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章 雄關斜陽

從慈雲殿出來,李佐國直接去了含元殿的偏殿,李歸仁還在等著,行過禮之後李佐國坐下,李歸仁拿出安西信使的信件遞上,鄭春雲結果之後遞給李佐國,李佐國展開信件,李歸仁恭恭敬敬的站著等候,整個殿中只有蠟燭燃燒的聲音和李佐國翻動信紙的聲音,不一會李佐國就看完了,擡起頭來看向李歸仁。

李歸仁看著李佐國詢問的眼神連忙說道:“這是下午剛送來的情報,相信伺候每隔幾天就會有新的前方情況送到,主要就是西邊大食和吐火羅兩個強國牽頭,十七個小國加盟,希望能夠在我大周的手中得到便宜,以微臣所見,這些國家是不敢和大周打一場大戰的,他們沒有那個底氣和實力,只是想抱成團來威脅大周,希望能夠在大周這裡得到一些好處。”

李佐國“哦”了一聲說道:“想得到什麼好處?”

李歸仁回答:“微臣認爲他們一是想取消每年對大周的賠款和供奉,二是想減少貿易的稅收,這應該就是這些國家現在最想得到的好處了?!?

吐火羅一直以來承受了沉重的戰爭賠款,每年要向大周賠款三十萬貫左右,還有就是三十萬貫的附屬國供奉,這讓吐火羅整個國家的負擔極重,雖然能夠用牲畜糧食來代替,但是人口只有三百萬的吐火羅來說,這是非常沉重的負擔,而大食因爲向安西購買糧食和武器等物資,沒有現款就用了借貸的方式,從去年開始每年的還款利息都超過了一百萬貫,比吐火羅的負擔還沉重了將近一倍。

李佐國讓大食人還款採用的是稅收還款,就是大周派人到大食各地,收上來的稅收第一時間歸還欠款,雖然當初和澤爾法爾的約定是這樣,但等大食國家平定之後,任何一個國王都不會容忍另一個國家在自己的領土上收稅,這是國家的根本。

李佐國當時完全可以用大食的資源來償還債務,但是卻選擇了這個明顯會受到強力反彈的方式,李歸仁有點不明白,但是擡頭看到了李佐國是笑非笑的表情,李歸仁恍惚間似乎明白了李佐國的想法,難道是故意留一個尾巴,好讓大周有再一次對新建的大食國出兵的理由?

“信中提到了他們的要求,吐火羅想賴賬,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難道國中餓死幾個人,各地因爲沉重的賦稅有叛亂我們大周就要減免他們的賠款,吐火羅的國民可不是我大周的國民,當初吐火羅悍然起兵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想過這種後果,現在是他們對自己的錯誤付出的時候?!崩钭魢_口說道。

“至於大食,幾年的戰爭中從大周這裡借貸了上億貫的錢,難道就不想還了?這更加不是理由,至於關稅,我們大周的商人肯定不能在別國繳稅,他們的稅收只能由大周收,吐火羅和大食的說法十分可笑,賠款和借貸都是對大唐的,現在是大周,他們就要從新商定賠款和還債的事情了,簡直是當朕是三歲小孩,還用聯合一些小國來威脅,朕是害怕威脅的人嗎?大周從來就不懼怕戰爭。”說道這裡李佐國端起面前的一杯茶水喝了一口。

李歸仁躬身說道:“大周以武立國,聖上自然不會在乎大食和吐火羅,只不過安西和長安相隔太遠,怕前線將軍如有應對不當,長安再做出反應未免速度慢了,臣提議馬上對安西派出大軍,正好江南戰事結束,大軍可以抽掉向西?!?

李佐國放下茶碗,說道:“沒有必要,安齊斯關是阿力射老將軍鎮守,達倫關段雲天老將軍在,兩人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何況安西現在的兵力足足有二十萬,足夠對付這些被朕殺破膽的國家了,很早以前朕就給了兩位將軍命令,一寸山河一寸血,想要佔便宜,就要準備流血?!?

李佐國的話裡不知道帶著多少的殺氣,李歸仁這個沙場老將也覺得心中一寒,一擡頭就看到了李佐國玩味的眼神,不由一顫,低下了頭,李佐國說道:“李將軍,在軍機處還呆得習慣嗎?”

李歸仁連忙說道:“還習慣,臣現在才知道軍事也能這樣指揮,在軍機處這一年多,臣學了不少,只求能夠繼續學習下去?!?

李佐國哈哈笑了起來,指著李歸仁說道:“李將軍,你的話不是老實話,一個沙場老將窩在軍機處一年多,怎麼說也想再出去領兵吧?言不由衷可不好。”

李歸仁大驚,忙說:“臣是真覺得在軍機處不錯,非是聖上所說…”

李佐國打斷李歸仁的話:“不用說了李將軍,朕已經從李護的軍中抽調了鐵騎三萬,由吳烈吳震兄弟領兵,由從郭北那裡抽調了兩萬步軍,以火字營爲主,李麒那邊也抽出了兩萬步騎混雜的軍隊,組成了兩隻各三萬五千人的軍隊,名爲左右驃騎軍,這兩隻軍隊一隻調往朔方,給李逸爲援兵,主要對付回鶻,而北方的草原部族,包括新羅百濟等國,阿蘇魯一人的遊騎兵可是兵力略顯不足,一隻部隊就是給他的,不過這隻部隊的主將人選卻是爲難,要熟悉北方的情況,還要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

李佐國說道這裡李歸仁的心就呯呯的跳了起來,自己雖然老老實實的呆在軍機處,但是那一個爲將的不希望能夠領雄兵立不世之功?李歸仁深知自己這種降將,能夠有個地方養老都是不錯的了,在軍機處也算是任命了,現在李佐國的話中明顯是要讓自己領一隻驃騎軍北上,這種好事怎麼不令李歸仁心動。

果然李佐國開口說道:“朕想來想去,只有李將軍你是比較合適的,不但熟悉北方情況,而且也是沙場老將,朕準備將右驃騎軍交給李將軍統領,北上匯合阿蘇魯,穩定北方局勢,不知道李將軍可願意?!?

李歸仁只覺得一股熱流一直涌上喉頭,想開口卻堵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稍等了片刻才覺得好了一點,眼淚卻是掉了出來,連忙揮袖擦去,李歸仁深深的躬身說道:“聖上對臣如此信任,臣敢不竭心盡力,肝腦塗地以報皇恩,就只怕臣本事不夠,誤了聖上大事就萬死莫恕了。”

李佐國笑道:“李將軍多慮了,遊騎兵五萬,你這裡再加上三萬五千人,分駐各地的兵馬不算,能夠機動的兵力最少也能夠分出三萬的兩隻部隊,依照大周的鐵騎,北方的諸國不過是疥癬之患,相信李將軍能夠解決。”

李歸仁說道:“聖上考慮得如此周全,臣定將北方平定,掃平北方所有部族小國?!?

李佐國正色說道:“李將軍,你沒有理解朕的意思,朕派如此強兵北上,是要解決幾個問題,首先北方草原廣闊,遊牧部族對我大周可戰可走,北方幅員廣闊,幾萬兵根本不能夠解決問題,就算是將一些部族,比如突厥、六州胡等全部殲滅,不到百年又會死灰復燃,只是搶了他們的牲口和殺一些部民可不劃算,對待這些遊牧民族,要採用控制的手段,以打爲輔助,拉攏親大周的部族,用貿易通商來讓這些部族爲我們打先鋒,他們有我大周的貨物和武器的支持,肯定要強過更加偏遠的部族,等打得流血不止,仇恨堆積的時候,就會形成慣性,那麼一盤散沙的部族力量就再也不會統一起來危害大周邊境了。”

李佐國這一番話令李歸仁衷心佩服,這裡面完全是分化的最好辦法,深知草原情況的李歸仁知道這個辦法一定可行,李佐國接著說道:“在我們支持的部族強大起來了之後也對大周不利,這些部族又要如何解決呢?這又是下一步的關鍵,朕的辦法是分封和商控,當部族的人口達到一個數量的時候,就讓部族分裂,一個部族首領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吧?親大周的部族首領的兒子成年之前都要到大周來學習我大周的文化,到了十六歲成年時就令其返回草原,然後從部族中分走人口和牲畜,形成新的部族,我大周給他們封號,承認他們的地位,屆時就算是兄弟,自己的權力只怕也不會讓別人染指,我們大周就是這些權力遊戲的裁判,他們有了糾紛大周要派兵解決,作爲中間評判,偏向弱勢一方,打擊強勢一方,這樣分裂下去草原部族還有什麼力量來對我大周不利?何況他們的子弟在大周學習漢文化,我們就會好好的培養他們的奢靡愛好,草原的血性消磨的差不多了,還會有什麼進取心?十幾年的親周培養,他們就算成爲了部族首領,估計對大周也會敵意很少?!?

李歸仁聽得嘴都長大了,李佐國這一番計較簡直是將草原部族算計到死,這樣的話不出五十年,整個草原上只怕大大小小的分裂出去的部族會有幾百,真是一盤散沙了,李歸仁什麼話都說不出了,只有說:“臣拜服。”的分了。

李佐國笑了,自己這多出來的一千多年的見識明顯鎮住了李歸仁,李佐國有點得意,這方法其實沒有什麼深奧,滿清在統治中國的時候對蒙古部族就是採用的這種辦法,直接讓強悍的蒙古騎兵在滿清統治中國的三百年間根本翻不出大浪,當然這話是不用說給李歸仁聽的了。

李佐國又道:“對於遊牧爲主的部族我們可以採用這樣的辦法,而半牧半耕或者農耕的國家,則是採用另外一種辦法,新羅、百濟都是這樣的國家,幽州東北面多山多林,新羅和百濟是以獵耕爲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就是李將軍你此去的重要目標,對付草原部族的方式就不適用了,他們要採取滅其有生力量,佔其土地,移民以填的方式,李將軍和阿蘇魯你們兩的這次的重要用兵對象就是這兩個國家,李將軍明白朕的意思了嗎?北面我就交給李將軍了,阿蘇魯軍伍出身,打仗也許沒有問題,但是其他方面就真的需要李將軍多多用心?!?

李歸仁此時長淚掛臉,只是深深一拜,李佐國說道:“這次軍機處青龍衙的所有參謀都交給李將軍使用,這些軍官都是系統培養出來的,軍事民事都能夠上手,物資人口這裡朕都準備好了,如果軍力不夠,到時候會往朔方李逸處調動,朕希望李將軍能夠真正的將北方平定,給大周今後幾百年一個太平?!?

李佐國對李歸仁的期望很高,本身李歸仁也有這樣的條件,今年不過是四十出頭的李歸仁正值壯年,手下長期指揮的奚族和六州胡等部族也是在北方打開缺口的關鍵,何況還有大周的強兵支持,朔方的李逸也是近在咫尺,要是這樣李歸仁還是不能完成李佐國所安排的事情,那麼一是李佐國識人不明二是李歸仁實在是爛泥糊不上牆了。

李歸仁激動的說道:“聖上安排得如此之齊全,臣一定在北方做好事情,不負聖上期望?!?

李佐國點頭道:“好,你下去吧,準備一下,最遲一月右驃騎軍就交給你,好好的在北面做,安知今後你不能登上大周的臨煙閣?”

李歸仁雙腳發顫的告退出去,也不怪他,李佐國的信重和交給他的巨大的權力,令李歸仁感銘五內,這在安祿山那裡是根本得不到的,安祿山只是將李歸仁作爲一個控制胡兵的將領來用,根本不會給予這樣的信任,李歸仁在退出含元殿的時候就暗下決心,如果不能爲李佐國開疆拓土,自己就死在北方吧。

鄭春雲在李佐國處理國事的時候基本是一言不發,此時見李歸仁退了出去,李佐國臉有疲色,上前去輕輕的給李佐國捏了捏太陽穴,疑惑的說道:“北面的如此大的權力就交給李歸仁這個降將,萬一以後尾大不掉怎麼辦?”

李佐國笑了,一邊閉眼享受大周第一高手的按摩,一邊說道:“常奴你莫以爲這事好辦,我大週週邊的敵人不少,雖然現在大周兵強馬壯,但立國之後,大周的富庶就會令士兵們朽壞下去,不在建國初期趁著軍隊戰力強橫就將一些隱患滅於襁褓,以後受苦的就是我的子孫了,李歸仁正因爲是降將,到了北面卻是隻有指揮軍隊對外的權力,阿蘇魯就可以牽制他,何況他的軍隊都留在了洛陽,他只能爲我去乖乖的打天下,草原部族不是能夠一下解決的,而且新羅百濟地形複雜氣候苦寒,要想真正的打出一片天地,難度很大,李歸仁能夠做好,對大周有利,做不好,也沒有關係,自然會有人去替代,他還是一個先鋒而已。”

鄭春雲點點頭,他只關心是不是會有人威脅到李佐國,其餘的軍國大事鄭春雲不想關心,李佐國站起身伸了懶腰,說道:“走吧,去睡了,天色很晚了,不知道段珩那小子在達倫關會怎麼表現,這次如果做得不錯,就將段雲天調回長安吧?!?

李佐國轉身出了含元殿,大隊的侍衛宦官跟隨皇帝離開了,含元殿中燈火熄滅,安靜了下來。

達倫關現在已經是全部由巨大的石條鑄成的雄關,兩山相交之處一座超過三十米的雄關拔地而起,裡面的整個達倫壓口現在都包在了關內,順著山勢修建了無數的營房,裡面的營房也是用山石修建,從靠近大周疆土內引來了三條溪流,在達倫關內形成了三個巨大的水池,戰時哪怕被切斷了水源,達倫關靠這三處水源也能夠支持兩年的用水。

糧草的倉庫建在高高的山頂處,周圍形成了又一道防線,專門有三千精兵把守,所存糧草能夠支持達倫關內五萬大軍使用一年半,一個較小的糧庫在山腳下,一條青石鋪就的大路從達倫關橫貫南北,兩邊齊齊的營房。

大周和吐火羅的商隊也是要通過達倫關來往的,往日熱鬧的來往商隊這時都不見了蹤影,達倫關的關門也是緊閉,糧庫旁邊有一個巨大的石碑,碑上面建起了一個巨大的頂蓋爲石碑遮風擋雨,這時當年達倫關血戰時死去的將士的祭碑,碑的正面開頭就是當年主祭的李嗣業唱的那首國殤,然後就是密密麻麻的姓名,碑前面一個巨大的香爐,裡面的香火還在燃燒,嫋嫋青煙盤旋,令這個石碑散發出一種莊嚴。

一隊周軍士兵正在路過這個石碑,這隊士兵有三百人左右,一百名爲槍兵,一百名刀盾兵,還有一百名弩兵,這是周軍的一個標準野戰配置的旅,都是步兵,走在最前面的旅帥在經過石碑的時候大喝了一聲:“敬禮?!?

甲冑聲一片響起,三百士兵一起轉頭看向石碑,右手捶胸行軍禮,這是去關門換防的部隊,鎧甲碰撞聲中士兵走到了關門口,一名同樣是旅帥軍銜的軍官正站在關閉的關門前,手裡拿了一個本子。

看到了換防的一旅走進,那旅帥笑道:“方池,今日怎麼那麼早?平時都是踩著點來,今天難得提前半個時辰?!?

那領兵前來的旅帥是疏勒軍校出身的軍官,參加過和大食的戰鬥,聞言笑道:“現在可不敢疏忽,關內的偵騎全部出動了,監視那些胡人的動向,小段將軍親自領兵出去的,要是換防耽誤了時間,但時候小段將軍可是要發飆的?!?

另一名旅帥叫呂木,也是同樣的疏勒軍校出身,年紀要比方池大一歲,也不過是二十出頭,拿起手中的本子,肅容道:“達倫關守軍步軍七旅換防。”

方池也肅容道:“達倫關守軍步軍十二旅接防,應到三百零三人,實到三百零三人?!?

兩人相互行了軍禮,呂木道:“準許換防,請簽字。”

方池在簽上名,用胸前掛著的一個小小銅章戳了一個印,手一揮,手下的三百士兵就開始往關門上去,關門上的呂木部下就紛紛下城,在門口排成隊列,排好之後在呂木的帶領下往關內行去,續續的都是換防的部隊往關牆而來,都是三百人爲一旅,整個達倫關正面的防守兵力有一萬五千人,正好是五十個旅,陽光斜照,每一隊走過石碑的旅都在行軍禮,爲這些拋灑熱血的將士獻上尊敬。

第50章 達倫關第50章 艾卜.穆斯林第18章 西市衝突第44章 怛羅斯之戰--策反第37章 兇狠的阿力射第16章 三部聯合第52章 氣勢如虹長安驚第15章 大殿之前舞干戈第14章 將計就計第27章 安西節度使第40章 血色嚴冬第25章 明月幾時有第20章 疑惑第39章 怛羅斯之戰--整軍出發第11章 大唐終結第12章 長安第26章 強勢出擊第65章 兩面夾擊滅燕序幕第43章 怛羅斯之戰--震驚第30章 將離長安月弄影第50章 達倫關第60章 三公九卿第6章 暴虎憑河戰事起第11章 家傳戰陣武學第53章 國殤第4章 皇親第33章 回鶻參戰第41章 回家第51章 馬嵬坡前長恨歌第21章 交戰第58章 天寶十五年秋第40章 鐵蹄震天意如鋼第36章 大決戰(上)第44章 怛羅斯之戰--策反第63章 海上攻略第20章 疑惑第45章 怛羅斯之戰--離心第24章 望江山南北第61章 慶緒弒父佐國巡邊第4章 給我打得連他媽媽都不認識第56章 落日雄關第29章 鬱悶的高仙芝第15章 大殿之前舞干戈第13章 大食陰謀第37章 怛羅斯之戰--竹園21章 古牧爾血戰上第48章 婚禮(下)第5章 雷霆第43章 怛羅斯之戰--震驚第14章 將計就計第70章 定安史第5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0章 血色嚴冬第59章 望長安第40章 鐵蹄震天意如鋼第35章 怛羅斯之戰--楚天舒第11章 家傳戰陣武學第6章 馬鳴風蕭蕭第65章 兩面夾擊滅燕序幕第68章 鐵壁合圍攻洛陽第32章 唐人豈是能輕侮第21章 長安新貴第29章 烏蘭會戰(上下)第57章 兵不刃血第68章 鐵壁合圍攻洛陽第7章 凋謝的格桑花(上)第20章 葵花寶典第42章 名將身隕戰靈州第18章 西市衝突第42章 名將身隕戰靈州第30章 將離長安月弄影第6章 馬鳴風蕭蕭第5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41章 西風凜冽勝局定第15章 馬場遇襲第46章 父子較技第53章 虎踞長安第16章 鄭春雲的憤怒第36章 大決戰(上)第32章 唐人豈是能輕侮第24章 槍名:霸王!第25章 明月幾時有第36章 大決戰(上)第6章 馬鳴風蕭蕭第31章 權相歸天虎離京第64章 得掖縣虎出柵第22章 高仙芝的盤算第37章 怛羅斯之戰--竹園第31章 烏蘭會戰(下中)第29章 鬱悶的高仙芝第5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1章 收服第4章 皇親第4章 大唐亂局第3章 風雲始動第39章 致命追擊第11章 家傳戰陣武學第18章 西市衝突第20章 疑惑第12章 兩年(上)
第50章 達倫關第50章 艾卜.穆斯林第18章 西市衝突第44章 怛羅斯之戰--策反第37章 兇狠的阿力射第16章 三部聯合第52章 氣勢如虹長安驚第15章 大殿之前舞干戈第14章 將計就計第27章 安西節度使第40章 血色嚴冬第25章 明月幾時有第20章 疑惑第39章 怛羅斯之戰--整軍出發第11章 大唐終結第12章 長安第26章 強勢出擊第65章 兩面夾擊滅燕序幕第43章 怛羅斯之戰--震驚第30章 將離長安月弄影第50章 達倫關第60章 三公九卿第6章 暴虎憑河戰事起第11章 家傳戰陣武學第53章 國殤第4章 皇親第33章 回鶻參戰第41章 回家第51章 馬嵬坡前長恨歌第21章 交戰第58章 天寶十五年秋第40章 鐵蹄震天意如鋼第36章 大決戰(上)第44章 怛羅斯之戰--策反第63章 海上攻略第20章 疑惑第45章 怛羅斯之戰--離心第24章 望江山南北第61章 慶緒弒父佐國巡邊第4章 給我打得連他媽媽都不認識第56章 落日雄關第29章 鬱悶的高仙芝第15章 大殿之前舞干戈第13章 大食陰謀第37章 怛羅斯之戰--竹園21章 古牧爾血戰上第48章 婚禮(下)第5章 雷霆第43章 怛羅斯之戰--震驚第14章 將計就計第70章 定安史第5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0章 血色嚴冬第59章 望長安第40章 鐵蹄震天意如鋼第35章 怛羅斯之戰--楚天舒第11章 家傳戰陣武學第6章 馬鳴風蕭蕭第65章 兩面夾擊滅燕序幕第68章 鐵壁合圍攻洛陽第32章 唐人豈是能輕侮第21章 長安新貴第29章 烏蘭會戰(上下)第57章 兵不刃血第68章 鐵壁合圍攻洛陽第7章 凋謝的格?;?上)第20章 葵花寶典第42章 名將身隕戰靈州第18章 西市衝突第42章 名將身隕戰靈州第30章 將離長安月弄影第6章 馬鳴風蕭蕭第5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41章 西風凜冽勝局定第15章 馬場遇襲第46章 父子較技第53章 虎踞長安第16章 鄭春雲的憤怒第36章 大決戰(上)第32章 唐人豈是能輕侮第24章 槍名:霸王!第25章 明月幾時有第36章 大決戰(上)第6章 馬鳴風蕭蕭第31章 權相歸天虎離京第64章 得掖縣虎出柵第22章 高仙芝的盤算第37章 怛羅斯之戰--竹園第31章 烏蘭會戰(下中)第29章 鬱悶的高仙芝第5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1章 收服第4章 皇親第4章 大唐亂局第3章 風雲始動第39章 致命追擊第11章 家傳戰陣武學第18章 西市衝突第20章 疑惑第12章 兩年(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雅安市| 都安| 伊通| 大厂| 浦北县| 广南县| 衢州市| 连江县| 上蔡县| 合山市| 大化| 纳雍县| 汝城县| 江油市| 曲阜市| 拜泉县| 盖州市| 色达县| 大余县| 义乌市| 嘉义县| 乐至县| 浦东新区| 内黄县| 盘锦市| 清河县| 辰溪县| 龙江县| 定兴县| 山东省| 名山县| 林芝县| 江西省| 呼图壁县| 吉水县| 开封县| 五指山市| 墨玉县| 大厂|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