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了九十年代,此時的臺灣省仍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一位置尚未被未來經濟將強勢崛起的韓國取代,經濟的發達跟相對富足的收入,都令臺灣省成爲了整個東南亞所羨慕的理想之鄉,而現在臺灣人的生活比之一水之隔的大陸,也確實有自豪的資格。
儘管自蔣氏父子統治時期,臺灣省內當局有意識的控制娛樂產業的發展。起先以限制爲主,後來無論老蔣還是小蔣都發現,自己越是想要壓制就越難控制,而且娛樂產業也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撫平百萬潰兵思鄉、仇富之心的工具,儘管仍做出了種種限制,但伴隨著臺灣省經濟的發展,省內的娛樂產業不僅多樣化,且比之歐美、日本、香港也不差多少。
只不過,受到當局早前打壓政策的影響,臺灣本土電影發展所需土壤先天不足,這塊富足之地也在政治跟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反而成爲了世界各電影輸出強國的必爭之地。邁入了199l年後,舶來的美國大片正跟港片在臺灣票房市場,掀起一場殊死戰,而且從目前來看雙方勝算各佔五五。
今年上半年的臺灣,上演了一出美國大片與港片之間的戰爭。
最先上映的《與狼共舞》無疑是今年在臺灣取得成績最好的美國大片之一,這部旨在反映印第安人題材的電影去年十二月被新寶引入香港上映時,只賣出了UU多萬港幣的票房,僅僅上映了十三天便匆匆下畫,但是在臺灣卻意外大受歡迎,自一月放到了三月底,以將近一百六十臺幣一張的票價,足足賣出了約9530萬臺幣的驚人票房,拉開了今年美國大片跟港片之間的臺灣之爭
同樣是在今年l月,還有《小鬼當家》跟《靈異第六感》兩部大片聯手來襲,儘管票房不如《與狼共舞》,依舊各自斬獲了47萬跟7170萬臺幣的驚人票房,一度壟斷了今年臺灣票房排行榜的前三位,狠狠給了一直把臺灣視爲自己禁臠的港片一記巴掌。
被美國人如此打臉,衆多的香港電影製作商也零散的組織了一波反擊戰。
月日上映的《賭俠》不敵《小鬼當家》,放映場次上被安排爲前後場的它處境最是尷尬。太多臺灣影迷棄他而選《小鬼當家》,結果導致下畫時票房僅有UU萬臺幣。
嘉禾的《飛鷹計劃》月7號最先在臺灣發行,打響了港片反擊的第一槍??上н@部在香港就口碑兩分的電影,儘管仍然成功的殺進臺灣票房前五,可惜最終卻只吃到了3074萬臺幣的票房,沒能給予來勢洶洶的美國大片一記重擊
晚些上映的縱橫四?!菲狈勘戎愿咭恍?上映僅半個月就從臺灣圈走了小兩千萬臺幣的票房,可惜很快又撞上了《俠盜羅賓漢》,放映檔期完全同時段的兩部電影廝殺的比《賭俠》跟《小鬼當家》還要慘烈,儘管縱橫四海》最終攜UU萬臺幣的票房下畫,但一樣沒能超車《小鬼當家》、《靈異第六感》跟《與狼共舞》三部美國大片,只勉強把同時段放映的《俠盜羅賓漢》壓倒四千萬以下,迫使其最終只在臺灣獲得38UU多萬臺幣的票房。
《跛豪》一度拿下香港年度票房第三的榮譽,卻在臺灣只賣出了17UU多萬臺幣(約四百多萬港幣),尚且不如它在香港票房的十分之一。
《整蠱專家》同樣只賣出了UU多萬港幣的票房,好在經過了多部無厘頭風格的電影轟炸之後,星爺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輝煌一刻。由寰亞投資拍攝,他主演的《逃學威龍》登陸臺灣上映後,迅速在臺灣颳起了一場無厘頭喜劇熱潮,上映僅34天就捲走了5100萬臺幣的票房轟動臺灣,星爺成功在臺灣加冕的同時,也終於把位居票房第三的《小鬼當家》拉下了馬,爲港片出了一口氣
整個9l年的上半年,港片在臺灣迎戰美國大片接連失利,暑期檔到來後,《黃飛鴻》系列一經登陸臺灣上映,立刻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功夫片狂潮。上映六週的它在臺灣共創造了萬臺幣的票房,功夫皇帝李聯傑在繼自己過去拍攝的那部《少林寺》之後,終於又有了一部讓臺灣人折服的賣座大片了
可惜,《黃飛鴻》在臺灣賣的雖好,論起轟動性卻遠遠差於早它近兩個月登陸臺灣的美國大片—《終結者:審判日》,這部在香港票房並不出衆的電影,在臺灣卻受到了空前好評,七月上映之後只用去了兩個多月就捲走了過億票房,最終帶著093億臺幣的驚人票房下畫,今年臺灣票房前三名,依舊牢牢被美國大片把持在手裡。
臺灣影迷的喜好確實跟香港有不少不同之處,他們對於美國大片的接受度更高,卻對於香港大火的傳記式梟雄片不太能瞧不上眼。繼上半年那部在臺灣票房不溫不火的《跛豪》之後,永盛那部如今還在香港上映,票房有望衝刺三千五百萬港幣甚至四千萬的《雷洛傳》在被引入臺灣後再次遇冷。上映首周僅僅取得六百多萬臺幣的票房,這組數據絕對談不上好看。
眼看著美國大片牢牢把持今年臺灣票房前三的位子,港片的後花園有了淪陷之憂,這時候寰亞的那部投資過億拍攝的大片《生化危機》已經被衆多的香港電影人看作是最後的迎戰美國大片的希望了。
而在經歷了一番波折後,比香港上映約莫晚了半個多月,這部在香港已經創造了無數奇蹟,令無數香港電影人跟影迷爲之驚呼的電影,終於登陸臺灣上映了。
儘管因爲臺灣省內當局的一些穿小鞋的小動作,寰亞最終沒能如在香港一樣,爲《生化危機》發起一場覆蓋全島的轟炸宣傳,但臺灣娛樂產業深受香港的影響,《生化危機》在香港火遍了半邊天,各種新聞也是傳到了島內的,因此儘管首映是安排在週四,這一天影迷並不是很多。但《生化危機》放映的首日,就給無數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香港拍的電影?確定不是美國大片?”
儘管比不上《終結者:審判日》的特效,但劇情上更符合東方人種的審美,而且整部電影中彙集了大量的香港明星,諸如劉德樺、梁家輝、童玲、徐錦江、李克勤等等,都是在臺灣有著大量影迷歌迷的存在。華麗的場面、又酷又帥的演員、恰到好處的特效、還有電影中那讓人驚到不敢想象的創意,這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怎麼看就怎麼像美國大片,反倒不像是近幾年來被臺灣人看膩了的港產槍戰英雄片。
但是,電影中那一張張讓人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華人臉孔,還有那導演跟幕後欄中,一個個清晰的中文姓名,都讓他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香港產的‘奇特電影,。
《生化危機》一出,以至於連一些近年來看膩了港片的臺灣影迷也不得不驚詫地表示:“什麼時候香港人不拍槍戰片,改派科幻電影了?”
儘管有一些前不久纔剛看過《終結者:審判日》的影迷撇嘴表示,“《生化危機》特效不如《魔鬼終結者》(《終結者:審判日》的臺灣譯名)
但更多的觀看過這部電影的臺灣影迷卻興奮的表示:“不愧是投資了近五億臺幣拍攝的大片,這大概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看的香港電影了,嗯,比《黃飛鴻》看著還要爽呢。我要把這部好片分享給自己的好友,讓大家都來看看
於是,《生化危機》很快在臺灣省內開始大範圍擴散。無數人被吸引走進電影院內,掏錢買票觀影。結果,僅僅週四週五兩天,《生化危機》就拿下了400多萬臺幣的票房,隨後週六週日的到來更是爲它的高漲票房又添了一把火,截止到週六週日結束時,《生化危機》已經累計創造了UU多萬臺幣的驚人票房。
《生化危機》的大火,終於讓臺灣的一幫媒體們坐不住了。儘管臺灣傳媒界不少報紙都聽到了風聲,說上頭有人對寰亞老闆林孝智有些不滿,準備治一治他。因此前段時間謹慎的沒有參與有關於寰亞的新聞報道,不過此時眼看著《生化危機》在臺灣島內已有大賣之勢,有些媒體開始坐不住了,率先開始報道了起來。
“五億新臺幣的大手筆投資,香港寰亞電影集團力作—《生化危機》火熱上映,這是一部可以⊥人酣暢淋漓、爽到極致的科幻大片,精彩令人震驚”——《臺南新日報》。
“香港電影人的創意跟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爲徐可先生的《新黃飛鴻》而震驚時,他們又一部斥資五億新臺幣拍攝的科幻大片登陸臺灣上映了,並且即將在臺灣再掀起一波觀影狂潮”——《臺北電影週刊》。
儘管報道的都是一些私人媒體,很少有重量級的國營傳媒巨頭跟進,但耐不住人多口雜,僅用去幾日時間有關於《生化危機》的新聞跟報道在臺灣便有鋪天蓋地之勢了,以至於更多的臺灣影迷開始被吸引進影院觀影,《生化危機》的電影場次逐漸火爆。
T病毒、第三帝國、保護傘公司、地底秘密基地蜂巢、超級智能電腦火焰女皇、僱傭兵小隊、不死喪屍跟生化怪獸,又靚又能打的昔日玉女童玲,衆多的元素彙集到一起,一下子就征服了無數臺灣的年輕人影迷們
由《速度與激情》掀起的電影風暴迅速刮遍整個臺灣,並且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