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這兩年才冒出來的林孝智,但能夠僅在兩年內(nèi)就成爲香港娛樂圈的風雲(yún)人物,林孝智本身從來不缺乏話題性跟關(guān)注度。
就在半個月前,他跟自己名下的電影公司新亞,還因爲起訴十數(shù)家媒體的‘陳白強緋聞事件,而名噪一時。即使最近一週內(nèi),新亞電影公司入股《成報》,成爲這家香港發(fā)行量第二大報紙的消息也是傳遍滿香港。
在這個迴歸之前最混亂的時期裡,香港人信仰缺失、對未來沒有自信的表現(xiàn)讓他們更加執(zhí)著於追逐金錢財富以及享受生活。他們把現(xiàn)實跟未來的迷惘轉(zhuǎn)向了追逐明星、娛樂圈的八卦是非,也對諸如李嘉成、郭氏兄弟、四大船王之流,能在商界、金融市場揮斥方遒的財富鉅子推崇至極。
而這兩點,林孝智剛巧都沾上了一般。他是豪門出身但早年卻是個口碑不佳的紈絝子弟,卻靠著投資跟拍電影一躍成爲香港電影界的新貴,傳媒界的未來大亨。作爲香港近些年來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過去兩年裡他爲香港小市民們帶來了太多的話題,也讓他成爲了市民們最喜歡的話題人物之一,幾乎任何有關(guān)於他的八卦新聞,一經(jīng)見報都能引起市民們的買報慾望,不比那些娛樂圈的超級明星又或者商業(yè)的財富鉅子差半分。
“業(yè)界某電影公司宣稱斥資四千萬拍新電影,嚎頭的背後真實投資幾何?
在《東方日報》因爲‘陳白強緋聞事件,,以及新亞電影公司入股強敵《成報》之後,強勢封殺有關(guān)於新亞電影公司以及林孝智的新聞,結(jié)果這份報紙之上,最近一兩個月已經(jīng)只能在角落的一些豆腐板塊裡偶爾看到有關(guān)於新亞電影公司跟林孝智的新聞,還多半都是壞話多過於好壞。
娛樂版號稱香港最專業(yè)的《東方日報》如此舉動,無疑引發(fā)了幾大惡果。長達一個月來幾乎都在《東方日報》之上再也看不到市民們最感興趣的八卦新聞了,有些心急的小市民開始懷疑《東方日報》的‘專業(yè)性,,轉(zhuǎn)而投入了其它報紙的懷抱中。這苦果暫時還不明顯,《東方日報》號稱在香港擁有超過兩百萬讀者雖然多少有些水分,但它的潛在讀者人羣香港第一是無需質(zhì)疑的。
不過見不到自己喜歡的新聞,一個月來《東方日報》報紙的發(fā)行量也是受到了輕微的影響,《東方日報》的增長勢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減緩甚至停滯的趨勢。
《星島日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最近表現(xiàn)的十分活躍,報業(yè)女王胡仙似乎也不甘心於十幾年來拱手讓出了香港第一大報,而今更是屈服於第三的位置,最近《星島日報》不僅多次擴招新人,以往親近臺灣的立場似乎也出現(xiàn)了轉(zhuǎn)變。
林孝智要拍新電影,《星島日報》立刻給予了大篇幅的報道:“……自《最佳拍檔》系列首開港片投資過千萬的先河之後,香港電影投資成本似乎逐年上升。十幾年前一部投資三百萬港幣的電影就是中等成本,五百萬已經(jīng)稱得上是大片了。隨後成本過千萬赫然已經(jīng)成爲了大片的標準,而這兩年裡,又隨著嘉禾、新藝城、德寶先後出現(xiàn)了投資超過兩千萬港幣的電影,這一個記錄再一次被刷新,兩千萬的投資重新成爲了港片‘大片,的衡量標準。”
“投資的急速攀升是好還是壞,我們不妨再算這麼一筆賬。87年下半年嘉禾首次宣稱斥資三千萬拍攝《警察故事》,雖然事後被爆出這部電影的真實投資僅僅剛達到兩千兩百萬港幣左右,三千萬投資不過是個嚎頭,但不可否認,這部於第二年四月上映的電影曾經(jīng)引起了亞洲震動?!?
“靠著電影中那創(chuàng)造了亞洲之最的轟動爆炸場面,《警察故事》在本埠以34UU萬的票房斬獲了當年的香港票房亞軍桂冠。在海外,《警察故事》不僅在東南亞捲走了過億港幣的票房,更在日本跟韓國分別創(chuàng)造了84億日元(約相當於57萬港幣)跟近30億港幣(約相當於UU萬港幣)的票房,同時嘉禾還先後以10萬美元跟17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警察故事》的歐美髮行權(quán)。”
“僅從投資回報上來看,《警察故事》先後爲嘉禾帶來了近億港幣的毛利,純利只怕不低於六七千萬港幣,無論從哪一點上來看,大投資堆積出來的《警察故事》都是成功的”
《星島日報》雖然懷疑林孝智‘四千萬投資,的新電影嚎頭居多,水分很足。但無疑有著先前幾部大片的成功在前,《星島日報》對於新亞這部投資顯然不會太低,至少不會低於兩千萬的電影,還是持有謹慎樂觀態(tài)度的。
與之相比,已經(jīng)跟新亞電影公司是‘自己人,的《成報》,憑藉著新亞電影公司是其大股東的身份,更方便的從其中拿到第一手的數(shù)據(jù)。因此新一期的《成報》剛一上市,就被衆(zhòng)多好奇者一掃而空,不得不連續(xù)加印數(shù)版,才勉強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
而《成報》也確實沒有讓他們失望:“……有人質(zhì)疑四千萬的投資是嚎頭,本報獨家訪談了新亞電影公司老闆林孝智先生,也從其處得到了第一手的數(shù)據(jù)以惠讀者?!?
“相信會有人好奇,《紅色警戒》究竟是一部什麼題材的電影?僅從名字上來看,這無疑很可能是一部費力不討好,在香港讀者不買帳也賺不得錢的政治片。本報一開始也帶著這種好奇心,向林生問出了心中的疑惑。然而卻從林生那裡獲得了截然不同的回覆”
“……‘不是政治片,、‘我本人對政治不感冒,、這會是一部特工題材的電影,……根據(jù)林生的說法,他的這部新電影投資超過四千萬並非嚎頭,而是實打?qū)嵉乃那f。其中電影除了一千二百萬左右是用於支付明星、劇組以及他本人的片酬外,其餘全部都是用於電影的拍攝所需,之所以會需要投資如此之大,還是因爲這部電影中所需要拍攝的大場面過多的緣故。而據(jù)林生自己爆料,他雖然身爲這部電影的導演及編劇,但把劇本‘賣給,公司他也僅收了二十萬,除此外他的導演片酬也僅拿了50萬港幣,介於香港一線及二線之間…
何文發(fā)家族有賣掉《成報》出走的意思,因此新亞電影公司在入股了成報報業(yè)集團之後,《成報》已經(jīng)成爲了新亞電影公司名副其實的‘於兒子,,林孝智對待於兒子自然照顧,給出的新聞跟爆料都是第一手的,令最新版的《成報》一出銷量頓時火爆,單日銷量賣出了近萬份,比往日足足多賣出了四五萬份之多。
不過,對於林孝智的新電影四千萬投資的說法,有人相信但更多的卻是不信。正跟新亞處於官司糾紛之中,而且如今越來越多證據(jù)對自己不利的《香港夜報》對其更是敵視,主編親自撰文諷刺道:“電影不是光會砸錢就能拍好,顯然之前誤打誤撞的成功助長了某些人的驕傲自大,渾然忘記除了會炒作之外,自己有幾斤幾兩了”
《香報》副總編更是直接在報紙上叫囂:“崛起用了兩年,毀滅只用一朝。公司有幾個四千萬夠他揮霍花銷,說什麼拍電影、大場面,我看是中飽私囊,美亞需警惕了”
全文中無一處出現(xiàn)亞電影公司,跟扌孝智,這些個字眼,然而任誰看了他們的報紙,立刻便知道了,報紙之上所說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