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2章 下旬離京(二合一)

隨著範正的邪方東坡肉一出,申王立即扭虧爲盈,原本彈劾範正的官員頓時大失所望。

朝中雖然一致承認趙煦的皇位正統性,然而很多頑固守舊派依舊對愛用邪方,鼓吹變法的範正沒有好感,一有機會就不遺餘力地將範正從官家身邊趕走。

然而有時候明明大局已定,範正卻用一個個邪方扭轉局面,讓他們大爲挫敗。

“邪醫範正!”

趙挺之咬牙切齒,心中憤恨不已。

範正讓他最疼愛的兒子趙明誠判刑三年,然而他卻一直對其無可奈何,這讓他備受煎熬。

“趙大人,雍王趙顥還沒有離開汴京,御史臺是否還要繼續彈劾?”忽然一個御史前來稟報道。

“雍王還沒有離京?”趙挺之訝然道,

要知道經過朝堂集體彈劾,太皇太后已經命令雍王趙顥限期赴任淮南節度使,如今已經過了期限,竟然還沒有離開。

御史苦笑道:“原本雍王已經答應離開,可是臨走的時候,雍王世子突然生病,雍王就上奏下旬離京。”

衆人皆知雍王已經是困獸猶鬥,哪怕是一些上不上臺面的理由,他也用了出來,只求多留在開封城一段時間,讓太皇太后回心轉意。

趙挺之心中一動,如今他仰仗著太皇太后當政,不喜範正,才勉強保住位置。

如果有朝一日,官家親政,範正如同王安石一樣得勢,又豈能還有他的好果子吃。

“如果雍王登基的話…………。”

趙挺之心頭一跳,越想越是激動。

如果他相助雍王登基,不但可以落個從龍之功,日後打壓範正,救回兒子還不是輕而易舉。

“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雍王世子有病,我們若是逼迫過急,恐怕會引起太皇太后不悅。”趙挺之爲雍王開脫道。

御史聞言,頓時想起太皇太后和雍王趙顥的母子之情,本來太皇太后就不願意讓趙顥離開汴京,他們又何必再做惡人,再說,雍王還能一直找理由留在開封不成。

是夜!雍王府!

“母后還是沒有鬆口!”

雍王趙顥仰望漆黑的夜空,心中一片冰冷。

不同於李恪非迫不及待地離開汴京,他可是絞盡腦汁強留開封。

如今一旬即將過去,母后依舊沒有下旨留下他的意思,再這樣下去,恐怕會再次引起朝野反對。

“啓稟王爺,有一大人來訪,不肯透露姓名,只是自稱是王爺故人。”忽然下人前來稟報,並遞上一個信物道。

“快快有請!”雍王看著信物,心中一動道。

很快,一個黑袍人來到雍王面前,藉著昏暗的燈光,赫然正是御史中丞趙挺之。

“雍王別來無恙!”趙挺之拱手道。

趙顥冷笑道:“本王的情況趙大人又豈能不知,既然爾等已經放棄本王兩次,爲何今日又來見本王。”

趙顥之所以謀劃那個位置,並非沒有支持者,然而這一次他卻引起了集體反對,讓他大受打擊。

趙挺之搖頭道:“並非我等不支持雍王,而是太皇太后不支持雍王,殿下還不明白嗎,你想要得到那個位置,必須得到太皇太后的支持,否則萬事皆休。”

雍王聞言頓時沉默。

第一次是母后爲了權力,放棄了他,而這一次,母后已經老了,已經到了交接權力的時候,乃是他最後的機會,而母后卻選擇再次放棄他,讓他離京。

雍王無奈搖頭道:“太皇太后過於心善,官家實在陰狠毒辣,竟然拿一衆皇子的性命要挾母后,如今我說什麼母后恐怕也不會相信的。”

何止是高太后不信,就連他自己也不確定登基之後,是否一定能夠容得下趙煦等一衆皇侄。

趙挺之搖頭道:“太皇太后雖然優柔寡斷,然而她卻一心爲國,能夠讓她改變主意的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大宋的危亡。”

“大宋危亡?”雍王不解道。

趙挺之眼神毒辣道:“如果官家一直蟄伏,等到太皇太后去世之後再暴露變法意圖,雍王殿下將沒有一絲機會繼位,然而自從範正成爲太醫之後,官家卻一改之前蟄伏之態,屢信範正邪方。固然能夠得勢一時,必將成於邪方,敗於邪方。”

雍王心中一動,鄭重道:“還請趙大人教本王。”

趙挺之冷笑道:“既然範正鼓動官家變法,雍王殿下何不順水推舟,說動太皇太后讓官家有機會變法,唯有如此,方可讓太皇太后明白,誰將是大宋的中興之主,誰纔是大宋的亡國之君。”

雍王聞言怦然心動,衆人皆知趙煦最爲推崇新法,然而太皇太后最容易厭惡變法,只要趙煦推廣新法,定然會加劇太皇太后的厭惡。

佔據大多數的保守派將會看清趙煦的真面目,倒戈於他,皆是他將徹底扭轉局面。

趙挺之和趙顥密議一番,趙挺之叮囑道:“這將是雍王殿下最後一次機會。”

趙顥凝重點頭,與其這樣狼狽離京,還不如放手一搏。

第二日!

雍王正式宣佈離京,隻身跪在皇宮外,只求臨走前再看太皇太后一眼。

高太后大發惻隱之心,最終點頭同意。

垂拱殿內,母子二人再次相見,雍王含淚道:“此去一別,不知是否日後還能和母后活著相見,請恕孩兒不孝。”

高太后心中大悲,她已經年老,自知時日無多,自然希望兒子陪伴。

然而高太后並未昏庸,搖頭道:“你莫要怪母后絕情!錯就錯在你不該仗著恩寵,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孩兒沒有…………。”趙顥連忙辯解道。

高太后重重拍在扶手上,怒喝道:“伱沒有,你真當哀家年老糊塗,若非你指使孝兒,孝兒又豈能構陷官家,此次你必須離開汴京,大宋已經經不起動盪了,不能再將僅存的國力進行無謂的內耗了。”

面對高太后的斥責,雍王不憂反喜。

他知道母后的心思果然被趙大人猜中,她爲了一心爲國,可是爲了皇位傳承穩定,將他放逐出汴京,那也有可能一心爲國,廢官家而立他。

當下趙顥仰頭直視高太后,第一次直言道:“不錯!孩兒的確是起了心思,然而孩兒卻並非爲了一己之私,而是爲了母后,爲了大宋江山。”

高太后震驚地看著一直孝順的兒子,彷彿第一次認識他一樣。

“逆子,枉你讀聖賢之書,難道你就忘了君臣之道嗎?”

趙顥豁出去道:“母后,這大宋江山並非只是一人之下江山,而是我趙家之江山,太祖太宗之時,曾經立下金匱之盟,兄終弟及,當日皇兄病逝,按照金匱之盟,理應孩兒登基。”

“金匱之盟!”

高太后心中一虛,金匱之盟乃是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的母親昭憲太后所定,其目的是爲了吸收五代十國相繼滅亡的教訓,就是因爲繼承人太過於年輕,無法把控局面,想要國家長久,接班人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歷和威望。

於是定下了金匱之盟,兄終弟及。

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趙德昭…………先傳三兄弟,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

當初神宗去世,現存皇子中年歲最大的趙煦也不過十歲,的確符合金匱之盟的條件,朝中立雍王趙顥的呼聲很高,而最終高太后選擇支持趙煦登基。

“金匱之盟?”

高太后搖頭失笑,金匱之盟看似美好,然而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趙光義登基之後,先是逼死趙德昭,又誣陷趙廷美,最終讓金匱之盟名存實亡。

當初神宗病重之時,拉著高太后的衣角苦苦哀求,很顯然就是不想趙德昭的悲劇重演,而再加上她爲垂簾聽政大權,最終秘密讓樑惟簡爲趙煦趕製龍袍,造成趙煦登基的既定事實。

趙顥臉色猙獰,繼續道:“孩兒乃是母后的嫡子,如果趙煦乃是皇兄的嫡子,孩兒絕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而官家母親不過是低賤的宮女出身,一介庶子安得覬覦皇位?難道皇家真的要封朱氏三個父親皆爲太師太保嗎?”

趙顥繼續用趙挺之所教的第二招,利用高太后看不起朱氏的出身,來達到目的。

朱氏的父親名爲崔傑,乃是平民出身,在她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李氏改嫁朱士岸,改姓爲朱,後來又將她託付給一位姓任的親戚撫養,因此朱氏就有了三位父親。

後來朱氏進宮爲御侍,得神宗寵幸,先後生下二子五女,長子就是趙煦,雖然高太后立趙煦爲帝,然而卻極爲看不起朱氏。

至今在朱氏的待遇上一直壓制,直到最近向太后出面,這才提高朱氏的待遇,然而最重要的皇后之位,她卻一直未給朱氏。

“放肆!朱氏乃是你的皇嫂,又豈能是你所詆譭的。”高太后嚴厲斥責道。

然而趙顥熟知母后性格,已經從母后聲音中聽出了鬆動,當下繼續道:“兒臣覬覦皇位,還有爲母后考慮之心,母后一力打壓朱氏,官家作爲親子又豈能不知,再則官家已經到了親政的年齡,母后並未還權,官家又豈能不心懷怨恨,母后就不考慮身後事嗎?”

高太后心中一震,她又豈能不知道趙煦對她的不滿,尤其是趙煦明明已經到達親政的年齡,而她始終把持大權。

高太后強行辯解道:“我並非貪戀權力,而是官家還過於年輕,無法把控朝堂。”

她剛纔否定金匱之盟,如今卻用金匱之盟爲自己強行辯解。

“而且官家如今變了!已經變得不同了!”高太后最後又加了一句,爲自己增加說服力。

雍王趙顥冷笑道:“母后所說的是範正入宮後的表現吧!範正此人行事詭異,愛用邪方,鼓吹官家變法,以兒臣看,官家的轉變定然是出於範正教唆,故意麻痹母后,等到官家親政之後,定然會重啓新法,禍國殃民!到時候大宋危亦。”

“重啓新法?”高太后臉色一變,當初王安石變法所造成的天怒人怨,連她在後宮中也是有所耳聞,再加上她思想保守,一上臺就支持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趙煦日後親政重啓新法,那豈不是打她的臉。

“那時哀家已經在九泉之下了,新法舊法已經和哀家無關了。”高太后無奈道。

趙顥痛心疾首道:“太皇太后難道就忍心看著大宋江山毀於一旦嗎?”

高太后臉色一變,冷聲道:“你讓哀家如何做,扶持你繼位,你能確保遵守金匱之盟,還是會殺子還政!”

趙顥鄭重道:“孩兒不能保證會遵守金匱之盟,更不會殺子還政,但是孩兒可以保證讓官家和一衆皇侄榮華富貴一生。”

高太后看著真小人的趙顥,心中一嘆,如果趙顥真的違心說會殺子還政,或者說是百年後會傳位於神宗一脈,纔會讓她失望。

“然而官家同樣也會保證你榮華富貴一生,你爲何還要貪戀那個位置。”高太后反問道。

趙顥一臉正氣道:“兒臣所求不是爲了一己之私,而是爲了大宋江山,今日兒臣斗膽請求母后爲大宋江山,還政於官家。”

“你…………。”高太后豁然一驚,不敢相信的看著自己最疼愛的兒子。

趙顥鄭重道:“兒臣並非讓母后全部放下權力,而是給官家親政的機會,如果官家真的有能力振興大宋,兒臣甘願退位讓賢,全力輔助官家,如果官家執迷不悟,重啓新法禍國殃民,兒臣絕不容他毀掉我大宋江山。”

高太后聞言,臉色一變道:“一派胡言,皇位又豈是兒戲,豈容你試探,你現在立即滾出皇宮,即刻離京赴任。”

趙顥臉色慘然道:“母后一言而決,兒臣絕無任何怨言,只是日後我大宋江山不存,異族鐵騎肆虐中原,母后再後悔也晚了!”

說罷,趙顥對著高太后鄭重一拜,轉頭決然離開。

趙顥一臉悲壯地離開,然而卻時刻的關注身後的情況,然而當他踏出垂拱殿,身後依舊沒有聽到高太后的挽留。

然而當他走到皇城大門,身後仍然沒有傳信的太監,趙顥心中悲涼,卻依舊按照趙挺之的計策,一咬牙踏出皇宮。

回到雍王府,趙顥不再猶豫,立即收拾細軟,帶著家眷直出開封城南門。

剛剛出城一里有餘,一個快馬加鞭趕到,焦急道:“啓稟雍王殿下,太皇太后病倒,想見雍王一面。”

趙顥心中狂喜,暗呼自己賭對了!而臉上卻一副悽然道:

“母后!孩兒不孝!未能服侍左右。”

當日!雍王再度返回汴京。

第116章 御膳房第234章 邪術:騙術第59章 邪方:情詩第59章 邪方:情詩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戰498.第498章 汴東新區第43章 邪方:皇子養豬第15章 酒治百病第397章 年號:元符第102章 太祖長拳473.第473章 滅佛?481.第481章 續簽海上之盟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373章 商部第392章 範氏消毒法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67章 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第50章 踢館太醫局(下)第199章 幕後黑手,邪醫範正第347章 簡體字第502章 和平收復燕雲十六州第222章 孟皇后的決定455.第455章 範正外放爲官500.第500章 正方:統一戰線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第6章 酒爲詞引第152章 耶律公主第50章 踢館太醫局(下)第130章 暗夜交鋒(二合一)第113章 懲奸除惡令(1300訂加更)456.第456章 轉運使範正第195章 司馬光四大罪第433章 範正歸家474.第474章 殺邪醫第75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382章 以工代賑第503章 父死子繼和兄終弟繼第288章 李師師的選擇第92章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351章 簡體字大興第296章 青塘後續第62章 第二次生理和倫理之爭第222章 孟皇后的決定第254章 邪方:納妾寫詞第421章 攻打龍首關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439章 破罐子破摔第250章 破解氣疫第351章 簡體字大興第355章 女醫大興第309章 完顏阿骨打的謀劃第275章 貴妃醉酒第33章 邪方抽獎第197章 早產邪方:保溫箱第504章 滅金,超級大一統第96章 倚門回望,卻把青梅嗅。第375章 宋商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57章 神醫時代落幕483.第483章 招安梁山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61章 戀情暴露第218章 邪方:俗詞第198章 邪方:三黨鼎力第87章 醫家變法成功第315章 童貫下東洋第64章 常記溪亭日暮第60章 起死回生第146章 永不加賦第376章 熱射病第257章 全城義務教育第441章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第196章 功過三七分第310章 蝴蝶效應第229章 李清照的奸臣親戚459.第459章 築巢引鳳468.第468章 方臘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366章 不爲良相,當爲良醫第30章 《趙氏神妙帖》第396章 征服吐蕃第350章 殷墟第105章 趙煦的反擊(二合一)第4章 釵頭鳳第400章 大理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426章 西南各部的歸宿第159章 平夏城第289章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88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110章 東坡肉第412章 以人爲蝗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41章 好學的趙佖第435章 千年人蔘是毒藥第73章 趙挺之的毒計第88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
第116章 御膳房第234章 邪術:騙術第59章 邪方:情詩第59章 邪方:情詩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戰498.第498章 汴東新區第43章 邪方:皇子養豬第15章 酒治百病第397章 年號:元符第102章 太祖長拳473.第473章 滅佛?481.第481章 續簽海上之盟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373章 商部第392章 範氏消毒法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67章 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第50章 踢館太醫局(下)第199章 幕後黑手,邪醫範正第347章 簡體字第502章 和平收復燕雲十六州第222章 孟皇后的決定455.第455章 範正外放爲官500.第500章 正方:統一戰線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第6章 酒爲詞引第152章 耶律公主第50章 踢館太醫局(下)第130章 暗夜交鋒(二合一)第113章 懲奸除惡令(1300訂加更)456.第456章 轉運使範正第195章 司馬光四大罪第433章 範正歸家474.第474章 殺邪醫第75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382章 以工代賑第503章 父死子繼和兄終弟繼第288章 李師師的選擇第92章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351章 簡體字大興第296章 青塘後續第62章 第二次生理和倫理之爭第222章 孟皇后的決定第254章 邪方:納妾寫詞第421章 攻打龍首關第102章 太祖長拳第439章 破罐子破摔第250章 破解氣疫第351章 簡體字大興第355章 女醫大興第309章 完顏阿骨打的謀劃第275章 貴妃醉酒第33章 邪方抽獎第197章 早產邪方:保溫箱第504章 滅金,超級大一統第96章 倚門回望,卻把青梅嗅。第375章 宋商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57章 神醫時代落幕483.第483章 招安梁山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61章 戀情暴露第218章 邪方:俗詞第198章 邪方:三黨鼎力第87章 醫家變法成功第315章 童貫下東洋第64章 常記溪亭日暮第60章 起死回生第146章 永不加賦第376章 熱射病第257章 全城義務教育第441章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第196章 功過三七分第310章 蝴蝶效應第229章 李清照的奸臣親戚459.第459章 築巢引鳳468.第468章 方臘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366章 不爲良相,當爲良醫第30章 《趙氏神妙帖》第396章 征服吐蕃第350章 殷墟第105章 趙煦的反擊(二合一)第4章 釵頭鳳第400章 大理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第426章 西南各部的歸宿第159章 平夏城第289章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88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110章 東坡肉第412章 以人爲蝗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41章 好學的趙佖第435章 千年人蔘是毒藥第73章 趙挺之的毒計第88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农安县| 郓城县| 虹口区| 化州市| 琼海市| 玉田县| 龙游县| 招远市| 分宜县| 六安市| 周宁县| 连云港市| 包头市| 乌拉特后旗| 崇义县| 包头市| 黔东| 巴中市| 交口县| 安陆市| 新密市| 宁强县| 温州市| 乌拉特前旗| 武安市| 武安市| 轮台县| 昌乐县| 德钦县| 甘洛县| 盐山县| 桐城市| 绩溪县| 新泰市| 鲁山县| 噶尔县| 晋城| 宝鸡市| 天峻县|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