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

一次在天街之上的偶遇,讓原本對長安之行信心滿滿的祿東贊頓時擔憂了起來,彷彿前路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瓊波邦色,吐蕃後藏地區的執政官,後雪區最大的實權者,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有意取象雄國,而象雄毗鄰後藏,故而松贊干布和吐蕃朝廷對瓊波邦色多有依仗,對他也一向放縱。

但瓊波邦色強權,甚至一度無視松贊干布的權威,對祿東贊之父芒相鬆囊的大相之位更是垂涎已久,吐蕃上下對瓊波邦色都頗多微辭,只是礙於其權勢一時間還動不得。

松贊干布早晚必殺瓊波邦色,此事祿東贊確信無疑,但只以眼下的局勢,瓊波邦色還是表面上的贊普寵臣,李恪怎會知道其中的辛密,還知道的這般詳細。

大唐太子,唐廷未來的國君,居然對西南一隅的吐蕃如此關心,如此熟悉,這種被大敵死死盯著的感覺叫祿東贊覺著如坐鍼氈,片刻都待不安穩了。

祿東贊和李恪分開後,心中還一直在想著此事,始終覺著有些不安,於是還是開口對長孫衝問道:“看方纔太子出城,不知是爲何事?”

祿東讚的意思,長孫衝隱約也有猜度,長孫衝笑著回道:“看太子的模樣,當是爲蘇將軍送行吧。”

蘇將軍?祿東贊既然爲使,來大唐前還是做過功課的,他雖然不識得蘇定方,但大唐朝堂姓蘇的將領本就不多,能叫李恪親自送行的就更少了,那這個蘇將軍的身份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祿東贊問道:“這位蘇將軍可就是平定薛延陀的左衛大將軍、盧山都督蘇定方?”

左右蘇定方爲涼州都督也不是什麼秘密,長孫衝笑著搖了搖頭便回道:“蘇將軍是左衛大將軍不錯,但已經不是盧山都督了,現在蘇將軍是涼州都督,掌西北邊州軍務。”

祿東贊聽著長孫衝的話,心裡一揪,涼州都督駐防西北,節制吐谷渾,主要防備的就是吐蕃,祿東贊沒想到方纔和他擦肩而過的竟然就是他們的對頭。而且看方纔李恪和蘇定方的模樣,顯然是極爲親近的,祿東贊不禁對蘇定方這個新任的涼州都督多了幾分擔憂。

祿東贊又接著問道:“長孫侍郎,方纔聽太子的話,似乎對咱們吐蕃很是熟悉呀。”

長孫衝回道:“那是自然,太子乃英武之人,熟知國事,對大唐邊州四夷也頗多瞭解,吐蕃自然也不例外。”

李恪其人,祿東贊到長安前便已經仔細熟悉過了,少年爲質,淮南治水,河東平亂,鼎定漠北,而後以庶子立嫡,入主東宮,可謂傳奇。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和李恪年紀相仿,甚至比李恪還要年長上兩歲,吐蕃人都說松贊干布是天縱英才,吐蕃聖主,遠勝歷代君王,就是祿東讚自己也是這般認爲的。

可就在剛纔見了李恪一面後,祿東贊產生了動搖,似乎大唐的儲君李恪還要更勝松贊干布幾分,至少李恪給祿東讚的壓力,是松贊干布都不曾給過他的,祿東贊原本心中野心勃勃的計劃也多了幾分動搖。

原本在祿東贊看來,李世民確是天下雄主,在李世民統領之下的大唐當世無雙,兵鋒無匹,吐蕃萬非其敵。但祿東贊和松贊干布都比李世民更加年輕,李世民在位,他們自然動不得大唐,可一旦將來李世民不在帝位了,那便是他們的東入大唐的良機,可現在看來又確非如此了。

李世民他們惹不起,似乎也同樣惹不起李恪,祿東贊腦海中回憶著方纔樣貌俊秀,在談笑間卻鋒芒畢露,雙目如電,似能看透人心的李恪的模樣,如果有的選,祿東贊是萬萬不願和這種人爲敵的。

祿東贊和吐蕃使團隨長孫衝在鴻臚寺安頓妥當後,待大唐的官員一走,祿東贊便連忙尋來了此次朝貢的副使桑布扎,叫到了自己屋中。

桑布扎和祿東贊極是熟稔,也都不是第一次爲使了,當年松贊干布逼娶尺尊公主之時,便是他和祿東贊爲使的,也算是老搭檔了。

“方纔我們在路上見過的太子李恪,你可還記得?”祿東贊上來便對桑布扎問道。

桑布扎回道:“自然記得,這位太子殿下叫人覺著有些琢磨不透,恐怕對我們吐蕃也不太友善。”

祿東讚道:“唐人皆知,大唐太子尚武,當年滅薛延陀之戰就是他一力主導的,他能成爲太子與滅薛延陀之功也有莫大的關係。方纔看他所言,似乎對我們吐蕃很是熟悉。”

桑布扎問道:“李恪對於我們吐蕃確是熟悉地有些過了,既然還知道瓊波邦色和象雄的事情,贊普欲伐象雄,國中知道此事的人可不多啊。”

祿東贊到:“你說大唐在我們吐蕃國內是不是有細作?”

桑布扎道:“若是吐蕃真有李恪的細作,恐怕還是贊普身邊的重臣,否則絕不可能知道此事。”

吐蕃欲取象雄是大事,更是絕密,整個吐蕃上下知道此事都不會超過十個人,而且都是贊普心腹近臣,李恪何以爲知道此事?李恪自然是有眼線安插在了松贊干布的身邊,而且還是高官近臣。

祿東贊點了點頭,擔憂道:“若是如此,那我吐蕃危矣,你即刻將這個消息傳信告知贊普,要贊普仔細徹查身邊的每一個人,切不可放過唐人的細作。”

吐蕃將來是要和大唐交鋒的,若是松贊干布的身邊近臣中竟然還有李恪的細作,這還了得。祿東贊不知自己這封信送回吐蕃能不能挖出那個“細作”,但因爲這封信整個邏些城都該鬧得雞犬不寧了。

桑布扎回道:“聽唐人說,這位太子殿下似乎最喜好美色,最愛去的地方是青樓妓館,可咱們來此未帶美人,而且這位太子殿下閱人無數,咱們吐蕃的美人也未必能入他的眼啊。”

祿東贊想了想道:“李恪既然喜好美色,常去青樓妓館,想必平日的花銷是不少的,唐廷太子的每日開銷都受朝臣監管,想必他的手頭也不會太寬裕,你準備一下,咱們送他些珍寶便好。”

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章 持節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十八章 請旨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章 奏對第十九章 夏乏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三章 歸寧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十八章 聘禮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章 初定第二章 拒辱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三章 結好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一章 朝覲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九章 醉客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
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章 持節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十八章 請旨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章 奏對第十九章 夏乏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三章 歸寧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十八章 聘禮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章 初定第二章 拒辱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三章 結好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一章 朝覲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九章 醉客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密市| 缙云县| 平武县| 天峻县| 伊川县| 剑阁县| 满城县| 巩义市| 河北区| 贵港市| 静乐县| 安岳县| 沾益县| 容城县| 大安市| 南开区| 民县| 那曲县| 库伦旗| 井冈山市| 柞水县| 和田市| 辽宁省| 阿城市| 镇宁| 皋兰县| 从化市| 保康县| 五华县| 威信县| 博湖县| 兴文县| 盐亭县| 滨州市| 隆尧县| 北川| 共和县| 元朗区| 潜山县| 景洪市| 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