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4章 四路大軍南下

天武皇帝斟酌了一下語氣,問道:“遼東楊氏很強?”

張欒和劍乘風相視一眼,說道:“陛下,遼東楊氏很強,楊正山此人也很強!”

“陛下應該聽說過楊正山吧?”

天武皇帝搖搖頭,“沒有!”

得,時間能夠抹除任何人的痕跡,連楊正山也不例外。

他已經太久沒有出現在大榮世人的眼前,致使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

張欒想了想,說道:“楊正山,也就是第一代靖安侯,出身農戶,僅用十多年就成爲了重山鎮總兵,並且被崇宗皇帝封爲靖安侯!”

崇宗皇帝就是承平帝,楊正山這個靖安侯是承平帝封的。

“此人善練兵,善兵法,善奇謀,殺伐果斷,百戰百勝!”

“東海胡族覆滅,楊正山有奇功,上代慶王叛亂就是楊正山平掉的,並且還一把火燒死了兀良胡族的十萬胡騎!”

“再之後,楊正山還率領水師征討星月門,一戰覆滅星月門!”

“率領三萬精銳轉戰四千裡,遠襲兀良王庭。”

“如今兀良王庭分裂就是他那一戰造成的!”

天武皇帝聽完後,說道:“我想起來了,我以前聽說過此人,不過他不是離開大榮了嗎?”

張欒說道:“沒錯,他是離開大榮了,但是楊家並沒有完全離開大榮,重山鎮、騰龍衛一直都掌控在楊家手中!”

“如今重山鎮大軍南下,必然是受到了楊正山的指使!”

“陛下,重山鎮不但兵強馬壯,還有很多先天武者,而且楊家的先天武者可能更多!”

天武皇帝眉頭微皺,問道:“什麼意思?”

張欒深吸一口氣,“楊正山的修爲無需多說,我可以肯定他的實力遠在我之上,而楊家除了楊正山外,他的三個兒子都是先天武者,還有他的夫人鬱氏也是一位先天武者!”

“還有,楊氏一族最少有五個先天武者。”

“大榮朝堂爲何不敢動遼東楊氏,就是因爲遼東楊氏的實力太強,而當年楊正山爲何離開大榮,也是因爲當時的楊家已經強大到讓朝堂忌憚的地步!”

天武皇帝眉頭皺起,“那豈不是遼東楊氏可能比大榮朝堂還強?”

張欒露出一抹苦笑,“沒錯!如果楊家回來,那楊家和遼東楊氏的實力還要強過之前的大榮朝堂!”

他與楊正山的交情不錯,對楊家的瞭解也算細緻,因此他對楊家最爲忌憚。

天武皇帝有些不高興,他覺得楊家可能很強,但張欒這麼說卻有些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意思。

“王鶴前輩,你對楊家瞭解嗎?”天武皇帝看向剛剛加入他麾下的王鶴,問道。

他對王鶴還是很尊重的,畢竟王鶴也是一位老前輩,而且還助他拿下的京都。

王鶴捋著鬍鬚,搖搖頭,“老夫對楊正山瞭解不多,但也知道楊正山此人不簡單!”

他沒有與楊正山打過交道,他們王家也與楊家沒有太多的交情,但是他以前在京都也沒有少聽說楊正山的事蹟。

天武皇帝想了想,覺得對楊家和楊氏一族重視一些也沒有什麼,於是他問道:“那諸位的意思是?”

“舉兵北上,阻擊重山鎮大軍!”張欒毫不猶豫的說道。

“可是我們之前的計劃是南下入江南!”天武皇帝皺著眉頭說道。

比起富庶的江南來,他是真不喜歡遼東那片苦寒之地。

雖然這些年遼東還算繁榮,可是遼東再繁榮也比不上江南。

所以他們之前制定的計劃就是打下京都之後,迅速南下。

張欒微微搖頭,“此一時彼一時,楊家既然已經出手,我們必須要全力以赴,絕不能輕視。”

“陛下,遼東楊氏的威脅絕對比江南慶王的威脅更大!”

天武皇帝皺著眉頭,他看了看張欒,又看了看一臉認同的劍乘風。

“那就舉兵北上!”

天武皇帝能從一個山大王走到如今的地步,自然有自己的長處。

而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聽勸。

願意接受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勸說。

張欒、劍乘風和王鶴無疑是他麾下最有能力最有本事的人。

不過天武皇帝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問道:“我們能不能拉攏楊家?”

這個問題倒是問住了張欒等人。

“這~~”

張欒遲疑了一下,“估計很難!”

“爲何?”天武皇帝問道。

張欒想了想,說道:“可以嘗試一下,不過陛下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

天武皇帝也只是想嘗試一下,並不認爲真的可以將楊家拉攏到自己麾下。

“也好,此事就由張前輩負責吧。”

“至於舉兵北上的事情,暫時也不著急,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還需要時間休整!”

“大家先商量出一個章程來,然後在按照章程行事!”

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決定想讓將士們休整十日再北上。

不是他們不想盡快北上,實在是他們現在沒辦法北上。

將士們需要休整,糧草需要籌集。

京都以北的府縣並沒有在他們手中,他們若是想要北上,怕是需要一個個打過去。

重山鎮大軍南下也不是一時半會能過來的,所以他們無需太趕。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防備江南的陳恆昌。

而此時,楊承業率領三萬鎮標營已經抵達了平遠東陽府,與林展碰上了面。

重山鎮大軍南下,最先行動的不是重山鎮的各路參將,而是餘通海的北海水師。

在接到楊承業的命令之後,餘通海立即率領北海水師南下,只是三天的功夫,他們就有一萬將士進駐薊州,封鎖了濡河河道。

一旦濡河河道被封鎖,那就相當於切斷了遼東和京都的聯絡。

楊承業南下,濡河封鎖,所代表的意義並不是什麼大戰將至,而是改朝換代。

在楊承業抵達東陽府的第一時間,就意味遼東這片地域徹底改朝換代了。

遼東的主人不再是大榮皇帝,不再是大榮朝堂,而是楊家。

遼東的將士們和官員們很快就接受了這一點。

從今以後,遼遠和平遠兩省不再歸屬於朝堂管轄,而是直接由重山鎮大將軍府管轄。

楊承業沒有封王,更沒有稱帝,他只是以靖安侯府的名義組建大將軍府,總理重山鎮和遼東的一切軍政事宜。

而在名義上,他也不是造反,而是誅叛逆,扶社稷。

除了遼東之外,遼西也在納入重山鎮大將軍府的管轄範圍,

中路建寧衛參將楊勤騰,金州衛楊繼山已經率領援兵營南下遼西東晟府,原重山鎮巡撫蔣南國被楊承業任命爲遼西巡撫,統領遼西一切政務。

陸文淵已至重山關,爲大將軍府總理官,雖然這個總理官屬於臨時官職,但所以人都明白陸文淵就是大將軍府之下的文官第一人。

原重山鎮布政使鄭玉林被任命爲遼遠巡撫,林展被任命爲平遠巡撫,如此大將軍府治下文官體系算是完成了基本框架。

重山鎮和遼東的文官調配看起來有些兒戲,但實際上將楊家那深厚的底蘊體現的淋漓盡致。

陸文淵、林展自然不必多說,可是如鄭玉林這樣的高官,楊家麾下也有很多,而且楊家還有很多年輕可用的官員。

以楊家的底蘊,很輕易的就能在遼東建立一個完整的小朝廷。

所以當楊承業抵達東陽府的時候,重山鎮小朝廷就已經高效的運轉起來。

大量的民夫將無數糧草運送到薊州,大量軍隊開拔,大量新兵接到招募,大量的文官調任,一時間整個重山鎮和遼東都忙得熱火朝天。

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所擁有的不只是強大的軍隊,還要有更加強大的後勤保障體系。

而此時重山鎮和遼東水陸並進,將重山鎮大將軍府強大的後勤保障體系體現的淋漓盡致。

東陽府城內的布政使司衙門內,楊承業和林展正商量著出戰事宜。

“目前薊州那邊已經存儲三十萬石糧草,足夠十萬大軍三個月的消耗,不過馬料有些不足,咱們軍中多騎兵,戰馬超過六萬匹,這馬吃的比人還多!”

“目前,薊州只能保證兩個月的馬料供應!”

林展一邊爲楊承業續著茶水,一邊說道。

目前重山鎮大軍分爲四路,中路由楊承業親自率領,目前有三萬鎮標營,後續還有三萬楊家軍,總計六萬大軍,其中有將近一半是騎兵。

西路有重山鎮中路建寧衛和金州衛楊繼山兩路援兵營,有一萬五千將士,他們會暫時駐紮在東晟府,可策應中路大軍,也可支援隴原北部的周蘭。

東路有重山鎮南路定遼衛和東路鬆州衛援兵營,也有一萬五千將士,他們現在已經在濡河北岸,隨時可以渡河進入永平府。

水陸有騰龍衛的北海水師,有大小戰船三千艘,水師將士三萬人,可以在東海策應東路大軍,也負責爲大軍運輸糧草。

重山鎮的糧草南下都是從騰龍衛那邊裝船運到薊州的。

四路大軍加起來總計十二萬,另外還有隨軍的工匠、民夫四萬餘,以及負責糧草押運的兵丁和民夫十萬。

總計出動將士和民夫超過二十六萬,可稱三十萬大軍。

聽起來似乎兵力很少,遠不如大梁的三十萬大軍。

但實際上大梁的三十萬大軍還不如重山鎮的三十萬大軍,大梁的三十萬大軍雖然都被視爲軍隊,但實際上真正的精銳不足十萬,剩下的那些還不如重山鎮的兵丁。

目前來說,兩方的兵力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只不過重山鎮這邊的大軍比較分散,而大量的三十萬大軍都聚集在京都周圍。

“糧草的事情不用著急,重山鎮的糧草足以支撐三十萬大軍打一年的仗!”楊承業笑道。

林展雙眸一亮,“重山鎮有這麼多糧草?”

這些天他一直都在費心爲大軍籌備糧草,雖然這些年平遠省還算風調雨順,但是在糧草儲備上,平遠省並沒有儲備太多。

林展做過估算,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他今年應該能籌備百萬石糧草,這是在收繳了夏稅和秋稅之後的情況下。

而目前,他最多也就只能調用五十萬石糧草。

五十萬石聽起來很多,但這人吃馬嚼的,根本不夠幾個月的消耗。

這麼說吧,按照重山鎮的軍制,一萬大軍,每月消耗的糧草就要在兩萬石上下,包含將士們的口糧和戰馬的草料。

平均下來,一人一馬一個月就要消耗兩石糧草。

這只是糧食,還有肉食,菜蔬等等。

重山鎮的軍糧還是很豐富的。

楊承業笑道:“爺爺給了我一千萬兩白銀,從一年前開始,這些白銀就換成了糧食和軍械陸續運到了復州和騰龍衛。”

“目前復州和騰龍衛都備有大量的糧草和軍械!”

林展露出了恍然的神色,“原來如此!”

“不過師父他老人家在哪?”

林展有些想念楊正山了,他已經十多年沒有見過楊正山了。

楊承業想了想,“不知道,可能就在東陽城!”

他是真不知道楊正山在哪裡,楊正山之前在重山關他是知道的,但是現在在哪,他就不知道了。

他覺得楊正山應該是跟過來了。

“這樣啊!”林展道:“也不知道他老人家願不願意來見見我!我都十多年沒有見過師父和師母了!”

就在兩人說話時,門外突然有人通傳道:“侯爺,門外有人求見!”

“什麼人?”楊承業問道。

“來人自稱是安雨行、周天賜和樑勝澤!”

楊承業與林展相視一眼,立即明白這是幫手來了。

“快快有請,算了,我還是親自去迎接吧!”

第634章 他們不會躲起來了吧!第150章 烏家堡烏家第477章 未雨綢繆總好過臨時抱佛腳!第51章 入臨關堡第224章 起名,出征第234章 男兒行,當暴戾。事與仁,兩不立。第453章 有人看上咱們家的承茂了第506章 招聘大會,搶購大會第64章 戰果和繳獲第607章 延平帝駕崩第261章 這打兒子是不是也要趁早?第464章 皇衛司辦案,爾等還不讓開?第623章 先天武者的臉面第328章 五軍營,親兵營第440章 楊承業大婚第643章 爾等爲何投降的這麼快?第369章 攻城戰第660章 最大的障礙第384章 收拾殘局第306章 半步先天第576章 兀良王庭的財富第119章 安源州城上任第424章 先天之境,空間變化第277章 發展計劃第364章 沒卵子的閹宦,你以爲老夫怕你啊!第380章 諸軍齊至第647章 大榮西南亂局第229章 楊正山的貪婪第491章 姑娘們,別停啊,來來,接著奏樂接著舞!第560章 延平帝對朝堂的掌控力第39章 有人選了?第454章 難民遷移第538章 風浪越大,死的人越多。第656章 千杯醉第635章 父子兄弟齊上陣第513章 鬱州亂局第246章 兩軍匯合,再見周蘭第138章 一張手令三百兩!第32章 大雪第560章 延平帝對朝堂的掌控力第488章 老夫就算是收徒,也不會收你個糟老頭子!第431章 雪原胡族雪靈宮第601章 楊明昭的班底第584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678章 打蛇打七寸第47章 前往重山關第313章 張家的船隊第310章 回騰龍衛第105章 感覺你就像我的長輩一樣第284章 紅雲有很多媳婦第48章 被包養的感覺第644章 大靖王朝第522章 我就是捨不得,怎麼了?第168章 同門師兄弟也是兄弟,叫姐夫也沒什麼不對吧。第548章 楊明誠居然在偷偷的抹眼淚。第385章 太子的三層目的第502章 挑釁 衝擊 廝殺第224章 起名,出征第80章 要下雨了!第329章 出海航行第253章 捷報傳京都,家書第679章 夜襲與攻城第647章 大榮西南亂局第313章 張家的船隊第583章 咱們家可不養紈絝!第63章 陷陣之志,有死無生!第508章 有做狗頭軍師的潛質(發錯章節了,已修改)第494章 曾孫出世第376章 千重山,迎河第100章 大凌國第58章 夔牛勁第551章 你們活該被追殺!第273章 大雪第28章 兩者相爭即爲武第549章 意境,誠於心,誠於槍!第285章 新的一年第176章 洞房花燭第64章 戰果和繳獲第259章 突如其來的鴻運第44章 梁氏布莊第456章 深仁厚德蓋養遼東千萬百姓!第392章 人情第389章 兇險與機遇第66章 潰兵第276章 我怕小明昭吃不到!第54章 針線作坊第467章 急信,突如其來的升遷第519章 救命之恩,以身相許?第300章 驛站驛丞第245章 趁虛而入第486章 愛卿還是多操勞幾年吧!第17章 我也喜歡漂亮的,所以你要娶個賢惠的。第235章 胡族高手第563章 刺殺,刺殺第221章 夫君最厲害第445章 老夫曰盡數可殺第206章 劉元府的回信第522章 我就是捨不得,怎麼了?第550章 意外的相遇第622章 過來,讓老祖宗抱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光泽县| 贵南县| 醴陵市| 绥德县| 班玛县| 自治县| 射阳县| 高青县| 富锦市| 万年县| 鲁山县| 客服| 乌鲁木齐县| 九江市| 团风县| 闵行区| 高碑店市| 峨边| 霞浦县| 牟定县| 周口市| 衡水市| 永寿县| 菏泽市| 棋牌| 大邑县| 大竹县| 中方县| 元江| 栾川县| 通海县| 敖汉旗| 威远县| 涞源县| 平江县| 会宁县| 苍南县| 洛阳市| 钟山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