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

馮石介將自己發現的金礦上報給馬尼拉後,立刻引起燕北的重視,畢竟這是呂宋私人發現的第一座金礦,而且估計儲量也不小,這剛好與當初李愔制定發展呂宋的計劃相配合,所以燕北不但親自接見了馮石介,而且還讓各個衙門給於馮石介方便,儘快將松樹高原的金礦開採出來。

說起來呂宋雖然被打下來了,但是經濟發展和人口都是大問題,臺灣那邊雖然一直在移民,而且移民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在一兩年內,臺灣的人口恐怕還達不到飽和,而臺灣的人口不飽和,就不會有人願意跑到呂宋去。呂宋的人口上不去,不但對當地的統治不利,而且經濟也沒辦法發展,畢竟人口才是一切的基礎。

也正是考慮這些,李愔纔想出這麼一個辦法,那就是以呂宋的礦藏爲誘餌,鼓勵民間探礦,只要找到了礦藏,特別是像黃金、銅之類的礦產,絕對可以吸引不少人蔘與投資,而只要有人開礦,那麼就會吸引大批的人遷來呂宋,只要有了人口,一切都不是問題。

馮石介辦理好手續後,然後立刻帶著人回到臺灣,以馬尼拉官府出具的文書做憑證,向已經遷到臺灣的大唐銀行總部貸款,然後用這些貸款購買各種開採金礦的設備,同時又招募了一批管理人員,至於開礦所需要的礦工,呂宋那邊就是奴隸產地,雖然現在捕奴業不景氣,但是購買奴隸還是比臺灣容易的多。

另外馮石介在考慮到松樹高原距離海邊還有一段距離,而且想要在陸地上修理出一條路的話,實在是件費時費力的辦法,另外以呂宋那種多雨的天氣,一般的路很容易被沖毀。若是修建水泥路的話,前期的投入又太大,所以最後馮石介一咬牙,買了一條小型的蒸汽船。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馮石介記得,那條克庫河水面寬闊,而且又沒有什麼太大的障礙物,只可惜從松樹高原流下來時,水流太過湍急。一般的船根本就上不去,所以他才決定買條蒸汽船,這種船雖然貴,而且燒石炭,但是動力卻是極大。足夠逆流而上,只要多走幾趟,就能把採礦設備和人員都送到松樹高原上,節約大量的時間。

一切準備就緒後,馮石介又租了幾條大船,將各種設備和人員全都送到呂宋,不過他們卻沒有去馬尼拉。而是直接在克庫河口停泊下來。不過當他們趕到這裡時,燕北已經派人到達這裡,正在這個河口處修建一座小港口,而且還駐紮了一支漢人與三韓人混編的軍隊。人數雖然只有三百人,但也足以保護金礦和人員的安全。

隨行的人員暫時在克庫河口駐紮下來,然後由那條小蒸汽船進入河道,經過十幾天不停的運輸。終於將所有設備和人員都送到了松樹高原上,另外馮石介還派林哥他們到馬尼拉購買了一批奴隸。也在隨後運到高原上。

隨著人員與設備的到位,被馮石介命名爲松樹金礦正式進行開採,前期主要還是淘金,無數奴隸進入那條河谷裡,將河底的金沙淘出來。另外馮石介還託人從大唐請來一位地師。所謂地師,其實就是幫人看陰陽宅院的風水,這種行爲起源很早,在晉朝時就已經十分流行了,而到了隋唐之時,更是盛行無比。

這些地師們成年行走在野外,幫人勘探風水,積累了大量關於地質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批地質學家,對於各種礦藏也有很深的研究,所以在以前時,偶而也會幫人探礦脈,後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大唐對各種礦藏的需求直線上升,這也使得尋礦探脈的活越來越多,看到這種情況,有不少地師乾脆專門研究起探礦的學問,將原來的副業變成了主業。

馮石介請的就是一位專門幫人探礦的地師,畢竟他只發現這條滿是金沙的河谷,但是對於確切的礦脈,卻還沒有找到。不過在這位專業的地師到來之後,立刻十分震驚的發現,這片松樹高原的礦脈竟然不止一條,周圍很可能還存在著其它的金礦。

得到這個消息的馮石介十分的震驚,當下他出了重金讓那位地師保密,然後又請對方幫著尋找礦脈,準備將松樹高原附近的金礦全都納入自己的手中。然而很可惜的是,就在那位地師尋找到第三個礦脈時,一不小心摔斷了腿,當地又沒有什麼好大夫,所以馮石介只得將他送到馬尼拉診治,誰知這個地師剛養好傷後,又在馬尼拉遇到一個同行,兩人喝了點酒聊天,結果這傢伙的口風不嚴,竟然把這個消息給泄露了出去。

這下可真的捅了馬蜂窩了,眨眼之間,幾乎整個馬尼拉都知道在松樹高原上,到處都是金礦,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沒有被勘探出來。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幾乎全都瘋了,大部分人都是連夜準備好各種工具,然後揹著大包就向松樹高原趕去。而當馮石介知道消息泄露時,已經來不及挽回了,整個松樹高原上全都是尋找金礦的人。

看到這種情況,馮石介一邊咒罵著那個沒有職業道德的地師,一邊無奈的將原來探明的金礦搶先到馬尼拉註冊,畢竟現在消息已經泄露出去了,他只能先把探明的金礦保住在再,至於其它的,只能與那些起來的尋礦人公平競爭了。

而當松樹平原發現金礦羣的消息傳到李愔的耳中時,正在聽醜醜背誦論語的他是大笑不止,以前他只知道南洋金礦,沒想到呂宋那裡就有一個金礦羣,而且現在消息傳到臺灣後,也吸引了不少人從臺灣趕到呂宋去尋找金礦,雖然機會十分渺茫,但萬一能找到一片金礦的話,那麼就可以一夜暴富,這可是無數人做夢都想遇到的事,所以哪怕機會再小,卻也禁不住有人想去碰碰運氣。

說起來松樹高原周圍的確是一片巨大的黃金礦羣,就在那些尋礦人到達松樹高原後,很快就陸續傳出有人發現新礦的消息,這也更加刺激了那些尋礦人的神經,有些人甚至隻身一人就敢在羣山中鑽來鑽去,爲的就是比別人早一步尋找到黃金。

呂宋的淘金熱很快從臺灣傳到了大唐內陸,甚至連長安的報紙都對這件事做了報道,結果引起不少大商家的興趣,特別是一些以採礦爲業的富豪,他們更是將呂宋視爲一塊寶地,畢竟能發現這麼大的黃金礦羣,那麼肯定還有其它的伴生礦。

也正是因爲如此,這些實力雄厚的礦業巨頭也開始行動起來,組織人手到達呂宋探礦。他們可比那些單幹的探礦人專業多了,甚至隊伍中還有專門的地師,而且各種裝備也都是十分精良。也正是因爲如此,他們的收穫也比一般人強的多。

有了這些專業探礦隊伍的加入,松樹高原周圍的金礦很快就被勘探清楚,各個金礦都已經有了主人,其中馮石介佔了先機,成爲那裡最大的黃金礦主,另外還有幾家從臺灣和大唐來的大礦業主,他們佔據了剩下的大部分礦藏,至於其它的小總共金礦,則被一些私人尋礦者找到,同時他們也是一夜暴富的典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松樹高原附近的金礦被勘探完畢後,一些探礦隊並沒有因此而停歇,呂宋現在對礦業大力扶持,有不少的優惠政策,再加上這裡的奴隸充足,離臺灣又不算遠,所以不少人都準備在這裡大幹一場。特別是一些從大唐來的礦業主們,他們感覺無論是臺灣還是呂宋,都比大唐國內的環境要寬鬆多了,對礦業的管制並不是很多,同時也給了他們更大的利潤空間,所以他們在來到呂宋後,甚至都有一種不想回去的感覺。

那些探礦隊在背後的礦業主支持下,開始對呂宋進行大規模的探礦。呂宋多山,山路的礦藏十分豐富,所以很快就有一些其它礦產被發現,甚至還有一些零星的金礦,只可惜都無法與松樹高原的金礦羣相比。除了金礦之外,很快就有人發現,呂宋的銅礦也不在少數,而且大多都是一些富礦,比大唐境內的銅礦要強多了。

金銅兩種貴重礦產的發現,使得呂宋的經濟終於有了一個起飛點,在採礦業的帶動下,不少臺灣和大唐的百姓到呂宋做生意或做工,這使得在短時間內,呂宋的漢人數量很快就從不足萬人,一直增長到十萬人左右,而且隨著日後採礦業的發展,人口的數量只會增長的更快。另外臺灣和呂宋的各個城市之間,也開始開設蒸汽船運輸,使得兩地聯繫的更加緊密,除非是遇到大的颱風,一般兩地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到達。

而就在呂宋的發展走上正軌,李愔剛想鬆口氣時,卻又被另外一件事纏上了身,這件事可比發展呂宋重要多了,所以必須他親自去處理。

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281章 說服楊暕第464章 寒災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517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第121章 崔氏女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385章 賣作奴隸的馮氏兄妹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143章 軍紀第706章 李恪也要去第606章 第二條航線第126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666章 大食的軟肋第29章 吐蕃大使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476章 應聘老師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300章 指點薛仁貴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566章 海貿中心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466章 參觀與安置第88章 屬狗的丫頭第535章 街頭鬥毆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628章 王方翼與岑長倩第546章 流鼻血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132章 採訪(上)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31章 惡人先告狀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716章 明德殿之爭(下)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85章 華服美人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68章 虎頭軍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565章 獅城夜景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569章 食物匱乏的船隊第351章 試槍(下)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98章 無花果樹第25章 王子豪的意外回答.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547章 偶遇第699章 伊琳娜來了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85章 華服美人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2章 挖坑讓李永跳第84章 千年世家與大唐新貴第113章 找皇帝老爹做筆大生意!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280章 羊毛戰爭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88章 冶鐵鍊鋼(上)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64章 援軍到了!第404章 李愔的態度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
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281章 說服楊暕第464章 寒災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517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第121章 崔氏女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385章 賣作奴隸的馮氏兄妹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143章 軍紀第706章 李恪也要去第606章 第二條航線第126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666章 大食的軟肋第29章 吐蕃大使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124章 大唐日報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476章 應聘老師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48章 侃暈王公子第300章 指點薛仁貴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566章 海貿中心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466章 參觀與安置第88章 屬狗的丫頭第535章 街頭鬥毆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628章 王方翼與岑長倩第546章 流鼻血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132章 採訪(上)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31章 惡人先告狀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716章 明德殿之爭(下)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85章 華服美人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722章 兕子知道了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68章 虎頭軍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1章 李愔的班底第565章 獅城夜景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8章 跑的了媚娘,跑不了惜君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569章 食物匱乏的船隊第351章 試槍(下)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98章 無花果樹第25章 王子豪的意外回答.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547章 偶遇第699章 伊琳娜來了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361章 部落頭人大會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85章 華服美人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2章 挖坑讓李永跳第84章 千年世家與大唐新貴第113章 找皇帝老爹做筆大生意!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280章 羊毛戰爭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88章 冶鐵鍊鋼(上)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64章 援軍到了!第404章 李愔的態度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兴业县| 福鼎市| 蛟河市| 谷城县| 汝州市| 扶风县| 延庆县| 巴里| 仙桃市| 沅江市| 南城县| 柯坪县| 凭祥市| 上犹县| 五家渠市| 潞城市| 林州市| 日土县| 长乐市| 龙井市| 泰顺县| 迭部县| 常熟市| 太仆寺旗| 盈江县| 香格里拉县| 北安市| 偏关县| 阳高县| 左贡县| 桂东县| 巴彦县| 江孜县| 宜宾县| 建德市| 金川县| 茶陵县| 合阳县| 崇仁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