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四章 武舉

有些東西,對李恪而言沒有太大的助益,但其中巨大的誘惑卻是李恪無法拒絕,也不能拒絕的,比如推楊妃爲皇后便是其中之一。

李恪已是嫡子,更被立爲太子,地位漸已穩固,楊妃封后與否,於李恪本身而言並無太大的助益,但對於楊妃卻不同。

皇后與貴妃,一爲妻,一爲妾,皇后是可於史書立傳的,但貴妃卻不可,甚至貴妃在百年後連諡號都不會有,兩者間可謂天壤之別。

雖然說李恪爲太子,將來繼位爲帝,可加楊妃爲太后,但太后不是能夠母儀天下的皇后,相較起來終究還是矮了一頭。

後宮女子,沒有不想爲後的,更何況是已經做了十多年的貴妃,卻始終跨不過這一步鴻溝的楊妃,楊妃雖然不會對李恪提及此事,但楊妃的期盼李恪又怎會不知。

楊妃是李恪生母,李恪純孝,若是能有法子把楊妃推上皇后之位,李恪絕對是不遺餘力,不惜代價的,不必說,長孫無忌的話說進了李恪的心裡,李恪沒有拒絕的必要和可能,李恪當即便毫不猶豫地應了下來。

李恪和長孫無忌賓主盡興後,李恪便回了東宮。當李恪回到東宮後天色已晚,但太子妃武媚娘卻還在光天殿中等著李恪。

“天色已晚,媚娘還懷著身孕,該早些歇息的。”李恪看著武媚娘還在光天殿中等候,不免心疼地武媚娘道。

武媚娘笑著回道:“三郎去見長孫無忌,可是我們東宮的大事,媚娘自然要在此等候三郎。”

武媚娘說完,又走到李恪的跟前,對李恪問道:“今日三郎去見長孫無忌可有所獲?”

李恪在牀邊坐下,順手將武媚娘抱在懷中,放在自己的膝上坐下,回道:“也算是有所得吧,長孫無忌這隻老狐貍想和咱們言和,以出面助母妃登上後位爲代價,要保長孫家在此次門閥傾軋中不衰,長孫家能得全身而退。”

長孫無忌此次宴請李恪的目的武媚娘多少是能夠猜到一些的,長孫家世代行伍,和關隴門閥各家糾葛太深,此番李世民和李恪有意對關隴門閥動手,而且持續便是多年,長孫家難免會被殃及,他想要和李恪冰釋前嫌,以求自保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武媚娘知道長孫無忌想和東宮和解,可卻一直不知長孫無忌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但聽了李恪的話後武媚娘終於明白了過來。

不必多說,這樣的條件,爲人子的李恪是不可能拒絕的,李恪自然是應了下來,而且相對旁人,長孫無忌確實是力主此事的最佳人選,因爲他是先皇后的兄長,血脈至親。

“長孫無忌倒是聰明,朝中局勢不過稍有苗頭,他便覺察了出來。”武媚娘對李恪道。

李恪笑道:“他是聰明人,朝廷打壓關隴門閥是大勢所趨,誰都不可阻擋,長孫無忌也是一樣。而且他是父皇心腹,越是如此,他越是清楚父皇的決心,他不改旗易幟纔是怪事。”

李恪英果,殺伐果決,和李世民相類,不是容易爲人所掌控的,今日如果太子是性情軟懦可欺的李治,長孫無忌仗著自己的輩分和權勢,興許還敢硬著頭皮一試,可面對行伍出身的李恪,長孫無忌甚至沒有半點這樣的念頭。

其實唐史之上的長孫無忌也是如此,他一力反對李恪爲儲,而力主立晉王李治,便是因爲李治的性情更易掌握,但他千算萬算卻算漏了一個絕無僅有,女主臨朝的武媚娘,也就成了長孫家和關隴軍事門閥的滅頂之災,甚至自己都在流放途中丟了性命。

武媚娘坐在李恪的膝上,看著李恪,對李恪問道:“那三郎的意思是什麼?”

李恪回道:“今日我聽長孫無忌之意,已漸有半隱之意,而子敬是長孫家嫡長,將來待長孫無忌退後,子敬也會是長孫家的家主。若是日後子敬做主長孫家,長孫家倒也並非非動不可,反倒可以任用,用地好了甚至可爲關隴門閥表率。”

如果長孫家做主的是長孫無忌或者旁人,李恪自然信不過,而且不止是李恪,長孫無忌同樣信不過李恪,他們兩者間本該是絕無和談的可能的,但長孫衝的出現卻提供了這樣的契機。長孫衝是未來的長孫家主,同時又是李恪門下,李恪的心腹,自然就能叫雙方信任。

李恪的用意武媚娘也清楚,畢竟長孫家不比尋常門閥,長孫家的根基不止在地方,在禁軍和朝廷中同樣盤根錯節,要動長孫家動靜實在太大了些,沒有必要的理由李恪不想動長孫家。

武媚娘問道:“那三郎可想好了對付關隴門閥的法子?”

今日長孫無忌雖然放出了一個求和的信號,這些事情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李恪能有打壓關隴門閥的法子,只是目前看來,李恪雖然沒有落入下風,但也只是自保,未曾有過太大的動靜。

要知道長孫無忌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若是李恪不能拿出叫長孫無忌信服的法子,恐怕長孫無忌未必會買賬,先推楊妃爲後。而只要長孫無忌不公開向朝廷靠攏,他就還有回身的餘地,他可不曾將自己的退路堵死。

李恪道:“我在回京的路上便已仔細思量過了,其實關隴門閥和山東世家並無太多不同,只不過山東世家以教掌文,而關隴借勢掌武罷了,只要斷了關隴門閥在府軍官制中的超然地位,削弱門閥中人對府軍的掌握,一切便都不是問題。”

關隴門閥之所以叫李世民和李恪忌憚,就是因爲關隴門閥在關西根基太深,尤其是府軍之中更是如此,只要斷了他們在府軍中的根基,關隴門閥也就不值得如此忌憚了。

武媚娘問道:“對付山東世家,有科舉一法,可擢拔寒門庶族子弟,關隴門閥又該如何?”

李恪笑道:“既然文臣可以科舉,那爲什麼武臣不能科舉,本宮要做的就是武舉。”

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章 爭執第十六章 殺機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章 收局第十七章 急招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章 馬周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十章 拉攏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三十章 破陣第十三章 盛會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章 命格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五章 夜襲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三章 盛會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十三章 誤會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十三章 拜師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兰县| 大埔县| 延寿县| 高雄市| 怀柔区| 南乐县| 邻水| 方城县| 平谷区| 依兰县| 呼图壁县| 盘山县| 莒南县| 丹东市| 梓潼县| 卢湾区| 金平| 蒙城县| 临洮县| 新河县| 巩留县| 化隆| 洱源县| 建瓯市| 密山市| 涟源市| 拉萨市| 东明县| 云林县| 阿拉善盟| 美姑县| 长泰县| 博湖县| 南陵县| 济宁市| 门头沟区| 静乐县| 鸡西市| 铅山县| 张家口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