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96章 謀外之法

計司顧希夷搶到了第一棒,他說的是幣制改革的問題。英華一直在貨幣制度上小步緩進,從銀票到聯(lián)票,再到半兩銀元,重點是將國內(nèi)的大宗商貨往來先納入信用貨幣體制,再延於民人。而現(xiàn)在江南已平,是時候大進一步,完成幣制改革了。

“總則是變兩爲(wèi)計值單位,廢除計重方式。而具策則分兩案,一案爲(wèi)穩(wěn),大鑄半兩銀元和小額銀幣,再混之以聯(lián)票和銅錢。一案爲(wèi)變,以國庫金銀爲(wèi)本,加以國債,將聯(lián)票定爲(wèi)國鈔,而銀元和銀幣則爲(wèi)輔……”

顧希夷所談,顯然是計司早就醞釀很久的方案,而要作此改革,不僅需要先期投入,一國自然免不了生出諸多變化。現(xiàn)在江南已不是包袱,不管是投入還是振盪,英華都能承受了。

這還是內(nèi)功,因此各方都沒什麼意見,就看是在穩(wěn)和變之間怎麼權(quán)衡。

聯(lián)票本就是信用貨幣,各家銀行每出一兩聯(lián)票,就要在英華銀行存下兩錢白銀的票本,相當(dāng)於元明時的紙鈔。計司方案的方向就是推動一國走向信用貨幣制。

討論了一陣,大家都覺得,民間對英華的聯(lián)票雖有一定信任,但總量還不算大,如果全面推行,幾乎就是走元明老路,元明紙鈔最初是有本的,可後來都無本濫發(fā),如何管控這種虛無之財,朝廷也沒有經(jīng)驗。

決議很快就出來了,那就是後退一步,國鈔要發(fā),但不發(fā)那麼多,只將現(xiàn)有的聯(lián)票轉(zhuǎn)爲(wèi)國鈔,在中央官俸、軍費和相關(guān)政府運轉(zhuǎn)上用國鈔。

李肆點頭認可,於是在這一年,也即是聖道十五年,英華法定紙幣面世,稱呼爲(wèi)“華兩”,票面爲(wèi)一到十“兩”,“兩”字加了金旁,顯示這非白銀計重。

這一步變革背後還有衆(zhòng)多細節(jié),其中最關(guān)鍵的一項就是變銀本爲(wèi)金本。大家都認爲(wèi),華夏非產(chǎn)銀之國,大宗白銀都來自國外,以銀爲(wèi)本就是失了本國金融根基。

本國雖也少產(chǎn)金,民間也少用金,但金終究是厚值之物。如果說財貨繁茂,紙鈔增值,必須要多發(fā),本金卻不足的話,那就輔之以國債和國家其他資產(chǎn)調(diào)劑,同時漸漸壓低金本比例。

這也是效仿歐羅巴諸國之策,特別是不列顛,畢竟在金融上,華夏還是學(xué)徒,有先進經(jīng)驗就要虛心學(xué)習(xí)。以金爲(wèi)本的話,本國金融可以從根底上把控在手。

那麼本國這麼多白銀用在哪裡呢?用在半兩銀幣和小額銀幣上,將其壓入小額貿(mào)易裡,漸漸取代銅錢。

如此出現(xiàn)的一個大問題就是金銀比價,這就需要計司聯(lián)合西院和金融業(yè)從各方面進行把控。

幣制改革方案的框架敲定後,鄔亞羅爭到了第二棒,他要談的是全面推動工業(yè)之事。

“給鋼鐵、機械、織造和各類工坊補貼,推著他們用新機器、新工藝!讓商貨更多,成本更低,價格更便宜!”

鄔亞羅代表國中工閥利益集團,自然想趁著江南平定,終於有心力辦大事的機會來撈一把。而工閥這訴求跟商閥是一致的,中書省彭先仲等人都點頭附和。

“石碌鐵道建起來了,一個蒸汽機車能拖著數(shù)十萬斤貨物,半個時辰跑二十里,我看這一事能興大利!不僅可以讓商貨神速來往,還能促鋼鐵業(yè)更進一步……”

鄔亞羅首先就說到鐵路,李肆心說我也想啊,我比你們還想的遠,總想著能趕快建起一條京廣線。可惜石碌線不過是試驗,蒸汽機車的技術(shù),鐵軌鑄造和鋪設(shè)的技術(shù),都還需要摸索,沒個十來年可成熟不了。

不過有資本推動,技術(shù)自然能更早成熟,國家若是再加一把力,這時間也許能縮得更短。於是李肆認可了鄔亞羅的方案,原本國家就對蒸汽機應(yīng)用有補貼,現(xiàn)在則是提高額度,並且全面推行於各業(yè)。

附帶此案,鄔亞羅的另一個建議也獲得認可,那就是效仿羅浮山化學(xué)研究院,建立東莞機械研究院。李肆由此抒發(fā),把自己的私貨也變現(xiàn)了,再建“真理院”,好在臣僚們對“真理”的理解,不是李肆前世那個時代的概念,因此也沒對這個名字吐什麼槽。

這座外於朝廷經(jīng)制的“衙門”,研究的是如力學(xué)三原理那種“天道之說”,核心是格致之學(xué)。大家都從蒸汽機、槍炮對工商和軍事的影響上看出來了,兩事興盛,不僅是器物之勝,更重要的是器物真理之勝。英華在這方面還在學(xué)習(xí)歐羅巴,此時就該不落人後,迎頭趕上。

眼見鄔亞羅分走了一兩百萬,皇帝自己“貪”走一兩百萬,其他人忍不住了,湯右曾趕緊道:“陛下莫忘江南行在之事,儘快落定,纔不至讓江南人心又生變數(shù)。”

一幫江南人趕緊附和,嶺南人卻都臭起臉面。

這是說到定都之事,儘管國中還在爭論,但到此時,皇帝的心意,以及一國的根底也已經(jīng)顯露出來,爲(wèi)百年計,英華終究得定都江南。只是現(xiàn)在爲(wèi)安撫嶺南人心,還只是說在江南設(shè)行在。

李肆道:“東京麼……嗯,也好,著工部招標謀劃吧……”

江南行在的具體地點已經(jīng)定了,那就是龍門。龍門本就是英華聯(lián)接江南的入口,多年下來,已成雙方密不可分的紐帶,眼下即將修成正果,成爲(wèi)英華國都,而名字也將改爲(wèi)東京。

定都龍門讓很多屬意江寧,現(xiàn)在改名爲(wèi)金陵的臣僚失望,可那些人基本都是英儒,他們總想著復(fù)明時國都,似乎不如此就不能承前明正朔。還有一些人認爲(wèi)金陵虎踞龍盤,龍氣環(huán)繞,同時也利於堅守。

定都龍門是李肆獨斷,在他看來,金陵爲(wèi)統(tǒng)一的華夏國都只有明時一朝,而且很快就轉(zhuǎn)到了北京,沒道理說非要定都金陵纔算是承華夏正朔,英華也沒必要非去承前明正朔,這正朔是明室退位,英華自取的。

而什麼龍氣這種風(fēng)水說,李肆更是敬謝不敏,至於“虎踞龍盤”,這個說法跟很多人反對定都龍門,認爲(wèi)龍門離海上太近,難以防禦的思維一樣,都是沒看清英華定都的需求。

自古以來,當(dāng)華夏大一統(tǒng)之後,定都的需求都基於能方便地維持統(tǒng)治,當(dāng)年明成祖移都北京,也是因他的統(tǒng)治根底在北而不在南。

英華定都江南的道理也是如此,江南不僅聚集著最多人口,未來得中原,還要溝通南北,如果國都還在嶺南,中原之地離得太遠,要將華夏凝成一體,就有太多阻礙。

但這只是基礎(chǔ)的一層,定都江南,還在於確立華夏未來的版圖核心,也就是朝哪裡進取。李肆定在靠海的龍門,最歡迎的就是海軍,因爲(wèi)他們看出來了,這是堅定地走大洋路線,南洋是英華的澡盆,大洋未來要成英華的後院。

在這種格局下,防禦就不是國都的需求,老實說,如果未來龍門真被外敵打了下來,那就跟李肆前世,德國人佔了不列顛的倫敦,美國人佔了日本的東京,那已是敗得不能再敗,證明英華一國的路子已經(jīng)走絕,該換個政權(quán)了。

定都東京的事還很漫長,從建行在到轉(zhuǎn)移政權(quán)中樞,再到正式定都,恐怕得以十年計,現(xiàn)在還只是讓工部招標,進行先期規(guī)劃,包括預(yù)先徵地,這自然也需要不少花費。

嶺南人雖然不滿,可朝堂多是江南人,再想到那也該是十年之後的事,不滿也就壓了下來。

湯右曾的效率遠勝前兩撥人,一句話就攬走了八十萬。

其他人急了,醫(yī)部尚書蔡蒙趕緊扯出了鴉片之事,英華雖厲行禁毒,而南洋西洋兩家公司在這兩年裡也基本整頓了鴉片產(chǎn)業(yè),把禍水潑向了西面的天竺和東面的朝鮮,乃至北面的滿清。但走私者依舊禁絕不了,鴉片之害,在國中以及入了禁毒聯(lián)合會的各國都還是一件頭痛的事,醫(yī)部負責(zé)預(yù)放和戒毒,趁著現(xiàn)在一國有了餘力,蔡郎中就想掀起一場禁毒大浪潮。

範晉本還要搶話,見說的是這事,也閉嘴了,這跟他要談的一件事不謀而合,那就是借禁毒之事入滿清。

蔡郎中背後還有英慈院甚至天廟,今年的預(yù)算早已作好,聖道十四年,國入九千萬,早早就分了盤子。大家是在分因江南事定而多出來的意外之財,大概能有七八百萬,算算結(jié)餘還多,李肆在這事上又分出了八十萬。

接著蘇文采、蕭勝和謝承澤同時開口,蘇文采說的是擴軍。這兩年英華軍隊不斷縮編,人都壓到殖民軍和志願軍上面,等戰(zhàn)後要恢復(fù)過來可不容易,不少官兵得了軍功和賞賜,都轉(zhuǎn)軍爲(wèi)民了,不預(yù)作準備,萬一兩三年內(nèi)起了大戰(zhàn),又要折騰退役老兵,這很容易損了人心。

蕭盛說的也是擴軍,不過重點是海軍,不列顛人和法蘭西人在西洋,尤其是天竺活動越來越頻繁,難說會爆發(fā)大戰(zhàn)。海軍苦了好幾年,也該過點好日子,壯壯驃,隨時準備跟歐人死磕。

謝承澤說的更具體,天竺的莫臥兒王朝近年來風(fēng)雨飄搖,歐羅巴人和波斯人都在趁勢侵掠,英華不能坐視旁觀,也要分潤其利,以便奠定英華未來入天竺的根基。

李肆忽然問:“西伯利亞怎麼辦?我們的羽林郎剛在居延大勝蒙古人。”

宋既笑道:“方纔大殿下在中廷正向臣等就此事問計呢。”

蕭勝和陳萬策也都輕笑起來,李肆一愣,纔想起之前自己跟兒子的賭約,沒想到啊,這小子居然這麼較真……

蕭勝道:“還是早早議定此事,讓殿下不必再爲(wèi)難了。”

李肆也笑了,那小子該是已經(jīng)知道,軍國之事到底難在什麼地方了吧。

說到西伯利亞,陳萬策板起了臉:“臣還是舊議,向西向南都可,向北不值。”

湯右曾等人點頭,跳出來的反對的卻不是宋既和蕭勝,而是範晉:“臣倒是認爲(wèi),其他方向都還是次要,羅剎人蠱惑蒙古人而不得,難保又要蠱惑滿清,到時不定我華夏大義都要被此獠所裂,羅剎乃我第一外敵,絕不可小覷!”

湯右曾等英儒派回擊的說法還是那個,想是一回事,但能不能作到是另一回事。

李肆道:“看來我們要先議的是,謀外的法子,到底有哪些,以西伯利亞爲(wèi)例,我們能不能找到不耗國力而佔之的法子。”

他掃視衆(zhòng)人,問道:“卿等誰有見解?”

謝承澤起身道:“臣屬下朝日通事陳潤近日談到了朝鮮日本之策,其中就有涉於西伯利亞之說,甚至還涉及滿清,臣覺得此策甚佳,已著他在外等候,待臣談到此事時,由他來講解。”

陳潤……通事館王道社的社首,國中“王道主義”的先驅(qū),華夏霸權(quán)主義的頭號鼓吹者?

李肆微微笑著揮手道:“且聽他說說……”

第228章 鵲巢鳩佔,以牙還牙第190章 四哥對四爺:草匪頭遇上二愣子第26章 小粉筆,大變革第651章 赤潮西進第740章 你不是一個人第874章 汪瞎子該死第628章 江南風(fēng)起人眼迷第893章 不離不棄的三年之情第249章 戰(zhàn)爭是一門技術(shù)第785章 居延之血第180章 信任要用血鑄就第348章 排隊隊,吃果果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288章 從軍心如鐵,三娘自斷髮第1020章 論文明第979章 握子待收官第717章 等待太久的終結(jié)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397章 戰(zhàn)長沙,糊塗的八旗第167章 你的頸圈鬆了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747章 窮則變第895章 分離之種第701章 長江大決戰(zhàn):天下大亂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wù)勅松?/a>第962章 鞍山戰(zhàn)起,火與汗誰背第204章 用力有點過猛第761章 帶刺的節(jié)杖第509章 南北銀錢事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zhàn):好大一個坑第574章 李衛(wèi)的腦子第262章 就是這個時刻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2章 辮子,果然是辮子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249章 戰(zhàn)爭是一門技術(shù)第412章 戰(zhàn)長沙,說康熙,道康熙,康熙沒有五十七第762章 大義和生意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609章 江南路,定海之潰第905章 一戰(zhàn)畢又一戰(zhàn)起第188章 並非事事均在掌握第321章 四人三刀,湖南的陰謀詭計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696章 長江大決戰(zhàn):福將崛起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988章 賽里斯的真實野心第243章 不是你們的錯,是我羽翼太薄第282章 施高一尺,蕭高一丈第350章 曲線救……,不,曲線建國第549章 歷史浩浩蕩蕩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328章 悲觀的開場第420章 你是無可替代的……豬頭第631章 修羅降世,吸陽噬人第291章 知己知彼對陣不知己也不知彼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343章 餘韻悠長的尾震第933章 抗英救國,義士鬥鏢師第345章 真的打贏了?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748章 變則通第422章 絕對的力量與陰謀詭計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774章 朝鮮風(fēng)雲(yún):崔李之亂第387章 王對王,天地相撞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734章 春滿江南第78章 殺人如吃飯,你們得習(xí)慣第922章 貓鼠與孤蝶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197章 殺出一個混沌第891章 我們的戰(zhàn)場是整個世界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201章 李肆?不認識第631章 修羅降世,吸陽噬人第700章 長江大決戰(zhàn):人心已散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67章 以血鑄劍第343章 餘韻悠長的尾震第821章 紅紅火火又一年第906章 哥薩克,衝鋒!第1014章 里斯本的再度回首第653章 追問節(jié)操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470章 大局落定血戰(zhàn)到底1第139章 想要純淨(jìng),所以糾結(jié)第855章 清宮碎夢:無穩(wěn)不成國與棟樑論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981章 通向新生活的不眠之夜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
第228章 鵲巢鳩佔,以牙還牙第190章 四哥對四爺:草匪頭遇上二愣子第26章 小粉筆,大變革第651章 赤潮西進第740章 你不是一個人第874章 汪瞎子該死第628章 江南風(fēng)起人眼迷第893章 不離不棄的三年之情第249章 戰(zhàn)爭是一門技術(shù)第785章 居延之血第180章 信任要用血鑄就第348章 排隊隊,吃果果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288章 從軍心如鐵,三娘自斷髮第1020章 論文明第979章 握子待收官第717章 等待太久的終結(jié)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397章 戰(zhàn)長沙,糊塗的八旗第167章 你的頸圈鬆了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747章 窮則變第895章 分離之種第701章 長江大決戰(zhàn):天下大亂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wù)勅松?/a>第962章 鞍山戰(zhàn)起,火與汗誰背第204章 用力有點過猛第761章 帶刺的節(jié)杖第509章 南北銀錢事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zhàn):好大一個坑第574章 李衛(wèi)的腦子第262章 就是這個時刻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2章 辮子,果然是辮子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249章 戰(zhàn)爭是一門技術(shù)第412章 戰(zhàn)長沙,說康熙,道康熙,康熙沒有五十七第762章 大義和生意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609章 江南路,定海之潰第905章 一戰(zhàn)畢又一戰(zhàn)起第188章 並非事事均在掌握第321章 四人三刀,湖南的陰謀詭計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696章 長江大決戰(zhàn):福將崛起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988章 賽里斯的真實野心第243章 不是你們的錯,是我羽翼太薄第282章 施高一尺,蕭高一丈第350章 曲線救……,不,曲線建國第549章 歷史浩浩蕩蕩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328章 悲觀的開場第420章 你是無可替代的……豬頭第631章 修羅降世,吸陽噬人第291章 知己知彼對陣不知己也不知彼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343章 餘韻悠長的尾震第933章 抗英救國,義士鬥鏢師第345章 真的打贏了?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748章 變則通第422章 絕對的力量與陰謀詭計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774章 朝鮮風(fēng)雲(yún):崔李之亂第387章 王對王,天地相撞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734章 春滿江南第78章 殺人如吃飯,你們得習(xí)慣第922章 貓鼠與孤蝶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197章 殺出一個混沌第891章 我們的戰(zhàn)場是整個世界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201章 李肆?不認識第631章 修羅降世,吸陽噬人第700章 長江大決戰(zhàn):人心已散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67章 以血鑄劍第343章 餘韻悠長的尾震第821章 紅紅火火又一年第906章 哥薩克,衝鋒!第1014章 里斯本的再度回首第653章 追問節(jié)操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470章 大局落定血戰(zhàn)到底1第139章 想要純淨(jìng),所以糾結(jié)第855章 清宮碎夢:無穩(wěn)不成國與棟樑論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981章 通向新生活的不眠之夜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浙江省| 肥东县| 新营市| 广德县| 全椒县| 望城县| 平度市| 哈尔滨市| 鲜城| 涿州市| 日土县| 汨罗市| 宣城市| 洪洞县| 湄潭县| 鄢陵县| 突泉县| 固阳县| 凤山市| 定州市| 云和县| 延川县| 友谊县| 荣昌县| 锡林郭勒盟| 黔东| 南丹县| 宁海县| 章丘市| 延安市| 乌鲁木齐县| 台前县| 新津县| 沈阳市| 华池县| 长春市| 肥西县| 鄂托克旗| 南陵县|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