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七十章 大結局!

重明五年冬,大夏朝廷依然沒有停下征伐的腳步。

曾經信誓旦旦,許諾文武大臣,將會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皇帝楊霖,又一次失信了。

這一回外攻高麗,內徵播州,相當於同時打了後世的萬曆三大徵的兩項。

萬曆耗盡了國庫,留下了一大堆問題,但是如今大夏卻沒有這個煩惱。

同樣是後世的明朝,永樂的大手筆比萬曆三大徵,不知道高多少倍,卻依然國庫充盈。

因爲他搞了一個鄭和下西洋,從海上賺了一大筆錢,現在的話,不知道相當於多少次的下西洋了。

不光是海商,陸地四通八達的商路,也給國庫源源不斷地充血。

滿朝文武和舉國百姓,也都習慣了,什麼時候沒仗打了,才叫一個新奇。

軍方上至五軍都督府,下到普通小卒,大部分人都希望有仗打。

如今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時代,冒領軍功在大宋是潛規則,現在則不一樣。

文教的展開,洗滌了軍中風氣,很多人都是一身正氣。

他們打仗是爲了保家衛國,榮譽感十足,十分自豪,而不是之前被迫賣命。

尤其是底層的軍官,誰要是敢破壞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軍人榮譽,他們估計不會善罷干休。

軍中有渠道,是可以上達天聽的。

這就保證瞭如今的軍功晉升渠道,可以讓人多了一條改變家族命運的路。

一個平民有多條渠道上升的國家,必然是充滿朝氣和野心的。

有花不完的錢,有穩固的後方,有渴望征戰的將士,有野心勃勃的皇帝。

大夏抓到開戰機會,就肯定會打。

皇宮的一處大殿內,兩隻高大的銅薰爐燒得正旺。外面滴水成冰,殿內卻是溫暖如春。

楊霖在此宴請羣臣,並周圍的藩屬國使者,各有禮物奉上。

現在當大夏的藩屬國,是一個危險的事,稍有不慎就給了他機會出兵。

一旦大夏出兵,他們就會多出幾個府來,甚至是省。

而被征討的國家,往往連渣都不剩,南亞已經有多個公國遭難了。

所以這些出使大夏的番邦臣子,一個個正襟危坐,全神貫注,目不斜視,生怕被逮到毛病。

楊霖自己卻沒有這種想法,在他看來,自己是一個很和善的人,即使是稍有不敬,自己也不會深究。

他端著酒杯,笑吟吟地和身邊的臣子談話,又是一年歲末,總歸要對親近的臣子們說些體己的話。

坐在他跟前的,左邊是官職雖然不高,但是品階威望最高的蔡京。

蔡京鬚髮皆白,少了徽宗朝的勾心鬥角,反倒老的慢了下來。

他的精神看上去還很好,在他跟前是他的三兒子,也是楊霖的弟子蔡絛。

在御駕的右邊,是當朝宰相白時中和範宗尹。

大殿內容納近千人,也絲毫不覺得擁擠,呈回字形排幾列小幾,各自用餐飲宴。

此時,禮部官員有人邁步進來,走到楊霖身前,抱拳道:“啓奏官家,有契丹使者,前來進貢。”

“進貢?”

包括楊霖在內,所有人都楞了一下,不過他馬上明白過來。

耶律大石,真不愧是一個梟雄,他孃的能屈能伸...

契丹使者,身穿傳統的契丹服飾,邁步走進大殿。

他們的表情凝重,在大遼帝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不知道一向勇武的皇帝陛下,爲何要向大夏納貢。

雖然不稱臣,但是強弱地位,就此確立。

大遼舉國譁然,根本不能理解陛下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大遼正在邁入一個比以往還要強盛的時期,正好東進和大夏爭鋒。

大殿之內,夏朝文武羣臣,都分外開心。

最強大得了遼國,也主動來納貢了。

在場的小國一看,果然個大夏爲敵就是死路一條,遼人現在如此強盛,都認慫了。

在遙遠的復遼城內,耶律大石面帶愁容,他正直年富力強的時候,卻不得不低下了頭。

瞭解的越多,就越害怕,大夏如今實在是太強了。

更讓耶律大石擔心的是,夏朝強的是一個文明,一種傳承,只要這種風氣養成了,他們會持續強大。

而契丹只是一時的武力壓制,打得西方這些未開化的小國低頭。

而且夏朝的主體,漢人的數量已經到了一億多,還在飛快地增長。

而契丹人,至今還是幾十萬,他麾下的兵馬,以突厥人爲主,還有各色人種。

這些人在平日裡,還能因爲武力壓制,爲自己效命。

一旦和強大的夏朝開戰,他們是不是還會忠心不二,就很值得懷疑了。

一旦臨戰反水,自己後方先亂了起來,大遼這個看似強盛的帝國,就會轟然倒塌。

而夏朝不一樣,只要他們文明沒有斷,早晚會復興,這就是可怕之處。

領悟了這一點的耶律大石,冒著族人異樣的眼光,斷然決定向夏朝納貢。

當年殘存幾萬族人,從雲內的煉獄中逃了出來,跋山涉水,一身灰塵。耶律大石目光堅毅,腰桿筆直,從未哀嘆過哪怕一聲。

如今江山萬里,子民億兆,滅國數百,大遼的皇帝卻再也沒有了堅毅的目光。

曾經他對著耶律阿保機的畫像,再三盟誓,要殺回馬盂山,八部契丹的發源地。

現在馬盂山只在夢裡得見了...

篝火旁,耶律大石站起身來,相比於龍城大殿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復遼城的皇宮內,空無一人。

連宮娥太監,也被耶律大石趕了出去。

一個鉗發小辮的男孩,站在殿門口,看著熟悉的父皇。

不知爲何,他眼睛一酸,淚珠滾落。

“父皇!”

耶律大石一轉身,眼角終於展開,走過去將他抱了起來。

這是他在西方建國之後,生的孩兒,取名耶律東進。

耶律大石目光中透露出溫馨,深深望向了東方。

楊霖十分熱情地招待了契丹的使者,兩國之間,兩個民族之間,幾百年的恩怨情仇,組成了這片大地上最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

如今大戲落幕,出走東亞的契丹人,再想回來時候,他們故土上的族人,只怕連契丹語都不會說了。

楊霖十分真誠地說道:“朕與遼皇帝,許久不見,爾等回國之後,代朕傳句話。就說這大夏歡迎他前來做客,也歡迎所有西方的商人、遊客和遵紀守法的百姓。”

“若是耶律大石有意來此,朕願陪他前往長春州,拜祭祖先。”

遼使一一記下,拜別之後,踏向了回國的路。

---

重明六年,初秋。

韓世忠攻下釜山,高麗所有門閥貴族,包括李資謙在內,盡數被擒。

東征將士在京郊獻俘,斬了李資謙一家,宣佈高麗劃歸瀋陽府。

獻俘儀式上,在楊霖的身側,有一個特殊的客人,就是遼帝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以彌天大勇,來到大夏,負責迎接護送他的,是秦攏總督姚平仲。

兩個曾經惺惺相惜,又互相提防算計的人,在女真威勢最盛的時候,是他們兩個,在雲內,擋住了不可一世的女真人。

讓他們鎩羽而歸,第一次被人挫了銳氣。

後來耶律大石出賣姚平仲,險些置他於死地,姚平仲絕境時候,選擇死守雲內,等來了救援大軍,也因此漢人收回了淪陷幾百年的雲內。

姚平仲見了耶律大石,沒好氣地捶了他一拳,遼人無不驚怒。

只有耶律大石哈哈一笑,說道:“希宴,好久不見!”

然後兩人把臂進了延安府,姚平仲親自護送他,去往龍城。

獻俘之後十天,楊霖親自陪同耶律大石,前往長春州。

在馬盂山,祭奠了耶律阿保機,然後再招魂橋,簽訂了盟約。

兩國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

若有作奸犯科之人,兩國應合作逋逃,彼此無令停匿。

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免除關稅。

(全書完)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場惡戰第四百三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二百五十章 做人不能太楊霖第五百一十六章 禮儀佈於四方,王化在於霸道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在楊,文武待變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爲我還有個地瓜三更)第三百四十二章 邪風初現第六百八十四章 契丹使團第五百二十八章 種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時來運轉童撿漏第五百七十三章 惡犬變家犬第三百六十三章 嘆末代帝王,尤醉生夢死第六百八十四章 契丹使團第五百五十三章 浴火新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愛仁賜安寧第二百三十二章 佛前貪戀人世歡第五十五章 反彈琵琶楊佞臣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雨起遍地洪澤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機大事,關門密談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聖第一百二十八章 布耕播種種何處第二百六十章 殿堂交鋒第四百三十三章 胡馬南下黃河北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見金使到汴梁第二百七十四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疏忽險釀大錯第六百三十四章 宰相之才(給盟主蘇銘989加更)第三十九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賤如草第一百零五章 試手補天第四百五十八章 蔡楊論士第三百五十九章 雄關無征戰,要塞充客商第二百一十八章 奇兵奇功出蒼山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年屈辱結宿仇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四百七十八章 啓程第十七章 捷徑第五十七章 一襲緋服江湖遠第五百一十四章 海上運輸線第七百四十九章 國士蔡京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務正業第二百六十五章 少宰,身體爲重啊第五百二十六章 劇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遍地花團錦繡時第三十章 最有權勢的兩個太監第一百四十三章 把高衙內感動哭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卿本佳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殤殤,葬於北邙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五百零三章 絕世好弟弟第四百零一章 王爵於我如浮雲第八十三章 新的地盤到手第三百七十章 文人心機深,九曲十八繞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聖女第一百三十九章 培植親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此乃良配第七百零四章 把心挖出來,可能都是黑的吧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有人心似獸心第七百四十四章 如同過節第二百一十二章 隻身求救赴敵營第四百九十章 弒父小兒第六百六十二章 用血洗淨草原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七百六十一章 天池水泥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七百六十四章 蓬勃向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有何難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地之間一棄子第九十五章 把他氣到吐血第七百五十五章 播種之春第五百四十八章 看家本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太師教我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降煞星楊欽差第五百三十五章 北上雲內馭羣豪第四百七十章 革除官職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試演第二百四十一章 赤陽真人展神威第四百七十三章 割肉剜瘡第七百三十七章 晉燕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一百三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似人間繁華第二百八十章 誰把名將填邊關(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場惡戰第三十七章 奇葩皇帝出考題第四百三十三章 胡馬南下黃河北第七百三十章 破敵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一百九十章 奸佞當道第七百五十八章 威力驚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儀制度馴兇蠻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陽子迴歸,汴梁久違的大場面第七百五十章 改朝換代第三百三十章 官家不是你忽悠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場惡戰第四百三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二百五十章 做人不能太楊霖第五百一十六章 禮儀佈於四方,王化在於霸道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在楊,文武待變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爲我還有個地瓜三更)第三百四十二章 邪風初現第六百八十四章 契丹使團第五百二十八章 種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時來運轉童撿漏第五百七十三章 惡犬變家犬第三百六十三章 嘆末代帝王,尤醉生夢死第六百八十四章 契丹使團第五百五十三章 浴火新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愛仁賜安寧第二百三十二章 佛前貪戀人世歡第五十五章 反彈琵琶楊佞臣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雨起遍地洪澤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機大事,關門密談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聖第一百二十八章 布耕播種種何處第二百六十章 殿堂交鋒第四百三十三章 胡馬南下黃河北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見金使到汴梁第二百七十四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疏忽險釀大錯第六百三十四章 宰相之才(給盟主蘇銘989加更)第三十九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賤如草第一百零五章 試手補天第四百五十八章 蔡楊論士第三百五十九章 雄關無征戰,要塞充客商第二百一十八章 奇兵奇功出蒼山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年屈辱結宿仇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四百七十八章 啓程第十七章 捷徑第五十七章 一襲緋服江湖遠第五百一十四章 海上運輸線第七百四十九章 國士蔡京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務正業第二百六十五章 少宰,身體爲重啊第五百二十六章 劇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遍地花團錦繡時第三十章 最有權勢的兩個太監第一百四十三章 把高衙內感動哭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卿本佳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殤殤,葬於北邙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五百零三章 絕世好弟弟第四百零一章 王爵於我如浮雲第八十三章 新的地盤到手第三百七十章 文人心機深,九曲十八繞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聖女第一百三十九章 培植親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此乃良配第七百零四章 把心挖出來,可能都是黑的吧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有人心似獸心第七百四十四章 如同過節第二百一十二章 隻身求救赴敵營第四百九十章 弒父小兒第六百六十二章 用血洗淨草原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七百六十一章 天池水泥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四百六十章 歡樂死刑第七百六十四章 蓬勃向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有何難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地之間一棄子第九十五章 把他氣到吐血第七百五十五章 播種之春第五百四十八章 看家本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太師教我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降煞星楊欽差第五百三十五章 北上雲內馭羣豪第四百七十章 革除官職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試演第二百四十一章 赤陽真人展神威第四百七十三章 割肉剜瘡第七百三十七章 晉燕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一百三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似人間繁華第二百八十章 誰把名將填邊關(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場惡戰第三十七章 奇葩皇帝出考題第四百三十三章 胡馬南下黃河北第七百三十章 破敵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一百九十章 奸佞當道第七百五十八章 威力驚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儀制度馴兇蠻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陽子迴歸,汴梁久違的大場面第七百五十章 改朝換代第三百三十章 官家不是你忽悠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霍城县| 禄丰县| 夹江县| 工布江达县| 石河子市| 莱芜市| 香河县| 河池市| 常熟市| 镇远县| 中卫市| 铜山县| 黑山县| 定结县| 新巴尔虎右旗| 白山市| 长乐市| 永胜县| 旺苍县| 龙胜| 荆州市| 缙云县| 新沂市| 房产| 绥江县| 定安县| 龙州县| 当阳市| 进贤县| 鄂州市| 和林格尔县| 天全县| 沾化县| 伊通| 平乡县| 丹巴县| 泸水县| 林西县| 修文县|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