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三章 撤離

“如此說來,先生已經知道我之來意了?”蕭月仙看著馬周遞來手中的書信,嘆了口氣道。

馬周看著蕭月仙的模樣,似是已經認了下來,於是問道:“玄策書信在此,你可是認了?”

蕭月仙道:“我既已做了,自然是認的。更何況王玄策書信在此,我就算矢口否認,先生還能信我嗎?”

馬周道:“我自不信,你曾爲殘樑公主,卻自甘委身青樓,藉機混入殿下身側,爲的恐怕就是今日,想要奪得金印,誆騙御賜節鉞,禍亂東南吧。”

“呵呵。”

蕭月仙聽了馬周的話,輕聲一笑,臉上也不見絲毫的畏懼之色,只是道:“先生也不過是後知後覺罷了,若非王玄策的書信,你恐怕現在還矇在鼓裡,渾然不知吧。”

馬周喝道:“所幸蒼天見憐,殿下雖遇險,但玄策的書信卻及時送抵,叫你等奸計不成。”

蕭月仙道:“拿不到節鉞又能如何,左右李恪在我等手上,你又能如何?”

蕭月仙此言倒也不虛,雖然她未能誑得御賜節鉞,但她畢竟有李恪在手,兩方博弈之中她仍舊佔據主動。

馬周性子穩重,尚能坐得住,不過秦懷道卻是個急性子,他看著蕭月仙的模樣,卻一拍桌案,對身後站著的右驍衛士卒道:“來人,將蕭月仙拿下!”

依秦懷道所想,蕭月仙乃殘樑公主,在殘樑餘孽中自然身份尊貴,若是能以她爲質,同那些賊人手中換回李恪,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諾!”右驍衛將士應命,上前便要擒拿蕭月仙。

蕭月仙的手上雖有幾分功夫,但在這臨江宮中,她要以寡敵衆,自不可能,秦懷道想要將她擒拿絕非難事。

不過蕭月仙既敢來此,又大大方方地承認了下來,自是早有謀算的。

蕭月仙也不抵抗,任由右驍衛麾下將她扣下,待她被徹底擒住後,她纔對馬周道:“小公爺行事莽撞,先生卻該是穩重之人,先生當真也要拿我嗎?”

馬周聞言,緊緊地盯著蕭月仙,默不作聲。

不過蕭月仙爲階下之囚,但尚能如此說話,自然是有她的底氣的。

蕭月仙見馬周不做聲,頓了頓,接著對馬周道:“你們唐人與我樑人有血海深仇,李恪現爲我樑人所擒,我大梁上下一衆,想要他性命,祭奠先父的不知多少,唯有我一人還念著往日三分主僕情分,一直極力保他,若是我不在了,恐怕要不了兩日,李恪便會身首異處,你信或不信?”

馬周聽著蕭月仙的話,臉上雖不動聲色,但心卻一下子提了起來。

十年前,蕭樑爲大唐所滅,蕭樑無數權貴死於唐軍之手,然蕭樑畢竟樹大根深,一時間唐軍除惡難盡,殘樑尚有餘勢殘留,大唐與這些蕭樑的餘孽自然就結下了生死之仇,這些人想要李恪的性命,報大唐的滅國殺親之仇,自也在情理之中。

蕭月仙的話,到時真的是一下子難住了馬周,一時間馬周的內心竟有些雜亂了。

李恪爲蕭月仙所擒,馬周自想要拿下蕭月仙,換回李恪,可偏偏李恪的性命又要靠著蕭月仙才能保得穩當,若是馬周扣下了蕭月仙,李恪的性命便危在旦夕了。

蕭月仙見馬周的眼中已有猶豫之色,於是接著道:“我來揚州之前,便已囑託麾下,若是我在明日午時前仍未能回抵,便是遇了不測,他們便可殺了李恪爲我報仇。我若是被先生留在此處,縱是死了,黃泉路上也有殿下作陪,可先生卻是殿下門臣,受殿下大恩,難道先生就是這樣報效殿下知遇之恩的嗎?”

蕭月仙留著李恪,非是爲了所爲的主僕恩情,多半還是爲了保住這個頗有重量的籌碼,以制衡淮南一衆。

蕭月仙的話若是仔細計較起來,自然有失了偏頗的地方,但道理,卻偏偏又是這麼個道理,馬周若是強留蕭月仙在此,那些殘樑餘孽若是殺了李恪,那李恪便是假手死在了他的手上,那他馬周便是大唐,便是楚王府的罪人。

“你待如何?”馬周說著,心中已經沒了底氣,轉而對蕭月仙問道。

蕭月仙道:“我若是你,便會贈上銀兩盤纏,備上好馬,大大方方地送我離去,我或許還會念你些好,多護著李恪兩分。”

蕭月仙之言總有幾分狂妄,但也正說中了兩者間的厲害關係,馬周先是一陣沉默,接著沉思了片刻,才道:“鬆綁,送她出宮。”

“先生,這可是縱虎歸山。”用虎去形容這樣一個嬌滴滴的美人兒似乎有些不妥,但這本就是秦懷道最先想到,脫口而出的話。

馬周道:“殿下在他們手中,不放又待如何?”

秦懷道聽了馬周的話,先是一愣,但隨即也明白了過來。

無論於公還是於私,一個蕭月仙的重量都無法與李恪相比,保住李恪,纔是他們的目的。

秦懷道無奈地握了握拳,對麾下的右驍衛將士道:“帶她下去,給她一匹快馬,讓她走。”

“諾。”右驍衛將士再次應了一聲。

“謝過先生,謝過小公爺。”蕭月仙輕笑著拱了拱手,轉身離去了。

蕭月仙手中握著李恪的生死,自然有恃無恐,不過臨江宮畢竟也不是人人儘可來去自如的地方,蕭月仙來此,又怎會不做準備,在臨江宮的宮門之外的不遠處,蕭月仙也早已佈置了自己的人。

爲防馬周命人跟蹤自己,蕭月仙出了臨江宮宮門後並未出北門,直往盱眙而去,而是過西門,轉而往西面去了。

就在蕭月仙出了宮門,往西而去的同時,宮外守著的殘樑同黨看著蕭月仙離去的方向,也知道了蕭月仙此行無果,未能騙的御賜節鉞。

領頭的一人對手下人道:“公主未能奪鉞,想必是事已敗露,馬周已經知道了盱眙的情況。你即刻快行往北,告知天師,就說公主事敗,淮南已不可留,爲策周全,當速避鋒芒,西返江陵。”

馬周已知盱眙之事,下一步必是大索淮南,此時他們留在淮南已難成事,更不安全,與其如此,還不如裹挾李恪西返,另尋良機。

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章 結好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十三章 盛會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五十九章 臺州刺史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六章 拜府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四章 恩蔭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九章 尋機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九章 狼谷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三章 靈州軍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八章 鞠文泰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章 拒辱第五章 汗庭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七章 持節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六章 石室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
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章 結好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十三章 盛會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五十九章 臺州刺史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六章 拜府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四章 恩蔭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九章 尋機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九章 狼谷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三章 靈州軍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八章 鞠文泰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章 拒辱第五章 汗庭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七章 持節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六章 石室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清丰县| 仲巴县| 栾川县| 海晏县| 峡江县| 铜陵市| 横峰县| 兰西县| 泗水县| 寿宁县| 太仆寺旗| 同仁县| 桐柏县| 德惠市| 林芝县| 怀宁县| 阿图什市| 商洛市| 孟州市| 巨鹿县| 阳朔县| 大丰市| 周口市| 太和县| 泾川县| 闵行区| 确山县| 丁青县| 博爱县| 永善县| 耿马| 崇阳县| 阳原县| 绥化市| 自贡市| 全州县| 上林县| 内黄县| 海安县|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