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

一天一夜的奮戰,將士們已經付出了全部努力,眼前還是有無盡的防守工事,有長壕,有枕戈以待的東胡強敵,沒有人還相信能擊穿敵人的防線,獲得錦州的囤糧。

絕望的氣氛在殘餘的大軍頭頂盤旋,失敗已經不可避免,無非就是時間問題了。軍中的儲糧在會戰之前全部用光,給將士們盡力一餐和準備了剩下一兩天的乾糧。

兩天之後,每個人怕是連走路的力氣也沒有了。

到此時此刻,李國瑞亦是絕望,派紅旗使至各廂都和各軍下令,指揮權交付嶽峙,大軍不必再往錦州攻,轉向身後的鬆塔。

大山綿延,東胡主力在此,鬆塔方向守備不可能有多嚴密,不管是翻山越嶺,或是突破敵人防線,惟一的求活之路,便是在身後。

宣佈軍令之後,嶽峙便是看到了最壯觀的一幕。

身著紫袍的李國瑞,身邊只有寥寥數騎,卻是執掌招討使的大旗,赤色的旗幟迎風飄揚,大旗之下,數騎如鋒矢般衝向前方,大地上泥槳翻飛,鐵騎一往直前,而到最後時刻,數十東胡射手一併射向大旗所在方向,最終人馬俱斃,每個人身上都是插滿了弓箭。

魏軍充滿悲聲,替大軍的主帥送行,而下令射箭的應該是一個東胡貴人,亦是騎著匹馬奔向陣前,在馬上對倒斃半途的大魏招討使躬身致意,無數東胡將士亦是垂下弓矢,躬身致意。

不論如何,雙方的死傷不管多麼慘重,在這一刻,所有人都向這位自尋死路以全臣節的魏軍主帥,致以最高的敬意。

此後就是崩潰,嶽峙這一生再也不想重見這樣的場面。

開始時還有調度,到塔山一帶看到東胡軍掘出的長壕之時,魏軍殘餘的主力崩潰了。各軍自行其事,有的攻壕,有的翻山,有的乾脆就是往渝水,遼河一帶跑了,慌亂之下,慌不擇路,往渝水和遼河一側雖然沒有東胡兵阻攔,但也是九死一生,很難逃出生天。

各軍混亂之後嶽峙也失去了指揮權,各廂都,各軍都是各自爲戰,沒有什麼指揮可言了。

嶽峙看到張邦文失陷於亂軍,看到老將麥幾通揮矟向前,在壕溝前一躍前向,卻跌落溝中,其部下一直向前涌進,將一段不短的壕溝均是填平了。嶽峙和其親衛,抓住了那短暫的空檔,在箭雨之中繞過城堡,爬山入林,此後一直在深山老林中迂迴,東胡兵切斷了往寧遠的道路,兩翼大山也多半嚴防死守,不成建制,脫掉了鎧甲,甚至大半連武器也扔掉了的禁軍將士不復爲其對手,只能漫山遍野的奔逃,至此北伐大軍不復存在建制,也不能說是一支軍隊了。現在的北伐大軍,與那些被追逐殺戮的普通的平民百姓並無區別,最多是體力尚好,並且有意識的三五成羣抱團而逃,遇到小股的東胡兵時,偶爾也能迸發出有效的抵抗。

嶽峙逃跑初時,身邊的將士尚多,到處都可以見到奔逃的禁軍將士們。

到當天傍晚時,一起奔跑的禁軍就少了很多,相反,追趕的東胡兵的聲響卻是始終不停,慘叫和哭泣求饒聲也是一直不停。

大量的禁軍將士在長壕前被阻,在山林中被追趕殺害。

到寧遠附近時,東胡兵拉開了長長的防線,將試圖靠近寧遠的敗兵一一殺死,輕騎四掠,不管是矟刺還是刀斫,又或是箭射,東胡兵們很有耐心和體能,他們早就準備好了,一定要在此役最大可能的殺傷大魏禁軍的主力,將這二十萬兵儘可能的全部消滅。

其實禁軍已經不足二十萬了,數日激戰,戰死的禁軍將士已經超過五萬人,尚有一萬多重傷者被拋棄等死,逃奔的將士有十四萬餘人,加上幾萬廂軍民夫一類,還是堪堪有二十萬人。

如果有充足的糧草,這二十萬人東胡用盡全力也是啃不下來,到如今這種局面,潰敗一旦形成,那就是人爲刀,自己一方爲魚肉了。

在逃奔途中,嶽峙幾次欲抽刀自刎,但都被最親信的護衛給攔住了,大軍失敗的責任肯定是李國瑞背下來了,嶽峙這樣的將領並且錯處,不僅無錯,還理所應當回到朝廷,當面質問兩府和天子,最少要將二十萬大軍覆沒的真相公諸於世,不能叫李健,李恩茂,陳常得,徐子威這些敗類逍遙法外。

此役過後,大魏天子和中樞定然威信喪盡,如果十來萬滿腔憤怒的大軍真的能突出重圍,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嶽峙自己都不敢想象。

可是一切都完了。

到了深夜,追殺聲仍然不停,東胡騎兵打著火把四處追殺那些敗逃的潰兵,殺戮聲不絕,嶽峙每一刻都在心痛,他並未覺得害怕,將門子弟,從小家族長輩灌輸的想法便是爲將者死在戰場上是榮譽,從軍之日就把自己當成死人,如果當了一輩子統帥,麾下將士死了成千上萬,自己一身傷病死在牀上,並非是什麼好事,也並不值得慶幸。

說話的家族長輩,俱是滿身傷痕,到了陰雨天便是渾身病痛,甚至有缺腿的,少胳膊的,多半也是面色陰沉,不僅是有肉體的傷痛,亦是有精神的損傷,他們對自己能活下來,委實也並沒有多少慶幸。

嶽峙並未害怕,也不想茍活下去,他最爲傷心的便是大軍潰敗於這樣的情形之下,並非力戰不敵,亦非是將士們奮戰不力,而是在天子,兩府,加上一羣庸將壞事的前提之下,大軍無法對敵力戰,賭上國運的一戰,最後卻是用這樣的方式來結局,委實是叫人心痛的不知道說什麼是好。

在荒野中深一腳淺一腳的趕路,四處是火光和追殺聲,嶽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和身邊的這一小羣人何時被追殺,他能活下來,主要是東胡兵也相當分散,而潰兵太容易追斫殺戮,嶽峙有幾十個忠勇護衛,雖卸甲輕裝,但長矟,橫刀,弓矢都在,這一小羣人是硬骨頭,數次有東胡兵呼嘯而至,卻是被衛士擊退,然後那些東胡兵看到更多的,更好殺戮的大股敗兵,於是掉轉馬頭,前去追殺那些更容易得手的目標。

第二天過午之後,嶽峙和大量的敗兵終於逃出山谷,在荒原,林地,灌木從中掩藏形跡,沿著海岸線開始奔逃。

嶽峙根據人羣粗略算算,自己身邊左右前後,大約有萬餘敗兵,這是兩天以來,從長壕,城堡,山地,平原區跑到海邊來的全部人員,兩天時間,衆人跑出五六十里路,寧遠城在斜後方不遠,但是需再往前一百七八十里纔是榆關。

如果東胡騎兵在身後追趕,這一百多裡地,就是這一萬多人的死地,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跑的出去。

除非是有戰馬可騎,如果現在有幾千匹休養完好,體力充足的戰馬,哪怕兩人一騎,這一萬餘人也能全部逃脫出去,在他們身後,最少還有好幾萬敗兵在寧遠到塔山堡的中間奔逃躲藏,東胡人要將他們大概肅清和清剿之後,纔會有餘力繼續向海邊來追趕,這時間不會太長,最多就是半天時間,有半天時間也就足夠了。

可惜,無馬,而且所有人都幾乎耗光了體力,此前的奮戰,一天一夜的奔逃,人們的體能和精神都到了崩潰的邊緣,很多人明知道慢下來就是死,可是還只能艱難的提起腳步,用極爲緩慢的速度向前不停的挪動。

有不少將士都認出了嶽峙,他們對這位統帥並無怨恨,怒火都是在天子,兩府,李健,李恩茂和徐子威等人身上。

人羣中時不時的傳來叫罵聲,若不是天子和兩府催戰,若不是李健等人罔顧李國瑞的再三嚴令,未將後續兵馬主力押上確保後路,導致前後失衡被東胡軍抓到機會,這一次的戰事又何致於到如此地步?

人們怨恨難消,叫罵聲四起,不管是河北的燕趙男兒,還是代北向來以堅韌聞名的戰士,在此時此刻,俱是怨氣充頂,牢騷滿腹。

很難想象,就算是天子此時出現在戰場之上,又會受到什麼樣的“歡迎”?

人們沿著海灘走,希望能在東胡兵趕到之前,在天黑之後最少走出一半以上的路程,這樣逃命的機會就大很多。

嶽峙不停的向身後看,確實是還有一些敗兵陸續趕過來,但很明顯,敗兵陸續出現,說明追趕敗兵的敵騎很快也要出現了。

這個大魏太尉內心並沒有太多絕望,也沒有太多波瀾,事已至此,是不是能活下來也並沒有太多的希望,甚至毫無感覺,如果能活下爲,嶽峙也不知道如何替二十萬大軍討回公道。

對天子討,還是兩府,還是那些仍然掌握重兵的庸將們?

此役過後,局面已經相當明顯,朝廷防禦北虜和西羌問題不大,只要陸續將南方的所有禁軍蒐括到北方,短時間內能湊起十萬兵馬,差不多也就是極限了,然後剩下的三十來萬禁軍要負擔過萬里的防線,對東胡已經是門戶洞開,此後不僅是防不住,也是沒有能力集結兵力進行守禦和反擊,大魏北方的十幾個路只能任由敵方攻擊。

所幸之處在於東胡這一次也是耗盡了國力,其國內也是耗光了軍需錢糧和一切積儲,人力損耗也極爲嚴重,其後的春荒之時也會有大量的東胡人餓死,這是必然之事。而此時他們也不能攻克寧遠和榆關,繞道千里攻擊大魏緩不濟急,他們也沒有力量。東胡的將士損失也有三四萬人,其中最少三萬人戰死,一兩萬人受到重傷,很多人無力返回戰場。

戰馬的損失也定然不小,人都戰死和餓死不少,戰馬的損失也是以萬計算,就算有北虜這個盟友幫助補充,一兩年內東胡人也沒有能力進行徵魏之戰。

嶽峙只希望,一兩年內,大魏能補充二十萬人左右的禁軍,其指揮武官和戰鬥能力,包括具甲裝備和現在的禁軍主力都無法相比,但最少不會被東胡人一下子洞穿防線,並且丟棄大府州縣。

榆關,寧遠,這是大魏最後的防線,也是機會,只要守住這兩處重要關隘,東胡人不得不繞道的話,大魏就仍然有機會撐下去。

更大的威脅來自於內部,禁軍全力守邊尚且不足,內部因爲窮盡民力,國弱民窮,人心早就不滿,一旦有災害被野心家找到機會,傾覆國家很可能就是指顧間事了。

而嶽峙此時此刻已經無法考慮太多,他爲大魏已經考慮太多,此時已經顧不得內部的隱憂。

身後隱隱傳來馬蹄聲,很多禁軍將士都是聞聲色變,幾乎所有人都在同一時間往身後看過去,遠方的天際線上果然出現了少量的騎兵,接著騎兵蜂擁向前,越來越多,整個地平線彷彿都是被黑壓壓的騎兵給填滿了。

“胡騎,胡騎來了。”大量的禁軍將士聞風色變,很多人面部都扭曲了,他們狂聲大叫,想要提起最後一絲體力往前奔逃,但他們發覺自己已經乏力,兩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根本就跑不起來了。

“完了,這下完了。”很多將士,包括中下層的武官在內,撲倒在地,嚎啕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所有人的意志全跨了,就算有不少人還帶著長矟和橫刀,此時的他們,也根本沒有抵抗的意志和能力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二百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臺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六十二章 狂士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十九章 齊王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十九章 齊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九十章 獻祭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安县| 昂仁县| 庄河市| 枞阳县| 古蔺县| 陆良县| 新闻| 格尔木市| 赣榆县| 汝州市| 灌阳县| 厦门市| 额济纳旗| 二手房| 柞水县| 佛山市| 莆田市| 昌都县| 志丹县| 沂水县| 乾安县| 富民县| 卢湾区| 香港 | 钦州市| 永新县| 尚志市| 沙田区| 资溪县| 吴忠市| 孝义市| 定陶县| 岗巴县| 和田市| 阿拉善右旗| 荔浦县| 腾冲县| 象州县| 开鲁县| 邵阳县|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