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第八子朱佑柞,剛到非洲時,還不知換太子的消息。
大明在非洲封了五個近藩宗王,一個遠藩宗王,以及十幾個皇孫小藩王國。
朱佑柞到達非洲的第一國,是崇國。
崇國是朱祁鎮(zhèn)的兒子,佔據(jù)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是原來的楚國地盤,這幾年又增加了厄立特里亞和北蘇丹。
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就在埃塞俄比亞。
崇國朱見澤的諸侯廟,供奉的則是,太祖、太宗、仁宗、宣宗、朱祁鎮(zhèn)五代。
這是所有諸侯中,唯一一個供奉朱祁鎮(zhèn)的諸侯廟。
崇國佔據(jù)亞丁灣,北面和楚國隔著沙漠,和英國隔海相望,南面則和隨國接壤。
崇國人口6000萬,主要靠貿(mào)易爲生。
地處運河要害地段,溝通歐亞非海上交通要道,崇國躺著就能賺錢。
崇國是楚國的保護國,楚國擁有崇國的保護權(quán)和駐兵權(quán),所以崇國只負責(zé)做貿(mào)易,賺錢供養(yǎng)宗主國即可。
這是朱見深在世時,打下來的牢固基礎(chǔ)。
當年老皇帝想讓朱見深繼藩在非洲,控制整個非洲,結(jié)果朱見深跑歐洲去了。
非洲五王,也逐漸成了楚國的黨羽。
崇王不算近支藩王,所以不在非洲五王之列。
朱見澤有三個兒子,景泰五十五年時,他跟楚國討要兩塊沙漠地區(qū),劃出兩個藩國,封給兩個兒子。
楚國不太看得上撒哈拉沙漠,尤其進入歐洲之後,對非洲勢力都不太看得上。
這幾年,楚國明顯更注重擴張巴爾幹半島地區(qū)的領(lǐng)土,想做歐洲強國,對於成爲非洲強國,沒什麼興趣。
所以在景泰五十八年時,同意劃出兩個沙漠國,給崇王兩個兒子做封國繼藩。
未來還會在北非劃出來更多,封給朱佑樘這一脈的宗王。
朱佑柞第一站,就面見崇王。
崇王已經(jīng)年過六十歲了,在南宮那些年,對老皇帝充滿恐懼,自然把朱佑柞供起來了。
朱佑柞爲人比較正派,做事一板一眼。
崇王爲了巴結(jié)他,想將吉布提劃出來送給朱佑柞做見面禮,送給他做封國。
朱佑柞堅辭不受,說真的有點看不上。
吉布提是天然深水港,又是紅海地區(qū)重要港口,按理說該成爲類似於青島、香港、富國島這樣的大海港。
在崇國卻沒有。
紅海上最大的貿(mào)易港,還是楚國的開羅呢。
對面的英國,更差,明明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多的石油,卻捨不得掏錢建一座世界型港口。
好笑的是,英國的港口,全由老皇帝投資,所以世界傳言,老皇帝掌握世界上70%的石油,掌握世界40%的水港。
景泰四十年時,老皇帝想在紅海地區(qū)建一座世界型港口。
參與投標的有楚國、衛(wèi)國、英國和崇國,四個紅海國家,都想將港口建在自己國家裡。
可經(jīng)過一輪輪篩選,老皇帝最終決定在英國吉達港投資,總投資30億元,建設(shè)世界型大貿(mào)易港。
而這筆錢,老皇帝不打算自己出,想讓四國聯(lián)合投資。
結(jié)果崇王第一個跑路,讓他掏錢,門都沒有。
英王朱見潭也不肯掏錢。
衛(wèi)國不願意成全鄰居,自然也不肯投資。
最後是大明和大楚聯(lián)合投資,宮中出資22億,大明國企出資4億,大楚國企出資2億,大楚宮廷出資2億,才建起來紅海第一大港。
可是,這座港口卻因爲水資源匱乏的問題,遲遲沒有投入使用。
現(xiàn)在最大的貿(mào)易港,還是開羅港。
楚國對非洲領(lǐng)土,一般地區(qū)都不太在意,但開羅運河,他打死不會放手的,除非大楚滅亡,否則運河就不會易手。
僅僅開羅運河,就支撐大楚35%的財政收入,大楚想變更成大元,底氣就在這裡。
除了開羅運河外,大楚還控制著直布羅陀海峽,可以說地中海是大楚說了算的。
景泰五十九年時,大楚向世界募資擴建開羅港,老皇帝又投資了十個億,據(jù)說開羅運河老皇帝佔股超過10%。
到了景泰六十年,崇王后悔了,想?yún)⑴c進港口投資,可現(xiàn)在港口建設(shè)不缺錢了,民間願意投資的人大把的人。
崇王沒那個投資眼光。
所以崇國還算富裕,崇王卻很窮,就靠賦稅勉強活著,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作爲一個港口型國家,如果賦稅政策不跟著大明走,很容易投資商跑光的,反正紅海港口這麼多,不一定非得在你崇國吧?
崇國不能多收稅,國家財政收入是不允許皇室隨便揮霍的,皇室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是諸國皇室中最窮的一個。
崇王還跟大明銀行借貸呢嗎,皇家資產(chǎn)都快抵押得差不多了。
作爲朱佑樘的親叔叔,其實他也很尷尬的。
作爲唯一一個,非近藩,卻擁有大陸上藩國的宗王,以前朱見深在世時,會照顧這個同母親弟弟,可朱佑樘跟他不親,甚至和他很陌生,關(guān)鍵這小子還壞呢,幾乎把崇國當成他的保護國,隨便剝削。
崇國控制亞丁灣,過路費是主要財政來源,結(jié)果卻要給楚國上供,這個錢是不確定的。
崇王有苦難說,鑄幣權(quán)在大明,軍事權(quán)在楚國。
但崇國也有一個好處,就是異族最少,是非洲藩國中清理得最徹底的國家,沒有之一。
整個崇國六千萬人口中,幾乎看不到一個黑人。
因爲大明最先佔領(lǐng)就是這裡,經(jīng)過幾十年蕩清,幾乎沒剩多少黑人了。
從崇國出來,朱佑柞穿過撒哈拉沙漠,沿途先訪問北非的十幾個小諸侯國,最後繞過沙漠,進入淮國。
大明沿著沙漠,修建了一條環(huán)繞沙漠的一條鐵路,撒哈拉鐵路,貫穿諸多藩國。
淮王朱見溚就是那個又菜又愛玩的傢伙,差點把國家給玩崩盤了。
現(xiàn)在英國還有被淮軍屠殺的痕跡呢。
即便過去十幾年了,屠殺痕跡還在,足見當時多狠。
維京人是爲了搶錢,淮王單純覺得好玩。
據(jù)說,英國沒有一個純種白人了,都和黃人混血過的,誰讓英國本土被掃蕩好幾次呢。
最慘的是荷蘭,荷蘭上下都找不到一個荷蘭人,都是混血。
甚至,荷蘭有大明雞窩的稱號。
在大明做風(fēng)月生意的,都是荷蘭女人。
在楚國做僱傭兵最多的也是荷蘭人,但荷蘭僱傭兵,基本都是炮灰,還不如野人部落的炮灰好用呢。
大明統(tǒng)治世界這麼多年,白人都在主動找黃種人混血,變成黃種人。
像楚國,在景泰五十年之前,國內(nèi)尚有幾百萬白人,可在十年之後,楚國找不到一個純種白人了,都已經(jīng)和黃種人完成混血了。
甚至有的純種白人,都得往臉上撲粉,弄得發(fā)黃,纔敢出來見人,否則容易被欺負死。
崇國也是。
奧斯曼戰(zhàn)爭中,他們購買了大批奧斯曼女人。
這些年,大明在國際戰(zhàn)爭中越來越厲害,整個歐洲大陸上的白人,都在主動漢化黃化,儘可能的膚色同化。
大明每年都有統(tǒng)計,整個世界,每年會誕生一億的混血人。
預(yù)計五十年後,世界上將沒有一個純白人、純黑人、純黃人,世界將分不清人種區(qū)別,而統(tǒng)一變成了明人。
淮國因爲氣溫較高,膚色是比較深的,偏黑黃。
淮王人就比較黑,當然了,肯定比黑人白,但在皇族中,他是膚色較黑的,所以他不太看重膚色。
淮國總?cè)丝?.9億,其中異族有三千萬人,是非洲諸國中異族人口最多的國家。
因爲淮王不注重膚色,就導(dǎo)致非洲的黑人,避難的歐洲白人,都往淮國跑,淮國每年接納一千萬以上,非漢人移民。
這顆西非明珠,正在被染上五顏六色。
尤其這幾年,英國不斷向大明上疏,說英國出現(xiàn)很多漢人血統(tǒng)的孩子,要求大明負責(zé)。
英國本意是要錢。
淮王狠啊,大手一揮,說他願意養(yǎng)著,大規(guī)模接受英國移民。
這下捅馬蜂窩了。
英國人玩命似的往淮國跑,景泰六十三年一年時間,英國移民到淮國人口,高達270萬人。
第二年就更多了,超過了三百萬。
英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迫於無奈之下,開始限制移民。
但仔細想想,這年代能逃離國家的人,肯定是有錢人啊。
當有錢人外逃,就會造成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倒退。
英國不止是倒退,而是崩盤。
最開始是,技術(shù)型移民,當時楚國剛到非洲繼藩,還沒殺到歐洲來,那時候大明在歐洲招攬大批大批技術(shù)移民。
從楚國踏上意大利之後,技術(shù)移民速度加快。
爾後,大明開始在亞歐非建立藩國,又開始招攬各國富戶,導(dǎo)致歐洲第一次資本外逃。
第一次明奧戰(zhàn)爭之前,大明和歐洲關(guān)係還算融洽,這期間,又有各種各樣的移民政策,很多歐洲人,移民去了大明,隨著大明開拓全世界的腳步,他們跟著去了全世界。
歐聯(lián)體組建,才停止移民潮。
戰(zhàn)爭隨之而來,造成了難民潮,很多難民涌向大明各大藩國裡,基本成爲奴隸。
明奧戰(zhàn)爭,從奧匈帝國,擴大到了整個歐洲。
大明又擅長燒殺搶掠。
像荷蘭、英國,就被大明給殺怕了。
經(jīng)過一輪又一輪移民,本該出現(xiàn)在歐洲的工業(yè)革命,徹底被打斷了進程,工業(yè)革命永遠也不可能在歐洲這裡發(fā)生了。
因爲擅長機械的人才,都移民進了大明。
歷史斷層,文化斷層,被大明殺得什麼都斷層。
大明諸多藩國,又開始圍剿歐聯(lián)體,讓歐聯(lián)體明明意識到技術(shù)的重要性,卻不敢發(fā)展,明知道鐵路好,卻不敢建啊。
因爲建了也是給大明建的,不但不建,還在毀掉所有道路,打算將自己的國家徹底搞爛。
因此,又爆發(fā)了移民潮。
景泰六十三年,英國建立了倫敦大屠殺紀念館。
在國際社會上譴責(zé)明軍的兇殘。
根據(jù)英國統(tǒng)計,倫敦城市人口120萬,被屠殺後,只剩下17萬人,整個倫敦,一片火海。
英國的幾個特大城市,如曼徹斯特、愛丁堡、格拉斯哥、因弗尼斯,都遭到了大屠殺。
景泰五十五年,英國預(yù)計人口2000萬人。
到了景泰六十五年,英國人口只有610萬人。
不敢說,殺死了1400萬人,但確實有1400萬人的減員,很有可能是移民了,或者成爲俘虜,或者是偷渡跑了,還有歐洲瘟疫呢,死這麼多人很正常的。
倫敦大屠殺紀念館裡,明確紀錄死傷人數(shù)高達103萬人。
罪魁禍首就是淮王。
淮王三次登陸英國本土,對英國進行過三次大屠殺。
根據(jù)統(tǒng)計,淮國三徵英國,總出兵人數(shù)79萬,戰(zhàn)死超過40萬人,縱然淮國一蹶不振,但淮國共屠殺人口在437萬左右,俘虜婦女170萬人。
現(xiàn)在,淮國裡的英國人,居然是全球最多的。
根據(jù)戶部統(tǒng)計,英國人入淮國國籍的,一共270萬人,如何移民的,查無可查。
現(xiàn)在的英國,準確地講,任何人都有漢人血統(tǒng)。
是任何人。
淮國三徵英國,登上英國本土的,可不止淮國一個國家,而是非洲六王,加上楚國、隋國、衛(wèi)國等十幾個國家。
戰(zhàn)爭,是最快融合的方式。
這顆西非明珠,也因此染上了白色。
淮王之所以接納了三千萬異族,並且還在持續(xù)接納中,他也有自己的心思。
他看上英國這塊地盤了。
他想將自己二兒子,封去英國,做英國皇帝。
這件事他已經(jīng)上疏給中樞了,奈何老皇帝遲遲沒批,不知是中樞出了什麼事情,還是老皇帝顧忌他勢力太大?
英倫三島,藩國一直佔著愛爾蘭。
老皇帝的意思是,從立功諸藩中挑出一個傑出皇孫來,封在愛爾蘭。
淮王不惜巨大損失三徵英國,就是想要英國本土,讓兒子去繼藩,所以他大量接收英國人,併入淮國。
從嵩王改國號爲大順,他也不想叫大淮了,他也想改一個國號。
他想改淮爲殷,改爲鳳殷。
殷,這個王號一般不賞,看太祖封諸王,就不封夏商周魏這樣的大國號。
鳳殷,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爲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
這是商國的來源。
一向不著調(diào)的淮王,也有爭霸的野心。
可中樞沒批啊。
朱見溚並不知道,老皇帝正焦頭爛額呢,哪有功夫管藩國的事啊。
直到朱佑柞在淮國做客幾天後,他才收到換太子的消息,朱見溚都懵了。
“老爺子多大歲數(shù)了?還折騰啊?”
朱見溚傻了半晌:“老大就沒半分孝心嗎?老爺子那麼大歲數(shù)了你還氣他?”
誰不照顧老人,誰不知道照顧老人的苦。
純屬站著說話不腰疼。
“四哥繼位的話,我家老二的封國穩(wěn)了!”朱見溚也是老四黨,他和老四玩得好。
其實,他要是求求他娘,封去英國也是穩(wěn)的。
他娘是談妃。
朱見溚雖不靠譜,卻十分孝順,他知道他娘歲數(shù)大了,不想讓他娘操心,走正常章程就行。
然而,他立刻警惕起東非的隨王。
隨王朱見濤是老四同母弟,這些年老四就支持他的親弟弟爭霸非洲,一旦老四登基,一定會多多幫扶親弟弟的。
淮國疆域在西非,有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亞、塞內(nèi)加爾、幾內(nèi)亞比紹、塞拉利昂、幾內(nèi)亞、科特迪瓦、馬裡、加納、布基納法索、貝寧、尼日利亞和尼日爾。
疆域非常遼闊,堪稱西非明珠。
聞名遐邇的非洲大草原,就從尼日利亞開始,覆蓋尼日利亞、中非、南蘇丹、肯尼亞。
擁有世界上得天獨厚的大草原,淮國也是世界主要畜牧業(yè)國家。
也因爲疆域主要在西非,和英國本土比較近,這也是淮王想把兒子封國去的原因。
淮國北面,則是朱見深的七個兒子的封國,主要封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
所以從戰(zhàn)略角度來看,淮國北面沒有強敵,又有沙漠縱深,要資源有資源,要田地有田地。
唯一的缺陷是,沒有東海岸的港口,和大明貿(mào)易,要麼走直布羅陀海峽,走地中海,走開羅運河,走紅海去大明,要麼就得繞過非洲大陸。
除此之外,沒什麼大弱點。
景泰五十九年的時候,隨王曾經(jīng)召開非洲疆土協(xié)議,希望非洲諸王將各國邊界拿出來,分封給各國諸子,建立一堆小藩國,作爲各國的緩衝國。
淮王不幹啊,他還想稱霸呢,憑什麼弄緩衝國呀。
誰能想到,老四意外登基,導(dǎo)致非洲局勢大變。
作爲老四的親弟弟,東非隨國肯定要變了,非洲爭霸,他擁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礦產(chǎn)、平原、草原、山脈,淮國什麼都不缺,天然的霸主國。
現(xiàn)在的淮國,以後的鳳殷國,真的很有機會成爲非洲霸主。
別看淮王瞎胡鬧。
淮國中樞運轉(zhuǎn)如常,因爲淮國中樞不黨爭,淮王相信內(nèi)閣,願意分權(quán)給內(nèi)閣,所以相處融洽。
西面的代國可不是這樣。
代國,是非洲大陸上的樞紐國,佔據(jù)非洲中部,佔據(jù)剛果、中非、乍得和加蓬、喀麥隆,只有在非洲西海岸擁有出海口。
淮王胡鬧,國內(nèi)政治卻比較融洽。
代王精明,國內(nèi)政局非常緊張。
代王朱見津,是皇二十三子,是陳妃之子,爲人精明,善於算計,喜靜不喜動。
即便沒有東海岸出海口,和大明貿(mào)易不太順暢。
但是,地處中非,作爲非洲大陸上的樞紐國,國民2.6億,國民非常富裕,因爲中非,擁有世界上最廣闊、最肥沃的耕地。
代國的地理環(huán)境太優(yōu)越了,坐擁世界第二大河,剛果河,現(xiàn)在叫代江,全境被剛果河覆蓋,擁有近15億畝耕地,僅靠種地,代國就是世界強國。
更別說,這地下埋著極爲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
若論富,代國是非洲第一。
代國2.6億人,領(lǐng)土近五百萬,人口遠遠沒到人口紅線,預(yù)計代國能容納十億以上的人口。
代國的糧食出口,供應(yīng)著歐洲、大洋洲的糧食。太富了,代王自然瞧不上非洲兄弟們。
其實非洲六王,個個都很富,這東西怕比啊,代國可以說是非洲最富的國家。
代國作爲非洲正中心,本就會引起諸國覬覦,偏偏代王還是個小心眼,處處和宗王不對付。
幾次參與歐洲戰(zhàn)爭,代國只得到一個歐洲小島,他僅封了一個兒子過去,他一直認爲楚王分配不均。
所以在奧斯曼戰(zhàn)爭中,他給楚國下絆子,導(dǎo)致楚軍淪喪十幾萬人,朱佑樘恨死他了,在國際事務(wù)中,處處跟代國過不去。
代王又玩不過朱佑樘,在外面受了氣,他在自家朝堂上瞎胡鬧。
處處和代國臣子過不去。
在景泰四十年後,他直接不上朝了,和羣臣慪氣,他開始修道煉丹,到景泰六十五年,他已經(jīng)足足二十五年不上朝了,二十五年中,見朝臣次數(shù)僅有九次。
導(dǎo)致朝中黨爭嚴重,亂象叢生。
國家政務(wù)人員得不到及時補充,科舉舞弊叢生,心懷大志向的人才紛紛離開朝堂,剩下的都是阿諛奉承之輩。
整個代國,可謂民不聊生。
從景泰五十五年後,代國竟然成爲人口淨流出國家。
如此一個龐大的富裕國家,居然被代王給玩崩了。
如果代王是被那個妃嬪給迷住了,不上朝,老皇帝早就下聖旨賜死了,偏偏這傢伙不好瑟,這傢伙純粹是慪氣。
他在宮中煉丹,丹爐被老皇帝下旨砸了十幾次了,他還是繼續(xù),並且偷偷和老皇帝生悶氣,估計還會詛咒老皇帝早點死。
代國2.6億人口中,有四千萬黑人,偏偏代王歧視黑人,將民間分爲三等人,一等明人,二等白人,三等黑人。
代國的歧視問題,極爲嚴重。
即便朝廷也略有耳聞,大明內(nèi)閣給代國下旨,要求人人平等。
結(jié)果這下捅了馬蜂窩,上千萬黑人涌入了大明,大明的黑人來源主要是代國人。
導(dǎo)致大明也不斷提升移民條件。
代國黑人在大明,也主要從事明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掏糞工等底層工作,或者編入軍中,去做炮灰。
即便提升移民門檻兒,還是有人偷渡進入大明。
代王靠聰明勁兒執(zhí)掌代國。
雖然權(quán)柄不衰,但代國卻在持續(xù)衰落中。
作爲曾經(jīng)的非洲第一富國,淪落至此,都是代王自作聰明弄的。
第二次明奧戰(zhàn)爭中,代國不願爲大明效力,拒絕出兵,遭到大明的訓(xùn)斥,強令出兵,並在戰(zhàn)後利益分配上,代國什麼都沒分到。
代王上疏中樞,請求老皇帝公正對待。
結(jié)果,這封上疏一去不返。
中樞沒有任何迴應(yīng)。
直到朱佑柞來,才得知中樞換太子,老四將繼承太子之位,二十五年不上朝的代王上朝了。
他聽到老四繼藩後,十分驚恐。
他和老四也有仇。
但代國在奧斯曼戰(zhàn)爭中,坑死了楚國大軍,間接讓商國大軍喪師幾萬,當時他還想,反正商國和代國這麼遠,老四能把他怎麼樣?
誰能想到,老四要當皇帝了?
朱見津直接懵逼了。
整個代國更懵逼,二十五年不上朝的皇帝,因爲大明換了太子,他居然上朝了,也算好事?
朱見津非常清楚,僅憑他對朝廷大不敬,老四就會發(fā)兵攻打他,別忘了,他西邊的隨國,是老四的親弟弟,東邊的淮國,是老四黨,南面的鄂國,磨刀霍霍。
完了。
朱見津知道代國要沒了。
代國這塊天選之地,朱見漭絕對不會放手的,新仇舊恨加起來,他朱見津也得死。
結(jié)果,朱見津嚇得生病了。
朱佑柞再次拜見他的時候,朱見津已經(jīng)病得不能理事了。
朱佑柞看他命不久矣了。
這個煉丹皇帝,居然被換太子給嚇死了,傳出去估計都沒人信。
他只能離開代國,往東去東非,隨國。
佔據(jù)東非的是隨王朱見濤,朱見漭的親弟弟,序列皇二十一子,母妃是胡妃。
東非地理環(huán)境可謂得天獨厚,水資源最充沛。
擁有肯尼亞、烏干達、布隆迪、盧旺達、坦桑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和南蘇丹。
整個非洲大陸最充沛的水資源,全在隨國。
而隨王朱見濤,又是老四的親弟弟,他和老四可不一樣,他爲人寬和,不愛爭霸。
即便老四總催促他爭霸,他一直都不太願意。
因爲世界有兩個隨,一個是隨侯珠的隨,一個是隋朝的隋,其實兩個隨,在春秋時期是一個隨,是隋文帝覺得這個隨不吉利,就改成了隋朝的隋。
隨王朱見濤一直在改國號,想改爲漢,轉(zhuǎn)稱漢王。
這個稱號太大了。
漢,是整個華夏人的共同圖騰。
而朱見濤又沒有驚才絕豔的能力,治理國家又沒有極爲顯著的功績,所以中樞一直在猶豫,看看其他宗王,誰有能力,改哪國爲漢,再將他的封號賜給朱見濤。
直到老四要當太子,朱見濤就知道,他的漢王要到手了。
兩個隨,封在波斯的大隋,風(fēng)頭太盛,導(dǎo)致天下人都不知道非洲還有一個隨國。
可這個隨國,卻比波斯大隋更富裕。
隨國人口1.97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連大明都做不到。
因爲隨國擁有和代國一樣的耕地面積,同樣也是糧食出口國,但他的糧食主要出口給大明。
同樣也是一個畜牧業(yè)國家。
這個時代的非洲大草原,可不是拍攝動物世界的地方,而是供應(yīng)世界肉食的基地。
隨國的肯尼亞大草原,每年出產(chǎn)2000萬隻牛羊,是隨國的重要財政來源。
Wшw▲ t t k a n▲ ¢ ○
淮國、代國、隨國有世界牧場之稱。
即便得天獨厚的南美,在畜牧方面,也幹不過非洲。
爲何非洲那麼窮?
因爲懶!
沒別的說的,就是懶。
換明人在非洲這片沃土上,大明能幹到宇宙第一。
看看華夏的農(nóng)人,有一天不下地幹活嗎?再看看非洲農(nóng)民,有一天去幹活的嗎?
他們懶,所以窮。
而被明人佔據(jù)的非洲,即便代國黨爭厲害,民間依舊十分富裕。
這幾年,正在普及機械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難度降低,糧食也高產(chǎn)了,只是明人都曬黑了。
一個個比黑人還黑。
但家家戶戶都是萬元戶,家家戶戶都該起了大瓦房,這些年房地產(chǎn)興隆後,家家都在城裡買房子。
房地產(chǎn)在非洲發(fā)展得真不錯。
隨國境內(nèi)的肅清,也不徹底。
шшш .тт kΛn .¢Ο
因爲隋國水域豐富,就意味著遍地是瘴氣遍野的原始森林,原始部落的黑人就藏在森林裡,這就導(dǎo)致了肅清難度大。
隨著原始森林的開採,全國的政策出現(xiàn)了變化。
原始人就直接進入奴隸時代了。
隨國人四處捕捉黑人,充當奴隸,開山伐木,之後又開採礦石。
非洲盛產(chǎn)黃金。
東非是非洲中最盛產(chǎn)黃金的地方,比如崇國的埃塞俄比亞,六千年前就爲古埃及人提供黃金。
隨國就遍地是遍地是金礦。
大明發(fā)行紙幣,用黃金做等價貨幣,黃金儲備,基本都出自非洲、美洲。
所以朱見漭說隨國有爭霸的資本。
只是朱見濤很佛系。
國內(nèi)有一千七百萬異族人,其中一千三百萬黑人,若以朱見漭的霸道,早就屠掉了。
可朱見濤卻選擇一視同仁,他信佛。
整個隨國人都信佛,那些黑人都跟著信佛。
別的皇子是假信佛,他和蜀王朱見治是真信佛,後者是信黃教,他信的是漢傳佛教。
他還是堅定的素食主義者。
就是不吃肉,吃純素,蔥薑蒜都不吃的。
隨國牧場的肉,全都賣給了歐洲和大明。
上行下效。
肉類在隨國賣得特別便宜,百姓也不太吃,不知道是真不吃,還是地方官員強制不讓人家吃。
反正在隨國基本看不到胖子。
只要看到胖子,估計是吃肉了,這人估計要被抓起來,這種事肯定傳不到隨王的耳朵裡,下面肯定會做的。
在隨王眼睛裡,民間百姓是真的信佛,甚至?xí)艞壒ぷ鲿r間,去寺廟祭拜,他吃素,民間也跟著吃素,足見心誠。
隨王對自己的民衆(zhòng)非常滿意。
卻不知,一個糧食出口國,年年都有人餓死。
一個吃素的佛國,殺人率卻是世界第一,尤其是官員被殺死率,世界第一。
一個吃素的佛國,槍支卻屢禁不絕,槍擊案世界第一。
一個吃素的佛國,詐騙率世界第一。
一個吃素的佛國,移民率世界第一!
可隨王都看不到,他看到的是民間一片祥和,他看到的是民間又建了多少寺廟,又塑了多少雕像。
他看到的是美好,看不到吃人。
他看到的是佛國,看不到地獄。
就這樣一個宗王,居然想要漢這個封號,都沒經(jīng)過老皇帝,朝廷就壓著呢。
連大明看到了,隨王卻看不到。
朱見漭還催促他爭霸呢,也不怕他把自己坑死。
朱佑柞完成正式訪問之後,便南下去鄂國。
鄂國地處南非,是非洲尖上的國家。
有津巴布韋、斯威士蘭、萊索托、南非、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安哥拉、贊比亞。
是非洲唯一一個擁有東西海岸的國家。
鄂王朱見濱,母妃是回妃,所以他信仰伊教。
然而,南非卻是六教並行,他可不是個真正的伊教徒,和他母妃不一樣。
他也不想做一個宗教型國家。
朱見濱是有野心的,作爲南非國家,只和代國和隨國接壤,和鍾國隔海相望。
地緣優(yōu)勢非常好。
但從地形來看,鄂國是圍著高原建起來的國家。
高原是非洲最高的高原。
北面的博茨瓦納,又是個盆地,可以說地形很差。
惡劣地形,也意味著,鄂國永遠不會滅亡國祚,大不了鑽進高原裡,國祚還在。
這幾年代王胡鬧,可把他樂壞了,他就盼著代國昏庸,他好過去搶代國的地盤。
代國地盤實在太優(yōu)越了,他眼饞死了。
整個非洲最惡劣的地盤,是一北一南,北面的沙漠,楚國都不太在乎,但南面的高原,卻是鄂國重要國土,也是核心國土。
鄂國的鐵路,是非洲列國中最難建設(shè)的。
截止到景泰六十五年,全國鐵路仍然沒有鋪就完成。
鄂國人口1.2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qū),從事貿(mào)易。
作爲非洲中心國,代國並沒有成爲貿(mào)易樞紐,反而地處南非的鄂國,成爲了非洲貿(mào)易樞紐國。
鄂王朱見濱,是老皇帝最低估的兒子。
封他爲鄂王,說明老皇帝不太看好他。
然而,朱見濱繼藩後,展露出超強的治政能力,他不擅長打仗,卻很擅長治理國家。
而他的兩個兒子,一文一武,一個擅長治國,一個擅長打仗。
只是順序顛倒了,老大能打仗,老二能治國。
鄂國的土著清理,基本都是老大親手領(lǐng)兵做的。
鄂國1.2億人口中,白人只有200萬,黑人僅僅15萬人,作爲本地土著,要麼被清理掉了,要麼當成奴隸給弄死了。
大明佔領(lǐng)非洲,只是粗略清理,就分封出去了。
像代國、淮國、隨國都沒有特殊清理,只有鄂國,爲了練兵,也爲了開拓生存空間,孜孜不倦的清理。
景泰五十九年時,鄂國仍有奴隸190萬人,但隨著這些年鋪就鐵路,奴隸銳減到了20萬人。
到底是怎麼沒的,沒人能考證。
黑人在鄂國地位非常低,代國是直接列爲幾等公民了,鄂國卻是軟分等,看似平等,其實異族在鄂國沒有任何話語權(quán),沒有任何聲音,甚至,異族被殺死,只需要賠一隻雞。
如此可怕的制度,就導(dǎo)致原本在千萬規(guī)模的土著,在三十年內(nèi)消失到了只剩下十幾萬人。
也許深山老林裡面還有,但隨著鄂國深入墾殖,未來只會不斷降低佔比。
而這些,鄂國決不允許人說,也不許人報導(dǎo),導(dǎo)致世界上都不知道,認爲是混血的緣故,把黑人混沒了。
之所以鄂國冒出來白人。
主要鄂王喜歡混血女,所以引入了大批白人,當成生育工具,給皇家提供美人。
鄂王朱見濱喜歡。
滿朝公卿就喜歡,民間權(quán)貴就喜歡。
所以,這二百來萬白人,主要都是生育機器,爲權(quán)貴提供玩物而已。
鄂王愛美人。
天下女人都想進入鄂王的後宮,民間最先興起的居然整容業(yè)……皇帝喜歡美人,咱沒長那麼好看,就請大夫幫忙。
鄂國最著名的就是整容。
近幾年,鄂國旅遊熱,主要因爲全世界的女人都想變美,說是來鄂國旅遊,其實是來鄂國變美。
外人並不知道的是,近兩年整容業(yè)已經(jīng)成爲鄂國的支柱產(chǎn)業(yè)。
荷蘭成爲雞窩,鄂王出力最大。
即便大明這幾年收緊了青樓記院的政策,但這行業(yè)是打不掉的,像那些沙漠國家,爲了賺錢,專門做這種行業(yè)。
在生存問題面前,誰也不高貴,任何人都可能從事這個行業(yè),所以這裡面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人。
按理說,鄂國這樣的大國,沒必要做這個。
但鄂王發(fā)現(xiàn)了商機。
瘟疫過去後,荷蘭成爲歐洲最悽慘的國家,全世界都有荷蘭難民,而這些難民可是發(fā)財?shù)穆纷友健?
鄂王大量接收荷蘭難民,將難民養(yǎng)起來,按照天下人的喜好,給他們整容,然後送進各大歡樂場,風(fēng)月行業(yè)沒火,反而把整容行業(yè)給弄火爆了。
作爲先行者,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鄂王就開始做這生意。
而權(quán)貴看不上這些難民,但又喜歡美人。
就讓難民生,總能生出漂亮孩子的,然後就按照揚州瘦馬的養(yǎng)法調(diào)教,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產(chǎn)業(yè)鏈。
也因此,鄂王的兩大經(jīng)濟支柱,一個是整容,一個是爲風(fēng)月行業(yè)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鄂王賺得盆滿鉢滿。
也誕生了全世界最大的月子中心。
養(yǎng)了二百多萬白人,專門爲全世界權(quán)貴服務(wù)。
當然了,混血就更簡單了,挑選漂亮男女進來就可以了,肯定也有喜歡黑的,中心裡是什麼都有。
只要有錢,什麼都有。
然而,當這種產(chǎn)業(yè)鏈誕生後,朝廷是反對的。
因爲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把人當成斂財工具,是極端反悖人性的。
所以,朝廷幾次禁止鄂王從事這等行業(yè),老皇帝親自下旨申斥,鄂王卻只是從明面上,轉(zhuǎn)到了背地裡。
鄂國沒有獨立島嶼,但他可以和一個小藩國合作呀,轉(zhuǎn)移到他們島上去,再把天下權(quán)貴拉進來,只要老皇帝不知道就好了。
這就是人性。
老皇帝想當聖人,不代表天下人想當聖人,在權(quán)與錢的面前,人性往往是最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