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7章 著手拿地皮

對於日本房地產泡沫,劉東的記憶是相當的深刻。因爲記憶當中,那個時候的日本人已經瘋狂得快要不可理喻。美國推動了日元上漲,造成了日元購買力增強。什麼外貿進口商品,都變得十分的便宜。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人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日本買不下來了。所以,虛假的繁榮下,照成了日本人的狂妄自大,對於經濟真正的支撐點開始忽視起來。

由於日元購買力增強,出口貿易成本上漲,使得原本能賺大錢的外貿出口變得十分雞肋起來。做實業沒有做金融賺錢,那基本上就成爲了當時日本人的普遍共識。

當那些做實業的企業家們,辛辛苦苦的賺了一年的錢,卻發現還不夠做金融的在金融市場上撈一手有價值的時候。原本的信念肯定會崩塌,這無關於個人意志強弱,而是心裡不平衡。

你想想,那些做金融行業的人,未必能有做實業的人那麼有底蘊。但就是這樣的人,卻在親親鬆鬆的賺取著自己想也想不到的財富,這樣對比下來,誰還能夠安心做實業?實業是基礎沒錯,實業是底蘊那也沒錯。

但關鍵的是,做金融和做實業都是爲了賺錢,誰也不是一個高尚得連錢都不想賺的人。要真是這樣的人,又何必去辛辛苦苦的做實業?既然做實業的人底蘊強大,那憑什麼要看著你做金融的人吃肉,我卻連湯都喝不著,這沒道理啊!

所以,日本在八五年之後,看到做金融行業的大行其道,而做實業的人卻只能微薄盈利。那些做實業的企業家當然不會甘心就這樣下去。進入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套取巨量的資金那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便宜大家佔,我做實業的不比你們做金融的差,爲什麼我們就不能搶這些肉?

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做實業的紛紛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到金融或者房地產行業,努力的擡高股市的價值和地產的價值,從而榨取更爲巨大的財富。

做實業的人少了,那做金融和地產的人就會多起來,當整個大盤被巨力推動到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時,距離整個大盤崩潰也就不遠了。所以在九十年代,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人的經濟實力算是徹底的元氣大傷,十年都回不過氣來。

要說那些日本人是白癡?看不穿全民做金融的危險性。那肯定不是,日本人雖然人品著實不怎麼樣,但是他們的腦袋的確很好用,要不然也不會低調的在全世界圈地買礦,間接的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全球戰略地位。

這樣的民族,又怎麼會看不出忽略實業所付出的代價?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私心。小說裡面那種高大全的人物,畢竟僅僅是小說裡面虛構出來的,就算現實當中真正有這樣的人,那也是一小部分人。絕大部分人都不完人。

別說人了,就是傳說中神話當中的神仙,不也是爲了自己的教統而打得不可開交麼?既然聖人都會有私心,又何況是人,就更別提人品本就不怎麼樣的日本人了。

大家都知道沒有實業的經濟是難以發展的,但是金融市場上面的利益實在是叫人眼紅。沒有人能夠抵擋這樣的誘惑,那就成爲了必然的事情。更何況,人不但有私心,更有僥倖心理。誰都知道這樣下去會崩盤,但是誰都在想著,自己不可能是崩盤後倒黴的那個人。

在這樣的心理下,又能有多少人能擋住這樣的誘惑?別說日本人擋不住,就是劉東,不也巴巴的等著日本人自動跳出來,用他們的地皮來換取自己手上的合約麼?

對於日本的第二波攻勢,也可以說再次割肉計劃,劉東之所以選擇房地產行業,而不是選擇他公司的人最擅長的金融行業。那是因爲,相對於金融行業的風險,房地產行業就絕對是最爲安全的。

如果真打算留下一筆資金,再次的在日本人身上吸血,那就必定要選擇房地產。股市期貨雖然利益非常可觀,可以一小博大。但是,這其中的風險也是非常巨大,稍有不慎,就會被別人吃掉。

但日本的房地產卻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衆所周知,日本人是地少人多,本土面積狹小,但人口卻不少。這就必然會照成土地不夠用的結局,就像後世的華夏,雖然有著廣闊的國土,但其中四分之一都是荒漠,還有高原,山區,等等交通不便利的地域,這樣就使得真正能夠適應人羣居住的地盤變得稀少起來。

而日本更是地震多發地區,島國嘛,還在地震帶上面。本州島上還有那麼多的山,能夠適應人羣居住的地方就更爲珍稀。再加上日本人有錢了,間接的、自覺的就能把房價給推動上去。只要能拿到日本本土的土地,隨便是哪裡,劉東都有的賺。

畢竟,本來日本的土地就少,拿一點少一點,再加上日本人人口衆多,不怕沒有人搶地皮。這樣一來,只要大盤沒有徹底的崩潰,土地的價值就永遠不可能跌下去。倒賣土地,那纔是真正毫無風險的投資。

要知道,日本人人最瘋狂的時候,把他們的整個國土價格推動到美國國土價值的四倍以上。要知道,美國的國土面積可不小,小小的日本,那麼大一點面積,居然比整個美國國土價值還要高上四倍,從這就能看出,日本人的到底有多瘋狂。

劉東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就是說日元升值後日本的房地產升值有多迅猛,一個在東京都有著廁所面積大小土地的老頭,因爲在東京生活不下去了,準備回鄉下,就把他那十幾平米的房子賣了。結果居然收回了三百萬美金。

九十年代的三百萬美金,那購買能力也是相當的強勁。要在國內,這麼多錢換算成人民幣,得有三千萬。那個年月的三千萬,在國內都能算是排行前列的富豪了。而這個,僅僅是日本老頭賣了一個在東京都廁所大小面積的房子。

這麼大的誘惑,劉東又怎麼能夠忍受得住。反正都是搶日本人的錢,劉東那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原本劉東在去年就開始著手這件事情的,但由於當時他的資本不夠雄厚,再加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日本的金融市場上面,雖然在房地產方面小有收穫,但並沒有形成規模。

可現在,金融市場上面的事情差不多算是有了一個了結,劉東也得到了大筆的啓動資金,再加上那麼多錢放在那裡也不劃算。自然是要利用這筆龐大的資金流,第二次掠奪日本人的財富。

現在的日本地價雖然相對來說,也算是很高的。但比起之後的幾年裡,這點房價僅僅算是一個基礎。劉東還有大把的操作空間,可以很從容的佈置。

所以,在還沒有把手裡面的合約拋出的時候,劉東就開始迫不及待的對著陳志豪吩咐起來。

“豪哥,這次又要麻煩你了。原本吳一平對日本更爲熟悉一點,但他主要工作在於工業方面,對於如何弄公司的事情並不太熟悉,所以,這次又要用到豪哥你了。”

對於老闆的吩咐,陳志豪當然不會拒絕。跟著劉東的這兩年裡,陳志豪可是沒少見識老闆翻雲覆雨的手段。原本只有一個億美元資金的老闆,現在的資產都能趕上那些美國的小型財團了。這樣積累財富的手段,陳志豪以前是從未想過。

老闆有錢了,他這樣的元老也不是毫無收穫。別說他現在的社會地位比起以前簡直是天壤之別,就是實際收入,那也是非常令人心動的。別看纔給老闆打兩年工,但他的收穫都快趕上齊家的一半家產了。

以前在齊家做事的時候,還要仰望齊家。有時候在夢裡都在想,什麼時候能成爲百萬富翁。但現在,僅僅兩年的時間裡面,他陳志豪不但出入有豪車,住宅是別墅,就連淨資產,都是幾百萬。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劉東他自然是奉若神明。

現在老闆有吩咐,當然得全力以赴。雖然在老闆的手下做事很累,但收穫那是絕對不會小。現在看到老闆這樣鄭重其事的樣子,不用說,肯定又是有大生意需要他去處理。

做得越多,賺得越多。在劉東手下做事,那絕對不怕沒有回報。

看到陳志豪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身上,劉東拿起紙筆,寫寫畫畫了一陣子,然後把東西遞給陳志豪,說到:“豪哥,這就是你今後一段時間最主要的工作。你看看我圈的這些地盤,只要有機會,就給我搞到手。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最後我要看到這些地皮要在我們公司的名下。對日本的金融阻擊算是告一段落,但是下一個行動纔剛剛開始。我們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的房地產。爭取用最小的代價,拿到更多的地皮。”

第77章 著手拿地皮第16章 傲慢的大衆和謙遜的豐田(上)第458章 徹查當中的意外收穫第603章 分頭行動第329章 關於科技方面的彙報第510章 燒上一把火第540章 宴請豪傑第470章 技術的選擇第16章 傲慢的大衆和謙遜的豐田(上)第356章 一百萬就能買標王的時代第198章 未來的石油合作第266章 環亞金融的替罪羊第640章 放手去幹第203章 想得太簡單了第376章 必須加快工程進度第461章 出京前的囑咐第607章 全力支持第683章 開啓大時代6第663章 被放在火上烤第38章 最好的人選第464章 再次啓程第410章 環亞銀行又開張了第567章 秘密戰線的苗家第263章 二十一億美金和撤退第35章 計劃安排第139章 必須改革第625章 爭論第248章 解決貨源缺口第290章 胡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強第130章 眼花繚亂第293章 齊賀仁要下地方第171章 不好的消息第533章 蘇聯的官方銀行第650章 人生大事第508章 四週年慶典背後的孤獨人第539章 讓看戲的人,下臺唱戲第652章 劉東的補償第25章 團隊初成第70章 東方工業公司的大手筆第101章 商業考察團第446章 金陵分部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60章 陪同考察第583章 午宴第535章 安排第481章 船業發展道路漫長第496章 準備赴日第200章 小成本的大買賣第343章 環亞金融新目標第381章 國外旅遊不熱門?第314章 事情還得當面談第419章 貸款是要賺錢的(上)第649章 指點江山第637章 靜觀其變第502章 日本房地產行業當中的具體情況第480章 不能一蹴而就第306章 緣由第81章 第一次約會第221章 迴歸第233章 找茬的人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570章 劉東的擔憂第681章 開啓大時代4第504章 怎能忘了第三方?第122章 白菜價的高新技術第4章 中科院金屬研究院第550章 屈服第582章 大家都是好演員第384章 盤點家底第445章 自信心膨脹是會出問題的第196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580章 袁智勇的轉變第547章 核武器的威懾力第277章 劉東的投資計劃第142章 實際的問題第615章 老觀念就該拋棄第128章 重返華夏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662章 劉東的小買賣,陳三的大生意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63章 土地置換概念第228章 種子理論第383章 回憶過去第139章 必須改革第195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646章 老丈人態度的轉變第442章 家長裡短第9章 首長關注第623章 初次見面第632章 會談葉利欽4第348章 要建立新的利益共同體第45章 一份清單第282章 首長是好人啊!第256章 風暴前的等待第275章 應對之道第513章 地產行業也能弄一條龍服務第232章 被踢開的包廂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202章 人才引進計劃第27章 劉家衰敗的真相之一
第77章 著手拿地皮第16章 傲慢的大衆和謙遜的豐田(上)第458章 徹查當中的意外收穫第603章 分頭行動第329章 關於科技方面的彙報第510章 燒上一把火第540章 宴請豪傑第470章 技術的選擇第16章 傲慢的大衆和謙遜的豐田(上)第356章 一百萬就能買標王的時代第198章 未來的石油合作第266章 環亞金融的替罪羊第640章 放手去幹第203章 想得太簡單了第376章 必須加快工程進度第461章 出京前的囑咐第607章 全力支持第683章 開啓大時代6第663章 被放在火上烤第38章 最好的人選第464章 再次啓程第410章 環亞銀行又開張了第567章 秘密戰線的苗家第263章 二十一億美金和撤退第35章 計劃安排第139章 必須改革第625章 爭論第248章 解決貨源缺口第290章 胡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強第130章 眼花繚亂第293章 齊賀仁要下地方第171章 不好的消息第533章 蘇聯的官方銀行第650章 人生大事第508章 四週年慶典背後的孤獨人第539章 讓看戲的人,下臺唱戲第652章 劉東的補償第25章 團隊初成第70章 東方工業公司的大手筆第101章 商業考察團第446章 金陵分部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60章 陪同考察第583章 午宴第535章 安排第481章 船業發展道路漫長第496章 準備赴日第200章 小成本的大買賣第343章 環亞金融新目標第381章 國外旅遊不熱門?第314章 事情還得當面談第419章 貸款是要賺錢的(上)第649章 指點江山第637章 靜觀其變第502章 日本房地產行業當中的具體情況第480章 不能一蹴而就第306章 緣由第81章 第一次約會第221章 迴歸第233章 找茬的人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570章 劉東的擔憂第681章 開啓大時代4第504章 怎能忘了第三方?第122章 白菜價的高新技術第4章 中科院金屬研究院第550章 屈服第582章 大家都是好演員第384章 盤點家底第445章 自信心膨脹是會出問題的第196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580章 袁智勇的轉變第547章 核武器的威懾力第277章 劉東的投資計劃第142章 實際的問題第615章 老觀念就該拋棄第128章 重返華夏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662章 劉東的小買賣,陳三的大生意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63章 土地置換概念第228章 種子理論第383章 回憶過去第139章 必須改革第195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646章 老丈人態度的轉變第442章 家長裡短第9章 首長關注第623章 初次見面第632章 會談葉利欽4第348章 要建立新的利益共同體第45章 一份清單第282章 首長是好人啊!第256章 風暴前的等待第275章 應對之道第513章 地產行業也能弄一條龍服務第232章 被踢開的包廂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202章 人才引進計劃第27章 劉家衰敗的真相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东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多伦县| 温州市| 闽侯县| 遂溪县| 沅江市| 同仁县| 惠东县| 谷城县| 塔河县| 德保县| 昌平区| 象州县| 瓦房店市| 双辽市| 瓦房店市| 全椒县| 汉沽区| 桂林市| 德钦县| 江孜县| 科尔| 武城县| 汶川县| 扶余县| 赤峰市| 托里县| 汉寿县| 城步| 昭平县| 彰武县| 永顺县| 吴桥县| 驻马店市| 仁化县| 砀山县| 鄄城县| 花莲市|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