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證道,需要的是爭奪三界的根本秩序,這必然繼續往上追其根源,如此纔有了殷子煜早早的結盟昊天瑤池。
觀一域而窺全豹,從天庭昊天瑤池的慘淡處境,足矣知曉老子跟元始壓根沒有在乎兩人,如此對待兩人則足矣知曉他們沒有畏懼感。
“子煜,封神量劫應在數百年後達到頂峰,我等應如何謀劃此劫?
殷子煜也不敢十足的保證,自己所洞悉的是否是真是如此,如果昊天瑤池真正的起來了重訂封神。
那麼就代表了殷子煜的謀劃,基本上沒問題,縱然是昊天瑤池失敗,殷子煜也能從兩人見鴻鈞的表現猜到一些東西。
金靈聖母的詢問,殷子煜當即說道:“此次量劫,我們需明白我們需要什麼,故而遵循一個法則,小事化大,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個劫難拉動三界各方,謀取我們所想要的,而這個應劫石猴,實則如同是申公豹一般的作用!”
這個成語在這萬年內的確是出現了,畢竟是天命者,闡教需要藉此來完成獨尊儒術的三界秩序。
衆人聽後全都不由的驚訝。
雲霄自然是記得申公豹引自己入劫的事,頓時詫異的說道:“申公豹?莫非這個石猴未來是要因各方入劫?”
殷子煜點點頭:“這次應劫之人,雖然不能盡同申公豹,不過卻也有幾分類似吧。”
金靈聖母則是問道:“子煜,此謀當如何執行?”
殷子煜幽幽說道:“需尋一些妖族之人爲引,給其填難八十一難,瓦解闡教秩序,謀劃我等氣運.現在,我等開始準備吧!”
“善”
殷子煜簡單的闡述了這簡單的謀劃,當然了,這些並非是定數。
因爲對方也會出招,待到對方出招還會做出一些改變。
不過基本的量劫應對之策,算是有了基礎的安排。
現在殷子煜則是等待昊天瑤池能不能做到重訂封神,因爲重訂封神代表了殷子煜判斷的對錯。
若是鴻鈞給爭取到了重訂封神,那麼必然能夠理解鴻鈞那種想要迫切掌權的心態。
如此殷子煜就可在這次量劫之中打通了所有的關節,其中戰略,基礎安排,頂層因果,基本上完全打通了。
此次量劫事關證道,鴻鈞縱然是贏了龍漢量劫,還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條件才能做到,到了這次量劫不考慮天道意志簡直就是開玩笑。
量劫即將開始,對於量劫的準備,聖人自然也在準備之中。
而準提道人則是直接來到太清天八景宮前。
“道友何來?”
老子見準提之後,語氣淡然,古井不波的問道。
準提遂稽首說道:“聞道友新煉九轉金丹有成,貧道特來相求一枚,助弟子悟空證道大羅金仙。“
原本的孫悟空,也不過是吃蟠桃加上嗑藥,這才最終太乙金仙。
但是如今的西遊難度之大,接引準提自然是知曉,那麼對於孫悟空的安排自然是有了合適的應對。
雖然未來爭鬥跟孫悟空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修爲太低也不合適。
這讓孫悟空因此一步提升到大羅金仙,不然的話,吃了一堆垃圾丹藥的孫悟空,永遠都沒有大羅的可能。
老子擡眼覷了準提一眼,手中拂塵輕揮,丹爐中便飛出三朵金蓮,卻是精氣神三氣所化。
“道友認爲這九轉金丹隨手可得?可知這九轉金丹需以先天一炁爲引,採日月精華,聚龍虎真意,歷經九九八十一道火候,更以大道法則融入,方得成此金丹。“
準提聽後嘆息說道:“道友,如今量劫已經開始,一切唯有量劫爲先吧,與此相比這九轉金丹固然珍貴,又何足道哉!”
老子自然是明白量劫爲大,看向準提:“你這弟子本是先天靈猴,卻讓道友任其散失本源,現在卻又要爲其求丹?若不散本源,依其跟腳大羅金仙輕而易舉,甚至是花開九品未必不能,而如今卻如無根之木,即便吞服金丹,又豈能穩固道基?縱然吞服金丹,三品都難!“
準提面色微赧,不由的嘆息一聲:“道友有所不知,此番西遊乃西方大興之機,那悟空跟腳太高,若留本源,必生叛逆之心,聖人不在三界,如何能讓其歸附?又如何能給其施加其恩?讓其西遊斷然不能,若去本源,又恐修爲難進。唯有借道友金丹之力,強行助其突破,方能令其感西方之恩,死心塌地護持西遊。況截教近來勢大,西遊應劫之人非大羅不可。“
老子聞言,撫須長嘆:“可嘆,如此跟腳,竟然落如此下場,強行入道,如斷木接花,道友這弟子本源已失,再以金丹灌頂,猶如以泥沙築高樓,縱得大羅境界,亦是空中樓閣。“
準提卻固執搖頭:“天道無常,唯勢所趨。今時量劫之下,豈有萬全之策?唯有舍小取大,方得西方大興。還望道友念在大局爲重,賜下金丹!“
老子見狀,終是搖頭嘆息,從丹爐中夾出一枚金丹:“此九轉金丹道友那弟子服下後,雖能入大羅初階,卻終生難破中期壁壘,更兼花開三品而不得圓滿。“
“切記,待其西遊之後,需以大功德溫養本源,否則.終生難有存進!“
準提撫掌笑道:“多謝道友!然此猴尚無稱手兵器,聽聞那東海定海神針,本是道友以先天玄鐵所鑄,今既無用,何不贈於貧僧弟子?“
老子聞言語氣驟冷:“道友所求未免過甚!那神針雖爲後天靈寶,卻曾鎮四海龍脈,已是功德靈寶。“
準提聽後說道:“如今洪荒已化三界,天地重新煉製,此針早失定海之用。悟空天生神力卻無兵器,與神針有緣。道友乃人教之主,一切都看緣法,當知寶器者,遇有緣則現,還請道友成全悟空!“
“罷了!既言有緣,便讓那猴子去東海龍宮自取。“
“多謝道友!待西遊功成,西方教自當以功德,補此因果。“
準提說完之後,頓時甚爲高興,拿到了想要的,當即告辭離去。
而此時,昊天跟瑤池自殷子煜之處離開之後,直奔混沌之外,來到紫霄宮之處!
“弟子昊天!”
“弟子瑤池!”
“拜見老爺!!”
許久之後,紫霄宮傳出鴻鈞聲音:“爾等不在天庭,來此何事?”昊天跟瑤池連忙再拜,昊天首先開口說道:“啓稟老爺!弟子今爲封神榜更易之事,冒昧求見。弟子以爲三界生靈,本乎平等,然量劫臨世,衆生輪迴流轉,不知凡幾。昔日封神,榜上諸神永鎮天庭,雖享祀典,卻失自在。今量劫再興,懇請老爺恩準,令量劫中隕落之生靈入榜,換得上劫封神者脫籍還塵,每遇量劫,更替一次。“
這些話當然是殷子煜建議昊天說的。
要重啓封神,需要合情合理的理由,豈能到了紫霄宮說,闡教架空,自己這個天帝之位如同傀儡。
若是如此說,鴻鈞能答應纔有鬼。
這是殷子煜洞悉鴻鈞立場,然後組織的一個說服之理,首先要有天道漏洞。
而這個封神榜,只有身死封神,但是卻無封神多久,難道要封神到永遠。
這便是悖離了大道之下無恆久,無恆存的本意,也悖離了一線生機。
昊天說完之後,瑤池亦俯身行禮,其聲清越:“老爺明察!封神榜初創之時,未言及出榜之期,此乃天道之憾。若使諸神永困神職,非大道包容之旨。今值量劫,正宜立定新規,每量劫之時,給衆生一絲生機而無需輪迴,也給封神者自由之機,量劫解束即可新舊神位更迭,既全生靈輪迴之願,亦顯天道慈悲,留一線生機於衆生。“
兩人說完之後,便跪在紫霄宮外,等待鴻鈞法旨。
紫霄宮深處,鴻鈞的聲音似乎自無盡混沌幽幽傳來:“昊天,瑤池,爾等可知封神之要旨?榜者,綱紀也,神者,秩序也。若無永恆神位,何以穩三界?“
聽聞鴻鈞之言,昊天跟瑤池此刻萬分的震驚。
來之時殷子煜囑託,沒想到真就如同預料一般。
因爲鴻鈞的反駁點,明不是那種嚴詞拒絕的反駁,而是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否定。
那麼昊天知曉,自己需要加深這個更替封神榜的理由了。
昊天叩首道:“正爲穩三界秩序,更需存生機!神位若永固,則上劫之神漸生怠惰,借權柄而營私,今許以更替,則新神懷進取之志,舊神知天命有時,反能滌盪清濁,裨益天道循環。“
瑤池此刻對於殷子煜也是頗爲震驚,殷子煜曾說,若是道祖沒有真正的拒絕,則需要給其更合理的理,當即瑤池進言。
“老爺常言天地不仁,然不仁之中自有大仁,仁在生生不息,而非固守永恆。未來量劫也有無數,如此形成更替之慣例,從而此衆生之念,皆知從此非永爲神吏,如此量劫之時不至於恐懼而打碎三界,更可讓量劫不至於引發無量量劫,此乃是大功德也!”
瑤池的理由算是很充足了,鴻鈞作爲過來人知曉,太古龍漢,都知曉失敗的代價就是泯滅,故而都帶著若是世界沒有我,那麼這個世界存在還有什麼意義的心態摧毀洪荒。
一次,一次,皆因爲量劫之爭,沒有退路,若是封神榜給其一線生機,則這三界的破壞也自然降低。
無量量劫也就大大減緩。
鴻鈞聽後默然久之:“既欲革新,便依爾等所請,然有三戒:一戒私相授受,二戒妄改因果,三戒借更替而行偏私。若違此戒,昊天鏡裂,瑤池蟠桃樹毀,永墮輪迴之淵。“
昊天與瑤池大喜,再拜致謝:“謝老爺垂憫!弟子當以昊天鏡監察更替,不知這封神之人爲何刃?以弟子認爲,當選三界至公者而爲之!”
“爾等且去吧,貧道自有安排!”
“弟子告退!”
兩人離開紫霄宮之後,全都心中震撼非常,不過並未去找殷子煜,而是將此事告知了殷子煜。
而殷子煜聽聞此事經過,頓時驚喜萬分。
“果然如此,果然如我所料一般,若是如此,則此次西遊之謀,則可依計行事了!”
昊天瑤池拜訪鴻鈞的結果,對於殷子煜而言太重要了。
這關乎此次量劫殷子煜的頂層思考不會出現差錯。
如今這個結果,那麼殷子煜幾乎所有的判斷大致不會錯了。
當然了,完全依靠判斷也不行,但是,基本上應該是沒錯了。
跟昊天瑤池結盟,實則暗中等同於跟鴻鈞結盟。
要知道六聖的聖位是天道給的,而昊天瑤池纔是鴻鈞真正的嫡系。
對於此次量劫,殷子煜也可以從容謀劃了。
殷子煜一直堅持,謀劃量劫成敗,最重要的一點,當洞悉量劫本質,當真正看透根本之後,所有的謀劃,都將萬變不離其宗。
看透本質,才能尋到合適的人,做應該做的事。
而此時的孫悟空,在方寸山將須菩提所授七十二變,跟八九玄功等神通盡數修煉有成。
這讓孫悟空能夠隨心化形,或爲蟲蟻潛蹤,或爲龍虎顯威,千般變化,莫測端倪,縱逢天大災劫,亦可週旋其間。
這筋斗雲也修行圓滿,一個筋斗便是十萬八千里,恍如電閃,疾似風馳,千山萬水,瞬息跨越,這讓孫悟空內心高興萬分,同時對須菩提之恩的感念越發深重。
這一日,須菩提忽然喚孫悟空至跟前,拂塵一揮,正色說道:“汝功果已成,可速歸花果山。從此無論何處不得提及貧道之名!”
須菩提說完,輕輕一拂,孫悟空但覺一股無法抗拒的神力撲面而來,身不由己,竟被卷出方寸山,剎那之間竟然落到了花果山,這讓孫悟空懵逼的很。
對於孫悟空返回花果山,殷子煜自然是看在眼裡,看到這裡,殷子煜當下直奔天庭而去。
未來的謀劃,就在天庭之中,既然孫悟空已經是回來了,不管還有沒有大鬧天宮,殷子煜都需做一些安排。
而此時的天庭之中,身爲鬥姆元君的姜後正在思量,如何讓帝辛屈服,這幾萬年來,軟硬兼施,甚至是以親情爲誘餌,依舊無法讓帝辛屈服一絲。
不管如何,都必須要帝辛屈服,唯有如此才能打斷大商的血氣脊樑。
“或許,應該動用打神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