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4章 曾孫出世

收到聖旨,楊正山正式上任演武閣武正之職。

不過演武閣現在連個衙門都沒有,還只停留在紙面上,所以他這個武正依然無事可做。

好在很快朝堂就給演武閣選好了駐地。

演武閣不同於國子監,國子監是讀書的地方,有教室和宿舍即可,而演武閣是武者修煉之地,最少也要有個校場才行。

所以朝堂給演武閣選的駐地並不在城內,而是在城南的皇家獵場內。

皇家獵場四周修砌圍牆120裡,周闢四門,內建衙署,設總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負責管理。苑內設立二十四園,養育禽獸,種植果蔬,供皇帝和權貴打獵享樂。

延平帝也是大方,直接拿出一座莊園作爲演武閣的駐地。

楊正山收到消息之後,立即跑過去看了看。

莊園很大,佔地大概在百畝左右,原本是用來種植果蔬,內有房舍上百間,供奴僕居住。

不過若是把這裡當做演武閣的駐地,還需要好好修建一番才行。

奴僕要全部搬走,房舍要擴建,還要建造圍牆,將其與皇家獵場分割開。

楊正山大體上規劃了一下,畫了一張圖,就丟給工部了。

修建演武閣自然是工部的活,他一個武正可不管這事,再說他現在也沒有地方徵調工匠。

工部辦事還是很麻利的,五月下旬就派人進入演武閣駐地開始營建了。

主要還是延平帝催得緊,當然演武閣也沾了尚武寺的光,延平帝急著組建尚武寺,演武閣跟著搭了個順風車。

五月二十八,建昌侯張欒歸京出任尚武寺寺卿之職。

時間進入六月份,尚武寺的組建進入瞭如火如荼的階段。

朝堂下發公文,要求十三省布政使司爲尚武司建造衙門。

同時,兵部從九大邊鎮挑選將士充實尚武寺。

另一邊,楊正山也在爲演武閣的組建忙碌著。

演武閣的修建事宜不需要他管,但是演武閣的官吏和教習卻需要他親自處理才行。

其實演武閣不需要修爲太高的武者,因爲演武閣招收的弟子都是初入後天境的武者。

想要成爲演武閣的弟子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

年齡在二十二歲以下。

修爲要達到後天境。

唯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進入演武閣。

演武閣培養的是有潛力的武者,也就是天才。

雖然這樣的要求可能會錯過一些大器晚成的武者,但這對演武閣來說這是最合適的挑選弟子的方法。

教導初入後天境的武者,有著後天五層的修爲就足夠了。

除了修爲要求外,演武閣的教習還要擅長練兵。

演武閣培養的不是單純的武者,而是能領兵作戰的武官。

簡單來說,演武閣就是一座軍校。

以後演武閣內走出來的弟子,都會得到朝堂的任命。

楊正山的目標就是將演武閣打造成大榮的黃埔軍校。

未來演武閣的弟子會成爲大榮軍中的中堅力量。

因此,演武閣的弟子都要接受軍事訓練。

這也致使演武閣的教習不但要有後天五層以上的修爲,還要擅長練兵。

而最適合在演武閣做教習的人選無疑是重山鎮鎮標營和騰龍衛的將士。

原因很簡單,重山鎮鎮標營的將士都是按照楊正山的要求訓練出來的,他們訓練的內容與楊正山一脈相承,最符合楊正山的心意。

因此兵部從重山鎮和騰龍衛抽調了二十多名將士充當演武閣的教習和助教。

除了教導武道和軍事訓練的教習,楊正山還在工部和太醫院挑選了幾位匠師和太醫在演武閣充當老師。

六月初八。

演武閣第一批教職工人員全部到齊,包含楊正山在內,總計四十三人。

人數比較少,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哪怕有朝堂的支持,一時半會也找不到那麼多合適的人手。

再說,演武閣第一批弟子,楊正山也沒有打算招收太多。

按照楊正山的計劃,演武閣今年只招收三百名弟子,等明年演武閣的駐地建造起來,再擴張至千人。

站在演武閣駐地的房舍前,楊正山看著站在一起的四十多人。

演武閣設有武正一人,從四品,司業兩位,正五品,監丞一位,從五品,主簿一位,從七品。

另暫設教習十二名,武道教習四人,訓練教習四人,兵法博士兩人,匠師博士一人,醫藥博士一人,皆爲從五品。

暫設助教十八人,從六品,典籍兩人,從八品,倉大使和庫大使各一人,從九品。不入流的吏目十三人。

這便是演武閣所有的在編人員,當然,這只是演武閣暫時的人員數目,隨著演武閣駐地的各項建築建造完成以及招收的弟子變多,演武閣也會擴編教習、助教等官吏的數量。

不過目前來說,有這些人已經足夠了。

先把演武閣的框架搭建起來,再慢慢發展壯大。

楊正山對演武閣的重任進行了簡單的訓話之後,便帶著兩位司業和一位監丞來到了演武閣的堂屋。

目前演武閣有房舍上百間,不過都是之前負責種植果蔬的奴僕所居住的房舍,所以修建的比較簡樸,跟個小村子一樣。

而演武閣的主院堂屋也只是一座稍微大點的院子,原本是給這裡的管事居住的,現在暫時作爲楊正山辦公的地方。

兩位司業分別是由兵部主事升遷過來的洪巖封和由國子監監丞升遷過來的萬書,監丞則是從大理寺評事升遷過來的包朗。

這三位其實都是文官,幾乎沒有修爲可言,而他們的職責就是負責演武閣的日常運轉。

而真正負責教導弟子的其實是楊正山,當然楊正山只是主導,具體教授和訓練還要靠下面的教習。

“這裡條件簡陋,大家就先湊合一下吧!”

堂屋中,楊正山坐在主位上,隨意的說道。

三人恭恭敬敬的站在楊正山面前。

楊正山看了他們一眼,說道:“你們可能不太瞭解老夫,老夫向來隨和,在老夫面前無需如此拘謹!”

隨和!

三人一聽,心裡都泛起了嘀咕。

你可是殺人不眨眼的殺神,在北地屠戮十餘萬胡族,在關山口一把火燒死了十萬大軍。

還有你連寧王的面子都不給,把寧王奚落了一頓也就罷了,居然上奏請陛下讓寧王就藩。

你隨和,誰信啊!

對於自己這位新上官,三人也不是不瞭解。

相反,再來之前,他們可是好好的打聽了一番。

結果就是這位是個蠻橫的主。

見三人依然不說話,楊正山也懶得廢話,直接吩咐道:“洪大人,你暫時負責咱們演武閣的修繕工作,教室、房舍、校場等等,全部都要修整一遍,雖然現在條件簡陋了一些,但我們也要做的漂亮點才行。”

工部建造的駐地一時半會肯定無法入住,現在演武閣就這百餘間房舍,修繕一下,湊合湊合先用著。

“下官遵命!”洪巖封領命應道。

“萬大人,你負責招收弟子的事宜,第一批弟子我們只能在京都招收,以勳貴官宦子弟爲主,老夫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寧缺毋濫。”楊正山又說道。

演武閣根本不怕招不到弟子,因爲演武閣的弟子未來都可以進入軍中充任中層武官。 這對很多勳貴子弟和官宦子弟都很有吸引力的。

別看勳貴子弟身份尊貴,但實際上他們想要找個差事也不容易。

大部分勳貴子弟是沒有爵位繼承的,等他們的老子過世,分家之後,他們也就淪爲了平頭百姓,當然,他們肯定會比普通百姓富裕。

嫡子還好一些,都是同胞兄弟,長兄多少會照顧一些。

可那些庶子,能謀個官身,已經算是有福的了。

就比如趙遠,他就是睢陽伯府的庶子,最初在軍中也就謀了個百戶的職位,不過他比較幸運,得到了周蘭的看重。

再比如樑謹言,出身於常平侯府,還是嫡孫,也不過在五城兵馬司混了個正七品的副指揮使。

其實大部分勳貴子弟最終都淪落爲底層的官吏,能有個差事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那些不受人待見的庶子,最終只能跑到鄉下做個土財主。

而相比之下,只要能進入演武閣,未來在軍中最少也是個千戶把總起步。

當然如果有著後天三四層修爲,進入軍中也能混個千戶把總之類的官職,演武閣也不能讓人一步登天,只能讓人更加順利的謀得一個比較不錯的官職。

而且演武閣還有楊正山坐鎮,以後凡是演武閣走出去的弟子,都可以自稱爲楊正山的門生。

但凡有點野心的勳貴子弟和官宦子弟,就應該不會拒絕加入演武閣。

只是想加入演武閣並不容易,二十二歲以下的後天武者,只是這一道門檻就能擋住九成九的人。

“下官遵命!”萬書領命道。

楊正山又對包朗吩咐道:“包大人,這段時間應該會有不少物資送來,到時候你負責入庫事宜。”

“喏!”包朗應道。

演武閣需要的物資很多,各種兵器無需多說,還有戰馬、礦石、藥材、功法、典籍等等。

物資的整理和存放也是一件繁瑣的事情,需要有個專門的人負責。

將事情吩咐下去之後,楊正山就先行離開了。

演武閣招收弟子的時間已經定下來了,七月初一,距離現在還有二十多天的時間。

這二十多天,足以讓演武閣做好準備了。

比起執掌重山鎮來說,一個小小的演武閣對楊正山來說太輕鬆了。

所以楊正山也沒有打算在演武閣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他做甩手掌櫃做的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帶著幾名親隨,楊正山騎馬返回侯府。

守門的護衛見他回來了,喜氣洋洋的上前說道:“侯爺,孫少夫人生了,恭喜侯爺!”

楊正山眉宇一挑,他的小曾孫出世了?

咱這輩分終於還是長了!

從今天開始,咱就是曾祖父了。

來不及多說,他快步朝著楊承業的院子走去。

“老爺回來了!”

他還未到院子,就聽到有丫鬟通風報信了。

很快,楊家衆人紛紛從堂屋中走出來。

“爹!”

“爺爺!”

“拜見老爺!”

一大羣人呼啦啦的喊道。

鬱青衣站在堂屋內,懷裡還抱著一個襁褓。

“哈哈,來來,先讓我看看孩子!”

楊正山上前接過襁褓中的小嬰兒。

小傢伙正睜著一雙大眼睛好奇的打量著這個未知的世界。

皺巴巴的小傢伙看起來有些醜。

“老爺,是個男孩!”鬱青衣笑道。

楊正山微微點頭,小心翼翼的伸手逗著小傢伙。

不過小傢伙很不給面子,根本不願意理他這個曾祖,總是歪頭想看別的地方。

“爺爺!”楊承業湊到近前來,笑的跟個二傻子似的,絲毫沒有以往的沉穩。

楊正山對他點點頭,“以後就是當爹的人了,要有個當爹的樣子!”

楊承業傻笑的撓撓頭,也不說話。

楊正山轉而看向鬱青衣,“俞氏如何?”

“挺好的,剛纔喝了一碗安神湯,現在已經睡下了!”鬱青衣道。

“那有沒有派人去東平侯府報喜?”

“已經讓吳海去了!這時候應該到了!”

楊正山點點頭,轉而又將目光放在小傢伙身上。

小傢伙大概是累了,這時候已經閉上眼休息了。

楊正山小心的伸手摸了摸小傢伙的脈搏,很強勁的脈搏,是個健康的小傢伙。

楊家新添曾孫的消息很快就在京都傳開了,洗三禮當天,不少人跑來侯府道喜。

洗三禮就是嬰兒出生後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爲嬰兒祝吉也叫做“三朝洗兒”。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滌污穢,消災免難;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

不過楊家以前從未爲孩子辦過洗三禮,因爲洗三禮非常繁瑣,而且在遼東那邊對於洗三禮並不是很重視,倒是京都這邊對洗三禮很重視。

正所謂入鄉隨俗,楊家既然來了京都,那就按照京都這邊的風俗辦了一場洗三禮。

小傢伙的洗三禮自然少不了他外家的長輩。

東平侯府的一衆女眷都跑來給這小傢伙添盆。

所謂舔盆就是近親依尊卑長幼帶頭往盆裡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金銀錢幣之類的物件。

添盆結束,收生姥姥就拿起棒槌往盆裡一攪。

“一攪兩攪連三攪,哥哥領著弟弟跑。七十兒、八十兒、歪毛兒、淘氣兒,唏哩呼嚕都來啦!”

收生姥姥就是穩婆,這洗三禮就是穩婆主持的。

穩婆一邊小心翼翼的給小傢伙洗著身子,一邊嘴中還唸唸有詞。

“先洗頭,作王侯;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洗蛋,作知縣;洗洗溝,做知州”。

等洗完之後,“添盆”的金銀錁子、首飾、雞蛋、喜果兒、糕點之類的,全部都被收生姥姥給拿走了。

看著穩婆一張老臉笑的跟花兒一樣,楊正山嘴角微微抽動。

喵的,那可是有上百兩銀子,這穩婆今天算是賺大了!

其實洗三添盆只是意思一下,大家頂多給點碎銀子金錁子,不會放太多的銀錢,不過今日皇后娘娘派了個女官過來,不但送來了大量禮物,還在添盆時放了一錠金子。

當穩婆看到那錠金子落入澡盆時,嘴都笑歪了,說話都不利索了。

第33章 胡騎退去,佃戶第47章 前往重山關第111章 新媳婦進門第120章第108章 擴建迎河堡第586章 準備前往星月島第2章 成爲鰥夫,咱也可以續絃第483章 先天令,藏功閣第92章 先生有大才啊第102章 追擊第21章 春節,起名第93章 金刺血藤,李氏產子第616章 攻佔保寧府第187章 兩位老人家嘮嗑第21章 春節,起名第543章 一等侯,世襲罔替第509章 丹藥煉製第401章 暗流涌動,新朝服第201章 樑三公子第165章 攤牌了,老子給你們找了個後孃,你們有意見嗎?第34章 周蘭的謝禮第542章 歸京第309章 燙手山芋第201章 樑三公子第655章 貴客臨門第563章 刺殺,刺殺第339章 女子訓練營與燒製玻璃第217章 今日天下太平,並無大事第527章 騰龍衛近況第553章 王彬的困境第492章 尚武寺 演武閣第226章 習慣成使然第278章 玉衡刀客黃毅福第310章 回騰龍衛第569章 不能滅掉兀良王庭第360章 三軍會師第72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361章 兵臨鬆州城第634章 他們不會躲起來了吧!第130章 你是什麼修爲?第181章 老不羞第32章 大雪第339章 女子訓練營與燒製玻璃第243章 惜纔是德,薦纔是功。第116章 調令,升遷第643章 爾等爲何投降的這麼快?第217章 今日天下太平,並無大事第413章 獻寶,鬱青衣進京第237章 你們真的屠戮了七個族落?第469章 四百七十章受到驚嚇的周蘭第279章 一羣小嘍囉,靠一邊去!第424章 先天之境,空間變化第403章 太子無道,禍亂朝綱第41章 灌雞湯第109章 周蘭的雷利手段第22章 雙喜臨門第520章 老夫那曾孫配不上你家的丫頭?第649章 媽呀,他怎麼來了?”第311章 衛城的建設與規劃第372章 滑不溜秋的老太監第303章 富商張家第241章 多巴託,老夫來了第338章 迴歸,新一年的練兵計劃第349章 書信傳四方第50章 規矩,變化第584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395章 楊將軍真會開玩笑。第107章 混元鍛體法,千機手第188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327章 售賣宅院和店鋪第230章 勢不可擋第96章 烽煙再起第458章 讓萬民敬仰,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第38章 我公爹是楊正山第11章 姜家村匪患第238章 兩軍匯合第622章 過來,讓老祖宗抱抱!第154章 新馬場選址第108章 擴建迎河堡第221章 夫君最厲害第245章 趁虛而入第278章 玉衡刀客黃毅福第562章 重山鎮驚變第250章 聲東擊西第582章 江湖規矩第467章 急信,突如其來的升遷第24章 練兵第414章 蜂王蜜,三黃李第578章 從容撤離,兩軍匯合第147章 爺爺,這是奶奶嗎?第339章 女子訓練營與燒製玻璃第45章 說親第244章 楊氏五虎第648章 四爺造反了!第490章 侯爺若是想聽曲,老身可以幫侯爺挑幾個姑娘!第351章 朝堂之爭第86章 意外之客,盧二爺第457章 新皇無德,禍及蒼生第310章 回騰龍衛
第33章 胡騎退去,佃戶第47章 前往重山關第111章 新媳婦進門第120章第108章 擴建迎河堡第586章 準備前往星月島第2章 成爲鰥夫,咱也可以續絃第483章 先天令,藏功閣第92章 先生有大才啊第102章 追擊第21章 春節,起名第93章 金刺血藤,李氏產子第616章 攻佔保寧府第187章 兩位老人家嘮嗑第21章 春節,起名第543章 一等侯,世襲罔替第509章 丹藥煉製第401章 暗流涌動,新朝服第201章 樑三公子第165章 攤牌了,老子給你們找了個後孃,你們有意見嗎?第34章 周蘭的謝禮第542章 歸京第309章 燙手山芋第201章 樑三公子第655章 貴客臨門第563章 刺殺,刺殺第339章 女子訓練營與燒製玻璃第217章 今日天下太平,並無大事第527章 騰龍衛近況第553章 王彬的困境第492章 尚武寺 演武閣第226章 習慣成使然第278章 玉衡刀客黃毅福第310章 回騰龍衛第569章 不能滅掉兀良王庭第360章 三軍會師第72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361章 兵臨鬆州城第634章 他們不會躲起來了吧!第130章 你是什麼修爲?第181章 老不羞第32章 大雪第339章 女子訓練營與燒製玻璃第243章 惜纔是德,薦纔是功。第116章 調令,升遷第643章 爾等爲何投降的這麼快?第217章 今日天下太平,並無大事第413章 獻寶,鬱青衣進京第237章 你們真的屠戮了七個族落?第469章 四百七十章受到驚嚇的周蘭第279章 一羣小嘍囉,靠一邊去!第424章 先天之境,空間變化第403章 太子無道,禍亂朝綱第41章 灌雞湯第109章 周蘭的雷利手段第22章 雙喜臨門第520章 老夫那曾孫配不上你家的丫頭?第649章 媽呀,他怎麼來了?”第311章 衛城的建設與規劃第372章 滑不溜秋的老太監第303章 富商張家第241章 多巴託,老夫來了第338章 迴歸,新一年的練兵計劃第349章 書信傳四方第50章 規矩,變化第584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395章 楊將軍真會開玩笑。第107章 混元鍛體法,千機手第188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327章 售賣宅院和店鋪第230章 勢不可擋第96章 烽煙再起第458章 讓萬民敬仰,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第38章 我公爹是楊正山第11章 姜家村匪患第238章 兩軍匯合第622章 過來,讓老祖宗抱抱!第154章 新馬場選址第108章 擴建迎河堡第221章 夫君最厲害第245章 趁虛而入第278章 玉衡刀客黃毅福第562章 重山鎮驚變第250章 聲東擊西第582章 江湖規矩第467章 急信,突如其來的升遷第24章 練兵第414章 蜂王蜜,三黃李第578章 從容撤離,兩軍匯合第147章 爺爺,這是奶奶嗎?第339章 女子訓練營與燒製玻璃第45章 說親第244章 楊氏五虎第648章 四爺造反了!第490章 侯爺若是想聽曲,老身可以幫侯爺挑幾個姑娘!第351章 朝堂之爭第86章 意外之客,盧二爺第457章 新皇無德,禍及蒼生第310章 回騰龍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嵩明县| 松滋市| 邳州市| 繁峙县| 石河子市| 克东县| 双鸭山市| 绍兴县| 区。| 舟曲县| 澄城县| 马尔康县| 宣威市| 彭泽县| 勃利县| 陈巴尔虎旗| 永康市| 重庆市| 长乐市| 皮山县| 响水县| 华池县| 谷城县| 乐平市| 葵青区| 淮滨县| 平谷区| 徐闻县| 肃南| 五常市| 聂荣县| 台中县| 林甸县| 虎林市| 农安县| 库尔勒市| 新竹市| 肥乡县| 通城县|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