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

公元七世紀的天竺,佛教已經逐漸沒落,其實也不能用沒落這種說法,因爲天竺雖然是佛教的發源地,但除了在公元前的阿育王時間曾一度興盛外,其它時間都被婆羅門教壓在下面,甚至還被婆羅門教吸收了一些教義,成爲後來印度教的一部分。

說起婆羅門教,這個比佛教還要古老的宗教,纔是天竺大陸宗教真正的統治者,整個天竺大陸無論是精神生活還是物質生活,都受到婆羅門教的影響,後來的印度教也稱新婆羅門教,因爲它正是在婆羅門教的基礎上,吸收各種教義而成的一種新教,只是在李愔所在的年代,婆羅門教衰弱,而印度教還沒有形成,可以說正處於新舊宗教的交替階段。

婆羅門是個多神教,號稱有三千多萬神,但多數教徒只會信奉某一個神。而且教內的教義龐雜,有些還互相矛盾,不過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婆羅門教對天竺的社會結構做出一個重要的規範,那就是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的起源很早,幾乎是和婆羅門教同時出現,它將所有婆羅門教徒分成四種,即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其中婆羅門爲祭祀貴族,剎帝利爲軍事和行政貴族,吠舍爲農夫和客商,最後的首陀羅則是奴隸。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而且父子相傳,一般來說只有同等級之人可以通婚,特別是禁止低等級男子娶高等級女子,反之則沒有問題,另外最低等的首陀羅不能參加宗教生活,只能爲前兩個階層終生服務,在法律上也沒有任何的權益,可以說種姓制度是世界上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與之相比,李愔雖然也將異族分爲四等。但這主要是爲了促進漢化的推行,而且還每個等級也不是固定的,一般只要通過努力,就可以逐漸提升自己的等級,最後直到完全的融入到漢人之中,所以這與種姓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

李貞和李惲登陸天竺大陸,並將一個名叫喬拉的小王國打下來後,擺放在他們面前的。就是這麼一個被種姓制度嚴格劃分開來的社會結構,當初被他們打敗的,其實只是四個等級中的剎帝利,而且隨著他們的入駐,喬拉王國的婆羅門教竟然聯繫他們,希望李貞和李惲可以信奉婆羅門教,而到時教中會封他們爲新的剎帝利貴族,協助他們統治當地。

李貞和李惲在來天竺之前,自然對婆羅門教有所瞭解,對於四種姓制度也十分的清楚。而且他們也知道,按照教義上來說。婆羅門的地位比剎帝利的地位還要高貴一些,身爲大唐的皇子,婆羅門竟然讓他們屈居第二位的剎帝利,簡直就是一種侮辱,所以對這種提議根本就連理都沒理,甚至要不是知道婆羅門在民間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的話,他們說不定會將喬拉王國的婆羅門寺廟給搗毀。

不過在沒有理會婆羅門的提議後。李貞和李惲很快發現,雖然他們可以用武力征服喬拉王國,但是想要真正的統治這裡。卻必須藉助婆羅門的力量,因爲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婆羅門教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天竺人的各方各面,無論思想還是行爲,全都受到婆羅門教義的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李貞和李惲想到三個辦法,第一個就是實行高壓統治,不管婆羅門教有什麼影響,全都用暴力解決。不過這肯定還會遭到當地百姓的反抗,說不定某一天他們就會被趕出去。第二個則是接受婆羅門的建議,取代原來的剎帝利貴族,承認婆羅門的超然地位。

不過上面的兩種辦法都不是李貞和李惲想要看到的,所以他們集合所有人後,大家苦思很長時間,甚至還寫信向李愔請教,結果最後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終於做出一個偉大的決定,那就是改造婆羅門教,讓它在不觸動絕大部分教徒利益的前提下,更加利於他們在天竺的統治。

這可不是李貞和李惲隨意做出的決定,而是根據以前李愔提供的情報,再加上他們登陸天竺後的收集,這讓他們發現,現在天竺大陸的婆羅門教已經陷入到衰退期,比如以北方最強大的戒日王朝爲例,雖然戒日信奉婆羅門教的溼婆神,但是爲了統治需要,他對其它宗教也持支持的態度,特別是在這幾年,他竟然加大了對佛教的支持,在恆河兩岸建造了上千座佛塔,這種行爲使得衰落中的佛教竟然一度出現中興的跡象。

戒日王朝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在天竺的其它地方,婆羅門教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若是沒有李貞和李惲的介入,任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的話,那麼在幾十年後,婆羅門教就會吸收佛教等一些宗教的教義,從而產生了新婆羅門教,也就是後世大興的印度教。

李愔和李貞、李惲三人雖然並不清楚天竺的宗教變遷,但是他們卻敏感的發現,婆羅門教並不甘心自己的影響力衰退,不少婆羅門都在尋找新的宗教出路,而這無疑給了李貞和李惲一個機會,只要他們能將改良的婆羅門教推廣出去,並且增強新婆羅門教的影響力,那麼肯定會讓相當一部分的婆羅門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而有了這些婆羅門的支持,日後他們才能在天竺這塊地方走的更遠。

也正是基於上面的想法,所以李貞和李惲先是用金錢買通了一些當地的婆羅門貴族,這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爲當地的婆羅門貴族生活墮落,崇尚享樂,再加上又有武力威脅,很快就有一批婆羅門貴族被李貞和李惲控制,然後按照他們的需要,對現在婆羅門教義進行改良。

不過李愔在聽說這件十分‘有趣’的事後,又親自給李貞和李惲寫了封信,信中提醒他們,新婆羅門一定要多多參照新崛起的大食人的伊斯蘭教,以及羅馬人的天主教等宗教模式,爭取做到伊斯蘭教的政教合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凌駕於宗教之上,不受宗教的束縛。

WWW?тт kΛn?¢o 對於李愔如此鄭重的建議,李貞和李惲自然也十分的重視,大食離天竺並不遠,經常有大食和羅馬的商人乘船來到天竺,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找到一些信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的商人,然後通過他們瞭解到大食和羅馬國內的宗教情況,然後再提供給那些婆羅門貴族,結果一個以婆羅門爲主體,參照了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的新型宗教就出現了。

這個新型宗教爲了爭取婆羅門的支持,所以將宗教冠以新婆羅門之名,同樣信奉梵天、毗溼奴和溼婆神這三大主神,而且也支持種性制度,只不過在這個基礎上,新婆羅門宣傳李惲爲保護之神毗溼奴轉世,而李貞爲毀滅之神溼婆轉世,共同擔任新婆羅門教的教皇,只是一個是保護之皇,而另外一個則是毀滅之皇。

而在確定了李貞和李惲的宗教地位後,新婆羅門又向外宣傳這位遠渡而來的教皇使命:因爲感應到天竺各地的婆羅門教勢微,所以兩位主神在東方轉世,然後帶領著神軍來到天竺,爲的就是將那些不信奉婆羅門的異教徒清洗乾淨,讓神的榮光再次照耀天竺大地。

當然了,爲了配合新婆羅門教的宣傳,也爲了增加李貞和李惲兩位教皇的神性,投靠他們的新婆羅門貴族編造了許多有關他們的神話傳說,比如像什麼兩人出時天顯異象,神人託夢給他們老爹李世民,七歲砍蛇八歲屠龍之類的,反正這些東西都是現成的,從中原神話裡借過來用一下就行了。

另外爲了讓這種政教合一的政權更加穩固,李貞和李惲還對手中的政治體系做了修改,將所有官員分成兩類,分別是軍政官員和宗教官員,其中第一類沒什麼可說的,參照是大唐和臺灣的行政結構,只是細節上做了修改。至於宗教官員的設立,則是一項重大的改革,因爲他代表著世俗的政權終於凌駕於宗教之上,只有通過李貞和李惲的任命,婆羅門貴族纔有了合法的傳教權力。

新婆羅門教的確立之後,李貞和李惲立刻著手於在統治區內的傳教,先是從婆羅門開始,以那些收買過來的婆羅門貴族爲主,再輔以武力威脅,以最快的速度將所有婆羅門寺廟掌握在手中,然後再以這些寺廟爲中心,開始傳播新的教義,以及宣揚李貞和李惲兩位教皇的事蹟,增加信徒的數量。

這種由上而下的改革速度很快,而且對於教徒們來說,除了增加了兩位主神轉世的教皇外,其它並沒在太大的變化。而且在婆羅門宗教中,主神也經常轉世成其它的神、人,甚至是野獸,來完成一些使命,所以李貞和李惲這兩位主神轉世的出現,也沒有什麼不可接受的。

只不過所有人,包括李貞和李惲這兩個始作俑者,都沒有料到這個現在還十分弱小的新宗教,會給天竺大陸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10章 經典船型第319章 飢餓的金城(下)第62章 即將開始的血肉盛宴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481章 軍校中的皇子第58章 殺豬吃肉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658章 浴室沉思第435章 顛覆林邑的陰謀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570章 救命的鯨魚第172章 紡織基地第27章 科學院雛形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89章 人渣李愔第609章 使團入長安第167章 茶樓混戰第264章 航海學院第70章 要動身了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44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121章 不是我,我沒有第84章 千年世家與大唐新貴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547章 偶遇第263章 不實用的六分儀第436章 四衛在行動(上)第553章 同意第58章 殺豬吃肉第571章 樹枝與無人島第434章 醜醜姐弟的遊樂場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36章 文心發火第655章 莊園狩獵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753章 五皇聚首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289章 醫學院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111章 工商論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109章 太原瘋子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341章 李恪吹牛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407章 迎接李承乾第350章 試槍(上)第141章 土地券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636章 戰利品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5章 登州別駕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135章 一篇文章引發的混亂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26章 長安本初子午線第430章 澳洲大陸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25章 王子豪的意外回答.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229章 戰爭要提前第270章 兄妹相見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414章 奴隸探索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622章 澳洲的天花第20章 與蕭文心的初見第317章 追擊第316章 逃跑了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625章 蘇伊士運河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65章 突然冒出來的新岳父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
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10章 經典船型第319章 飢餓的金城(下)第62章 即將開始的血肉盛宴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481章 軍校中的皇子第58章 殺豬吃肉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658章 浴室沉思第435章 顛覆林邑的陰謀第564章 抵達獅城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570章 救命的鯨魚第172章 紡織基地第27章 科學院雛形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700章 基督之爭第89章 人渣李愔第609章 使團入長安第167章 茶樓混戰第264章 航海學院第70章 要動身了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44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121章 不是我,我沒有第84章 千年世家與大唐新貴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547章 偶遇第263章 不實用的六分儀第436章 四衛在行動(上)第553章 同意第58章 殺豬吃肉第571章 樹枝與無人島第434章 醜醜姐弟的遊樂場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第36章 文心發火第655章 莊園狩獵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753章 五皇聚首第78章 開拓市場的排頭產品第289章 醫學院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111章 工商論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109章 太原瘋子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341章 李恪吹牛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407章 迎接李承乾第350章 試槍(上)第141章 土地券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636章 戰利品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77章 李愔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第5章 登州別駕第480章 採兒回京第135章 一篇文章引發的混亂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26章 長安本初子午線第430章 澳洲大陸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25章 王子豪的意外回答.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229章 戰爭要提前第270章 兄妹相見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414章 奴隸探索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622章 澳洲的天花第20章 與蕭文心的初見第317章 追擊第316章 逃跑了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625章 蘇伊士運河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65章 突然冒出來的新岳父第177章 李愔要獨自離開長安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婺源县| 望奎县| 夏津县| 台北市| 旬邑县| 宁蒗| 梓潼县| 广水市| 陵川县| 阳春市| 石景山区| 通许县| 隆尧县| 双柏县| 双鸭山市| 七台河市| 菏泽市| 沂源县| 黎平县| 诸暨市| 鸡西市| 阜新| 昭觉县| 北票市| 哈密市| 修水县| 张家川| 金寨县| 余干县| 蒙阴县| 临清市| 荣昌县| 会昌县| 毕节市| 本溪市| 突泉县| 清河县| 屏东县| 龙海市|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