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

第468章 大戰再起:大明絕唱,張居正之後,再無張居正(三)

張居正是權臣,有野心有能力,也想一直幹下去。

但大明這個國家,越強盛內鬥越厲害,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終究自己會給自己搞崩潰的。

不止大明,縱觀華夏全歷史都是這樣。

而且,世祖皇帝給大明朝注入了詭異的血脈,明明一個封建王朝,愣是被他改造成了現代文明國家。

明明一個保守的霸權帝國,愣是被他改造成了半開明半封建的龐然怪物。

經常改革,卻從不徹底。

明明十分開明,卻殘留著封建思想。

明明是現代文明,卻充斥著儒家禮教的束縛。

明明一步步工業化,皇帝制卻穩如泰山。

可偏偏擰巴成一個國家,一個現代文明國家,一個世界霸主。

這是世祖皇帝給大明注入的能量,讓這個國家歷經風霜,卻能屹立不倒;讓這個國家烈火繁花,卻依舊龐大富強;讓這個國家在現代和封建中來回穿梭,也形成了今天的大明文化。

開放,又保守。

文明,又野蠻。

科技,卻又帶著濃郁的官僚思想。

現代社會,卻充斥著森嚴的等級階層。

新思想,中間總帶著封建毒瘤;新時代,卻充滿封建遺毒,官僚、封建、階層成爲盤旋大明揮之不去的噩夢。

有人說這些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無論如何都祛除不掉。

可是,爲什麼那些人換個地方生存,這些東西就消失不見了呢?

這就是大明的規則,在大明就要接受這些規則。

擰巴、糾結、不正常,卻有繁榮、富強、強大。

而這兩面,中間就隔著一層窗戶紙。

烈火繁花。

正面是繁花,背面是烈火。

捅破窗戶紙,將會讓大明進入烈火煉獄,焚燒出來的是真金,還是一團廢墟呢?

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話題。

而這些東西,都是世祖皇帝注入給大明的。

一個充滿封建的國度,卻進化成了現代超級文明,還把其他文明消滅了,讓這種文明,成爲全世界的主流。

沒有對比,就不知道自己多差。

就在大明權貴階級籠罩在光環之中時,民間已經有人發現了這個問題,並開始悄悄組黨,欲與天公試比高。

這些問題,張居正不懂嗎?

位居朝堂上的朝臣不懂嗎?

懂!

景泰帝制定這些核心政策,只圍繞著一件事做的,就是皇權。

而現在和張居正碰撞的,恰恰是皇權。

他想幹到死。

他想用責任內閣制替代皇帝制,就是要碰撞皇權。

千萬別以爲隆慶帝,放棄皇權,張居正就敢全要了,朱祁鈺才死六十多年,他的影響力還是無比龐大的。

最關鍵的是,現在大明用的政策,都是他制定的,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擁護皇帝。

皇帝纔是大明所有政策的核心,只要沒了皇帝,大明所有政策都玩不轉。

這也是大明這麼擰巴的原因。

如果把皇帝丟出去,再看全局的話,一切就解釋開了。

的確,朱祁鈺制定所有政策的核心,就是爲了自己屁股底下那把椅子。

所以,大明擰巴的政治生態,就和皇帝制有直接關係。

爲了保證皇帝制順利傳承,朱祁鈺還留下很多後手:一、文武制衡、閣部制衡,軍機處和五軍都督府制衡;

大明勳貴勢力,在景泰朝得到最大,再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武將地位略微高於文官,這是事實。

所以,張居正當權,要拉攏勳貴,拉攏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蓋世名將,引爲肱骨,不能當做門下走狗驅使了。

憲宗朱見漭更是擴大了軍機處權柄,將內閣部分權力收入軍機處,進一步降低閣臣的權力,同時削弱了朝中文武的權力,集權達到了頂峰。

二、輿論制度,從文官手中切分出來,由報紙、傳媒、乃至民間的聲音逐漸佔據主流,這就是朱祁鈺所說的參政議政制度;

皇帝是好是壞,就是所謂的身後名,以前完全掌握在文官手裡,文官吹捧說是好皇帝,那麼千古人都會吹噓這是一個好皇帝,否則就是個昏君、爛皇帝。

從景泰朝就開始變了。

經過六七十年的發展,逐漸到了民間手裡。

文官對輿論的掌握逐漸下降。

等於說,現在掌握輿論權利的,在民間,很鬆散,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

有時候統一的聲音是好事,有時候雜亂的聲音也是好事。

得看怎麼玩政治,上面坐著的人是誰。

大明用輿論削弱文官的權柄,再用文官壓制武將,再把勳貴當成皇帝的基本盤。

所以,輿論就是越分散越好,越亂越好,說什麼的都有的纔好,皇帝的位置才穩,皇帝才能放心大膽的用文官壓制武將,武將呢,只能乖乖給皇帝當狗,這就形成了閉環。

這就是景泰朝塑造的政治形態的核心。

三、教科書的編纂權,在宮中。

這一點非常刁鑽,到現在張居正都佩服老皇帝,因爲這麼多年,很少有人發現教科書的編纂權多麼重要!

這個編纂權,不是一直在皇帝手中的。

當時,朱祁鈺爲了編纂教材,向徵求全社會的意見,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之後讓很多人蔘與進來編纂,再一點點刪改,最後出爐。

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一種制度。

由社會各界參與,不限於從政高官、民間學者、進士、學生家長、校園學生、研究人員等,雲集社會各界人流,編纂教科書,再經過審覈篩選,差不多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時間,就要重新換一套教科書。

教科書是新思想,也要不停更新換代的,首先要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其次要符合教育需求,也要與時俱進,畢竟新時代新眼光新發展嘛。

而教科書的編纂權和決定權,也就留在了宮中。

文官不是沒發現,就連武將都搶過教科書的編纂權,可是,除了皇帝外,沒有人能夠統籌世界各地的意見稿。

後來,這個權力就留在了宮中,一直延續至今。

別以爲隆慶帝被張居正壓制的,腦袋都不敢擡,他確實不敢當一個皇帝,但教科書的編纂權,他死死抓在手裡。

十幾年來,他一直親自編纂教科書。

這就很恐怖了。

皇帝掌握了輿論權,就是無敵的存在。

尤其隆慶帝,他確實丟了皇權,問題是他不做錯事啊,一個潔白無瑕的人,怎麼變黑呢?

隆慶帝這些年,專門在宮中當個學者,發表文章,給讀者回信,同時編纂教科書,極爲重視教育,反而在民間頗有好名聲。

重視教育呀,他就能引導未來十五年孩子的思想。

教科書的編纂,是根據上一套教科書,適當增減的,等於說,他的思想會引導起碼三十年的學生。

當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恨死了張居正。

再說了,世界大戰落幕之前,張居正已經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民間輿論都在說隆慶皇帝好,應該還政於隆慶。

主要是隆慶帝這些年僞裝得太好了。

他處處在學朱祁鈺,將內帑的收支報給民間,然後全部捐出來,這是犧牲錢財要美名。

同時注重教育,他當皇帝這些年,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超過所有皇帝,還身體力行的編纂教科書,親自走訪民間課堂,看看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並聆聽各界的聲音,編纂教科書。

他有教書皇帝的美名,他還提高了老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重視學校孩子的聲音,聽聽孩子們有什麼想法。

張居正也知道,隆慶帝在邀買美名。

但他也沒辦法。

原因很多,其一軍政事務繁忙,其二他也不能什麼都管隆慶帝,他和隆慶帝是合作關係,隆慶帝願意讓權,他得知道感激,如果他不懂事,隆慶帝非要鬧,中樞政治不穩定,他也沒法一心對外。

所以,只要隆慶帝不鬧,也就由著他去吧。

隆慶帝謹小慎微,這些年一直在要美名,其他方面都很聽話。

還有一個限制張居正的,就是馮保。

他能順利掌控朝政,和馮保相得益彰息息相關,問題是,馮保是太監,他天生是隆慶帝的人。

如果張居正廢了皇帝制,馮保何去何從?

皇帝都沒了,哪來的太監?沒有太監,司禮監有個屁用?馮保的權力如何保證。

就算張居正告訴他,沒了皇帝,你照樣做我的大管家,馮保就一個字:滾!

所以,馮保是皇權的最大保護者。

這就是朱祁鈺越來越重用太監的核心原因!

太監,是皇權的最後一道保障。

但不能用禍國殃民的太監,得經過宮中嚴密制度的遴選,其實和科舉差不多,都是慢慢培養出來的幹練之才。

只要司禮監能夠正常運轉,哪怕皇帝不上朝,大明也不會亂。

所以朱祁鈺時期,就對太監製度進行了極爲嚴格的限制,爬上來的太監,保證個個都有能力,心智如何且不看,就看能力咋樣。

而馮保,是嘉靖帝留給隆慶的死忠。

他對隆慶是非常忠心的。

張居正當權臣可以,但不能當亂臣。

甚至,大明龐大的勳貴,也絕對不會同意張居正亂政的,一旦大明沒了,他們與國同休的爵位怎麼辦?

還有他手下的主力軍,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樑這些人也不會同意的。

我們是爲大明效力呀,大明沒對不起我們呀,我們爲什麼造反?

軍中也是這個聲音!

大明給發餉發補貼,一分錢不差,軍人社會地位還高,經常打勝仗,獎金拿到手軟,爲啥造反啊?我造反了,我家人怎麼辦啊!

就說戚繼光,你逼著他造反,他也不會造反的。

都當侯爺了,還造反有病吧?

再說了,我家世代良民,就算我腦袋有病造反了,我弟弟們、叔伯侄子們,估計明天就把我送去精神病院,這是真瘋了。

我就是一個軍人,聽令辦事,大明給我爵位給我官途,皇帝對我很好,我爲啥造反啊?就算我沒良心不是人,造反了,以後誰還會信我?這是大明,不是五代。

最核心的問題是,我戚繼光腦後沒有反骨,我是爲大明效忠,不是爲你張居正效忠的!

咱們可以是上下級關係,我可以依靠伱當官,我被罵也可以,但你當皇帝可不行,我戚家世代忠良,沒有造反的基因。

文官更不同意了。

如果上面坐著一個嘉靖,估計還有點心思,問題是隆慶帝老實啊,我們在大明幹得挺舒服的,而且大家都適應了大明的生活,忽然大明沒了,大家對未來的生活都很迷茫啊,不適應啊。

而且,文官最喜歡的就是穩定。

喜歡亂世的是武將。

到了亂世,文官的命也不是命了,誰願意過朝不保夕的生活呀?

政治鬥爭又不死人。

大家鬥來鬥去的,當玩了,反正敗了回去照常養老,過幾年說不定又出來當官了。

重點是,景泰朝的蒙蔭制度好啊。

誰家裡沒兩個不省心的兒子,總能進去當官的,就算過幾年被踢出來了,那也比亂世來了被砍了強吧?

就這種兒子,到了亂世,也是個坑爹貨,哪有太平盛世省心呀。

還有,就是大明還是盛世呢,大盛世,你造反?大哥,你神經病,我們可是正常人啊。

最關鍵的是,民間還有徐階和高拱虎視眈眈呢,你張居正敢往前走一步,他倆就能滅了你!

最核心的問題是,大明不亂!

別說不亂了,現在還是大盛世呢。第二次世界大戰,起碼大明還維持著世界霸主的地位,百姓生活向好,官員幹得舒服,皇帝不但沒錯,還特別重視教育,爲什麼要撤皇帝制啊。

文官之所以在報紙上瞎嚷嚷。

單純的瞎嚷嚷,博流量而已。

你當真了?

別鬧了,你張居正能當權臣,就因爲世界大戰來了,我們需要你辦事而已,你真當自己是真命天子啊,想多了吧?

天下人沒人把張居正當成皇帝看。

也就張居正自己當真了。

不過,在隆慶九年的時候,張居正也意識到不行了。

因爲在隆慶九年,他做過一件事。

他想獨霸大明,必須得到軍方支持,而當時大明有四路大軍統帥,南路大軍統帥戚繼光,麾下170萬大軍。

戚繼光可以說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先天貼著他張居正的標籤。

所以,在隆慶九年,他給戚繼光下了一道調動大軍的旨意,上面沒加蓋天子寶璽。

結果戚繼光沒動!

他拍電報命令戚繼光按照旨意辦事,戚繼光置若罔聞。

直到從宮中請璽,蓋印後。

戚繼光才動。

這件事給張居正巨大的觸動,他不可能走什麼權力內閣制的,沒有天子寶璽,連戚繼光都不聽他的,就別說其他人了。

這就說明,大明在天下民心未失,老百姓心裡對大明有好印象,而且根深蒂固的好。

戚繼光會不明白他的深意嗎?

太明白了!

而且,戚繼光在朝中除了他,沒有任何依仗的靠山,不像胡宗憲,胡宗憲是進士出身。

可戚繼光寧願丟掉官位,也不敢有絲毫不臣之心,直接明告訴你了:我並不忠誠於張居正,而是忠誠於大明!你可別想歪呀,你敢走出那一步,我先滅了你!

也在同年,他也這樣試探了俞大猷,俞大猷直接當他放屁。

沒有天子寶璽,他任何人都調動不了。

而天子寶璽,是隆慶帝授權給他用的。

如果隆慶帝收回來,兵權也就收回來了!

這件事讓張居正驚出一身冷汗。

那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徹底清除掉了。

這也是世界大戰又打了四年的原因,因爲他不想結束,戰爭結束,意味著狡兔死走狗烹。

也許隆慶帝不會這樣,但朝中官員一定會進行反張的,就如當年徐階反嚴嵩,高拱反徐階,他張居正反高拱是一樣的死循環。

別以爲天下離了他張居正就不轉了,別以爲他張居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功勳卓著,就可以永遠掌權了。

別做夢了,不會的。

徐階、高拱都是人傑,後面的還有何宗彥、孫丕揚、葉向高,這些人一定不甘寂寞。

就連戚繼光、俞大猷都會跟他摘清楚關係後,揮師勤王,分分鐘讓他去死。

甚至,他連性命都未必保得住。

所以,在這次世界大戰之中,他必須攫取超級大的戰功,首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其次保住自己的權勢。

只要自己的功勞足夠大,他就不會被清算。

隆慶十三年,當各國出現疲態之後。

大明開始反攻世界。

隆慶十五年,大明滅郤國。

同年,滅息國。

大明獨霸整個東亞。

隆慶十六年,大明東征軍,蘇拉威海戰中,大勝周燕聯軍,於第二年,登陸大洋洲周國作戰。

隆慶十七年,大明太平洋海戰,戰勝美洲聯軍,攻克夏威夷。

同年,大明西征軍打贏開羅海戰,重新控制開羅運河,重回地中海。

隆慶十八年,大明西征軍登上非洲本土,攻打幹國。

隆慶十九年,大明重新奪回英倫島控制權,奪回冰島控制權,打敗法國海軍。

隆慶二十年,波羅的海明齊海戰,明軍大敗。

隆慶二十一年,大明以夏威夷爲跳板,攻打南北美洲,戰爭從大明徹底擴散到了全球。

而世界大戰,已經整整持續了十七年。

戰爭波及到一百多個國家,參戰人數超過1.1億人,戰爭給全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

很多大明藩國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有國家崛起,有國家破滅。

大明的版圖達到了恐怖的2500萬平方公里,歷史之最。

而算上大明實際控制的國土,已經超過了4000萬平方公里。

可是,這也賭上了大明國運。

大明從戰時的短暫繁榮,逐年走向衰敗,大明徵兵數字已經達到了3000萬人,停戰的聲音,甚囂塵上。

百姓生活疾苦,生活質量直線暴跌。

領土越大,越難統治,就會滋生蟲豸。

且全民軍國化,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以當兵爲榮,家裡管都管不了,可這樣的孩子上了戰場,不就是炮灰嗎,哪有什麼跨越階級的機會呀。

三千萬人,有幾個活著當上了基層軍官?

又有幾個真的跨越了階級,得到了爵位?

長達十七年的世界大戰,榮封爵位的只有127人,而參戰人數三千萬人,就知道這個基數多麼小了。

原因很簡單,大明勳貴勢力龐大,政治上沒有暢通途徑,軍隊就有了?

就像方瑛、楊信家的一條狗,都能當將軍,都能封爵位。

可普通人,廝殺半輩子,不過當個底層軍將罷了,往上爬,想都別想。

階級固化,其實對皇帝來說是好事。

皇帝只要拉攏好這些人,他的皇位就保證了。

就像今天,隆慶帝明明不理世事,張居正明明大權在握,卻絲毫動搖不了隆慶帝分毫,甚至,隆慶帝還隨時能奪回權柄。

就因爲固化階級後,隆慶帝知道拉攏誰,這些人心在他,那麼他就永遠是皇帝。

之所以封了一些爵位。

那是給底層軍將一絲希望。

可這絲希望,約等於沒有,只是吊著天下人往前走的胡蘿蔔罷了。

畢竟不是誰都是戚繼光的。

全世界以普通人居多,普通人沒有驚才絕豔的天賦,靠自己的努力,和一點點運氣而已。

小人物,註定是小人物。

那些走在時代浪潮前面的大人物,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他們必然會發出自己的亮光,照亮這個時代。

張居正借世界大戰的藉口,無非是繼續霸權。

他並不聆聽民間的聲音。

而一直虎視眈眈和徐階和高拱,卻抓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朝中出現了張居正爲自己的野心,枉顧家國利益,不顧百姓死活,國賊是也。

隆慶二十一年,又發生一個小契機。

隆慶帝病了。

朝中有聲音說是張居正給隆慶帝下毒,導致皇帝病重,關鍵一直和張居正配合無間的馮保,選擇了相信流言。

馮保走到張居正對面,有三個原因:

一、民間罵張居正的同時,馮保也沒少捱罵,他扛著可怕的輿論壓力,大明擴張之中他卻得不到更多好處,所以他很反對大明繼續擴張;

二、張居正確實有替代皇帝的心思,這讓他對未來的恐懼,太監終究是皇帝家奴,皇帝都沒了,太監還有什麼用?所以隆慶帝病重,他真的懷疑是張居正乾的;

三、宗室對馮保不滿。

景泰朝之後的宗室,已經逐漸成爲朝中重要一股政治勢力。

朱祁鈺、朱見漭一直在構架,大明三角政治,文官、勳貴、宮中和宗室、外戚組成三個角,鐵三角政治,彼此制衡。

宗室、外戚和太監走到一起,容易左右皇權,這是漢唐衰落的原因。

可時代不一樣了,政治環境也不一樣了。

到了隆慶朝,宗室已經成爲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且是隆慶在宮外的得力支持者。

隨著隆慶帝病重,太子朱常治懷疑真是張居正所爲,站在宗室這頭,宗室政治勢力瞬間暴增。

大明宗室是推恩制的,宗室想獲得政治權力,要緊緊抱著皇帝、太子的大腿,不然幾代之後就變成平民了。

當宗室、外戚對馮保不滿的時候,尤其這裡面有太子,馮保可不敢不重視。

所以,馮保必須和張居正決裂。

而這個時候,連軍中都開始反對張居正了,最開始反對張居正的是胡宗憲。

胡宗憲當初走的是王憲的門路,後來王憲死了,他才成爲張居正的人。

可他並不是楚黨。

這些年和張居正配合無間,也是虛與委蛇罷了,隆慶帝生病,胡宗憲立刻切斷和張居正的關聯,立刻站出來反張。

隆慶二十一年,隆慶帝生病,張居正才認識到,自己根本不可能篡了大明的江山,他連想當司馬昭的可能性都沒有。

皇帝只是生個病,民間就懷疑是他下的毒手,如果皇帝真死了,他必須得自殺謝罪。

最讓他心寒的是太子的態度。

太子朱常治,他已經極盡拉攏了,而且他倆是同學,都是徐階的學生,當初倒高拱的時候,太子是他這邊的中堅力量。

這些年,張居正秉政,太子也十分支持,可以說他們有共同的理想。

卻沒想到,他裝了十七年!

他就在等一個倒張的機會。

隆慶帝生病,不過是一次政斗的藉口而已。

沒有人管隆慶帝到底生的是什麼病,病得重不重,而是要藉機把他張居正推倒。

更讓他心寒的是,在宮中的隆慶帝選擇裝死,一言不發。

如果他出宮出來走一圈,或者上電視上露一面,都不會讓張居正這般被動。

隆慶帝愣是不吭聲,逼著天下沸騰,反他張居正!

張居正垂淚:我爲大明鞠躬盡瘁十七載,不說功勞,苦勞何多?天下若無我張居正,大明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勝?

天下若無我張居正,大明如何開疆拓土?維護世界霸主?

天下若無我張居正,百姓必然生不如死!

民間無知百姓不知道,朝中百官爲權力利益而爭,可你隆慶帝不知道嗎?

沒有我張居正,你能坐得穩皇位?

沒有我張居正,你能打得贏世界大戰?

沒有我張居正……

可世界大戰節節勝利之時,正是攫取勝利果實的時候,你們一腳把我張居正踢走!

難道就不怕,後人心寒?

在我張居正之後,可會還有人爲大明鞠躬盡瘁呢?

在我張居正之後,大明必無人可用,不超過五十年,大明必然衰落!

我張居正爲人如何且不論,爲大明鞠躬盡瘁的精神,不比諸葛武侯差,天下人不敢做的事情,我張居正做!天下人不敢背的鍋,我張居正背!天下人不敢打的仗,我張居正打!天下人不敢改的革,我張居正改!

卻落得這般下場!

日後還有誰,會爲大明效忠?

張居正之後,天下再無張居正!

還有一章,抱歉,進羣

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350章 皇帝和太子,天然矛盾體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472章 戰後復甦:電腦的誕生(三)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著往嘴裡旋飯,逼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391章 休假和產業鏈,兩醫之爭和發展問題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467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硬抗世界(二)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331章 用刀劈出工業革命之路,強勢開海,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第3章 暴殺門達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217章 出手就千萬兩銀子,這纔是藏富於民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318章 捅破天,那就抱著皇帝一起死!皇帝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137章 她還要幫著漠北王造反嗎?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482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2)】第44章 請陛下御駕去死!(求收藏)第479章 終章:天下無皇,皇在心中(大結局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
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350章 皇帝和太子,天然矛盾體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472章 戰後復甦:電腦的誕生(三)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402章 南美篇:老天爺追著往嘴裡旋飯,逼第476章 戰後復甦:兄終弟及(七)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391章 休假和產業鏈,兩醫之爭和發展問題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467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硬抗世界(二)第98章 京中百官,家中有女者,皆入宮伺候!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331章 用刀劈出工業革命之路,強勢開海,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122章 寧願讓天下百姓餓死,也要給你家造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419章 公與私,一場秀,本質還是交換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第3章 暴殺門達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217章 出手就千萬兩銀子,這纔是藏富於民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363章 皇子封國,朕教皇子們用皇權,朱見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318章 捅破天,那就抱著皇帝一起死!皇帝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137章 她還要幫著漠北王造反嗎?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482章 【番外一:朱祁鈺的模擬器(2)】第44章 請陛下御駕去死!(求收藏)第479章 終章:天下無皇,皇在心中(大結局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114章 朕不怕功高蓋主!就怕你們沒本事!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泰来县| 锡林浩特市| 民县| 宁武县| 吉首市| 平安县| 磴口县| 阿尔山市| 木兰县| 横峰县| 西贡区| 定襄县| 阿勒泰市| 平罗县| 红桥区| 体育| 略阳县| 大厂| 喀喇| 武宣县| 固始县| 邵武市| 临桂县| 安丘市| 丹阳市| 沿河| 边坝县| 禹城市| 长治县| 盐亭县| 石景山区| 夹江县| 衡水市| 三台县| 内丘县| 无棣县| 上思县| 兴安县| 墨脱县|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