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

眼前碧海無邊,在禮炮聲中,四十餘艘大小戰艦和近萬水師官兵開始往南方行船,在升起的硬帆之下是一片片耀眼的寒芒,那是將士的鎧甲和兵器的反光。兩側船舷之上是黑漆漆的鑄鐵大炮,炮口對準著海面,隨著船身的上下起伏著。

有一些炮手已經在調校炮口了,遺憾的說,隨著二百多年的廢棄,根本找不到幾個合格的炮手,現有的一些教官只打過那種二三百斤的小型火炮,對怎麼調校,測距,校準試射根本也是盲人摸象,一無所知。

這一次的打擊呂宋盜殘部的軍事行動,也是有鍛鍊炮手的用意在,畢竟武器再好,也需得有善於使用的人。

荷蘭人倒是想幫忙,在呂宋他們可以發佈信息,從歐洲和南美招募大量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當然也包括荷蘭人。

只要提供每年千貫左右的工錢,會有大把的歐洲火炮手前來效力。

徐子先當然是拒絕了,利器怎可操控於他人之手?

再說這年頭的火炮都相當簡單,炮身之下是炮架,由於不是野戰火炮,沒有車輪,也沒有勾索等附屬的金屬件設施,木頭和鐵製混合的炮架上是炮管炮身,在火炮底部之下是金屬支撐的絞盤,火炮只能上下移動炮管,根據距離遠近用絞架來調整炮管,左右移動是不可能的,除非是裝了車輪的野戰火炮。

原本的魏軍火炮是用墊木塊的辦法來調整射距,傅謙感覺這樣太蠢了,於是在炮管後部加了鐵製托架和絞盤,徐子先看到之後也是大加讚賞,這和他記憶中的拿破崙炮也差不多了。

此次出征,水師的勁卒精銳和新兵各半,所有都頭級別以上的水師軍官全部從徵,也是給軍官們汲取經驗教訓的機會。這一次不僅會海戰,也可能在宿務島登陸,將呂宋二盜的殘餘徹底從呂宋島殲滅,加上有殖民呂宋,最少是加強對呂宋控制,搶在歐洲人之前把呂宋拿下來的打算,所以水師武官除了劉益,田恆,任忠等大將之外,還派了陳道堅等文官和吏員隨行。

軍情司和外貿工商司的人派了不少,名義上是要和呂宋商談貿易之事,其實最低的想法是要將宿務島拿到手。

宿務長四百餘里,寬不到百里,大約是東藩的八分之一大,是澎湖列島的四倍大小,人口是以當地土著爲主,大約有十幾萬人,島上的氣候是標準的熱帶氣候,比東藩南部還要熱一些,農田佔全島的四分之一不到,主要是島上氣候炎熱,地勢狹長,山地佔全島一半,四面環海,島上打漁爲主,另外隨意種些稻米和甘蔗,還有大片的椰林,香蕉林等熱帶水果作物,島民相當懶惰,有時候一天採一串香蕉也能填飽肚皮,最多再整條烤魚就夠了。

呂宋盜主要就是盤踞在宿務鳥上,這個島是呂宋本島外海的咽喉要道,進可攻退可守,把這個島拿下來,再威脅敲打一下呂宋本土的高層,大體上就能實現初步的控制了。

把海盜打跨後徐子先考慮的就是和殖民者竟爭,呂宋毫無疑問是比暹羅真臘占城倭國加起來都重要的戰略要點,佔據呂宋,後有東藩,基本上就把東南亞地方地方給圈佔起來了,可以自己從容經營,殖民者在內環佔不到補給點,當然也就無法形成殖民體系。

至於三佛齊馬六甲,則是更爲要緊的地方,只有將這些地方給搶下來,其後幾百後都沒有後來者什麼事了。

徐子先的中一號上也發出一陣陣叫喊,眼前的情形相當震撼,也令人異常激動。那些金毛高個的荷蘭人好象比大魏人更激動,他們更野性,更衝動,也更喜歡眼前的場景。架駛著大型戰艦,身邊全是精壯敢死的夥伴,手底下有精良的兵器和重型的火炮,這等於是聚集起來去欺負別人,荷蘭人相當喜歡眼前的這種感覺。

中一號暫時沒有開出外海的計劃和打算,這艘船是標準的夾板船,只用來訓練水手和軍官,並且訓練計劃是以十年爲時間長度,這艘船經常會開出來亮一下相,給水手和軍官們實操鍛鍊的機會,可能在十年之後,東藩造船廠開始建造類似夾板船的時候,這艘戰艦會在之前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羣大個頭的荷蘭人時不時的看向這邊,尾樓上只有徐子先和傅謙兩人,然後是侍從司的護衛將士,在披甲,持長矟,背長弓短弩的甲兵護衛之下,徐子先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昭然若揭了。

這些荷蘭人知道那個身形高大的青年人身份異常的高貴,雖然徐子先也就是戴著遮陽用的笠帽,身上是軍袍模樣的灰布袍,腳上和普通將士一樣打著行纏,穿著麻履……這是水師官兵的裝束,麻履可以在平滑的船艙上減少滑倒的風險,哪怕是老水手,當大浪打過來時,一個站不穩被撞翻,甚至跌落下海的事也是常有的事,不同之處就是水師將士穿藍袍,徐子先仍然是一襲灰袍。

海天一色,海風略帶腥味,船身也是在徐子先的腳下晃動著。徐子先對此沒有什麼不適應了,這種程度的搖晃已經不能叫他感覺到什麼不舒服了。

甚至一會兒下船之後,反而會有一些眩暈,不過也很快就好了,如果長期出海,幾個月不怎麼樣下船,上岸之後反而要適應一段時間了。

大海,海水,浪花,海船,各種戰艦,水師將士,還有過往商船,貿易,貨物,眼前的一切構成了生氣勃勃的畫面,令人感覺心情異常愉快。

荷蘭人看到徐子先從船樓上走下來,和每個人打著招呼,哪怕是這些異域外人。荷蘭人是共和制,但也曾有過國王,他們和普通的歐洲人一樣,既不喜歡壓迫和專制,但又對貴族血脈充滿尊重。

荷蘭人知道眼前這位是大魏的親王,在這麼龐大的國家,擁有比歐洲還大的國土,億萬百姓,只有一位天子和不到十位的親王,而眼前這位還是一位擁有實權的親王,其擁有十幾萬人的軍隊,龐大的艦隊和眼前這座島嶼,另外就是比歐洲小國還要大的福建路,據稱這位親王還要佔據其餘各路,其掌握的各路地盤和人口已經和十來個歐洲國家差不多大小了。

這樣的大人物,態度溫和平實的出現在衆人面前,臉上的笑容並不過於叫人感覺親切,也不是明顯的大人物的矜持,就是叫人感覺舒服而隨意。

隨著船身起伏,徐子先看到隨員們先放下四槳小船,接著徐子先從大船上跳下,由四槳船劃動著往南安港口而去。

一個荷蘭人在大船上劃了一個十字,頗爲感慨的道:“願上帝保佑這位尊貴的殿下。他的辛勞和經驗,必會使他成功。”

“當然也會使我們成功。”這個年代的殖民者剛剛纔開始起步,他們其中有一個嗅覺靈敏,野心勃勃的人想對亞洲這般下手,但在普通人看來,這邊有好多文明國度,且有大魏這樣的龐然大物,還有天方勢力,泰西人不要妄想在這裡殖民了,他們背井離鄉從歐洲出來當然不是純粹想出來送命,或是爲什麼人的野心而冒險,所有的冒險者都是希望能獲得財富和成功,而並不是天生的想要在海外殖民。就如哥倫布出海時的目標一樣,他們不過是想要去印度,得到黃金和香料而已。

這個荷蘭人的話獲得了相當程度的認可,衆多人都是在小船之後,劃起十字祈禱起來。

……

小船如飛梭般的在海面上穿梭著,很快便抵達了港口。

徐子先和傅謙等人先後上岸,岸上並沒有什麼人迎接,島上成立了行軍司之後,一切事務都井井有條,官吏大量派駐到福建路各處,連李儀都留駐福州,島上只有傅謙,陳介等人,主要是負責製造和工商等事務。

中部是張明亮負責,船場方面,則是由林九四,張誠等匠人和林家派來的人負責技術,而行軍司派出官吏負責日常的行政管理就可以了。

在岸邊的歡迎人羣之中,最爲顯眼的不是陳介等人,反而是新任的厚生司司官王心源。

厚生司主管的不光是民間的醫院,軍醫也在其統籌管理之內。另外便是防疫和衛生等醫療相關之事,再下來便是將慈幼局,養濟院等福利設施機構也劃歸了厚生司來管。

王心源的家世,學識,還有醫術都經過了證明和檢驗,這一次組建厚生司,其被推舉的呼聲最高,可能也有其救治徐子先成功,爲東藩和整個秦王幕府立下了不可忽略的大功,此前徐子先已經對王心源賜與厚賞,但在推舉司官的時候,這一層恩德還是使很多人忽略了老資格的陳長年,而是將王心源給推了上去。

對此徐子先也是樂見其成,早前到東藩的醫生,醫術上可能還過的去,但家世定然相對貧寒,畢竟士紳之家可以把醫術當成一種愛好,但絕不會當成吃飯的飯碗。象王心源的家族便是如此,其家族還是士紳家族,醫術就是愛好傳承,王心源是天賦過人,憑家傳和自學到如此高的水準,也算是東藩獲得的人才之一了。

“見過殿下。”王心源在島上過的挺好,其實他主持厚生司是把主要雜務交給吏員們去做,陳長年等副手也挺得力,王心源主要是考較新來的醫官,防止有那些魚目混珠的江湖遊醫混進來。此輩走慣江湖,觀風望色,滿嘴胡話,憑死記硬背記得一些單方,用藥完全憑單方來,不敢稍加添減,撞大運能叫他們治好一些人,多半的情形下是要麼治不好人,要麼就直接把人給治死了。

島上原本也有一些混日子的醫生,在王心源的考查之下基本上都被驅除出去了。

--------

年底事多就算了,兩孩子先後發燒,都住院了,這陣子更新真的困難,沒法正常,大家見諒。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九十八 密談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五章 文學版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十四章 報館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十七章 揚名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九十八 密談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五章 文學版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十四章 報館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九章 三個男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百戶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十七章 揚名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达孜县| 都昌县| 麻城市| 楚雄市| 靖州| 固安县| 高碑店市| 鹰潭市| 康保县| 青铜峡市| 柳河县| 安陆市| 志丹县| 灯塔市| 宣武区| 中山市| 秦安县| 桓台县| 贡山| 永寿县| 崇明县| 温泉县| 安丘市| 凤台县| 易门县| 宁德市| 永善县| 温宿县| 祁门县| 南召县| 永春县| 五寨县| 吉首市| 高淳县| 岳阳市| 纳雍县| 阳新县| 小金县| 卢氏县|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