客們卻已經忍不住嬉笑連連,甚至有人指著張循古大聲道:“張少卿,家門長輩將要入觀修行,自此清俗兩個,還不率引家徒前往送行?”

張循古聽到這怪話,更是氣得手腳冰涼,身軀都顫慄起來,要靠著族人上前攙扶才能勉強站穩。

他深作幾口呼吸,向著喊話者重重點頭,語調低沉道:“多謝足下提醒,老夫正有此意!今日家門親長捐身入道,實在無暇大宴賓朋,怠慢失禮,來日再補!”

說完後,他也不再理睬在場衆賓客,返回內堂吩咐家人們趕緊張羅準備,然後帶著族人們出門而去。

做戲要作全套,眼下他們張氏體面已經蕩然無存,如果再因一時負氣而更加觸怒雍王,那就是更加的得不償失了。

且不說張氏族人如何收拾一副爛攤子,當李守禮將生母張氏送入道德坊故邸時,此時這座原本的王邸已經開始進行各種改造成道觀的工作。

張氏落車後,卻拒絕了李守禮繼續相送,只是悲聲道:“殿下生是繁華中人,實在不宜出入清寒之地。我與殿下雖有借腹懷胎的舊情,但得奉養多年,殿下更不厭我醜陋,賜予族親一大殊榮。舊情權衡,殿下予我只多不欠,只憾我生性福薄,不能再承厚恩……”

“母子之間,不是這種算法,我先送阿母入堂……”

李守禮深吸一口氣,眨眨眼驅散眼眸中的水霧,還要固執往內送上一程。

但張氏卻立足不動,站在原地拉住李守禮手臂說道:“生人該享多少,命中都有定數。我如今所得,已經算是貪多。往年只恨受人牽連,又怨殿下全無定性、沒有成材的氣象,雖朝夕有見卻厭於親近,但到今日,才知這是我的命啊,不怨別個。

幸在殿下福緣深厚,或無長才,卻有至親相扶。雍王殿下死而復生,是天命匯聚,帶契家門拔出泥沼,凡忤其意,全都沒有好下場。舊時武家幾王是怎樣的煊赫,清河張氏門第是怎樣的崇高,但都不能觸傷雍王殿下天命之身。

臨別贈言,你母本也不是什麼大智的婦人,但我如此忤逆太妃,雍王殿下仍肯提攜我家,這全是因了你們之間的兄弟情深。殿下能有這樣的兄弟扶植,我再也沒有什麼擔心。

殿下赤子情懷,知足不爭,與我這樣命格卑賤之人親近往來,只會虧薄了自身的福緣。我於殿下除生身之外,更無別的恩惠,如今自守於清靜,爲殿下乞求長福,不失一點爲母的本分。

殿下不必爲俗道孝義所拘,不要長入此中擾我道心的安寧,便是孝義無虧了。”

說完後,張氏突然將李守禮往外推了一把,自己轉身向已經修建好的道堂衝去,反手拉上了門板。

“阿母……”

李守禮望著生母身影消失在門後,跪在地上重重叩首,然後才抹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向門外行去。

正逢張延領著張循古等人往內行來,李守禮眼下心情正悲傷,見到這一行人,突然上前抓住張延衣領怒聲道:“非你貪求虛榮,我母子何必受此生人別離!日後觀主長居此中,若短了訪問供奉,我饒不了你!”

張延聞言後,自然是連連點頭應是。

另一側張循古等人也待上前表態,然而李守禮推開張延後,只是恨恨瞪了他們一眼,接著便轉身行出,打馬而去。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古人誠不欺我!王美暢力小謀大,當時但有分寸明智,何必與這種妄人攪在一處!”

望著潞王離去的背影,再回想自家這幾天來所遭受的羞辱,張循古悵然一嘆,更有幾分欲哭無淚之感。

不過張循古倒也並不需要過於自憐,因爲始作俑者的王美暢幾乎在同一時間便遭受了打擊。

0076 祈求長生0084 具位庸臣0278 鉅富驚人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046 京華遊仙窟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320 高句麗遺民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242 蜀女有才0064 薛師信義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051 《逍遙王》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378 坐皇帝,立皇孫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204 誰都別惹我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029 李氏爲上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251 不當大用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258 曲江盛會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066 猶歌前代功德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049 莫厭金盃酒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090 家賊難防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316 鸞臺給事中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234 刑威如玩物0292 留財不留人0054 鎖喉之臣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296 通泉縣大街痞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062 禁中亡命徒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371 爲王先驅0417 搶位政事堂0101 出閣河東王0234 刑威如玩物0161 宰相薦才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223 軟飯香糯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280 寶利行社0437 新授殿中監0018 跋扈宗王0439 踏破白馬寺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222 吐谷渾王族0023 情新因意勝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
0076 祈求長生0084 具位庸臣0278 鉅富驚人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046 京華遊仙窟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320 高句麗遺民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242 蜀女有才0064 薛師信義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051 《逍遙王》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378 坐皇帝,立皇孫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204 誰都別惹我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029 李氏爲上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251 不當大用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258 曲江盛會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066 猶歌前代功德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049 莫厭金盃酒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090 家賊難防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316 鸞臺給事中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234 刑威如玩物0292 留財不留人0054 鎖喉之臣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296 通泉縣大街痞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062 禁中亡命徒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371 爲王先驅0417 搶位政事堂0101 出閣河東王0234 刑威如玩物0161 宰相薦才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223 軟飯香糯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280 寶利行社0437 新授殿中監0018 跋扈宗王0439 踏破白馬寺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222 吐谷渾王族0023 情新因意勝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锡林浩特市| 灵台县| 北海市| 衡山县| 武汉市| 襄城县| 福鼎市| 商河县| 保靖县| 抚松县| 唐海县| 朝阳市| 呼和浩特市| 五常市| 礼泉县| 凤山县| 吉水县| 闵行区| 花垣县| 海城市| 宜春市| 凤山市| 中西区| 察隅县| 上林县| 建宁县| 寿阳县| 蒙山县| 武乡县| 临海市| 公安县| 邢台县| 竹溪县| 镇康县| 嘉义市| 胶南市| 聊城市| 犍为县| 土默特左旗|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