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七章 專責

安慶守備署後衙,此處已經被改造爲兵房專用場所,下屬各室皆在後衙辦公,與大堂的各房完全分割開來,往來的基本都穿著軍服。

後衙正堂中正在軍議,龐雨坐在正位,身後牆壁上掛著一張巨幅地圖,地圖範圍包括了陝西、河南、南北直隸和湖廣,地圖上用紅色標註了流寇活動的形勢。

在長江北岸的巢湖至滁州之間,有數箇中型的紅色箭頭,其中一個已接近江浦。

安慶位置的北方,密佈著十多支小型的紅色箭頭,還有密密麻麻的紅色交叉點,顯示出最近在安慶北方的大別山區有大量的交戰,雖然規模都不大,但證明山區流寇的規模不小,他們正在不停的試探。

在地圖的更北方,兩個觸目驚心的巨大紅色箭頭從南陽出發,分別指向湖廣和河南。

“接駐防六安州副將劉良佐塘報,其部內丁在固始方向遇賊,夜見火光十餘里,另有霍山方向山內賊兩股,于山外劫掠時被其部擊潰,斬首百餘級,賊首爲革裡眼……”

“接總理部院提塘官鄭國樑塘報,據劉永福所部內丁報,賊大股於唐縣至泌陽之間行軍,所見數日不絕,賊首有闖塌天、曹操,另一大股賊經襄陽南行,賊頭西營八大王、馬守應,著各撫按嚴守信地,合力並剿……”

“接南兵部提塘官莫鈺發塘報,江浦縣於本月十三日於城內後山拿獲流賊細作一人,名陳樸,鳳陽人,去歲被掠入混十萬營中,此番混十萬與新賊紫微星合營,該賊受命打探江浦防衛兵馬數目,言稱在賊營時聽高照有‘下江浦報仇’等語,稱有數百人潛往浦口、六合、儀徵各處,各營另有過千人已於年中時過江,扮作百工、乞丐、僧道等入南京,有窺渡襲南都之意,著和州等地嚴厲清江,不許江船停泊北岸,要我水營嚴加巡查江段?!?

已接任兵房司隸的楊學詩正在彙報各處軍情,原本他只是贊畫室司隸,兵房司隸由承發房司隸兼任,侯先生便身兼三職,既是承發房司隸,又是總文書官和兵房司隸。

之後何仙崖返回安慶,雖然沒有正式任命,但已經在承發房辦事,現在侯先生基本只管軍中文書官系統。

衆人安靜的聽著,今年的寇情嚴峻,特別是革裡眼和左金王等部在山中度夏,儼然把大別山當作了基地,一入秋就四出擄掠,而安慶沿山孔道無數,官兵被牽制了大量兵力。

龐雨一邊粗略的記錄一邊說道,“說一下友軍的位置。”

“鳳督轄區最近的官軍爲六安州劉良佐所部,人數約四千上下,滁州牟文綬所部,人數約三千上下,壽州有川軍一千五百,鳳陽有浙兵三千並鳳督撫標營三千五百;河南最近爲總鎮左良玉所部,目前在汝陽一帶,人數約兩萬?!?

“兩萬?”

侯先生驚訝的擡起頭來,“總鎮不過一營,何來兩萬之數。”

參會的其他人也十分詫異,尋常的軍頭都是吃空餉報虛數,恨不得只留下家丁纔好,這個左良玉反而有兵額的六七倍之多。

“這個……在下也不知道,這個數是從巡撫衙門來的?!?

龐雨對於這點也有些存疑,但一時難以查證,只得讓楊學詩繼續彙報。

今年總體賊情並不比去年輕鬆多少,各處提塘官傳來的塘報都表明,流寇從南陽分路,繞大別山分別向南和向東,官兵總體卻比去年更分散,因爲缺少了盧象升帶領機動兵團,祖寬和李重鎮的遼兵在南陽東北方向,更像在守衛開封。

“王總理一直在開封?”

“據說未遠離?!?

龐雨也有點擔憂,他不瞭解王家楨的能力,但顯然和盧象升身先士卒的風格有很大差別,針對流寇來去如風的特點來說,龐雨覺得盧象升這樣接近前線更有效。

大明朝的軍制如此,最大的軍職就是總兵,直領的兵馬就是三四千人,各支人馬之間平時沒有隸屬關係,作戰時很難統一號令,軍令權都在文官手上。

如果沒有盧象升親自領兵,滁州是不可能取得那樣的大捷的。

王家楨坐鎮開封不動,五省範圍遼闊,情報和軍令來回的時間動輒半月,流賊的動向隨時都在變化,半月時間之後他們早已不在原處,王家楨的調度也就毫無意義,五省總理的設置本就是爲了統一調度官兵,如果沒有盧象升這樣的高官就近領兵,各支官兵成了各自爲戰,跟流寇就打成了一團爛仗。

現在五省總兵力十萬左右,能用於機動作戰的大約不到半數,目前官兵的分佈上,以河南最強,其次是鳳陽轄區,整個湖廣北部有一萬五千左右官兵,主要是湖北撫標營和赴援的川兵、毛兵,最弱的就是應天巡撫管轄的安慶。

現在龐雨最擔心的,是南陽分流的兩大股流寇,在各處官兵的堵截下最後往安慶彙集,以流寇的機動能力,官兵調動不及,很可能變成流寇圍剿安慶官兵。

“楊司隸說說安慶最新的部署。”

“潛山知縣朱家相已領官民遷入天寧寨,錢糧等皆搬運完畢,並興工修建天寧寨壕溝;太湖知縣楊卓然仍領百姓建城不止,太湖沿山各鄉多有團練鄉兵,在各山口與零散流賊大小數十戰,我部騎營哨探雞飛灘,頗得鄉兵之之助;宿松城工已停,百姓各備船隻沿雷池岸停泊,夜間宿松空無一人;望江城頭預備周全,桐城壯班抽調的三十人已到城中,專職指點社兵城防預備及作戰。”

楊學詩端起水灌了一口,他年初在江浦受傷不輕,特別是臉上的創口,現在吃飯仍受影響,比起去年龐雨初見時,楊學詩已瘦了不少。

“按道臺大人部署,眼下劉河各營江南援剿兵馬兩千一百人,分駐桐城北峽關、孔城鎮、樅陽、太湖縣城、銅鈴寨等處,潘遊擊所部一千五百人,駐紮桐城縣治,新勇營、道標營、軍勇營分駐望江、楓香驛等處。

其餘是我守備營所部,第一司仍駐紮桐城,第二司已……”楊學詩停頓一下繼續道,“已返回潛山天寧寨,因騎兵司偵得龍井關流賊蜂擁,爲左金王所部,第二司近期將不調往他處……”他說的龍井關,是太湖附近的重要關口,道路條件比其他小關好很多,山中流賊要出山,潛山太湖首當其衝。

龐雨舉起手打斷了楊學詩,“既然楊司隸說到了第二司,本官便接著說幾句。

守備營是朝廷的兵馬,但朝廷任命本官來操練調度,守備營全營官兵,只能聽命於本官,軍律說得明白,一切營級軍令只出於贊畫室,軍令就必須執行!”

他掃了一眼參會的軍官,最後落在侯先生身上,“至於本官聽命於哪位大人,那是本官的事,本官也不是隻聽某位大人的,上面不止道臺衙門一家,還有應天軍門,還有鳳督部院,還有總理部院,還有南兵部,還有京師兵部,要是人人都能來給守備營各司發令,那也就不用本官了,侯先生覺得是不是?”

堂中落針可聞,侯先生額頭出汗,口應連連應是。

龐雨點點頭,“既然侯先生覺得是,想來也是如此教導各級文書官的,若是有文書官與此不符,那便是少了悟性,行軍打仗生死所繫,沒有悟性是要死人的。”

侯先生小心的站起躬身道,“屬下明白,只是挑選文書官之時,識字之人太少,屬下一時疏忽……”“文書官亦文亦武,乃是軍中要害,雖名爲文書官,但最要緊是識大體明事理,而不在識字與否,本官覺得該寧缺毋濫,更不能遷就敷衍,不合適的人就馬上換下,明日一早,本官就要看到文書官的人事調整。”

侯先生擦擦額頭的汗水,“屬下明白怎麼做了。”

“本官再提醒侯先生一句,有些不合適的人,不是從文書官換到衙署裡來,既然不識大體,就逐出守備營,天下人才甚多,不要擔心無人可用?!?

參會的蔣國用、莊朝正等人都正襟危坐,只有侯先生一人站著,龐雨也不讓他坐下,轉頭讓楊學詩繼續彙報。

此時門外衛兵報告,接著何仙崖匆匆進來遞過來一份公文,口中低聲說道,“道臺大人剛發來的令信?!?

龐雨直接問道,“可是何處的塘報?”

“桐城有小股流賊由間道入樅陽,燒燬倉廒一處,咱們駐樅陽的水營隨即趕到,殺死流寇七人,餘皆逃散。

道臺大人認爲此爲巢縣大股流賊前哨,大隊將隨後攻打樅陽,讓大人親自領騎兵趕到孔城鎮?!?

“現在才發來。”

龐雨早已經收到了水營的塘報,伸手接過令信看了看,“不過數十賊寇,各處未獲確切敵蹤,又要將兵馬散於數縣,屆時宿松再有警,是不是又要本官一天內趕到宿松。

廣濟方向的寇情,他有什麼應對?”

“命水營陸兵赴宿松隘口淳風堡設防?!?

“水營陸兵……連史道臺也知道了。

щщщ◆ ттkan◆ C ○

不過那淳風堡高居山巔,流賊把下山處一堵,一個兵都出不去?!?

龐雨把令信隨手放下,“答覆道臺大人,我部騎營已調赴太湖,水營陸戰隊駐防望江,尚有援救江南之責,不敢輕調?!?

何仙崖不知道方纔的會議內容,聽了低聲勸說道,“那大人看是不是派部分兵馬,一個兵不去恐不便交代,畢竟兵備道就是管兵的?!?

龐雨皺眉想了片刻,目前南京錢莊發展良好,手中銀錢充足,道臺衙門的錢糧對他越來越不重要,史可法手中的兵力也完全無法壓制守備營,張國維那裡也告不了龐雨的狀,唯一佔優勢的就是官銜。

目前最讓龐雨反感的,就是史可法越過自己調動守備營,但若是完全不買史可法的賬,會給屬下一個不好的示例,而且自己仍在朝廷體制內,撕破臉也頗多不便。

何仙崖雖然沒有參會,但第二司的事情也有耳聞,他見龐雨模樣就大致猜到何事,當下思索一下道,“屬下有個主意,安慶當大賊處,不外乎宿松、桐城,沿山多小賊而已,咱們可向道臺大人提議,守備營單獨防禦一方,要麼宿松方向要麼桐城方向,也省了調來調去數百里。

當大賊之時,再由道臺大人調遣進剿?!?

幾個參會軍官都在微微點頭,他們對於軍令的混亂也有怨言,安慶是東西長南北短的地形,如果明確一個專責防區,守備營更便於部署,也不必和道臺衙門不停的衝突。

“這個提議不錯,以後何仙崖參與軍議?!?

龐雨說罷站起身來,“本官明日去桐城見史道臺,何仙崖隨行。”

第三十一章 民情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花第一百六十三章 軍律第七十一章 鈔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酒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情第三十章 吏目第三百二十八章 隘口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猛虎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遠鏡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二百零三章 氣度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三百六十九章 米袋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迷夢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三百五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惡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三百九十九章 光亮第三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三百三十七章 車馬河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門第七十二章 阮導第二百四十九章 東葛驛第六十七章 陰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交代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七十五章 官貸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閹黨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關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三百六十七章 頹喪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七十六章 名聲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花第三百五十二章 告捷第三百七十九章 故舊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四百零二章 賀喜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十六章 小鞋第一百二十章 鐵人第七十章 澤社第三百一十二章 退路第二十章 發憤圖強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二百九十七章 精明第一百九十一章 意外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八十九章 光時亨第三百八十三章 年關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三百四十九章 惡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前途第三百一十二章 退路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
第三十一章 民情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二十三章 小紅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三百一十五章 分寸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花第一百六十三章 軍律第七十一章 鈔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酒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情第三十章 吏目第三百二十八章 隘口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猛虎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遠鏡第七十九章 壯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二百零三章 氣度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二百九十六章 接收第三百六十九章 米袋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迷夢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三百五十六章 謀劃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三百四十九章 惡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三百九十九章 光亮第三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三百三十七章 車馬河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門第七十二章 阮導第二百四十九章 東葛驛第六十七章 陰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交代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七十五章 官貸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閹黨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關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三百六十七章 頹喪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七十六章 名聲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三百一十九章 開花第三百五十二章 告捷第三百七十九章 故舊第三百零四章 中樞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四百零二章 賀喜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十六章 小鞋第一百二十章 鐵人第七十章 澤社第三百一十二章 退路第二十章 發憤圖強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二百九十七章 精明第一百九十一章 意外第三百八十九章 暖閣第八十九章 光時亨第三百八十三章 年關第三百六十一章 商量第三百四十九章 惡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前途第三百一十二章 退路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湾区| 瑞丽市| 卓资县| 荥经县| 襄垣县| 江油市| 固安县| 江陵县| 于田县| 凤城市| 通辽市| 彰武县| 嘉荫县| 宁波市| 德保县| 盐津县| 扶沟县| 新安县| 新宁县| 锡林郭勒盟| 东阿县| 新竹县| 会泽县| 八宿县| 西昌市| 来凤县| 石台县| 望都县| 临武县| 呼和浩特市| 铜陵市| 凤翔县| 原阳县| 甘德县| 巴东县| 富宁县| 海阳市| 甘孜县| 金湖县| 汉源县| 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