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2章 上海改革

清晨的上海城還帶著一絲薄霧,海上的太陽也才露出一個禿頂,不過在上海城的街道上,卻已經是行人如織,上工的工人和談生意的商人來往不停,靠邊的吃食小攤更是賣力的吆喝,想要抓住這段黃金時間多拉攏幾個客人。

“全都給我老實點,再敢反抗者,斬!”

忽然間街道上一陣騷亂,路上的行人紛紛向兩邊躲,緊接著一隊吳王府的護衛從街上走來,而在這些護衛的身後,則是一排鼻青臉腫漢子,這些人大多面相兇惡,就算是被抓也是滿臉的不服,一看就知道平時都是些跋扈之徒。

看到這些被抓的漢子,路兩邊的行人全都露出興奮之色,甚至還有不少人高聲叫好,大呼吳王殿下英明等等。

行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應,主要是被抓之人都是上海城的潑皮無賴,這些人平日裡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好好一個上海被他們搞的是烏煙瘴氣,甚至有不少商人不堪他們的欺壓,不得不忍痛離開了上海。

可以說這些地痞流氓已經成爲上海最大的社會問題,若是再放任下去的話,很可能會對上海城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之前李恪一心撲到對上海各種工程的建設方面,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社會問題,直到和李愔巧遇孫氏夫婦時,這才揭開了冰山一角。

當時面對酒樓中的上海百姓,李恪許下一個諾言。那就是還上海城一個朗朗晴空,再也不會發生潑皮勒索良民的事。不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真到要做的時候,卻是十分的麻煩,畢竟只靠抓一些潑皮是沒用的,最關鍵的是得有一整套的規章制度,否則今天抓了雄爺,明天指不定就又冒出一個狗爺來。

李愔雖然有英果之名,但若是真論起執政一方的經驗,卻實在不怎麼樣。比如他身爲蘇州刺史,卻一直呆在長安,蘇州一地的事全都交給別駕去做,自己根本沒管過事。相比之下,李愔雖然懶散,但至少將登州治理的井井有條,甚至還將一個並不起眼的登州發展成爲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大城。也正是因爲如此,李恪才向李愔求救。

上海是李愔謀劃中的關鍵一環,所以無論李恪求不求他幫忙,這裡的事他都要管一管,所以在回到李恪的吳王府後,兩人立刻將吳王府的謀士召集在一起。很快就拿出一個完整的改革方案。

上海城是座新城,城中的行政機構都是臨時搭建的,再加上這裡又是華亭縣境內,李恪對華亭縣的那位謝縣令也有幾分印象,所以就讓謝縣令把縣衙遷到了上海。主管一方的民政,只不過這位謝縣令雖然是個人才。但卻也被李恪催著管理工程建設方面的事,對民政上分不開身,所以這才導致了上海城中潑皮橫行的局面,甚至連衙門裡的公人也偶有不法之事發生。

雖然情有可原,不過治安畢竟是謝縣令的份內之事,所以這件事他也脫不了干係,結果被李恪訓斥了一頓,接著就讓謝縣令全力推行李愔搞來的改革方案。而謝縣令也存了戴罪立功的打算,所以從一開始就十分的配合。

改革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城中搞出動靜來,而這個動靜就是發動人手查清了上海城各處的潑皮無賴,然後出去王府衛隊,將這些人一網打盡,無論這些潑皮無賴的身後有什麼樣的背景,哪怕是和吳王府有關也不行,所以纔出現了今天早上的情形。

對於李恪的這一舉動,城中百姓是無比支持,幾乎所有人都在高呼吳王英明,爲城中解決了一大禍害。如此一來,李恪在城中的威望立刻如火箭般上升,對此李愔卻有些不滿,明明這件事他也有份,可惜除了孫氏夫婦等少數人外,其它人並不知道,結果好處全都讓李恪得了。

而在藉助短時間暴漲起來的巨大聲望,李愔立刻打著李恪的名義,正式推出這次的改革方案,先是將城中所有的衙役全都朝廷整編考覈,考覈方面包括能力、品德、體力等各方面,凡是考覈不合格者,全都予以辭退,甚至以前若有作奸犯科者,還會依法制罪。如此一來,城中的衙役雖然少了許多,但是風氣卻大爲改善。

接下來再次由吳王府出面,招募了上千名良善之民爲衙役,這些衙役與原來的衙役合併在一起,經過簡單的培訓之後,立刻開始在城中各地巡邏,而與此同時,李恪和李愔還將城中所有商戶召集在一起,經過數天的談判,終於敲定了收取‘治安費’的方案。

說起唐代的稅收,這可是個大問題,初唐時主要還是租庸調,以一夫一妻爲單位,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粟2石,爲租;輸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3斤),爲調;服役20日,稱正役,不役者每日納絹3尺(或布3.6尺),爲庸。

租庸調這種稅收只要是個人都能看出問題來,因爲這種稅根本不管你每年的收入多少,職業如何,全都按這個標準來說,而這對於朝廷來說,除非國家人口大量增加,否則每年的收入都不會有太大的起伏。

當然了,這種稅收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在初唐這種人少地多的情況下,租庸調無疑是一種輕稅,使得民衆的負擔很輕,也增加了百姓開墾荒地的熱情。本來若是沒有李愔這個變數的話,這種收制度還能用上一百多年,直到中唐時期人口增加,很多百姓分不到土地,這才導致租庸調的崩潰,而兩稅制開始興起。

不過隨著李愔的到來,大唐的商業極其繁榮,民間的財富增長極快,若是隻按照租庸調的方式收稅的話,那麼政府的財政根本沒有增長。不過正所謂因勢而變,許多地方都出現了許多變種的商稅,比如貨物過路時通過關卡,就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商戶想要自己的店鋪免除麻煩,也會給當地的官吏一定的錢財,這些錢財除了被這些官吏私分掉之外,也會上繳一部分到國庫,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收稅,甚至在全國各地都已經成爲一種潛規則。只可惜這種變相的收稅十分不正規,商戶上繳的多少全看當地官吏的心思。

而李恪和李愔在上海搞的這個治安費,其實就是將以前那種不正規的商稅變得正規起來,只要是上海的商戶,每月需要將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三上繳,這就是治安費,而交過治費的商戶們則不必再向任何人繳納任何費用,每日都會有縣衙的衙役在街上巡邏,無論什麼樣的事都可以向他們求助,若是這些衙役敢不管,那麼商戶們可以直接向王府增設的投訴司投訴,只要一經查實,那麼當事的衙役可就慘了,輕則挨板子,重則可能還會坐牢。

對於這個新增的治安費,上海的商戶們一開始也都有些疑慮,倒不是說嫌收的錢多,百分之三的收入相對以前每月被勒索的錢財,根本就不算多,甚至連一半都不到,所以這個治安費倒不多,只不過商戶們卻有些擔心,怕衙門把錢收走了,卻不辦實事,接下來他們該怎麼交錢還得怎麼交。

幸好之前王府護衛四處抓捕潑皮無賴,讓李愔在上海擁有了巨大的聲望,所以這些商戶們雖然疑慮,但對這位吳王殿下還是有些信心的,再加上李愔也已經出面憑著他在商界的巨大的聲望,總算是打消了不少人的疑慮,使得收取治安費的方案總算通過了。

而經過了對潑皮無賴的大肆抓捕,再加上新招收的衙役四處巡邏,每片區域都有固定的衙役在負責,使得上海城的治安風氣爲之一清,少數漏網的潑皮們也不敢再勒索商戶,畢竟縣衙已經出了規定,只要發現敢於勒索商戶錢財者,一律抓起來做苦力,最短也要做滿一年,刑滿後若是發現再犯,那可就不是做苦力了,而是直接流放到臺灣的種植園裡,先和那些奴隸做三年的苦工再說,而且做完後還不能回來,一輩子都得呆在臺灣。

治安費應該算是坐稅的一種,主要是對固定的商戶收取的稅收,至於另外一種過稅,李愔和李恪也做出了一些改革,上海是一座港口城市,過稅主要是港口上的稅收,其實這種稅收已經十分完善了,對各種不同的船隻都有固定的稅收,所以兩人的改動不大。

另外隨著上海的發展,陸上週邊各處的貨物都向上海匯聚,所以陸上的過稅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李愔兩人主要就是對這種過稅進行改革。其實也很簡單,主要就是根據貨物的品種不同,收取不同的稅率,比如絲綢和糧食的稅率就完全不同,這種收稅的方式雖然在李愔看來十分簡單,但是在中國古代卻無疑是項巨大的改革,因爲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的過稅甚至是按貨物的體積來收稅的。

在將上海的這一系列改革推行下去後,李恪終於敢把蕭皇后、楊妃她們也接到了上海,畢竟在這座城市裡,他已經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做爲一個晚輩,做出點成績自然想向長輩們炫耀一番。

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10章 三字經第389章 又見馮氏兄妹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160章 美女很多,我的心卻很小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34章 殺鯨懾敵第548章 女老師第481章 軍校中的皇子第176章 歷史重演第433章 鑄造銀幣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386章 蕭氏與王氏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441章 連環殺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96章 回登州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287章 豁達的蕭皇后第192章 世家藏書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494章 越王號上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272章 李世民吃醋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629章 呂萬的新計劃第31章 提升威望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498章 錫蘭島第3章 捕奴船隊第46章 大唐備戰第226章 六分儀成功了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278章 臭氣逼人的化學院第61章 我拿他們和你換五千精兵第546章 流鼻血第209章 六哥好志氣!第609章 使團入長安第118章 上元夜,情人節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103章 想殺人的感覺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4章 處理完垃圾談正事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253章 重操捕奴業第106章 鬧洞房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456章 女王變小秘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99章 長安局勢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610章 三姐妹第329章 對馬海戰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636章 戰利品第158章 崔氏有女名夢雪第240章 推出去,斬!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336章 楊暕去世第721章 父女的談話第194章 黑馬第595章 毒癮發作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398章 演示新火器(下)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441章 連環殺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497章 白送火器?第635章 滅族第560章 剃髮與起航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157章 程兄,你是不是我兄弟?
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10章 三字經第389章 又見馮氏兄妹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160章 美女很多,我的心卻很小第79章 楊妃與蕭皇后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34章 殺鯨懾敵第548章 女老師第481章 軍校中的皇子第176章 歷史重演第433章 鑄造銀幣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386章 蕭氏與王氏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604章 哭泣的波斯王子第441章 連環殺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96章 回登州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115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287章 豁達的蕭皇后第192章 世家藏書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494章 越王號上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272章 李世民吃醋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629章 呂萬的新計劃第31章 提升威望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498章 錫蘭島第3章 捕奴船隊第46章 大唐備戰第226章 六分儀成功了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278章 臭氣逼人的化學院第61章 我拿他們和你換五千精兵第546章 流鼻血第209章 六哥好志氣!第609章 使團入長安第118章 上元夜,情人節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103章 想殺人的感覺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4章 處理完垃圾談正事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253章 重操捕奴業第106章 鬧洞房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456章 女王變小秘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99章 長安局勢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223章 不知道能不能化而爲鵬?第610章 三姐妹第329章 對馬海戰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636章 戰利品第158章 崔氏有女名夢雪第240章 推出去,斬!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336章 楊暕去世第721章 父女的談話第194章 黑馬第595章 毒癮發作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398章 演示新火器(下)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441章 連環殺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459章 石頭的‘野心’第497章 白送火器?第635章 滅族第560章 剃髮與起航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157章 程兄,你是不是我兄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永济市| 南川市| 海兴县| 安徽省| 清远市| 安仁县| 武平县| 墨脱县| 始兴县| 龙门县| 蒙自县| 且末县| 军事| 永德县| 周至县| 望江县| 昭苏县| 神池县| 慈溪市| 棋牌| 即墨市| 黑山县| 中阳县| 从化市| 平武县| 长垣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乌恰县| 太康县| 天全县| 丽江市| 喀喇沁旗| 蚌埠市| 任丘市| 巩留县| 雅江县| 延边| 漳平市| 西和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