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二章 蕭後

在汗庭的西北角,坐落著一羣毫不起眼的大帳,也不知是因爲年久的緣故,還本就是如此,大帳的外面蒙上了一層淺灰色,頗有歲月的味道。

頡利的汗帳在汗庭正中,位高權重的突厥貴族們的大帳又大多集中了東側與南側,而這些西北角大多住些落魄了的貴族,相比起來,這些東北角的大帳便顯得冷僻許多,平日裡也是鮮有人至。

不過此處縱然僻冷了些,但畢竟是在汗庭之中,又值佳節,總也不會太過冷清,更何況這裡還住著一個與衆不同的女子,蕭氏美娘。

說起蕭美娘興許有不知的,但若是說起她另外一個名號,滿大唐上下,不知道的還真不多。

蕭美娘,蕭後,前隋煬帝正宮皇后。

蕭後出自江南巨閥蘭陵蕭氏,本爲西樑孝明帝蕭巋之女,樑滅後嫁入楊廣的晉王府,楊廣登基後便被冊爲皇后,這六宮之主一坐便是十四年。

待十四年後楊廣被宇文化及誅殺於揚州行宮,蕭後便被亂軍裹挾,一路流離,一直到了與突厥交好的河北王竇建德的手中,才被義成公主以突厥的名義要了過去。

算到現在,蕭後已經在突厥待了有七年。

蕭後雖是義成公主所救,但她卻與義成公主不同。前隋既滅,義成公主視中原如仇鳩,而蕭後雖然失國,但依舊以世家女自居,自視爲漢人,所以蕭後與義成公主的關係倒也算不上親近。

爲了避免與義成公主牽扯地太深,蕭後便自請居於相對偏僻的西北,一待便是數年。不過今日,蕭後這裡卻來了一位小客人——阿史那雲。

阿史那雲早間與李恪生了口角,氣呼呼地離開後卻又不想回去汗帳哪裡與那些突厥貴族子弟應酬,於是便來了蕭後這裡。

蕭後雖與義成公主有時所見不同,顯得有些疏遠,但卻與阿史那雲很是親近,頡利與義成公主每日忙碌的時候,阿史那雲便是在蕭後的手邊長大的。

阿史那雲也常來此尋蕭後,每每阿史那雲有些話不便說於旁人聽時便來此說於蕭後聽,既爲蕭後解悶,自己也能找個輕訴的對象,這一次也不例外。

“如此說來,這唐的三皇子李恪倒是個犟脾氣了?”蕭後坐在胡凳上,看著阿史那雲,耐心地聽著阿史那雲講完早間發生的事情,淺笑著問道。

阿史那雲小小的個子,在蕭後的面前掐著腰道:“李恪何止是犟脾氣,簡直是狂妄自大,竟敢這樣同我說話。”

蕭後看著阿史那雲的模樣,憐愛地伸手摸了摸阿史那雲的頭頂,笑道:“如此說來,李家的那小子倒是惹惱了咱們的豁真了。”

阿史那雲點頭道:“正是,現在我想起他的樣子,心中還有一股子氣。”

蕭後問道:“既然如此,你何不將此事告知可汗,可汗想必會爲你做主的。”

阿史那雲聽了蕭後話,想了想,又搖頭道:“還是算了吧,此事不必叫父汗知曉。”

蕭後聽了阿史那雲的話,好奇地問道:“這又是爲何?”

阿史那雲回道:“以父汗的性子,若是我跟父汗說這些話,恐怕李恪少不了要吃些苦頭。”

阿史那雲本就性子不壞,此次她雖與李恪起了爭執,但也不曾想過要拿李恪如何,自然不會想著要將此事告知頡利。

看著阿史那雲的樣子,蕭後的臉上浮起了一陣別有意味的笑意。

阿史那雲是頡利的掌上明珠,自幼被頡利捧在手心,寵愛慣了,她若是耍起小性子來誰都哄不住,但偏偏就是今日,李恪已經當面衝撞了她,她竟還能忍下了這口氣,反倒爲李恪著想。

也許連阿史那雲自己都沒有想到,但是在蕭後的眼中,阿史那雲的言行已經很是反常了。

蕭後不禁對這個能叫阿史那雲改了脾性的李恪生了興趣,蕭後問道:“我倒還未曾見過唐皇三子李恪,此人如何?”

阿史那雲聽了蕭後的問題,想了想,纔回道:“李恪這個人嘛,長的倒是白白淨淨的,還算的上俊俏,就是這個脾氣太犟了些,莫說是我了,有時連父汗說話他都敢爭上兩句,我都爲他捏把汗。”

蕭後一邊聽著,一邊點了點頭道:“不卑不亢,倒與他的阿爹李世民有幾分相似。”

阿史那雲還是第一次自蕭後的口中聽到李世民這個名字,對神秘的大唐皇帝也很是好奇。

阿史那雲問道:“唐皇的脾氣也是李恪這般犟嗎?”

蕭後的臉色突然柔和了許多,似是在回憶什麼,過了片刻才道:“我十多年前曾在太原行宮見過唐皇李世民一眼,那是的李世民還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不過那時的李世民雖是少年,但卻進退有據,行事得體,已經能看得出絕非池中之物。”

提起李世民,提起大唐,這個曾爲前隋皇后的蕭美娘卻卻沒有義成公主那般激動與偏執的模樣,有的只是一種隨和與淡然,彷彿是在說著與她全然無關的事情,任誰都想不到,曾經的她也是南國那片沃土的女主人。

阿史那雲對蕭後道:“我見過李恪卻未見過唐皇,而外祖母見過唐皇卻未見過李恪,改日如有機會我將李恪帶來給你見見,看看他與唐皇到底有幾分相似。”

阿史那雲是義成公主之女,而義成公主在宗室中的位份卻比蕭後要矮上一輩,故而阿史那雲以外祖母相稱。

蕭後本就對李恪這個自請爲質的大唐皇子很是好奇,聽了阿史那雲的話,也點了點頭,笑道:“如此也好,我也見見故人之後。”

蕭後輩分不低,在蕭後的記憶中,李世民也只是少年一般的印象,蕭後口中的故人自然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弟,已經退位的太上皇李淵了。

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八章 惡陽嶺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十三章 召見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五章 定親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一章 擇師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三十章 事定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章 拉攏第十八章 請旨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二十章 初定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五十章 隨行第三章 靈州軍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十四章 拉攏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六章 岑長倩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四十九章 放糧
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八章 惡陽嶺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十三章 召見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五章 定親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十一章 擇師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三十章 事定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章 拉攏第十八章 請旨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二十章 初定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五十章 隨行第三章 靈州軍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十四章 拉攏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六章 岑長倩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四十九章 放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锦州市| 榆树市| 辽阳市| 永修县| 招远市| 宝兴县| 杭锦后旗| 金塔县| 左云县| 绥化市| 萨迦县| 萨迦县| 荣成市| 兴宁市| 镇巴县| 和平区| 兴义市| 蕉岭县| 丰宁| 中山市| 梧州市| 隆回县| 句容市| 青海省| 若尔盖县| 舞阳县| 合作市| 团风县| 太白县| 塘沽区| 安福县| 乳源| 肥东县| 绵竹市| 疏勒县| 锦州市| 嵊泗县| 兴安县| 略阳县|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