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1章 苦逼的戶部

李邦華不清楚朱弘昭爲什麼這麼幹脆,可他不怕,他有朝廷大義在手。至於養軍的錢糧,沒看這位齊王抄出5多萬兩嗎?分出個2萬兩,砸銀子也能使這批軍戶撐到明年秋收。

衛所制的強大之處,朱弘昭能看到,難道這些文臣9看不到?

缺的9是初期發展,有這筆銀子做支撐,李邦華有信心將登萊衛所軍整頓的順順貼貼。

不明白朱弘昭爲什麼有這種打算,可朝堂上說出的話要負責。天啓微微沉吟後,正要宣佈自己的意見,只要他開口,6科十3道的科道官附議的話,9成了具備法律效應的聖旨。

這時候葉向高這個內閣首輔開口了,抱著牙牌出列:“陛下,臣以爲登萊從良降軍編練之登萊8衛十所兵員9成皆來自降軍,此時歸附日淺,軍心惶惶未定。若貿然更換統率,軍心震盪非朝廷之福。不由先由齊王殿下督管,待軍心穩定後再編遣各處。”

шшш ?ttκǎ n ?¢○

揚著下巴,天啓貌似考慮了1會兒,目光微移落在朱弘昭身上:“齊王,葉首輔意見可算持國之謀。不若齊王再辛勞半年,待登萊軍心穩固後,再做籌議。”

“皇兄,不是臣弟不想爲國出力。而是這些人所作所爲令臣弟寒心,百姓是被他們逼反的,臣弟戴孝領軍平定了叛亂,同情憐憫從賊百姓,百姓從良後纔會信任臣弟。他們又隱晦指責臣弟擁兵自重。道理都讓他們佔盡了,臣弟能說什麼?只好把這些軍戶交給他們,讓這位李大人來收拾攤子吧。”

李邦華想要開口,看到葉向高眼神,又將自己的嘴閉上了。

朝堂上說話是要負責任的,天啓看著朱弘昭帶著笑意和期盼的眼神,似乎看明白了朱弘昭的打算。不由繃緊了麪皮,很是嚴肅的說:“既然李卿願爲齊王分擔,那這樣吧,齊王仍舊充任左軍都督府右都督,李卿升任左軍都督府僉事,坐鎮萊州梳理登萊兩鎮衛所軍。”

冷靜下來的李邦華臉色微變,那些反應稍稍遲鈍的官員也看明白了,齊王這是以退爲進。前面指責官員們不作爲才造成叛亂,又暗指山東將領無能,他纔不得不出來。戰後坐擁大軍,不能怪他,要怪山東文武官員無能。

首輔葉向高即使不說話,天子也會這麼安排。

山東這些兵馬,齊王願意丟掉天子可不會丟掉。若不是這些衛所軍是降軍歸附,有不光彩的前科,天子都打算將這些兵馬充入京營。

“臣領命。”

李邦華只能硬著頭皮應下,隨後朝堂上見習觀政的新老翰林書寫聖旨,天子審閱眉頭1皺,還是認可了,後由科道官簽字,最後蓋上天子玉璽,這道命令纔是正規聖旨,具有法律效應。

沒有科道官認可簽字畫押的聖旨,只能算是中旨。在皇城裡有1些效用,有些中旨出了皇城9廢了。

兩道奏疏處理完畢,現在輪到左僉都御史曹於汴的那道處理髒銀的摺子。

不要覺得都御史小,作爲御史的領導階層,最次的左右僉都御史也是4品清流官,下放9能當個巡撫之類總領地方軍政督察的要職。如果再有財政權,還有鐵桿部隊,這和漢朝州牧、唐朝節度使沒多少區別。

這些清流官掌握了朝堂最高的話語權,也有民間深厚的輿論基礎。地方歷練完畢,回到中樞會進6部,當尚書或侍郎,或者在大理寺、鴻臚寺諸寺熬資歷,或者繼續在御史系統掛1陣。然後,熬到歲數,資歷充足時,內閣成員出現空缺他們9能擠上去。

至於地方上當知縣、知州、知府的濁官,這輩子99那麼定了。能有幾個爬到中樞去?論前途,這些濁官還比不上手底下的教育系統官員。再怎麼說,教育系統的官員也是清流官,有朝1日還是能回到中樞去的。

對清流官員最大的處罰不是開除官籍,而是派他去做濁官。

李邦華不算倒黴,他本職在老翰林筆下,回到本職繼續擔任4品右僉都御使,沒有想象中的升職。兼職,也9是實際工作的‘差’,由從4品右參議改爲正2品都督僉事。

明初重武輕文可以從官職品級看出來,5軍都督府左右共十個都督,每個都是正1品,而文官中的丞相是正1品,被廢除;宗人令是正1品,不算正統文官;餘下的只有3公是正1品,但這玩意兒是榮譽稱號,文臣能得,武臣也能得。

6部尚書纔是正2品,可以想象,明初時朝議的時候,武官光憑藉品級9比文官高出1截來。全國3多個衛所,衛指揮使9是正3品,千戶所千戶9是正5品。文武身份差距明顯,明初到現在,文臣反超,反差更明顯。

現在,李邦華名義上成了齊王部屬,他現在想哭。之前還指責山東布政使徐從治和齊王勾結,現在好了,他直接成了齊王手下的官員……

更關鍵的是,登萊衛所軍需要的糧秣要從山東撥發6成左右。新來的山東巡撫王惟儉9不想撥這筆糧秣,還是徐從治強調錢糧的必要性,硬著脖子和王巡撫頂牛,才把糧餉撥了過來。

李邦華想給齊王上眼藥,可牽連到徐從治。徐從治還會幫著登萊兩鎮衛所軍討要糧餉?估計到時候巡撫王惟儉態度會變,要撥錢糧,而徐從治又會拒絕……

別覺得不可能,明朝的文官都是很有脾氣的。徐從治這個人有能力有遠見又如何?他不給李邦華1點顏色看看,別人可能都會以爲他好欺負。

怎麼說,徐從治也是山東布政使,管著山東政務,朝廷掛號的重量級官員。若不使點手段,他怎麼管手底下1幫子知府、知縣?

朱弘昭握著曹於汴的奏摺,又看了看搖頭道:“銀子交給戶部本王不放心,不是對戶部不放心,而是對你們不放心。”

話還沒說完,曹於汴9火了,抱著牙牌昂聲道:“齊王殿下這事什麼意思!難道戶部諸位大人還會貪墨不成!”

戶部的官不好做,自從戶部尚書汪應蛟因爲拒絕奉聖夫人客氏要求墓地逾越擴大的的非法要求後,這位被彈劾退職,天啓皇帝半路派人加封他爲太子太保,汪應蛟還是沒有答應留任,回家鄉著書去了。

汪應蛟退職後,李長庚在天啓2年2月代理戶部尚書,3月份熬不住9下去當戶部侍郎。然後陳大道3月份接替李長庚,7月份滾蛋。現在,戶部沒有尚書。

現在戶部91個半侍郎,李長庚是快要走的,接替他的李宗延還沒正式上任,算半個。

戶部沒有帶頭的,名義上的頭頭李長庚又對朱弘昭的指責沉默,讓朱弘昭非常的滿意,瞪1眼曹於汴:“本王說戶部,戶部諸位大人都沒說話,你反倒跳出來?你還讓不讓本王說話!”

曹於汴看看李長庚,這位和太白金星1個名字的老頭垂目不做反應,曹於汴只能對朱弘昭欠身1禮,暗自咬牙罵李長庚不識趣。

朱弘昭看向李長庚,故作沉吟,拿出與天子討論後的腹稿說:“也不能怪戶部諸位大人,而是歷代遺留的規矩害人。本王抄沒的銀子自然要交給朝廷,但不放心戶部。所以本王希望這批銀子由戶部侍郎李大人正管,由24監派遣善理財政之人監督核用。各司各處有需調撥,戶部覈實發放後,由本王幕僚與十3道御史共同監督,不使1分銀子漂沒,本王最恨的9是漂沒!”

提到這裡朱弘昭9氣不打1處來:“朝廷憎恨地方將領吃空餉,3千人的兵馬你們發放兩千人的糧餉,1千人的被漂沒!地方上再吃拿卡扣,最後纔有1千5人的糧餉到軍將手裡!這是朝廷的兵馬,又不是軍將家丁,他憑什麼要自己掏錢給朝廷養兵馬!”

“所以這筆銀子不按本王的意思來,誰都別想拿走1分1錢的銀子!”

漂沒3成是歷代傳流下來的規矩,御史們只當看不見。現在被朱弘昭挑明,只能沉默。這事情經不起查,地方上也是司空見慣,都習慣了。可能只有這位齊王,不習慣。

可齊王不習慣,自有他的底氣表現出這份不習慣,不怕這幫官員報復。在他以宗室身份領兵開始,朱弘昭9沒有多餘的選擇,只能和文官死磕到底。

朝堂陷入靜默,李長庚輕咳兩聲抱著牙牌出列:“啓稟陛下,齊王所慮與臣相合。5萬兩銀子若都用到實處,遼鎮、西南兩線形勢會大爲好轉。對齊王殿下的提議,臣代表戶部,附議。”

戶部可是油水官,現在經濟困難,可戶部再缺銀子也不能缺了自家人的銀子。李長庚這句話,把戶部1大堆郎中,比如楊昌嗣9是郎中之1,還有即將接任的李宗延氣的不輕。

面對李長庚的識趣和務實,天啓也是要給與獎勵的,起碼這傢伙是配合他這個當皇帝的,本人有能力,是因爲沒辦法無中生有擠出銀子,纔會打發到南京戶部尚書任上養老去的。

天啓還沒說話,葉向高出列1臉喜色:“齊王殿下提議公正,於國大有裨益。臣附議。”

這時候朱弘昭又補充1句:“還請皇兄下旨,對各司各地說明白。今後戶部所發俱是實銀,也令他們報實際所欠銀兩。若有空虛作假,查出後1律以貪污、瀆職論處!若戶部所發銀兩短缺,則清查戶部經手之官員,不使1個奸邪逍遙法外!”

這還需要下旨?

朝中官員心中誹謗,官場上這種消息是最靈通的。不下旨,下面那些官員也能在第1時間瞭解到詳情。

葉向高讚道:“齊王所慮周到,臣附議。”

葉向高成了附議首輔,引得1幫官員先後附議,有迫於形勢的,有真心實意的,也有追隨葉向高不問原因的,反正他們相信葉向高這位老油條不會白白服軟。

“諸卿1心爲國,朕心甚微。歲末諸卿加俸1月,領實銀。”天啓笑著,京中官員1月俸祿包含銀、祿米,年底還有絲帛、棉花、柴炭之類,當然還少不了大明特色的寶鈔……

這些人領1個月的實銀,也98萬多兩銀子花費。這些官員哪能不喜,尤其是科道官,這幫人可是窮慣了的。

每當領俸祿的時候,他們可是提著籃子結伴跑在最前面的。這回發實銀,比往常兩個月的還要高1點,畢竟沒有寶鈔這種精美的廢紙在其中摻水。

“此乃臣等本份,謝陛下恩賞。”

皇極殿內的2百多文武官員、勳戚拜謝,皇極殿外寒風中打哆嗦的5多官員渾身也燃燒起來,跟著跪拜道謝。

隨後翰林們琢磨操刀,書寫聖旨。

李長庚正式擔任戶部尚書,李宗延、陳大道爲左右侍郎。

其中齊王查抄的銀兩由戶部太倉銀庫大使,1個沒品級的吏,24監之1的銀作局、兵杖局聯合出工匠熔鍊銀兩爲標準規格的庫銀。其中齊王好友通州閻應元監督,不使銀兩在熔鍊過程中因爲所謂的火耗而損減。

各地各司申請銀兩,由地方相關道員覈準簽字上報戶部,由戶部3位主官與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朝輔聯合批字發放。運輸由錦衣衛、東廠、飛熊衛聯合承擔,最後地方官員要覈準後簽字,拿著簽字後回戶部回交。

同時銀子下撥後,押送銀兩的廠衛、飛熊衛會留部分人手監督使用。若有貪墨,或所報銀兩遠超於實際所用3成,地方各司官員、簽字的科道官1律捉拿入京。

這件事情議完,也沒朱弘昭什麼事,在皇極殿前準備挨廷杖。

啓明_第275章 百萬徵遼啓明_第332章 有人點火鐵網_第367章 時代不同了時勢難造英雄_第124章 背水1戰(2)南京_第579章 致命1擊上時勢難造英雄_第105章 衡王犒軍(2)啓明_第306章 催戰之玄機(1)啓明_第301章 血洗瀋陽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0章 招募熊延弼(1)青陽_第243章 何衝惹得麻煩(1)鐵網_第391章 整頓軍制計劃南京_第543章 南京1日遊上南京_第546章 新任千戶啓明_第282章 夜襲啓明_第291章 臺灣設鎮時勢難造英雄_第142章 文官認慫(2)南京_第444章 南京3兩事(下)啓明_第324章 獻俘太廟時勢難造英雄_第105章 衡王犒軍(2)南京_第542章 議新策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3章 處置廢將時勢難造英雄_第137章 孫傳庭的咆哮九邊大同_第20章 大同城,劉良佐時勢難造英雄_第131章 安置降軍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5章 抵達重慶九邊大同_第47章 難兄難弟青陽_第224章 歷史的背後南京_第473章 自己人南京_第430章 獻寶時勢難造英雄_第136章 通州無雙閻應元(2)啓明_第356章 內部傾軋九邊大同_第20章 大同城,劉良佐青陽_第217章 遼鎮曹文詔九邊大同_第73章 爭奪兵權南京_第501章 盧國霦南京_第462章 災星與花稅鐵網_第367章 時代不同了九邊大同_第71章 東渠之戰啓明_第323章 髒活總要有人幹啓明_第326章 年尾立5省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6章 在齊州青陽_第244章 文臣的底線南京_第567章 驅暴明鐵網_第399章 袁可立入京時勢難造英雄_第127章 籌備(1)九邊大同_第6章 李家小娘子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0章 出征,汪文言(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6章 齊王出宮了!青陽_第201章 軍機大臣南京_第556章 入京南京_第561章 南洋僱工啓明_第314章 京聞報刊(2)鐵網_第407章 餿主意啓明_第298章 5公4家時勢難造英雄_第140章 抄家李3才(2)九邊大同_第4章 小事化大時勢難造英雄_第103章 侯爺的大手筆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2)鐵網_第386章 解析南京_第460章 卸磨殺驢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3章 兩千歲南京_第449章 入鐵網_第413章 挖,還是不挖啓明_第340章 褫奪南京_第461章 大災荒序曲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1章 火銃線列陣南京_第507章 調任啓明_第321章 白桿兵出擊九邊大同_第75章 事後報復(1)南京_第561章 南洋僱工九邊大同_第62章 好賭楊御藩(2)鐵網_第399章 袁可立入京啓明_第346章 策反內亂南京_第430章 獻寶鐵網_第422章 長相與命運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1)啓明_第289章 史繼偕發招時勢難造英雄_第128章 痢疾!(1)南京_第518章 2月寒時勢難造英雄_第97章 聞香教異動鐵網_第363章 穩定第1九邊大同_第8章 農苦,聖旨到啓明_第333章 5年大策啓明_第358章 全面總攻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3章 蝴蝶效應(2)青陽_第246章 眼光(1)啓明_第349章 關外之變九邊大同_第76章 惶恐的大同鎮(2)南京_第581章 致命1擊下南京_第601章 改組京營青陽_第212章 投桃報李南京_第492章 毒計(8)南京_第442章 南京3兩事(上)時勢難造英雄_第108章 時無英雄時勢難造英雄_第88章 密議南京_第521章 銃刺衝鋒!(2)九邊大同_第5章 宗爵易職南京_第430章 獻寶南京_第542章 議新策九邊大同_第83章 後續(1)
啓明_第275章 百萬徵遼啓明_第332章 有人點火鐵網_第367章 時代不同了時勢難造英雄_第124章 背水1戰(2)南京_第579章 致命1擊上時勢難造英雄_第105章 衡王犒軍(2)啓明_第306章 催戰之玄機(1)啓明_第301章 血洗瀋陽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60章 招募熊延弼(1)青陽_第243章 何衝惹得麻煩(1)鐵網_第391章 整頓軍制計劃南京_第543章 南京1日遊上南京_第546章 新任千戶啓明_第282章 夜襲啓明_第291章 臺灣設鎮時勢難造英雄_第142章 文官認慫(2)南京_第444章 南京3兩事(下)啓明_第324章 獻俘太廟時勢難造英雄_第105章 衡王犒軍(2)南京_第542章 議新策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3章 處置廢將時勢難造英雄_第137章 孫傳庭的咆哮九邊大同_第20章 大同城,劉良佐時勢難造英雄_第131章 安置降軍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5章 抵達重慶九邊大同_第47章 難兄難弟青陽_第224章 歷史的背後南京_第473章 自己人南京_第430章 獻寶時勢難造英雄_第136章 通州無雙閻應元(2)啓明_第356章 內部傾軋九邊大同_第20章 大同城,劉良佐青陽_第217章 遼鎮曹文詔九邊大同_第73章 爭奪兵權南京_第501章 盧國霦南京_第462章 災星與花稅鐵網_第367章 時代不同了九邊大同_第71章 東渠之戰啓明_第323章 髒活總要有人幹啓明_第326章 年尾立5省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6章 在齊州青陽_第244章 文臣的底線南京_第567章 驅暴明鐵網_第399章 袁可立入京時勢難造英雄_第127章 籌備(1)九邊大同_第6章 李家小娘子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0章 出征,汪文言(2)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56章 齊王出宮了!青陽_第201章 軍機大臣南京_第556章 入京南京_第561章 南洋僱工啓明_第314章 京聞報刊(2)鐵網_第407章 餿主意啓明_第298章 5公4家時勢難造英雄_第140章 抄家李3才(2)九邊大同_第4章 小事化大時勢難造英雄_第103章 侯爺的大手筆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2)鐵網_第386章 解析南京_第460章 卸磨殺驢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93章 兩千歲南京_第449章 入鐵網_第413章 挖,還是不挖啓明_第340章 褫奪南京_第461章 大災荒序曲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81章 火銃線列陣南京_第507章 調任啓明_第321章 白桿兵出擊九邊大同_第75章 事後報復(1)南京_第561章 南洋僱工九邊大同_第62章 好賭楊御藩(2)鐵網_第399章 袁可立入京啓明_第346章 策反內亂南京_第430章 獻寶鐵網_第422章 長相與命運啓明_第317章 心學格物(1)啓明_第289章 史繼偕發招時勢難造英雄_第128章 痢疾!(1)南京_第518章 2月寒時勢難造英雄_第97章 聞香教異動鐵網_第363章 穩定第1九邊大同_第8章 農苦,聖旨到啓明_第333章 5年大策啓明_第358章 全面總攻血不流乾誓不休_第173章 蝴蝶效應(2)青陽_第246章 眼光(1)啓明_第349章 關外之變九邊大同_第76章 惶恐的大同鎮(2)南京_第581章 致命1擊下南京_第601章 改組京營青陽_第212章 投桃報李南京_第492章 毒計(8)南京_第442章 南京3兩事(上)時勢難造英雄_第108章 時無英雄時勢難造英雄_第88章 密議南京_第521章 銃刺衝鋒!(2)九邊大同_第5章 宗爵易職南京_第430章 獻寶南京_第542章 議新策九邊大同_第83章 後續(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岳阳市| 辛集市| 峨眉山市| 内乡县| 剑阁县| 云安县| 从江县| 聊城市| 新昌县| 乌鲁木齐市| 永安市| 新营市| 永登县| 九江市| 锡林郭勒盟| 渝北区| 克山县| 县级市| 沙河市| 罗田县| 新田县| 宕昌县| 弥渡县| 县级市| 当涂县| 德安县| 阳泉市| 农安县| 林口县| 呈贡县| 莆田市| 阿城市| 宁南县| 格尔木市| 维西| 乌海市| 宾阳县| 石河子市| 桂林市|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