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一十六章 禮儀佈於四方,王化在於霸道

白府,吏部尚書白時中,望著滿屋的綾羅綢緞和幾箱子金銀珠寶,臉上笑意盈盈。

白時中年過五旬,保養得宜,十分俊朗。

“我的爺,哪來的這麼多寶貝?”白夫人扭著腰肢進來,一眼就看到了滿屋的好東西。

這婦人面如滿月,姿色不凡,因在內宅,所以衫領鬆散,更是有些撩人。

白時中捻鬚一笑,道:“這些東西雖然不凡,但是還不至於讓老爺我如此開懷,你可知道這是誰送的?”

“誰?”白夫人豐盈的朱脣微微一撇,攬著他的胳膊問道。

“楊少宰!”

這三個字說出來,白時中的嘴脣都有些顫抖,如今是什麼時候,張相辭歸,相位空缺啊。

“哪有讓人家給咱們送禮的說法,我看不如多花點錢財,加倍奉還回去。”

白夫人這番話,頗有見地,但是白時中微微一笑,道:“這要是別人,自然是你說的這般,可是我們這位楊少宰不一樣,他要用誰之前,都是要送一大筆錢財的。我只是沒有想到,自己也能收到...”

---

觥籌交錯,談笑宴宴。

昭德坊,花廳內,這一桌酒席上,盡是些親近之人。

高柄和秦檜自不必談,都是自己的常客,不怎麼有機會來的白時中卻是今晚的主角。

到現在,白尚書的腦子裡還嗡嗡的,張商英辭相,大家的眼神冒光都盯著首席宰相的位置,沒想到不聲不響地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高三祝蒙亨兄此番拜相宏圖大展,一遂平生之志。”高柄舉杯祝酒,白時中這才晃過神來,趕忙舉杯。

秦檜望著他,也有些感慨,白蒙亨看上去老老實實,除了會來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從不惹人生厭之外,屬實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

當初在契丹上京府,很多事都是自己和高柄做的,當時還是白侍郎的他幾乎就是跟著飲酒作樂,阿諛奉承,說一些好話。

沒想到楊大郎一句話,人家就要拜相了,怎地不叫人羨慕。

楊霖輕輕一指酒杯,示意身邊的蓉娘給自己斟滿,然後起身端著酒杯道:“蒙亨兄,將來朝野之上,還望我等精誠團結,爲國效力。”

白時中趕緊起身,道:“有少宰在朝,國事無憂!”

楊霖嘴角一勾,心裡也十分暢快,這白時中是個明白人。

兩個人輕輕一碰,仰頭飲盡。

夜色漸濃,楊霖起身送走了今晚的客人。

夏夜汴梁,蛙叫蟲鳴,月明星燦,一縷清風吹過,楊霖藉著酒意,摸到了錦兒的房間。

......

----

“中華正統,威播四海,凡在率濱,孰不惟賴。

欽惟大宋皇帝陛下,勳華繼體,憐臣妾之境遇,閔越民之無辜,助我藩屬李朝,剪滅弒父賊子。

深恩厚德,永矢不忘,敬天事大之心,益堅至誠,是以求告天使,仰視國光,伏獻方物。

爲是,謹具表。”

楊戩已經年邁,由新任的內侍宦官王祥年尖著嗓子,大聲念道。

這是蘭英皇后的親筆信,求救大宋,出兵平叛。

楊霖聽得冷笑連連,當初我們找你,你不願意。現在被人關在地牢,折磨了一段時間,被我那義子救出來之後,想起大宋的厲害了?

真真是賤皮子,非得受點苦才知道來求救,早幹嘛去了。李陽煥都騎到你們頭頂了,還不知道反擊,一味的忍讓退縮,這女人落到這個地步也屬實不冤。

因爲蘭英皇后,影響了大宋進軍交趾的時機,而且在出兵之初,錯失了李朝皇后請求兵馬的光明正大名義,讓楊霖一肚子火。

坐在龍椅上的趙偲卻沒有這種感覺,外邦裡面,交趾李朝一直是個刺頭。

沒想到也有如此恭順求救的一天,讓趙偲感覺很有面子,他微微一笑,對來使笑道:“李朝既然上表稱臣,我們大宋出兵,也是情理之中。”

楊霖踏出一步,問道:“你們交趾的男兒都死絕了麼,爲何出使大宋,來的卻是女流之輩?豈非是對吾皇不敬!”

詩曼雙腿一軟,不知道眼前的人爲何和這滿殿的和善大臣格格不入,明明大宋皇帝都是一副笑顏。

她是蘭英皇后的絕對心腹,也是她最信得過的人,交趾李朝的男人,誰不倒向東宮的李陽煥。

派詩曼出使大宋,也足以道出蘭英皇后現在的窘迫,只怕是除了幾個逃出來的侍衛,她身邊一個可用之人也沒有了。

楊霖一發難,殿堂上的氣氛爲之一變,笑吟吟地大臣們也都義憤填膺起來。趙偲仔細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便坐視楊霖爲自己出頭。

詩曼只好強撐著精氣神,哀聲道:“上官有所不知,李朝上下被逆賊把持,皇后身邊沒有人了...”

楊霖橫眉一笑,冷聲道:“既然是求兵襄助,就得依大宋行事,我們天朝上邦,非是那蠻夷之國能比,自然不會和爾等索要疆域子民。

你回去告訴蘭英皇后,此番平叛之時,蘭英皇后應以虎璽,曉諭子民,遇大宋兵馬不得行抗拒之事,否則立殺無赦。

平叛之後,李朝不得再妄稱帝,改稱國王,由吾皇下旨冊封。遵循北面高麗之策,每五年選百名宮女,送至汴梁,服侍吾皇。兩國邊境互通往來,互不收關稅,拆除邊關工事,裁撤半數官兵,將升龍城改名順宋府,由大宋駐軍五萬,永世保護交趾國王。

遍索交趾,挨家挨戶上繳古冊,焚燒不實書籍,不滿十歲的交趾越民改識漢字說漢語。”

詩曼冷汗直流,心裡如同被雷擊一般,這漢官的話字字誅心,真按他說的來做,交趾就沒了...

“這些事茲事體大,望天朝容我回去請示蘭英皇后。”

“是王后。”楊霖好心提醒道。

詩曼低著頭,孱懦不能語。

楊霖壓低了聲音,眼神銳利,直視詩曼的眼睛,沉聲道:“我說,是王后!”

詩曼何曾見過這麼霸道的人,就算是東宮李陽煥,也不能給她這種感覺。好似泰山壓頂,又像是一頭猛虎在耳邊咆哮。

她渾身發涼,喉嚨發酸,終於還是低頭:“容我回去,請示...王后。”

“不必了。她豈有不來汴梁拜見吾皇的道理,我早就派人將她送來汴梁了。此時多半已經在路上,你等她來了之後,再行轉述即可。”

滿殿的君臣,第一次見到外臣在大宋的金殿上,如此作態。也第一次知道了,教化四夷,王道之外,還有霸道。

一種迥異於過往百年的風氣,正在這個年輕少宰的帶動下,改變整個帝國。當然,這也是需要底氣的,當初楊少宰剛剛步入仕途時候,爲了給西軍爭取滅夏的機會,面對契丹的使者,還不是要笑臉相迎,好話說盡。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宋滅西夏,平大理,收吐蕃,徵西域,復幽燕...兵強馬壯,國力昌盛,腰桿子也直了,說話自然硬氣不少。

不管是龍椅上的趙偲,還是大殿內的侍衛,內侍,捧扇的宮娥,都有一種舒爽而又有些不自在的感覺。好像心裡的某些天性被釋放出來,卻又被禮法所囿,似乎覺得楊少宰的言行,有些不符合禮儀之國的君子風範。

強盛剛剛起步,還需要慢慢適應啊。

第二百八十三章 楊氏新學初顯露第二十二章 惡僕上門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撩亂提刀到汴梁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四十九章 大宋物流寡頭第七百三十六章 想不通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興刀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宋江寫詩第六百四十二章 短兵相接第七百七十章 大結局!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種子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爲宋剃遼發,遼皇帝興遼說宋話第七百三十一章 親戚第五百六十章 萬歲營大文豪第十九章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第五百八十三章 血色恐怖第三百三十四章 尋仙問藥天子事第八十五章 蔡氏兄弟第六百六十一章 改舊換新第五百四十七章 男兒有仇,九世必報第二十六章 一巴掌打碎心結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宮第四百三十九章 紛紛亂戰貫南北第六百三十五章 勢不可擋第二百三十三章 茶馬古道今又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衣推食待豪傑(爲狙擊手耿烈加更)第二十三章 終日打雁啄了眼第三百八十六章 劍拔弩張角聲響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落明星動光彩第五百五十五章 赤陽賊道第八十六章 盛世繁華第二百六十七章 兇蠻初露第一百六十五章 江南第一毒婦的轉變第四百零八章 昏君還需佞臣勸第三百三十七章 小太尉痛失手足第六百九十二章 元旦大捷第五百章 夜戰野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來宵小盡伏誅第三百五十八章 昔年雁門路,霜氣逼徵鞍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七百零五章 揭熊皮婁室拜大將,念天倫楊霖躬自省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宮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四百五十五章 再啓重邢第四百八十章 等閒定計裂交趾第二百零二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三十三章 茶馬古道今又來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一百零三章 最後通牒第六百五十九章 量狹滄海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政的瓶頸期第四章 半醉半醒第二百六十五章 少宰,身體爲重啊第一百八十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細嚼慢嚥第三百七十六章 未雨先籌謀,海港欲築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事不決問蔡京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有沒有見過四萬人的使團第三百零三章 不叫營中見冤魂第二百一十二章 隻身求救赴敵營第六百零五章 代天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四百一十八章 煞星魔王禍西域第三百六十五章 樹木爲守兵,河渠做城牆第四百三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王國覆滅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四百二十五章 英雄所見大略同第五十四章 沒事找事楊狀元第七百一十四章 利器第五百八十二章 破城滅國第五百六十九 爲王稱霸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二百七十五章 英雄氣短安逸時第二百三十章 北宋的科學家們(第五更,爲liveaben加更2/18)第五百六十一章 赤陽觀老道士第五百二十六章 劇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宮第五百零五章 賣國者即爲賊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有何難第十四章 一時孟浪認小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似人間繁華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打雷劈要學醫第六百六十一章 改舊換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人不如故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零四章 千難萬阻心志堅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四十二章 奸臣引路者楊霖第五百三十三章 晴空當頭利刃寒第七百三十四章 復仇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第六百四十九章 社稷名宋,彤廷姓楊第一百零七章 羊入虎口
第二百八十三章 楊氏新學初顯露第二十二章 惡僕上門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撩亂提刀到汴梁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四十九章 大宋物流寡頭第七百三十六章 想不通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興刀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宋江寫詩第六百四十二章 短兵相接第七百七十章 大結局!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種子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爲宋剃遼發,遼皇帝興遼說宋話第七百三十一章 親戚第五百六十章 萬歲營大文豪第十九章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第五百八十三章 血色恐怖第三百三十四章 尋仙問藥天子事第八十五章 蔡氏兄弟第六百六十一章 改舊換新第五百四十七章 男兒有仇,九世必報第二十六章 一巴掌打碎心結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宮第四百三十九章 紛紛亂戰貫南北第六百三十五章 勢不可擋第二百三十三章 茶馬古道今又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衣推食待豪傑(爲狙擊手耿烈加更)第二十三章 終日打雁啄了眼第三百八十六章 劍拔弩張角聲響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落明星動光彩第五百五十五章 赤陽賊道第八十六章 盛世繁華第二百六十七章 兇蠻初露第一百六十五章 江南第一毒婦的轉變第四百零八章 昏君還需佞臣勸第三百三十七章 小太尉痛失手足第六百九十二章 元旦大捷第五百章 夜戰野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來宵小盡伏誅第三百五十八章 昔年雁門路,霜氣逼徵鞍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七百零五章 揭熊皮婁室拜大將,念天倫楊霖躬自省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宮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四百五十五章 再啓重邢第四百八十章 等閒定計裂交趾第二百零二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三十三章 茶馬古道今又來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一百零三章 最後通牒第六百五十九章 量狹滄海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政的瓶頸期第四章 半醉半醒第二百六十五章 少宰,身體爲重啊第一百八十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細嚼慢嚥第三百七十六章 未雨先籌謀,海港欲築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事不決問蔡京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有沒有見過四萬人的使團第三百零三章 不叫營中見冤魂第二百一十二章 隻身求救赴敵營第六百零五章 代天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四百一十八章 煞星魔王禍西域第三百六十五章 樹木爲守兵,河渠做城牆第四百三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王國覆滅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煙各自稠第四百二十五章 英雄所見大略同第五十四章 沒事找事楊狀元第七百一十四章 利器第五百八十二章 破城滅國第五百六十九 爲王稱霸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七百一十七章 清洗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二百七十五章 英雄氣短安逸時第二百三十章 北宋的科學家們(第五更,爲liveaben加更2/18)第五百六十一章 赤陽觀老道士第五百二十六章 劇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宮第五百零五章 賣國者即爲賊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有何難第十四章 一時孟浪認小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似人間繁華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打雷劈要學醫第六百六十一章 改舊換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人不如故第三百二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零四章 千難萬阻心志堅第五百零八章 給足面子第四十二章 奸臣引路者楊霖第五百三十三章 晴空當頭利刃寒第七百三十四章 復仇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第六百四十九章 社稷名宋,彤廷姓楊第一百零七章 羊入虎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镇宁| 大新县| 浮梁县| 柘城县| 蒙山县| 寿宁县| 浦江县| 中卫市| 平安县| 始兴县| 龙胜| 商洛市| 炎陵县| 漾濞| 三原县| 达孜县| 余干县| 于田县| 宁化县| 大新县| 田林县| 友谊县| 葫芦岛市| 宜都市| 台湾省| 定日县| 康平县| 贡嘎县| 隆昌县| 东辽县| 西华县| 大关县| 肇东市| 微博| 邯郸县| 西安市| 尖扎县| 恩施市| 阳谷县|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