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

天剛矇矇亮,窗外的知了已經在叫個不停,屋子中的柳承一覺醒來,感覺全身都是汗,衣服粘乎乎的貼在身上,說不出的難受。

“這臺灣的鬼天氣!”柳承難受的扭了扭身子,嘟囔一聲起了牀,昨天晚上因爲天氣太熱,所以他到很晚才睡著,本以爲清晨能涼爽一些,但是沒想到現在太陽還沒升起來,卻已經如此悶熱,這讓他睡意全無,索性也就不睡了。

雖然天氣熱,但是柳承卻習慣穿著小衣睡,這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根本改不過來,不過基隆這裡的天氣實在太熱了,所以一覺醒來,身上的衣服全都溼了。

柳承穿上鞋來到院子裡,從井中打了桶水洗了把臉,然後提到牆角處的一個小棚子裡,將身上的衣服脫光之後,一舀了幾瓢水沖洗了一下,最後甚至連衣服也扔進桶裡洗了下,然後隨便擰了一下就又穿在身上,反正這天氣熱,不一會身上的衣服就會被烤乾。

這個院子是柳承之前租下來的,雖然院子不大,而且只有一間正房,但是價錢卻不便宜,要不是當時他剛好掙了筆錢,說不定還不會租這套院子。不過算算日子,當初交的租金也快到期了,看來到時自己要再找一處便宜點的院子了。想到這些,柳承不由得嘆了口氣,年輕的臉上卻帶著不相符的沉重。

進到屋裡臨窗的東側,這裡放著一個小桌子。桌子上的籃子裡放著兩個饅頭,那是昨天晚上回家時買的。一文錢四個,昨天晚上吃了兩個,剩下的這兩個是他今天的早餐。

拿起兩個發硬的饅頭,柳承又把桌子上的一個玻璃瓶的木頭塞子打開,抄起筷子小心翼翼的從裡面別出一筷子豆醬,然後小心的抹在饅頭上。這是他出來的時候,妻子親手爲他做的,主要是怕他吃不慣臺灣的飯食。柳承開始時不捨得吃,現在卻成爲他唯一能吃的菜了。

把兩個硬饅頭吃進肚子裡後,柳承又將門口的那個小桌子和一個小椅子帶上,另外身上還帶著個布包,包裡放的是紙墨筆硯四樣,他現在是在碼頭上幫人代寫書信,生意還不錯。一天下來也能掙上一百多文,一月除去吃喝還能剩下兩貫多錢,不過下個月他就要找新住處,而且還要加上房租,估計一月能存下一貫就不錯了。

柳承今年纔剛剛三十一歲,本來是汀州人。家裡也薄有田產,他父親想給家中搏個出身,所以就一直讓柳承讀書,打算讓他考個功名,也好光宗耀祖。

說起來柳承還真是讀書的材料。很小的時候就有神童之名,在縣學中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不到二十歲就成貢生,到長安參加科考,然而很可惜的是,柳承從十幾歲考到三十歲,卻還是屢試不第,而且爲了應考,家中的積蓄也花的差不多了。

面對這種情況,柳承也有些心灰意冷。另外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周圍的親戚朋友們,特別是以前生活還不如他們家的人,現在的生活也慢慢的好轉起來,甚至比他們家過的更好。再加上他也已經成家,妻子兒女都有了,現在卻要跟著他吃苦,甚至因爲他屢試不第,背地裡對他的風言風語也是不少。

柳承是個很顧家的人,他可以被周圍的鄉親嘲笑,但卻不想讓妻子兒女跟著自己受一點委屈,再加上他對科舉也失去了信心,所以最後一咬牙,乾脆放下身段,與妻子商量過後,將家中的錢財集中了一下,然後他帶著錢來到臺灣,準備找個發財的門路闖一闖。

說起來柳承畢竟是個讀書人,而且也喜歡看報紙,所以對大唐和周邊的形勢也十分清楚,他知道臺灣現在被齊王佔據,而且那裡鼓勵工商,對經商人都十分優待,再加上那裡港口衆多,工商業十分發達,所以發財的機會很多,再加上汀州離臺灣也不是很遠,所以柳承帶著家中大部分的錢財來到臺灣基隆。

柳承是個聰明人,否則也不會從小就有神童之名。他來到基隆之後,很快就發現,只要他手中有錢,很容易就能找到以錢生錢的辦法。甚至只要肯下力氣,那麼花錢買下一大塊地,然後再買上一些奴隸,開個種植園也能掙不少錢,只不過前期的投入較大,而且來錢的速度也比較慢。

柳承手中的錢財不多,而且也不想靠著土地發財,再加上他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最後他決定還是將錢投到海貿這個高風險也是高收益的行業上來。

說起來柳承也真有些經商的天份,他先是跑到福州聯繫了一批絲綢,然後運到基隆後,轉手賣給一個波斯海商,結果立刻賺了幾十貫,說起來若是他膽子夠大,把絲綢運到呂宋或婆羅洲去賣的話,肯定能賺上幾倍的錢。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歷,這讓柳承十分興奮,又在福州和基隆之間走了幾趟貨,前後加在一起賺了三百多貫。而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在基隆租下這麼一個小院子,並付了幾個月的租金,甚至他還打算再多賺點錢後,就在基隆買上一套院子,將家中的妻子兒女都接來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海貿本來就是一個風險極大的行業。柳承在跑了幾次福州和基隆的航線後,發現這種短途運輸賺錢的速度太慢,而且找人出貨也是件麻煩事,最後他決定做筆大的,自己包了一整艘貨船,然後從基隆進了一船的蔗糖,打算運到南韓州的泗沘城,那裡地處北方,而且南韓州又都是有錢的漢人,對蔗糖的需求量很大,可以說只要運到那裡,就不愁沒有銷路。

本來柳承的船是在九月分出海,按說這個時節海面上一般比較平靜,很少有大的風浪,但是天有不測風雲,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個比較安全的時節裡,柳承包的船卻遇到了大風浪,而且還被海水涌進貨艙,結果麻包裡的蔗糖全都被海水泡了。

若是換成其它貨物,比如瓷器之類的,根本就不用擔心海水浸泡的問題,哪怕是換成絲綢,只要及時排水,然後再找地方清洗一下,這樣哪怕會賠錢,卻也不會賠的太多。但偏偏蔗糖這東西最怕海水,畢竟這是吃的東西,被苦澀的海水一泡,哪怕是傻子也不會再吃,更別說是賣出去了。

一船的蔗糖全都毀了,這讓一直順風順水的柳承也懵了,雖然他做生意很小心,這些貨物的貨款都結清了,但是他包船的運費卻還沒有結完,本來他打算是等這艘蔗糖出手後再結,現在倒好,不但蔗糖沒了,而且還欠下一大筆運費。

等到柳承回到基隆,又把欠人家的運費還上後,他全身上下就只剩下不到一貫錢了,這些錢哪怕再省吃儉用,恐怕也只夠他一個月的吃喝,更別說想東山再起了。最後迫於無奈,只得到碼頭上幫人寫信。

本來像柳承這樣的讀書人,而且又是在基隆這種遍地都是工作機會的地方,找份體面的工作並不是件難事,甚至哪怕給人記帳,也比代寫書信要強的多。不過柳承做了幾個月生意後,卻已經不在願意跟別人打下手,再說以他讀書人的脾氣,也受不了別人的管束。

至於進工廠做工之類的活,他又拉不下臉面,而且工錢也不高,所以最後乾脆自己在碼頭擺了個寫信的攤子。基隆有大把的外地人來經商和打工,而且大部分都不會寫字,所以柳承的生意還不錯,至少比一般的工人還要高一些,而且還十分自由。

當然了,柳承也不是沒想過回家,但是他當初離家時,就是想混出個樣子,讓妻子兒女都跟著自己享福,可是現在倒好,錢沒有掙到,而且又淪落到代別人寫信爲生,這讓他根本沒臉回去,甚至哪怕在基隆吃不好睡不好,他也沒打算回去。

柳承夾著桌椅來到自己出攤的地方,這裡就在基隆外港的碼頭上,離他住的地方不遠,而且路邊還種著梧桐,他的攤子就在其中一株梧桐樹下,有這樹蔭的遮擋,雖然還是很熱,但總比在太陽下面曬著強。

這年頭沒有電話,與家人聯繫只能靠通信,所以柳承的攤子一擺出來,立刻有不少生意上門,柳承一上午都在埋頭寫信,雖然一封信的內容不多,但是找他寫信的人實在太多,有時還會有三四個人一起排隊。

一直到中午時,天上的日頭越發毒了,地面都被照的起煙,碼頭上雖然還十分繁忙,但大部分都是些奴隸在幹活,至於那些漢人的船工,則已經開始吃飯了。

柳承這時也感覺有些餓了,畢竟從昨天到現在一直啃饅頭,根本沒好好吃飯。今天生意不錯,柳承覺得應該吃點好的,他背後就有一家不錯的湯餅店,裡面做的湯餅十分勁道,每碗只要三文錢,而且天熱的時候還免費送一碗冰鎮的綠豆湯,可謂是物美價廉。

想到那又冰又甜的綠豆湯,柳承也感覺口舌生津,當下就準備收拾東西去吃一碗,不過就在這時,卻有一樁對他影響巨大的生意上門。

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116章 長安流言第351章 試槍(下)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15章 “神棍”西來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302章 逃民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655章 莊園狩獵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100章 崔氏浪蕩子第502章 穿過叢林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154章 李愔的過去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506章 陷阱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463章 蕭林的盤算第663章 炮轟哥特人第365章 店中的討論第90章 武元慶、武元爽,你們贏了!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653章 火炮下的溫柔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164章 范陽盧氏又如何第11章 落魄漁民第72章 表兄張儉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184章 絕不讓大唐女子外嫁吐蕃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702章 李恪立國第96章 回登州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521章 南韓鋼城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724章 公主駕到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205章 你們兩個都給我閉嘴!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船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586章 世家大族的困境與出路第754章 大結局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712章 回長安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234章 謝縣令第388章 不客氣的李永等人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355章 倭國銀山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552章 招攬舊部第600章 爪哇局勢第135章 一篇文章引發的混亂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30章 一句話引發的羣毆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201章 慘勝第553章 同意第353章 內部移民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499章 牛人王玄策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109章 太原瘋子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527章 吐了與收穫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11章 落魄漁民第82章 商人的戰爭
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116章 長安流言第351章 試槍(下)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15章 “神棍”西來第452章 發行銀幣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302章 逃民第248章 楊暕託孤第655章 莊園狩獵第390章 同乘一船第100章 崔氏浪蕩子第502章 穿過叢林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154章 李愔的過去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506章 陷阱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463章 蕭林的盤算第663章 炮轟哥特人第365章 店中的討論第90章 武元慶、武元爽,你們贏了!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653章 火炮下的溫柔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164章 范陽盧氏又如何第11章 落魄漁民第72章 表兄張儉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第184章 絕不讓大唐女子外嫁吐蕃第16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上)第702章 李恪立國第96章 回登州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521章 南韓鋼城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108章 李愔的新婚之夜第525章 採兒的急智第724章 公主駕到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205章 你們兩個都給我閉嘴!第688章 馬氏種植園(上)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船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586章 世家大族的困境與出路第754章 大結局第320章 大國與小國的差距第712章 回長安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234章 謝縣令第388章 不客氣的李永等人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355章 倭國銀山第603章 爪哇之殤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552章 招攬舊部第600章 爪哇局勢第135章 一篇文章引發的混亂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30章 一句話引發的羣毆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201章 慘勝第553章 同意第353章 內部移民第458章 建州逃民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499章 牛人王玄策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109章 太原瘋子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527章 吐了與收穫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11章 落魄漁民第82章 商人的戰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平山县| 林芝县| 雅江县| 灌云县| 涟源市| 合阳县| 皮山县| 柳河县| 辛集市| 岳普湖县| 钦州市| 砚山县| 定结县| 防城港市| 楚雄市| 吉安县| 承德市| 桦南县| 乌鲁木齐市| 苗栗市| 犍为县| 乐山市| 偏关县| 特克斯县| 石首市| 汾阳市| 岑巩县| 五寨县| 聊城市| 阿合奇县| 柳河县| 麻城市| 厦门市| 嘉义县| 朝阳区| 郎溪县| 开封县| 锦屏县| 宜兰市|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