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三章 虛張(一)

在休息了一個晚上之後,一大早,通訊員宋鐵蛋便跑到了張義棲身的大杜鵑樹下,告訴他第一連已經聯絡上了,這讓張義高興起來,把昨日的失利拋到了腦後。

通過無線電報話機,第一連的邸連長向他報告了第一連的位置,第一連也進入了墨江縣境內,此時離著張義的營部實際上只有二十多裡地,翻兩座山也就到了。

中午時分的時候,邸連長帶著第一連終於迴歸了第一營的建制,在大家爲會師而歡天喜地的時候,張義卻沒有找到自己大哥張賢的身影,心裡面不由得便有些不安起來,即至邸連長向他當面彙報第一連的情況,提到了張賢的時候,告訴他,於班長帶著一個戰士去偵察敵情,那個戰士回來了,而於得水卻不知所蹤。那天夜裡的霧太大,走失的不止是於得水一個人,第一連裡走失的人還有幾個,其中還包括武小陽與熊三娃。他相信,這些走失的人一定可以找回來的。

但是,張義卻遠沒有邸玉寶連長這麼得樂觀,他的心裡隱隱有著一種莫名的慌張。此時在滇南的山區裡,情況錯綜複雜,這裡面除了有解放軍和國民黨敗兵之外,還有很多土匪和地方武裝,另外,山裡面的少數民族也很多,有回教民,有彝族,有苗人,還有許多沒有開化藏在深山裡過著近乎與世隔絕生活的不知名的民族,這些民族與漢人之間的矛盾也由來以久,很難想象一個落了單的人能夠順利地迴歸部隊。而對於張義來說,還有更深一層次的擔憂,於得水是與熊三娃一起失蹤,該不會是因爲舊情難忘,放不下往日的兄弟,又投向了國民黨陣營裡去了?只是想一想,張義又覺得不可能,此時已經非彼時,國民黨政府已經轟然倒下來,如今除了還佔著沿海的幾個島嶼之外,在大陸地區,也就這個雲南省還剩這最後一塊地區,但是元江戰役已然毫無懸念可言,國民黨軍的敗亡只是早一日晚一日的事了,在這個時候,以大哥張賢的聰明,不應該看不到這個結果的。不過,當聽到熊三娃並不是跟著張賢一起失蹤的時候,張義還是放下了心來。他知道熊三娃一直是自己大哥忠實的追隨者,那兩個人的關係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他們親兄弟之間的關係,就算是張賢要跑路,怎麼也會帶著熊三娃一起走,肯定是大哥遇到了麻煩,否則不會不歸隊的。

從邸玉寶連長的口裡,張義知道熊三娃是在張賢失蹤之後才走失的,武小陽也幾乎是與熊三娃同時失蹤的。此時他只能留存著邸連長那樣希望,相信這些人只是一時的迷路,不久就都會回來的。

而邸連長帶給張義的另一個情報卻顯得格外得重要了,第一連在路過墨江縣城附近的時候,遇到了從縣城裡退出來的一大股敵軍,經過偵察後得知,這是最早渡過元江,沒有被解放軍第十三軍圍打的國軍第九軍,雖然號稱有一個軍,實際上只有五千人衆,這支隊伍的長官就是蘇正濤。

在放走了徐海波的上千人衆之後,蘇正濤的這五千國軍便顯得格外得顯眼起來。

張義馬上感覺到了這個情報的重要性,畢竟五千人已經不是一個小的數目了,想一想,元江戰役被圍的湯堯兵團也就一萬五千人到兩萬人左右,如果放走這五千人,那麼就是一個很大的遺漏。可是,面臨徐海波才一千人衆,張義和他的第一營尚且無法阻擋,就算此時第一連回歸建制,以區區不到五百人的兵力,想要阻擋對方十倍的兵數,這實在是不能想象的。在這個時候,張義已經沒有了先前的那種必勝的信心,卻又擔心遺失戰機,無奈之下,只好向上面反應這個情況。但是,他心裡卻隱隱地感到不安,想也可以想到,上面的想法會是什麼。

果然,關山團長的電令很快就到了第一營的營地裡,十分明確發告訴著張義,要他必須想辦法阻止敵人第九軍的向西移動,同時也告訴著張義,第一團的另外兩個營會在四個小時之後趕到,也就是要求第一營無論如何,也要攔住國軍第九軍四個小時的時間。

接到這封電令的時候,張義心裡說不出來的彆扭,關團長也犯了跟他同樣的好大喜功的毛病,他是真得把第一營豁將出去,仔細想一想,第一團的另外兩個營顯然是在昨天晚上沒有行軍,否則不可能還要到四個小時趕到這裡。而以第一營的這點人,想要阻攔對方五千人,這個任務實在是太艱鉅了。

正在張義愁眉不展的時候,劉興華的電報也拍了過來,語氣上卻是比關山團長的電令要婉轉了許多。劉軍長首先告訴張義,元江戰役基本結束了,湯堯的部隊大多數繳械投降,那邊的戰鬥幾乎是一邊倒的情況,只有少數的人逃走。元江戰役的勝利結束,基本上也就預示著滇南之戰的結束,剩下的就是追擊各路的國民黨殘兵了。劉興華的電報上,著重強調,此時蘇正濤的第九軍奪路向西逃躥,就是潰敗的一羣烏合之衆,對付這些人還是政治攻勢爲上,以求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在劉興華的電報裡,張義感覺得到劉軍長所擔心的是什麼,大家都是中國人,他也想以最節省的方式,來和平的解決這股敗兵,這就需要很大的智慧了。

如何能夠擋住這些敗潰下來的敵軍,又能以雙方最小的代價,來達成一個現實的問題,這的確讓張義傷透了腦筋。

※※※

從墨江城出來,向西要過阿墨江,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走忠愛橋,這也是一座鐵索橋,橫跨在阿墨江的兩岸。張賢走過了這條鐵索橋,卻在奇怪著蘇正濤爲什麼沒有把這座橋也一起炸掉呢?不過想一想看,實在也沒有這個必要了,此時元江大戰已然是東邊百里之外的事了,蘇正濤要跑也早就跑得遠了,便是不炸這座橋,後面的追兵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追將上來。

一步捱著一步,過了阿墨江,張賢知道前面還有一條大河,那就是把邊江,只有過了把邊江,就到達了無量山區,那邊是普洱縣境,離著十二版納就很近了。也許,十二版納就是蘇正濤的目標所在。的確,如今十二版納的車裡機場,已然成爲了所有敗逃的國軍唯一的希望所在,解放軍的力量還無法觸及深藍的天空。只是,那座機場真得可以成爲救命的港灣嗎?張賢卻覺得好笑,到這個時候,這麼多的人,國民黨又要準備多少的飛機來接呢?就算是有人僥倖地逃離了雲南,難道去海島上就可以得到安全了嗎?不過,想到十二版納,那裡的確是一個三不管的亂世天堂,幾步之遙的國境線,漫長無際,淹沒在莽莽的熱帶森林裡,只要是鑽將了進去,後面的追兵再找,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忠愛橋的西面是回龍街,再往西便是這條茶馬古道上的重要商鎮通關了,到了通關,或許就可以打聽到解放軍的下落,此時在阿墨江以西如果出現解放軍,那隻能是七十二軍的第一團裡的部隊了。

在到達回龍街,在一處小店裡歇腳的時候,張賢便聽到從通關那邊過來的人在談論著通關西面發生的戰事,他馬上豎起了耳朵,果然從這些人的口中得到了解放軍的消息,這個消息令他都有些感到驚訝,無疑,通關以西的戰鬥顯然是他們七十二軍裡的部隊進行的,十有八九就是他們的營。可是其結果卻有些意外,那支解放軍並沒有攔住國民黨殘兵的敗退,而是讓出了道路來,使那隊國軍殘兵可以順利通過。如果打仗的那支部隊是張義的營的話,顯然自己的這個弟弟好大喜功,沒有聽從自己的警告,以一個營的兵力,根本就擋不住敵人成百上千出逃的路。

他原以爲,那隊衝出去的國軍殘兵就是蘇正濤的部隊,可是細問之下,那個過來的客商告訴他,還有一支很大的國民黨隊伍進入了無量山區,老百姓都躲了起來,生怕被這些潰兵們禍害。而前一支國民黨兵的長官姓徐,這後面的一支國民黨兵的長官姓蘇。

張賢馬上明白了過來,前一支國軍部隊定然是徐海波帶領的,只是他有些納悶,接道理說來,徐海波應該早就離開了建水和開遠,怎麼這麼些天以來,纔剛剛過了通關鎮呢?不管怎麼說,看來徐海波還是過了那處生死的關口,而顯然,蘇正濤還是沒有逃脫被堵的命運。他想到蘇正濤的時候,卻又不由得想到了高偉來,如果按行程,他已經走到了高偉的前面,只是不知道此時的高偉,帶著他的那幾百號人又到了哪裡?

謝過了這位爲了討些財氣而不惜奔波在這兇險的茶馬古道的商人,張賢此時已然是歸心似箭,在不知不覺的時候,他已經把自己當成瞭解放軍中的一員。

按照那個過來商人的話,張賢推測著此時蘇正濤的第九軍與張義的第一營的位置,蘇正濤的第九軍人數衆多,而且攜家帶口的,所以行動必然緩慢,此時最多也就在通關附近;既然張義已經與徐海波交過了手,那麼定然也在那片區域裡,而過了這麼一天之後,只怕第一團後繼的兩個營馬上就可跟將上來,而在那兩個營沒有到來之前,真得不知道張義是不是還那麼大意與大膽,敢於在茶馬古道上,再一次佈防陣地,以堵截蘇正濤部隊的前行。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張賢的擔心越發得急迫了起來。

張賢不敢沿著這條大道奔向通關鎮,生怕遇到了蘇正濤的部隊,只好從北面穿過山林,準備著繞過通關,趕到國民黨第九軍的前面去,也正是這麼一個無巧不巧的巧合,當他到達龍潭地區的時候,正好看到了沿著小路奔向通關鎮西面去的同志們。

第二六章 情長(一)第七一章 決斷(二)第七三章 夜突(一)第五六章 投誠(一)第四三章 將帥(一)第四五章 轉變(一)第二三章 疑兵(三)第二八章 榮辱(二)第五九章 後勤(二)第二七章 上蔡(三)第十三章 軍制(二)第五四章 民殤(一)第五四章 華川(二)第二章 信陽(二)第四七章 洪濤(二)第十一章 靈犀(一)第四八章 圍鬥(三)第二五章 穿插(三)第五章 發配(二)第十七章 一鼓(一)第五五章 襲戰(二)第二六章 驛城(二)第十七章 一鼓(三)第十九章 山谷(二)第一章 和談(一)第十一章 昆明(一)第二九章 羣毆(二)第三八章 間歇(二)第二五章 進山(二)第六章 夜仗(一)第二七章 山寺(三)第二六章 驛城(二)第六二章 包夾(四)第二八章 榮辱(三)第五六章 投誠(三)第八章 佈網(三)第六六章 陽謀(一)第四二章 亂戰(一)第六十章 起舞(二)第一章 靠港(二)第五三章 虛張(二)第六三章 審查(一)第七章 轉出(三)第二九章 羣毆(一)第五九章 洞口(二)第三三章 佛面(二)第四三章 將帥(三)第二二章 孽情(一)第七十章 狼謀(三)第三五章 蛇心(二)第十七章 袍澤(一)第五九章 南坪(三)第七章 開顱(一)第五十章 會審(一)第十一章 門栓(一)第六六章 飛將(三)第三二章 土木(二)第五一章 元江(二)第二三章 疑兵(一)第三四章 彭家(一)第四一章 環守(二)第五十章 雪夜(二)第四四章 無衣(三)第十八章 鬼影(一)第四一章 網開(一)第十六章 相煎(一)第三七章 真相(三)第六九章 家破(三)第十七章 洛陽(三)第二八章 苦戰(二)第二五章 質換(一)第三六章 峰迴(二)第九章 柳林(一)第十九章 馳援(三)第六章 觀音(二)第六八章 棄生(三)第三六章 漢城(二)第二六章 寶藏(二)第二章 信陽(三)第八三章 還妻(二)第三六章 虎賁(一)第五二章 偵察(一)第二七章 山寺(一)第三二章 人質(三)第十章 宴請(三)第五六章 人禍(二)第二二章 孽情(三)第六二章 慈悲(二)第六一章 坐失(一)第二一章 小差(二)第五八章 忍辱(三)第五八章 忍辱(三)第五十章 雪夜(一)第六八章 靜心(三)第二八章 堵截(三)第四三章 巷戰(二)第四九章 望鄉(二)第一章 和談(三)第三十章 阻擊(一)第十四章 襲擾(一)
第二六章 情長(一)第七一章 決斷(二)第七三章 夜突(一)第五六章 投誠(一)第四三章 將帥(一)第四五章 轉變(一)第二三章 疑兵(三)第二八章 榮辱(二)第五九章 後勤(二)第二七章 上蔡(三)第十三章 軍制(二)第五四章 民殤(一)第五四章 華川(二)第二章 信陽(二)第四七章 洪濤(二)第十一章 靈犀(一)第四八章 圍鬥(三)第二五章 穿插(三)第五章 發配(二)第十七章 一鼓(一)第五五章 襲戰(二)第二六章 驛城(二)第十七章 一鼓(三)第十九章 山谷(二)第一章 和談(一)第十一章 昆明(一)第二九章 羣毆(二)第三八章 間歇(二)第二五章 進山(二)第六章 夜仗(一)第二七章 山寺(三)第二六章 驛城(二)第六二章 包夾(四)第二八章 榮辱(三)第五六章 投誠(三)第八章 佈網(三)第六六章 陽謀(一)第四二章 亂戰(一)第六十章 起舞(二)第一章 靠港(二)第五三章 虛張(二)第六三章 審查(一)第七章 轉出(三)第二九章 羣毆(一)第五九章 洞口(二)第三三章 佛面(二)第四三章 將帥(三)第二二章 孽情(一)第七十章 狼謀(三)第三五章 蛇心(二)第十七章 袍澤(一)第五九章 南坪(三)第七章 開顱(一)第五十章 會審(一)第十一章 門栓(一)第六六章 飛將(三)第三二章 土木(二)第五一章 元江(二)第二三章 疑兵(一)第三四章 彭家(一)第四一章 環守(二)第五十章 雪夜(二)第四四章 無衣(三)第十八章 鬼影(一)第四一章 網開(一)第十六章 相煎(一)第三七章 真相(三)第六九章 家破(三)第十七章 洛陽(三)第二八章 苦戰(二)第二五章 質換(一)第三六章 峰迴(二)第九章 柳林(一)第十九章 馳援(三)第六章 觀音(二)第六八章 棄生(三)第三六章 漢城(二)第二六章 寶藏(二)第二章 信陽(三)第八三章 還妻(二)第三六章 虎賁(一)第五二章 偵察(一)第二七章 山寺(一)第三二章 人質(三)第十章 宴請(三)第五六章 人禍(二)第二二章 孽情(三)第六二章 慈悲(二)第六一章 坐失(一)第二一章 小差(二)第五八章 忍辱(三)第五八章 忍辱(三)第五十章 雪夜(一)第六八章 靜心(三)第二八章 堵截(三)第四三章 巷戰(二)第四九章 望鄉(二)第一章 和談(三)第三十章 阻擊(一)第十四章 襲擾(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茂名市| 马公市| 仲巴县| 库伦旗| 阳谷县| 岳阳县| 广安市| 承德县| 张家口市| 闸北区| 桐庐县| 吉水县| 铜陵市| 扬州市| 时尚| 嘉峪关市| 都江堰市| 乐山市| 泰兴市| 聂荣县| 台山市| 巴林右旗| 刚察县| 贵德县| 吉安县| 崇文区| 江山市| 道真| 固始县| 巴彦淖尔市| 华坪县| 三河市| 望谟县| 民丰县| 红桥区| 冀州市| 枣庄市| 旺苍县| 抚远县| 汨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