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

靖安十四年,世界進入完全和平期,也進入了第一輪經濟競賽,互相玩命發展科技。

靖安十五年,第一臺臺式電腦誕生,世界正式進入科技時代。

就在靖安十五年,靖安帝駕崩。

新帝登基,改元天授。

靖安帝上廟號德宗,諡號,欽。

天授帝登基,朝中再次提出戰爭期間廢太子失德行爲,導致大明由盛轉衰。

天授帝懼於言論,思來想去,認爲是皇權過於強大的原因,所以他決定放棄部分皇權,皇帝在朝堂上不再一言九鼎。

內閣出三個人,八部六寺主官,再加上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軍機處出兩位軍機大臣,五軍都督府出大都督,最後加上皇帝,一共23人,組建議會,大事投票,小事拍板。

凡事大事,23人必須到齊,進行投票,少數服從多數。

等於說,把至高無上的皇權,拆分成22份,送給頂級朝臣。

可天授帝並沒想到,最後捱罵的還是他。

天授元年,正式組建大明議會。

議會地點,設在謹身殿。

謹身殿算是皇帝內宮,基本用途是上廁所、換衣服用的,景泰朝用來儲存機要,後來太子在謹身殿短暫辦公過,之後一直用來儲存機要。

這些年一直都是這樣,算是機要室,所以改用做議會,完全說得過去。

機要儲存地點不變,只是把主殿空出來,不設龍椅,而是設一張橢圓形桌子,皇帝和朝臣在圓桌上,進行投票,也被民間成爲圓桌會議。

國家大事,基本都從這張桌上做出決定。

朝臣肯定滿意呀。

自從廢了跪禮之後,朝臣的地位直線攀升,隨著幾次大戰,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尤其是平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其他各國已經變成了聯邦制了。

聯邦制,民間都認爲是邁向皿煮的一大步。

所以,大明提出議會制,分散了皇權,但民間還是認爲,這是皿煮的決策。

朝臣都跟著吹捧,把天授帝捧到了和世祖皇帝並駕齊驅的地步。

天授帝舒服了。

天授十二年,天授帝在民間一致好評之下,居然做出了皇位禪讓制的改變!

皇位不再在自己子嗣當中傳承,而是從宗室當中,擇優選擇。

這下壞菜了。

本來團結一致的宗室,瞬間分崩離析,朝中大亂。

在天授十四年,天授帝又收回來這條政令。

宗室恨死了天授帝,兩年來多少個郡王因爲政鬥死亡?多少宗室埋骨於地,你忽然告訴我不玩了?

本來鐵板一塊的宗室,再也凝聚不起來了。

天授帝卻在冬天病逝,把爛攤子丟給了太子。

新帝繼位,改元隆熙。

隆熙帝給天授帝上廟號哲宗,諡號,信。

隆熙帝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收權,他纔不信那些文官忽悠老爹的鬼話呢,什麼衆正盈朝,什麼一致好評。

傻了吧!

自己的皇權不要,聽那些屁民的屁話?

大明是統一的大國!

不是什麼聯邦!

憑什麼搞這個什麼圓桌議會呀?

大明有昏君嗎?

沒有啊!

大明皇帝乾的不好嗎?

幹得不錯呀!

跟歷朝歷代比,都算是明君了,爲什麼還傻乎乎的放棄皇權呢?這不腦袋有病嘛!

他爹活著的時候,他就勸過,結果越勸他爹非但不聽,反而疏離他,這也是天授帝想採取禪讓制的原因。

可宗室殺得太厲害了。

甚至波及到了民間了,民間憤慨,所以才被迫停止所謂的禪讓制。

嫡長子繼承製是最穩定的。

爲什麼大明從創立之初就確定這一點,爲什麼太祖皇帝明知道太宗皇帝有才能,卻還是選擇建文帝?

因爲太子朱標病逝後,老二老三還活著呢,太宗皇帝是老四啊!

而且馬皇后有五個嫡子!

老四排行老四。

別信地攤文學說什麼老四不是嫡子,看看太宗皇帝的靖難檄文就知道了,那篇靖難檄文,並沒有被當時在朝的文官反駁,這就說明,太宗皇帝絕對是馬皇后的親兒子!

看看太宗皇帝的封號是燕,也就知道了,不是嫡子不可能有這個待遇。

如果太宗皇帝不是親兒子,周王會服他?老二老三家的兒子們會服他?

爲什麼太宗皇帝的那些弟弟們,在太宗皇帝靖難四年裡,沒有拿他的身世做文章?

建文朝可都是文官啊,那些文官嘴多毒啊,怎麼可能放過太宗皇帝呢?

偏偏沒有任何記載!

這就說明,太宗皇帝絕對是嫡子,絕對是馬皇后的親兒子!

所以說,天授帝純屬瞎搞。

不立長,立賢。

到底什麼是賢?

賢名與否,是很主觀的判斷。

說白了就是玄武門繼承法,誰能殺誰就是賢。

別管老大是什麼玩意兒,他繼承皇位,是最穩妥的辦法,這也是內閣、司禮監存在的必要,只要皇帝是個人,他坐在那個位置上,大明就能順利運轉。

也是言官體制必須存在,景泰帝無限擴大言官的權柄。

就是爲了監督皇帝。

就是擔心有一天,換上來一個昏君,只要言官在,他是昏,但不會禍害民間;他最多花點錢,當個地主家的傻兒子養著,天下不會亂,朝政不會亂。

這就是言官制度存在的本質。

司禮監和內閣、軍機處緊密配合,皇帝是個傻子也無所謂,大明會照常運轉。

張居正就完美詮釋了司禮監、內閣、軍機處體制的完美。

張居正爲何能掌權卻無法亂權。

你能辦事,但不能亂政。

這就是三權分立的好處。

而皇帝,看似掌握三權,其實只有大事一票否決權罷了。

可這個一票否決權,可不是隨便使用的,言官會監督皇帝使用這個權力。

這就完美形成了權力閉環。

每一層都有人在監督。

首先保證皇權不亂。

其次保證臣權無法僭越。

最後保證權力正常運行,大明順利過日子。

到了後景泰時代,皇權想維繫,就要拉攏宗室和勳貴,就等於將軍權完全攥在手裡。

軍機處又不斷收權,保證皇帝坐在深宮裡,皇權卻不會衰退。

所以,廢除跪禮什麼的,都不重要。

他們表面不跪,但心裡卻跪著!

這就夠了!

也解放了皇帝本人。

皇帝不用伏案於長篇累牘之中,哪怕權臣上來,照樣他無法篡權,哪怕武官亂政,軍機處和五軍都督府轉動,武官也得乖乖把權交回來。

因爲蓋璽權在皇帝手裡!在交泰殿!

只要交泰殿不丟,武官就永遠被壓制,因爲無人能調動任何軍隊。

再用文武制衡,太監居中調度。

皇權是不會丟的。

可天授帝主動讓渡皇權,那神仙來了也沒辦法。

隆熙帝也不聰明,放出去的權力,就不要想著收回來了,該想的是如何守住核心權力!

他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要對朝臣收權。

所以,隆熙朝開始了浩蕩的帝臣之爭。

皇帝想收權,臣子不讓。

而且,天授帝把宗室玩崩了,沒有宗室這個大臂助,皇帝是無法完全掌握皇權的。宗室制度,是成化帝和弘治帝制定的。

宗室無詔不許出京,允許參政。

而皇帝是不可能天天巡視地方的,也不可能哪裡打仗,皇帝就上的。

這時候宗室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宗室在中樞參政,又去巡視地方,他們本身就是皇族,升無可升,屁股又坐在皇帝這邊,和文武都有仇,自然敢說真話。

所以從弘治朝後期,大明誕生了很多賢王。

外出征戰,有宗室去當監軍。

他們只要保證皇帝的軍權不丟就可以了。

這些年,宗室完全成爲皇帝的羽翼。

結果,天授帝把羽翼給扯爛了。

宗室如此賣命,主要原因也是時代浪潮的衝擊,誰也不想變成普通百姓,不想就得幹活呀。

宗室又不能升官,玩命幹活能保證爵位不推恩。

可天授帝最蠢的還不是禪讓制呢,而是議會制當中,沒有給宗室一個席位。

宗室是你的人啊,伱一個席位都不給,宗室寒不寒心?

勳貴也是你的人,你一個席位都不給,勳貴寒不寒心?

最關鍵的是,這些人是能幫你說話的。

到了議會制,你還能一言九鼎嗎?

鍋你背,好處撈不到,你是不是傻啊?

不過,也得理解天授帝。

他是庶子繼位。

廢太子出了車禍,太子位便宜他了,並不是從小受到的皇族教育,而是匆匆補課,腦子不正常也可以理解。

畢竟他從小是文官教出來的,以賢王的模板教他。

賢王的模板,是爲皇族奉獻。

所以,他是真的爲天下奉獻了。

後來教他帝王心術,他也沒太學明白,就鬧出了大笑話。

但文官還是比較吹捧他的。

隆熙帝也沒比他爹聰明到哪去,上來就開始爭權,恰恰落入文官陷阱之中。

又丟掉了宗室羽翼,勳貴也不願意幫他。

皇家太無情了,我們時代爲你家效力,結果到頭來,你家把我們給拔毛了!

哪有你們這樣當皇帝的呀!

勳貴開始向文官靠攏,這是極爲恐怖的事情。

分權鼎力,彼此制衡,這纔是權力穩固的原因。

一旦有一個角倒向另外一個角,就會造成那個角的權力極端膨脹,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終於在隆熙十一年,集中爆發。

朝臣以皇帝失德爲名,強制索取回皇帝的一票否決權,大事必須由議會23人,表決通過,不經表決,就無法通過,皇帝沒有一票否決權,無權要求進行重新投票。

就在當年,隆熙帝卻以失德爲名,關閉宮殿,在殿中絕食而亡。

他是真的自己絕食,還是被逼著絕食,真相已經無從得知了。

新帝登基,改元正始。

正始帝給隆熙帝上廟號寧宗,諡號,安。

正始元年,正始帝下罪己詔,認爲朝政無度,是皇家的責任,隆熙帝以絕食而亡,是向民衆致歉。

算是對隆熙帝絕食,有了一個正式交代。

正始帝在壓抑的政治環境下長大,人就極爲聰明,他不像他的父親,去和朝臣硬剛,最後落個身敗慘死,身後名都沒了。

他謹小慎微,像只毒蛇一樣,等待著獵物的出現。

正始四年,李自成死亡,正始帝追贈李自成爲順王,他試圖拉攏勳貴勢力爲自己羽翼。

並重新整合宗室,爲皇權羽翼。

正始六年,正始帝試圖保住皇權,提出議會八年制,每個人擔任議長,只有八年時間,過了八年,必須換人。

同時提出,朝中高官也要進行八年制改革。

結果朝中沸反盈天。

皇帝衝擊朝臣制度,朝臣也會衝擊皇帝制度的。

果然,這件事鬧到了正始八年,正始帝外出視察時,遭遇刺殺,腦袋都被勒掉了,死狀之慘。

新帝登基,改元孝昌。

孝昌帝給正始帝上廟號文宗,諡號,襄。

正始帝被刺殺的時候,孝昌帝就在附近,他是第一個發現父皇腦袋的人,那種場面刺激得他,即便過去三年了,還是記憶猶新,他閉上眼睛,就能看見父皇的腦袋。

孝昌三年,孝昌帝再次放開皇權。

而孝昌帝,卻在開始收割錢財,暗戳戳的賤賣皇企,收斂錢財,重新開公司。

朝臣對孝昌帝的小動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轉眼到了孝昌十六年,皇族暗地裡的資產,已經達到了恐怖的數字。

這些錢,不屬於內帑,不屬於宮中。

而屬於孝昌帝的個人資產。

姓朱,但不姓皇。

孝昌十七年,孝昌帝病逝於養心殿。

新帝登基,改元承光。

承光帝給孝昌帝上廟號爲紹宗,諡號,端。

轉眼到了承光三年,承光帝已經完全成爲了一個傀儡,除了議會當中有他一票之外,他什麼權力都沒有了。

在承光四年,承光帝忽然對外宣佈,宣佈退位!大明再無皇帝制!

此言一出,天下譁然。

連朝臣都被震驚到了,全部入宮請罪,廢了一百來年的跪禮,重出江湖,官員們都跪在養心殿外,乞求皇帝收回成命。

千萬別忘了!

民間衝擊皇帝制,衝擊的不止皇帝一個人!

而是皇帝制下所有的一切。

這些朝臣,能享受政治成果,因爲上面有一個皇帝給他們撐腰。

如果皇帝走下臺前。

那麼飽受衝擊的就是他們了。

他們可沒有皇帝血條那麼厚!

千萬別忘了,大明從何而來,是太祖皇帝建立的,太宗皇帝開拓的,大明富有世界是世祖皇帝的功勞!

大明能有今天,可以說都是老朱家的功勞!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人家的後人享受世代傳承的皇權,有毛病嗎?絕對沒有啊!

連他都說不幹了。

你們這些官員,還好意思幹一輩子嗎?

你們能幹一輩子嗎?

誰給你們的權力!

千萬別忘了,你們的權力是皇帝授權給你們的!

當皇帝沒有了的時候,你們權力就失去了正統性啊!

誰還會聽你們的話?

勳貴嗎?

勳貴依託於皇權存在。

一旦皇帝沒了,勳貴就沒了!

宗室也沒了!

文官?呵呵,也沒了!

所有體制,都將土崩瓦解。

會有新的體制出現。

而這個新體制,到底和他們還有多少關係!

承光帝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招用得絕。

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135章 朕做了一個夢!(端午節快樂!)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173章 科舉舞弊案,神秘力量露頭!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著!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1章 奪門前夜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著,必踏平江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479又沒了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著去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07章 廢太子,穩定朝局,緩解危機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481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1)】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484章 【番外二:談允賢錯亂時空,今夕何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被屏蔽了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483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3)完】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36章 封爵換兵權,朕要斬破這牢籠!(求收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197章 該如何向主子效忠,學學你家養的那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被屏蔽了第298章 種子之爭,暹羅大城,屠殺西夷!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356章 景泰二十五年,老臣凋零,是天罰嗎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156章 欺君之罪的下場!林朱鬥法,敲打方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125章 閹了,留在宮中當狗!(均訂加更)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13章 門在你在,門失你亡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
第291章 除夕賜宴,去年賜火鍋,今年賜燒烤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135章 朕做了一個夢!(端午節快樂!)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禪讓,歷史造假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67章 陳循,你是商人的走狗嗎!年入百萬,第173章 科舉舞弊案,神秘力量露頭!第110章 叫朕天朝大皇帝!你的頭,不配朕收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著!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1章 奪門前夜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著,必踏平江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479又沒了第116章 公主薨逝,你們駙馬爲什麼不跟著去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07章 廢太子,穩定朝局,緩解危機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481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1)】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11章 請北孔移居捕魚兒海!請南孔移居撒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484章 【番外二:談允賢錯亂時空,今夕何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386章 阻攔禪讓,民間主動造神,請老皇帝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被屏蔽了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483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3)完】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36章 封爵換兵權,朕要斬破這牢籠!(求收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197章 該如何向主子效忠,學學你家養的那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被屏蔽了第298章 種子之爭,暹羅大城,屠殺西夷!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248章 用磚頭蹭頭皮,大侄子,叔這是幫你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356章 景泰二十五年,老臣凋零,是天罰嗎第96章 皇太后,朕賜你一匹驢!奴婢謝陛下隆第156章 欺君之罪的下場!林朱鬥法,敲打方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125章 閹了,留在宮中當狗!(均訂加更)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442章 朱祁鈺的反向求生,爲成仙獻祭朝廷第13章 門在你在,門失你亡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花莲县| 青龙| 吉林省| 阿拉善右旗| 绥德县| 浪卡子县| 六盘水市| 珠海市| 商丘市| 德州市| 滦平县| 拉萨市| 布拖县| 长治县| 拉萨市| 永嘉县| 乌鲁木齐县| 承德县| 灵宝市| 成都市| 金平| 化州市| 宽城| 永春县| 吉首市| 大同县| 全椒县| 株洲县| 大英县| 兴隆县| 鞍山市| 阳春市| 庆城县| 安新县| 墨玉县| 巴彦淖尔市| 宜城市| 永川市| 峨眉山市|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