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

“李賢其人,私心甚重。”

“偏偏,朕還離不開他,胡濙臨終前,就指定他來秉政。“

朱祁鈺道:“朕明明很討厭他,卻還得捏著鼻子用他,而他任內閣首輔,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不說,且很多事都不用煩朕,他都能處理得很漂亮。”

“當時朝中黨爭激烈,李賢卻能巧妙地處理黨爭,讓這些黨爭不至於影響天下運轉。”

“這是他的能力,其他人無可取代。”

“劉健、李東陽也做不到。”

“他是朕見過的,處理朝局最完美的人。”

“對上位者而言,處置朝政水平,臣子們的水平都差不多,但能讓朝中的煩心事不影響朕,且能化解朝中黨爭,理想當推第一。”

“劉健和李東陽經常爭吵,需要謝遷在中間彌合。”

“景泰朝後期需要鐵三角。”

“李賢執掌內閣期間則不需要其他人彌合,他就能做好所有工作。”

朱祁鈺道:“有他執掌內閣,朕非常放心。”

“他任首輔期間,是朕最輕鬆的幾年。”

“朝中諸事不用事事問朕,他就能全權做主,且都讓朕心滿意足。”

“可他本人私心太重,而且很很多勢力勾勾搭搭,過於圓滑,誰都不得罪,朕不喜歡他。”

朱祁鈺目光陰冷:“所以,朕經常找他的碴,讓他難受,同時,重用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收拾他,哈哈,他還得磕頭感謝朕。”

“他和孔氏有姻親,朕就用他剪除孔氏羽翼。”

“晚年時,他寫了很多書籍,也算是理學宗師,想配享孔廟,朕就賜他配享太廟,要隨祀朕,不許驚擾孔聖人他老人家。”

“對付這種私心重,且能力足夠的臣子,就得讓他不舒服。”

說著說著,朱祁鈺笑了起來:“不過,李賢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忍,朕打他罵他,他都能忍著,且做事不露破綻。”

“朕監聽李賢三十餘年,從未聽到他嘴裡,說出一句怨懟朕的話。”

“就這份忍耐力,朕服了。”

“老四,這臣子呀,要用他的能力,不看忠心。”

“那李賢、姚夔、商輅、彭時等在奪門之變時,都沒站在朕這邊,乃至王文、何文淵、蕭維禎等人,也隨波逐流。”

“可朕還是重用他們。”

“因爲他們有能力,有充足的政治磨練。”

“用他們,能國泰民安。”

“皇帝,首先要看自己的椅子,再看個人感官,不管你討厭誰,只要他有用,你就要用。”

朱祁鈺道:“李賢之後,當首輔的人很多,姚夔、朱英、王竑、王復、葉盛等等,卻都沒有李賢讓朕舒服。”

“他們都很有才華,但都有缺點。”

“姚夔,持才傲物,瞧不上出身差的同僚。”

“朱英,功利心大於公心,能往自己手裡網羅錢的時候,他絕對不會猶豫。”

“王竑,毒士而已,明明有大才卻不願意爲朝廷所用,過於明哲保身。”

“王復,能力終究差一線,不是首輔之才。”

“葉盛,是除了李賢之外,朕第二滿意的首輔了,葉盛做事很像李賢,他沒有李賢私心那麼重,他是朕的財政管家,民間名聲不好,但官聲很好。”

“可葉盛此人有最大的弱點,就是做事優柔寡斷,善謀不善斷,凡事都得讓朕拍板,讓他做決定時,經常反覆,首尾不顧。”

“他身邊缺一個劉健啊。”

朱祁鈺道:“葉盛之後,朝中廷推首輔,白圭、林聰、項忠和韓雍四個人選,最應該當首輔的是白圭。”

“可白圭命不好,得了重病,在家恩養,無法任官。”

“也就落在了林聰頭上。”

“林聰運氣更不好,剛當首輔半年,就病倒了。”

“而項忠和韓雍,都無法抽身回京,必須坐鎮地方,或者外出征戰,所以,劉健就踩著所有老人,走上了前臺。”

“他當上代首輔。”

“劉健的能力卓越,此人是朕磨了二十年,磨出來的一把驚世寶劍,本以爲還沒到出鞘的時候。”

“可白圭和林聰運氣不好。”

“兩個人提前走了。”

“首輔之位空懸,而朝中老臣凋零,中年臣子的能力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朝政。”

“當時大明已經將眼光對向國外,朝政比之前更加複雜。”

“朕一直想讓老臣來擔負起朝政來。”

“最好的人選,該是項忠和韓雍。”

“可此二人需要統兵,或者鎮戍地方,離不開他們,馬文升和餘子俊,馬文升去督撫大洋洲,餘子俊則被去安撫整個漠北。”

“劉健趁機登上高位。”

“你和劉健,十分熟識,該知道他是朕苦磨的寶劍,還沒到出鞘的時候。”

“所以,他當了一年代首輔後,就和馬文升調換職位,馬文升入京做首輔,朕打發他去藩國。”

“朕一直覺得,馬文升要比劉健更適合首輔。”

“可是,馬文升已經不是朕當年培養提拔的馬文升了,他變化很大,他當首輔一年半的時間,是朕最累的一段時間。”

“他是唯一一個,被朕罷了首輔的。”

“劉健這才上位。”

“之後的官員,伱都熟悉。”

朱祁鈺笑道:“可在朕的心中,都沒有讓朕滿意的。”

“之前,朕要建紫薇閣,效仿凌煙閣,建立一百五十功臣名錄。”

“當時就有人提議,朕將功臣排名。”

“這些年,朕都沒對外說過,跟你,朕說兩句真話。”

“朕若排名,肯定是文武分開排名。”

“文官當中,第一名的是李賢。”

朱見漭以爲是胡濙呢。

“李賢的功勞,比胡濙更大,胡濙只是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具體事務處置得不多。”

“反而是李賢,事無鉅細,做好首輔該做的事情。”

“第二,當屬耿九疇。”

“在朕最難的時候,是耿九疇、白圭,幫著朕穩定朝局,之後耿九疇一直都是朕的左膀右臂。”

“第三,是王文。”

“王文其人,能力著實一般,但他對朕忠心,從未變過。”

“在朕最難的時候,他能去督撫雲南,當時大明只是名義上控制雲南而已,沐府鎮守雲南,更多的是一種合作。”

“中間要跨過貴州、廣西,朝廷不可能幫到王文。”

“陳文在雲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王文坐鎮雲南,給大明統治雲南,建立了基礎。”

“你可知,奪門之變後,若論功行賞的話,王文功勞可入前五,朕該厚賞他的。”

“可朕並沒有厚賞,而是將他發配到最偏遠地區,形同流放。”

“而他任勞任怨,終身也沒有享受到奪門之變的福利,且爲朕的景泰盛世耗盡了心血。”

“朕欠他一世富貴,朕賜他萬世美名。”

“第四,是姚夔。”

“沒想到吧?”

“朕巡幸南京時,姚夔跟朕保證,朕回京時,會將瀝青路鋪滿京畿,他做到了。”

“當時石油難弄,他絞盡腦汁的去找石油,開採、運輸、熬製、鋪路。”

“兩年時間,他做到了連朕都認爲做不完的事情。”

“大明的高速路,他居功至偉。”

“看著現在縱橫天下的高速公路,奠基人是姚夔,他位居第四,綽綽有餘。”

“第五是朱英。”

“奪門之變的硝煙還未散去,山東洪水,天降神罰,民間皆說是朕之罪。”

“危難關頭,是朱英請願,去督撫山東。”

“他在山東四年,山東大治。”

“你並不知道,景泰朝之前的山東,此地被太祖、太宗厭棄,又被孔氏欺壓,年年造反,從未停過。”

“朱英在山東四年,平息了造反,遷走了孔家,讓山東恢復太平,逐漸恢復民生,再次成爲富庶之地。”

“以他的功勞,本可以直接入閣的。”

“大明剛剛收回交趾,急需一位重臣鎮撫,朕第一個就想到了他,所以在巡幸南京的路上,朕就和他密談,讓他去鎮撫交趾四年,朕就允他入閣。”

“其實,朕最開始就承諾,督撫地方幾年,就要入閣爲官,那次算朕食言了。”

“朱英沒讓朕失望,他鎮撫交趾,讓交趾恢復平靜,僅僅幾年,便讓交趾正式成爲漢土。”

“正因爲他連續鎮撫兩省,皆讓兩省大治,他才能坐上首輔之位的。”

“奈何他回京之後,一心攬權,貪污至極,做事太絕,最終被彈劾下場,落得個落寞結局。”

“不過,朕並沒有殺他,也沒有讓他退出中樞,而是入養心殿,擔任朕的貼身秘書。”

“朱英落得這般結局,也是他自己作的,不過他當時歲數也大了,能有這樣的結局,乃是朕的寬仁所至。”

“不過,他半生積蓄也沒了,白貪了。”

“第六是年富。”

“年富的功勞,除了蕩平湖北之外,還有爲皇子老師,入閣後的種種功績,所以朕覺得他該排在第六。”

“無可厚非。”

“第七是白圭。”

“白圭十分可惜,他的能力幾乎和耿九疇不相上下,只是死得太早,才華並沒有完全展示出來。”

“第八是韓雍。”

“韓雍和項忠,朕覺得韓雍能力更強,而且韓雍是一個純粹的文人,項忠更加狡詐多疑。”

“老四,韓雍隨你開拓東歐,你見過他用兵的,而且你還拜韓雍爲師,此事朕知道。”

朱見漭趕緊點頭,若小兵團作戰,他和韓雍不相上下。

可韓雍強在統帥值點滿。

他更擅長大兵團作戰,和于謙一樣。

他不屑於打小仗,他喜歡按兵不動,觀察局勢,最後一次性解決,一錘定音。

而且,韓雍不像于謙那般,于謙統兵時總瞧不起對方,像是關二爺嘴上那句話,爾等都是插標賣首之徒。

韓雍則極爲細心,大仗小仗,他都不會懈怠,幾乎沒敗過。

這樣來形容,于謙打仗大開大合,是英雄;韓雍打仗,事無鉅細,是梟雄。

只是他不願意打小仗。

他喜歡一擊必殺,哪怕前期敗了一百場,也無法消磨掉他的信心,而且,他擁有如毒蛇一樣的忍耐力,只要韓雍出手,一擊必殺。

他更擅長佈局,更喜歡站在全局看事情。

就如他督撫湖南,幾年不動,一動就要土司的性命。

“韓師兵法用得爐火純青,看似雜亂無章,其實都在計劃之內。”朱見漭道。

“韓雍統兵能力,大於治政能力。”

“所以他當了一輩子兵部尚書,卻當不了首輔。”

朱祁鈺略微有點可惜:“而且,朕用他的時候太晚了,他若和于謙同一個時代,他就能立下更多的功勞,因爲朕能放他出京啊。”

“可他和于謙的時代錯開,于謙去了之後,朕必須留下韓雍,坐鎮京師。”

“著實可惜,韓雍的戰功,不應該僅止於此的。”

“第九是項忠。”

“項忠和韓雍是一樣的人,但項忠是頂級名將,而非統帥。”

“韓雍善於大兵團作戰,項忠則善於攻城攻心,且不擅長統帥大兵團。”

“韓雍打仗喜歡戰前做充足的準備,項忠則喜歡隨機應變,所以項忠統帥不了大兵團,他過於跳脫了。”

“可項忠是全才。”

“軍政文詩,樣樣精通。”

“他的文章朕也極爲喜歡。”

“項忠應該能做首輔的,可劉健坐上首輔之後,就沒下來,導致項忠並沒有做上首輔。”

“但他也不錯了,本朝封了五個太傅,他是其中之一。”

景泰朝,不封太師。

只有死後追贈太師,被追贈太師的人可不多,項忠同樣是其中之一。

“第十,是胡濙。”

“胡濙對景泰盛世而言,功勞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可他對朕而言,功勞就非常大了。”

“所以,朕將他排在第十名。”

朱祁鈺繼續道:“第十一,是寇深。”

“寇深和原傑經營西北,不止西北不亂,還開疆拓土,此二人居功至偉。”

“所以,原傑該排第十二。”

朱祁鈺給了寇深和原傑極高的評價:“軍略上,他二人不如韓雍、項忠,但在穩定地方、懷柔諸部的政治方面,極爲傑出,爲西北開疆拓土提供了重要基礎。”

“老四,你沒見過這兩個人。”

“寇深是個很可愛的老頭,說話很幽默,原傑則不茍言笑,此二人相得益彰,在政務上較爲針鋒相對,私下裡私交甚好。”

“寇深先死,不久之後原傑便也去了。”

“他倆至死,都沒有返回中樞,紮根西北,將一生都奉獻給了西北,朕將他倆葬在西北,全了他們的理想,建廟祭祀他們的功績,讓後人祭奠他們。”

“第十三,張鳳。”

“說實話,張鳳的能力一般,他是土木堡之變後,被趕鴨子上架的。”

“但他勤勤懇懇做事,只因死的過早,導致名聲不顯。”

“可是,在景泰朝早期,戶部全靠他左支右絀,是他給盛世墊造了基石。”

“張鳳病逝在南京,死得特別早,朕當時罵老天爺啊,爲什麼讓朕失去了臂膀。”

“第十四,葉盛。”

“葉盛繼承了張鳳的事業,經營國朝財庫,盛世之初,皆靠他苦心經營。”

“而且,葉盛是朕的死忠。”

“朕極爲相信他。”

“第十五,林聰。”

“林聰其人,以剛直著稱,可其人並非是真剛直,他督撫河南,入閣後,爲直臣張目。”

“他其實膽子很小的,幾次被朕嚇得尿褲子。”

“可是,朕讓他做朕的魏徵,他咬著牙也在做,哪怕可能被朕殺死,他義無反顧。”

朱見漭也沒想到,林聰是這樣的人。

他不知道林聰的黑歷史。“第十六,是李實。”

“李實,可謂是景泰朝第一左都御史。”

“後面無人超過他的功績。”

“他不是林聰那樣裝的敢說真話,他是真的敢說真話,他巡視地方,地方官員畏懼如虎。”

“李實若在,天下不會貪腐至此。”

“第十七,劉健。”

“劉健排名這麼高,沒想到吧?”

“他任首輔十幾年,四海承平,並無大錯誤,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別忘了,大明執掌整個世界呀,政務難度可想而知。”

“劉健卻處理得井井有條。”

“李東陽,才高八斗,卻不如他。”

“第十八,李秉。”

“李秉,你不會忘記了吧?年富打你第一狠,第二狠的就是他。”

“可惜,李秉死得早啊,不然他的排名要超過韓雍的。”

“收復漠北之功,于謙第一,李秉第二,王恕第三。”

李秉值得這麼高的評價。

只是李秉回朝之後,功勞不顯,被世人遺忘而已。

“第十九,是陳文。”

“陳文不是朕的人,他是正統皇帝的人,但朕依舊用他,他繼承胡濙,執掌吏部,過渡了景泰朝最關鍵的時期,多虧了他。”

“且處事還算公平,雖有私心,起碼吏治做的還算可以。”

“他對朕十分諂媚,民間皆罵他,其實他是給朕背鍋。”

朱祁鈺道:“第二十,是李東陽。”

“李東陽,房謀杜斷,我景泰朝是李謀劉斷。”

“李東陽你最是熟悉,他的功勞也無需贅言。”

“而且,他還活著,未來排名還會往前走的。”

“第二十一,馬文升。”

“馬文升本不該排這麼遠的,以他的能力,進入前十五沒有問題,可馬文升回到朝廷後,私心甚重,朕不喜他。”

“第二十二,餘子俊。”

“餘子俊的能力,在於慧眼識珠,其他方面能力反而沒那麼顯著,可他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

“朝中事情交給他做,朕都很放心。”

“第二十三,王恕。”

“按照功勞來算,王恕是超不過王竑、王復的,可是他活得久啊,朕看他再活三十年都不是問題。”

朱見漭吃了一驚,王恕能過百歲?

“二十四,王竑。”

“朕評價過他,不多說了。”

“第二十五,王復。”

“王復排這麼遠,朕自己都沒想到,王復能力很強,卻屬於萬金油一樣的臣子,讓他督撫一方,他能做的漂漂亮亮,讓他做布政使,也能做的好,讓他入閣,他做得也不錯。”

“可是,他什麼都能做,卻什麼都不拔尖。”

“軍政文詩,樣樣都會,卻樣樣不精通,也是絕了。”

朱祁鈺道:“第二十六,嶽正。”

“嶽正和王復一樣,中規中矩,哪方面都不突出,卻什麼都會。”

“第二十七,劉廣衡。”

“劉廣衡輸在年紀大上,不不然能更進一步。”

“你對他沒有印象。”

“他早年因督撫遼東有功,被朕調回京師的。”

“之後一直在京師佐政,後來被調去督撫山西,卻死在山西。”

“二十八,彭時。”

“彭時不是朕的人,朕卻高擡貴手,饒了他的性命,他勤勤懇懇的用一生來回報朕。”

“二十九,周瑄。”

“大明法制,俞士悅和周瑄居功至偉。”

“周瑄執掌大理寺期間,鮮有冤案,民間皆說他是周青天。”

“其實朕很討厭這個名號。”

“百姓推崇這青天大老爺,恰恰說明民間政治昏暗,百姓痛恨,所以才崇拜周青天。”

“如果世間皆如朕所想這般,哪裡還需要周青天呢?”

朱祁鈺苦笑:“說遠了,說回來。”

“第三十,俞士悅。”

“俞士悅不該排這麼高的,可他卻健全了法制,重新修訂的景泰版大明律,他居功至偉。”

“就暫且排這麼高吧。”

“第三十一,呂原。”

“呂原,是景泰朝最容易忽略的人,但朕將事務交給他的時候,朕會非常放心。”

“這是呂原的能力,且呂原在朝時,朕非常放心。”

“三十二,張敷華。”

“張敷華的能力,朕始終認爲,強於謝遷,他是能做首輔的,可是他爲了朕,自殺而死,朕虧欠他啊。”

朱祁鈺嘆息:“三十三,蕭維禎。”

“你對蕭維禎的印象很淡吧,朕對他印象也不好,縱然有私心,但也算可靠。”

朱祁鈺笑道:“三十四,何文淵。”

“那老頭子七十多了,被朕逼著去督撫地方,但那老頭子心性非常好,愣是活到了九十多。”

“而且,地方被他治理得還算不錯。”

“這個名次,對他來說實至名歸。”

“三十五,薛瑄。”

“薛瑄的成績,主要在學宮上面,反而理政能力,他顯得很一般,並不讓朕十分滿意。”

“可他畢竟是理學大家,排在這個名次,可以了。”

朱祁鈺對薛瑄的印象很淡了。

但他的學說,在景泰朝卻是顯學,因爲皇帝喜歡。

“三十六,馬瑾。”

“馬瑾此人,你並不知道,因爲他死的太早了。”

“朕當年派重臣督撫地方的時候,馬瑾、韓雍、項忠,是朕認爲最有成就的三個人。”

“馬瑾排在他們兩個之前。”

朱祁鈺道:“可見馬瑾的驚豔。”

“甚至,若論各省督撫,不要馬後炮地看,就看當時的能力劃分,朕始終認爲,朱英第一,李秉第二,馬瑾第三。”

“當時他們的資歷都差不多。”

“可見朕當時對馬瑾多麼寄予厚望。”

“可惜,馬瑾英年早逝,不然韓雍、項忠,未必是他的對手。”

朱祁鈺有些唏噓:“三十七,王來。”

“王來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上馬打仗,下馬治國。”

“朕視他爲朕的聞仲。”

“朕將任何一個地方交給他,都無比安心,朕派他去打仗,朕也不用擔憂。”

“可惜,朕啓用他的時候,他年紀太大了。”

“所以才屈居於此,不然王來絕對能進入前十五。”

“三十八,李匡。”

“李匡是朕最忽視的一個人才。”

“朕啓用他,是薛瑄的舉薦,看他的履歷,平平無奇。”

“可朕讓他督撫地方,他實在太讓人朕驚豔了。”

“他在貴州南四府,做的極好。”

“後來督撫吉林,把吉林做的有聲有色。”

“可惜呀,朕沒有慧眼識珠,提拔得太晚了,所以他的功績沒有特別多。”

“第三十九,夏壎。”

“夏壎你很熟悉,他的才能,無比顯著,是朕都捨不得外放的人才。”

“他做朕的秘書時,就處處爲朕綢繆。”

“在外統兵時,打下安南,他有大功。”

“督撫一方時,又讓朕十分放心。”

“此人之才,僅次於韓雍,卻也是我朝中流砥柱。”

“可惜,近幾年他身體不佳,逐漸退出朝堂,去年病逝,是大明的遺憾啊。”

朱祁鈺道:“第四十,劉大夏。”

“你可以罵劉大夏貪圖權力,但不可否認他的能力。”

“他能去督撫藩國,震懾四夷。”

“他能在地方,做得有聲有色。”

“回到中樞,處置事物有條不紊,這樣的能臣,上去哪找?”

“第四十一,李侃。”

“李侃你也不熟悉,他從土木堡之變中,被抓做俘虜,逃了回來。”

“景泰早期,他名聲不顯。”

“可督撫朝鮮之時,他跟開了竅似的,觸類旁通,成爲朝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胡豅去世之後,他督撫呂宋,把呂宋督撫得井井有條。”

“此人之能,朕只恨早沒發現。”

“他本該能位居閣部高位的,可他偏偏紮根地方,朕常常嘉獎他,示意對他的喜愛。”

“正因爲過度操勞,所以死得比較早。”

“景泰朝可惜的人物很多,李侃就是其中之一。”

“第四十二,羅綺。”

“第四十三,程信。”

“這兩個人,可不是朕的人啊,”

“都是正統帝的人。”

“朕本來極爲討厭他們。”

“讓他們去朝鮮做間諜。”

“他們,卻用整個朝鮮,換取朕的信任。”

“大明能快速收復朝鮮,此二人居功至偉。”

朱祁鈺道:“所以,他們也進入紫金閣功臣之中,實至名歸。”

“四十四,馬昂。”

“馬昂的能力,無可指摘,只是此人心眼太小,做事猶猶豫豫的,缺乏果斷大氣之意。”

“而且,他善於逢迎。”

“官聲不好。”

“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可以說,朕非常依仗他。”

“朕說過他心眼太小,要改,不然不會長壽的。”

“可他改不了,六十歲就死了。”

“他能在朕眼皮子底下,過了近四十年,且屢有升遷,你就知道他的能力了。”

“第四十五,王偉。”

“王偉此人,是于謙舉薦給朕的,他著實有兵法之才。”

“可卻是紙糊的兵法。”

“紙上談兵誰也說不過他,真正打仗啥也不是。”

“不過,他卻是個練兵的好材料,交趾水師,就是他一手組建的,而且練得非常好。”

“大明海軍的遠征軍,都出自他的麾下,可見他的練兵之能。”

“他應該榜上有名。”

朱祁鈺道:“第四十六,謝遷。”

“朕把謝遷,排在這麼遠,有謝遷尚在的原因,也有謝遷的能力,著實不如劉健和李東陽的原因。”

“第四十七,高明。”

“高明的能力,朕始終認爲比楊廷和、楊一清更高。”

“可高明此人善於明哲保身,看似沒有功利心,其實就是欠揍。”

“朕這是年齡大了,不揍他了,不然沒他好果子吃。”

“朕把他留給你,你好好用他,他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

“第四十八,楊一清。”

“楊一清能力有,就是私心太重。”

“他敢拿藩國做實驗。”

“等朕沒了之後,他就敢拿大明做實驗。”

“不過,他的能力確實高絕,等楊一清病逝之時,估計排名還會往上走一走。”

“朕能駕馭他,希望你也能。”

“四十九,楊廷和。”

“楊廷和也是,能力絕佳,等他壽終正寢的時候,排名會提升的。”

“第五十名,項文曜。”

“項文曜也是于謙的人,你對他不熟悉,因爲他督撫福建,而且死的比較早。”

“但不可否認,項文曜能力不錯,你在福建現在看到的橡膠園、大批的茶樹園、花圃等等,都是項文曜的功勞。”

“項文曜督撫福建,是真的造福福建。”

“他死的時候,整個福建痛哭很多天,家家戴孝,這可不是安排的,項文曜確實做了很多有利於民生的好事。”

“的確,他對中樞功績沒那麼大,但對地方,功績是非常大的。”

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著大明去死!士紳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242章 朱大陰陽師祁鈺:朕噴死你們這幫廢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54章 上架感言!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35章 盤點歷代帝王,朕朱祁鈺千古第一!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257章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318章 捅破天,那就抱著皇帝一起死!皇帝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94章 撒歡兒地搶,放肆地殺!快讓老子在血第101章 宮中選美!查糧行動!糧食,好多糧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119章 支棱起來,勵志做竇憲的于謙!先殺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360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
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著大明去死!士紳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242章 朱大陰陽師祁鈺:朕噴死你們這幫廢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54章 上架感言!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435章 盤點歷代帝王,朕朱祁鈺千古第一!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257章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274章 重建武廟 文廟,新建帝王廟!論祖制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163章 滿都魯詐死?是示敵以弱?還是天佑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318章 捅破天,那就抱著皇帝一起死!皇帝第376章 崑崙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31章 開太廟,殺祁鎮!(求收藏!求追讀!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94章 撒歡兒地搶,放肆地殺!快讓老子在血第101章 宮中選美!查糧行動!糧食,好多糧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86章 楊信戰敗,瓦剌洶洶!迫不及待,收攏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27章 把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剖了!(三千第119章 支棱起來,勵志做竇憲的于謙!先殺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360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第237章 人不能對好,狗不能餵飽!喋血除夕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州市| 师宗县| 中卫市| 荣昌县| 新余市| 罗甸县| 扶沟县| 琼中| 深圳市| 沈阳市| 海林市| 金阳县| 贵定县| 奎屯市| 阿拉善右旗| 伊金霍洛旗| 陆川县| 大丰市| 新丰县| 宜丰县| 中西区| 彭水| 独山县| 海南省| 望城县| 尉氏县| 马山县| 青浦区| 天长市| 新昌县| 宝清县| 肃北| 左权县| 三穗县| 安阳市| 商水县| 灯塔市| 高邑县| 隆昌县| 绥宁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