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1章 受壓制的商業

“大唐?”李愔聽到王安的話有些不明所以,“封爵是我大齊的內政,關大唐什麼事?”

不過王安卻是搖了搖頭,放下手中的茶杯道:“陛下的話只說對了一半,若是放在以前話,給一些貢獻頗大的平民賜予爵位的確是我大齊的內政,哪怕是大唐也無權干涉,但是陛下有所不知,昨天我收到長孫大人發來的一道公文,內容是關於兩國商人流動差異的問題。

“哦,房相去世後,長孫無忌就成爲父皇之下的第一人,他的公文可是份量十足,不過這個‘商人流動差異’是什麼意思?”李愔聽到這裡,露出一副十分感興趣的表情道。

本來就是李愔不問,王安也打算找個時間,將長孫無忌公文中的內容向他轉述一遍,只是因爲昨天才收到,所以還沒來的及,現在剛好和李愔閒聊到這個問題上了,所以王安也就將所謂的商人流動差異解釋了一遍。

嚴格意義上的商人,是指那些不從事生產,只負責買東賣西,從中賺取差價的人。不過現在隨著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商人轉而投資工業,開辦各式各樣的工廠,另外還有些人投資種植園,以種植各種經濟作物牟利,因此這些工業主和種植園主們也可以算是商人的一分子。況且相當多的商人都是橫跨數個領域,不但自己開工廠或種植園,同時也負責銷售,因此商人的定義已經擴展了許多。

說起來大唐立國多年,人口也是大齊的數倍。而且當初李愔也是在大唐推動工商業的發展,直到十幾年前纔開始將重心轉移到臺灣和南洋等地,所以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唐的工商業都應該比大齊要強纔對。

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在李愔還沒有立國之時,他的財政收入就已經超過了大唐,臺灣和南洋等地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在工商業發展上,卻是一日千里,現在除了像絲綢、瓷器等一些傳統行業無法與大唐相比外,另外像鋼鐵工業、紡織業、玻璃工業等新興產業,卻都已經反超大唐。

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倒不僅僅是因爲李愔自己發展的原因。而是好多大唐商人在見識到臺灣等地的開放與自由外,就將大唐的一些產業慢慢的向外轉移,開始時還看不出什麼,但是時間一長,那些從大唐轉移出來的產業就相當恐怖了。直接造成了臺灣等地的工商業以爆炸式增長,而大唐的工商業卻是不增反減。此消彼長之下,大齊的工商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超過大唐也就不奇怪了。

本來大唐對這個問題還不怎麼重視,但是在李愔立國稱帝后,大齊一下子就和大唐平起平座,而且李愔也辦起了一份名爲《大齊日報》的官方報紙,每年都會在報紙上公開上一年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以便讓百姓監督行政機構的能力。也正是通過報紙,大唐才忽然發現,原來大齊每年的財政收入比他們還要高。

對於這種情況,長孫無忌等人開始時也想不明白。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後,才知道原來是大唐的商人流失,很多商人都是在大唐起家,但現在卻都搬到了大齊居住。同時他們的產業也慢慢的向大齊轉移。

也正是搞清楚了這一點,所以長孫無忌纔給王安發來一道公文。裡面說的內容就是關於大唐和大齊兩國商人相互之間的流動性,而且還特意點出,雖然每年有許多大齊的商人到大唐做生意,但是很少有人會留在大唐,反而大唐的商人去大齊做生意,十人中倒是有六七人都會慢慢的遷移到大齊。

說起來長孫無忌的這道公文,語氣雖然十分客氣,但是言語之間卻有些指責大齊的意思,估計是他們看到每年有這麼多的大唐商人流失,從而極大的影響到他們的稅收,所以心中也有些不平,只是顧忌到兩國的關係,所以纔沒有明著指責。

李愔聽完長孫無忌公文的內容後,卻是露出一個輕笑道:“王傅,長孫無忌不會無緣無故的送來這麼一個指責的公文,他肯定還提出什麼要求吧?”

對於長孫無忌,李愔是再瞭解不過了,雖然以前在長安時,他與對方接觸的不多,但是李愔卻是知道,長孫無忌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本身的確十分有才能,要不然也不會接替房玄齡的位置。現在他既然看出大唐的工商業出了問題,那麼肯定會想辦法解決。

“陛下英明,長孫大人在公文的最後,的確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王安說到‘小小’兩個字時,故意加重了語氣,同時臉上也露出一種古怪的神色。

“等一下,讓我猜猜!”李愔這時忽然打斷王安道,只見他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後這才露出一個微笑道,“想要解決大唐的商人流失問題,只有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改善大唐國內的經商和居住環境,不過這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事。第二則是讓我們大齊配合,限制大唐商人在大齊的定居,我猜長孫無忌肯定會選第二個!”

“哈哈哈~,陛下果然英明,長孫大人的確是提出要求,希望我們能做出一些限制,以減緩大唐商人流失的速度。”王安大笑著說道。每次他與李愔談話時,都會感覺十分舒服,因爲無論他說什麼,李愔都能很快的理解,甚至直接猜出結果,這讓他節省了不少力氣。同時王安心中也在暗想,若是自己手下的那些官員也能個個都像陛下一樣,那他這個首相可就輕鬆多了。

李愔也是有些得意的笑了幾聲,接著開口問道:“既然長孫無忌提出這個要求,王傅準備如何答覆他?”

王安聽後則是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雖然我很理解長孫無忌的處境,不過我們大齊是以商立國,在政策上也比較傾向於商業發展,各行各業都比大唐要發展的快,商人在我們大齊也能更好的獲得利潤,這點大唐明顯落後於我們,商人逐利而行,他們願意留在大齊而不回大唐,這是他們的自由,若是我們在這點上做出限制的話,不但違揹我們的國本,而且還會引起一些商人的不滿,所以長孫無忌的要求絕對不能答應!”

李愔聽完也是點了點頭,商人流失本來就是大唐本身出了問題。當初他在大唐時,就努力推動工商業的發展,但是等到工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李愔就十分敏銳的發現,在大唐國內,雖然因爲自己的特殊身份,以及李世民的開明,使得工商業出現一種興盛的局面。

但是大唐畢竟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傳統儒學出身的官員也都圍繞著農業爲中心,所以等到工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定會遭受到各方面的壓制,這種壓制也並不完全是人爲的,與制度、觀念等一些客觀原因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想要改變大唐各方面對工商業的壓制,必須對大唐各方面時行一個全方位的改革,只是這種改革必然牽扯到各個方面的利益,一不小心就可能將大唐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而且就算改革成功,也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當初李愔就是沒把握對大唐進行這種改革,所以才遠走海外,赤手空拳打下了大齊這片江山。因爲對李愔而言,改革所花費的時間和成本,遠比他建立一個新國家要大的多。

相比大唐國內勢力交錯的情況,大齊可以說是從無到有,一切全都是李愔和手下的人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從一開始就打下了以商立國的基礎,國內的商業氛圍十分濃郁,價值觀與大唐國內有所不同,這樣一來,哪怕是一個食古不化的儒家老夫子,在這種環境中只了時間長了,也會完全被同化掉,這就是外在環境對人的影響力。

“陛下,以老臣觀之,大唐現在的情況並不是很好,雖然有不少商人遷到了咱們大齊,但也有一些商人因爲種種原因,只能守在大唐,他們對朝廷和其它方面對商業的壓制十分不滿,甚至有時候在報紙上都能看到一些怨言,若是大唐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恐怕長時間積累下來,會引發一場不小的亂子!”

王安雖然不知道什麼叫資產階級革命,但是以他對大勢的瞭解,已經極有前瞻性的看到大唐可能引發的問題。

李愔聽後也是讚賞的看了王安一眼,然後開口道:“大唐需要一場變革,這點父皇他也十分清楚,只是他的年紀大了,而且思想上也有些陣舊,無法適應變革的需要,所以對於這場變革,父皇他已經無能爲力了。”

王安聽到這裡卻是嚇了一跳,他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如此評價李世民。無論是在大唐還是大齊,所有百姓都承認李世民都不愧是一代雄主,不但創建了大唐的鼎盛局面,而且還有幾個了不起的兒子,只是李愔做爲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說出這些話實在有些奇怪。

看到王安吃驚的樣子,李愔爲禁露出一個無奈的苦笑,上面的話並不是他說的,而是李世民給他的一封信中,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且在這封信中,李世民還對李愔提出一個相當困難的要求。

第183章 松贊干布來了第639章 異國婚禮第167章 茶樓混戰第162章 溺水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423章 年夜飯的深意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201章 慘勝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431章 狗頭金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577章 遭遇海盜第205章 你們兩個都給我閉嘴!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131章 報紙的影響力(下)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著我退婚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630章 三人進宮第2章 挖坑讓李永跳第179章 要搞就搞大一點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628章 王方翼與岑長倩第357章 草原形勢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599章 瓜分利益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163章 夢碎第719章 命不久矣第180章 傻丫頭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64章 援軍到了!第39章 野蠻的自行車賽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103章 有些不對勁第28章 楊妃的當頭棒喝第55章 雉奴,吃東西一定要小心第674章 毫無懸念的戰爭第712章 回長安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67章 李愔要謀反?第270章 兄妹相見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121章 崔氏女第332章 鬼哭島,第95章 悲催的二百五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521章 南韓鋼城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497章 白送火器?第71章 三國也是可以泡妞的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6章 文心的身世第63章 又一支船隊第50章 軍用食品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421章 香料羣島第713章 甘露殿第200章 八百斤!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119章 上元驚變第745章 遷都?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241章 二堂叔第111章 工商論第291章 柳暗花明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36章 文心發火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430章 澳洲大陸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第302章 逃民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
第183章 松贊干布來了第639章 異國婚禮第167章 茶樓混戰第162章 溺水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423章 年夜飯的深意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201章 慘勝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422章 海島捕獵第431章 狗頭金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577章 遭遇海盜第205章 你們兩個都給我閉嘴!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592章 驚現阿芙蓉第131章 報紙的影響力(下)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著我退婚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630章 三人進宮第2章 挖坑讓李永跳第179章 要搞就搞大一點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377章 倭國乞降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470章 蝦夷獵熊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628章 王方翼與岑長倩第357章 草原形勢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599章 瓜分利益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427章 黃金飾品帶來的金礦第163章 夢碎第719章 命不久矣第180章 傻丫頭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64章 援軍到了!第39章 野蠻的自行車賽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103章 有些不對勁第28章 楊妃的當頭棒喝第55章 雉奴,吃東西一定要小心第674章 毫無懸念的戰爭第712章 回長安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53章 王惜君的心計第67章 李愔要謀反?第270章 兄妹相見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727章 翁婿相見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121章 崔氏女第332章 鬼哭島,第95章 悲催的二百五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521章 南韓鋼城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497章 白送火器?第71章 三國也是可以泡妞的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6章 文心的身世第63章 又一支船隊第50章 軍用食品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421章 香料羣島第713章 甘露殿第200章 八百斤!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119章 上元驚變第745章 遷都?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241章 二堂叔第111章 工商論第291章 柳暗花明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36章 文心發火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430章 澳洲大陸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第302章 逃民第314章 戰爭的影響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平利县| 渝北区| 靖边县| 汶上县| 阿克| 长宁县| 八宿县| 城市| 屏东县| 温泉县| 翼城县| 万年县| 阜康市| 旺苍县| 盐边县| 扎囊县| 修文县| 信丰县| 嘉善县| 信阳市| 宝山区| 五原县| 东至县| 惠来县| 鸡泽县| 团风县| 泾阳县| 嘉峪关市| 泸定县| 通州市| 宁远县| 历史| 崇礼县| 淅川县| 昭通市| 富阳市| 绥阳县| 建平县| 海口市|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