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

軍隊是統治者最有力的手段,也是統治的基礎,對於這方面,李愔自然是十分萬分重視,和陸青他們商量了幾天,最後終於敲定一個方案,那就是先海後陸的原則,畢竟臺灣這種島嶼,發展陸軍基本沒什麼太大的用處,只有海軍纔是正途。

本來陸青手下就有一萬多軍隊,再加上在島上吞併了其它勢力後,又有楊暕手下勢力的加入,總兵力達到了三萬餘人。

不過這三萬人裡的水分可是極大,有相當一部分都沒有經過專業的軍事訓練,甚至還有一些年紀都已經嚴重超標,對此李愔不得不和陸青他們將軍隊淘汰一部分,最後挑選出一萬五千人的精銳,這些人都是年齡在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青年,將官的年齡可以適應放寬,而且這些精銳全部都被編入海軍之中。

這些人被挑選出來後,編制完全被打亂,然後進行統一的劃分,現在暫時分爲營、隊、什三級單位,長官分別爲校尉、隊正、什長,其中每什十人,十什爲一隊,十隊爲一營,每營也就是一千人。至於營以上的編制,則暫時沒有設立,因爲按李愔的描述,以後就算是有戰爭發生,最多也只是與小股敵人戰鬥,太大的編制也沒什麼用,營這個編制就已經足夠了。

另外在校尉之上,還設有郎將、將軍、大將軍三個更加高的軍職,其中郎將可以統領五營,而將軍則沒有統軍數量的規定,至於大將軍,則只是一個虛銜或臨時設立的職位,一般只有大規模的會戰或有人立下天大的功勞時,纔會被李愔任命爲大將軍。

一萬五千海軍被分成十五個營,現在由周龍和陸青兩人負責操練,其中陸青被李愔任命爲流求將軍,統領著自己手下的第一支海軍,而周龍雖然負責操練,但卻和虎力一樣,都沒有正式在海軍中擔任職務,因爲他們一個擅長練兵,一個擅長陸戰,在海軍中發揮不出自己的長處,所以暫時還在李愔的親衛之中任職。其中周龍還好,他對練兵十分的有一套,所以倒是可以幫上忙,這次估計會在臺灣多呆一段時間。

另外海軍雖然是發展的重點,不過臺灣島上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防衛力量,畢竟島上還有不少土人,所以在被淘汰的一萬五千人裡,挑出一萬相對不錯的,分別駐紮到各個縣內,剩下的五千人中,大部分都被分配到行政和司法部門,或爲警察或爲驛卒等等,反正都有固定的去處,每月的俸祿雖然不多,但卻足夠養活一家幾口人了。

相比較而言,軍隊的改革還是十分順利的,畢竟軍令如山,只要李愔吩咐下來,陸青等人沒有異議的話,立刻就能得到執行。倒是在政事上的改革有些麻煩,雖然反對力量弱小,但這些畢竟牽扯到臺灣民生的各個方面,而且李愔又搞行政與司法分離,他自己卻又沒這方面的經驗,所以下面的人一時間都十分不適應,開始時自然是一團糟。

對於這種情況,李愔也是沒有絲毫的辦法,畢竟他也只是參照後世的一些行政機構,可是對於這些機構的運行方式,他也只是知道一點皮毛,根本不適用現在的情況。幸好李愔總算是找對人了,代替他行使刺史大權的崔巍做了二十多年的官,行政經驗豐富無比。而做爲都察院長的陳宮也是個奇才,很快領會了自己都察院的職責和工作方式。

有這兩個人在,臺灣新政府從那種一團亂麻的狀態,慢慢的被他們理清了條理,並且一點點的走上正軌。其實對於行政與司法分離,李愔也沒有什麼信心,只不過他知道一點,將行政與司法權放在同一羣人手裡,必然會滋生腐敗,畢竟自己監督自己,每個人又不可能都是聖人,不出問題那纔是怪事!

其實說到底,臺灣這裡不但是向海外開拓的第一步,也是他在行政上種下的一塊實驗田,趁著他現在還年輕,不但有時間,而且有資本犯錯,所以無論在臺灣這裡的政體是否成功,對他來說都是一個積累經驗的機會,而且在慢慢的改進中,總有一天會將自己理想中的那種政體完善起來。

李愔他們在二月間來到流求,除了與楊暕相見後,接下來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對臺灣的軍政體系進行改革,一直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軍事上的改革總算是完成了,剩下就是在陸青和周龍的帶領下,使新整合的軍隊產生戰鬥力了。

不過在政體上的改革,卻纔剛剛走上正軌,而且這才僅僅是基隆這個首府附近,臺灣剛劃分的幾個縣卻還沒有開始正式的改革。不過現在已經是四月份了,李愔可沒時間在臺灣耗著了,畢竟惜君再過兩個月就要生了,他一定要趕在自己第一個孩子出生前趕回長安,畢竟從本質上來說,他還是一個超級顧家的好男人。

對於李愔如此不負責任的中途離開,崔巍和陳宮這些臺灣官員都有幾分腹誹,畢竟表面上臺灣的官制和大唐差不多,可是在內部卻已經被李愔改的面目全非,以前大唐的那套行政經驗根本就行不通,一切他們也都是在摸索之中,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李愔這個始作俑者卻要回長安等老婆生孩子,這種行爲簡直是惡劣之極。

可是崔巍他們再不滿也沒辦法,誰讓李愔是這裡的老大呢,他們這些苦命人都是跟著人家混飯吃,哪怕再難也得咬牙忍下去。不過相比來時,李愔這次回去帶的人卻要少的多,比如崔玉和王況這些來臺灣搞種植園的人,現在也正在緊要階段,土地雖然有了,但人手和土地的清理都還是個大問題,所以他們必須要親自坐鎮。

另外燕北也因此留了下來,本來他藉著自己的身份,搞了不少的奴隸,可是這小子實在是太貪心了,佔的土地面積太大,那點人手根本就不夠用,而且他看到島上奴隸緊缺的狀況,立刻打算操起自己在登州的老本行,搶了崔巍組織捕奴隊的職務,很快就組織起官方的捕奴隊,另外他還私人招收了不少李愔淘汰掉的士兵,打起了燕家捕奴隊的旗號,跟著官方的捕奴隊一起行動,現在正玩的不亦樂乎,根本不願意放棄這麼一個大好的發財機會。

反正燕北本來就不是個合格的長史,有他沒他都是一樣,既然他想留下,李愔也就沒強求。如此一來,回長安的人中,只剩下他和李恪、李惲、李貞四兄弟,最後還有夢雪和武媚娘,只不過武媚娘在到登州時也會留在那裡,畢竟她的身份實在不好進長安。不過在除了這些人外,李愔卻還想帶另外一個人回去,只是這個人卻不是那麼好說服的。

“六郎,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你只要把採兒帶去長安就行了,她長這麼大,還沒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至於我這把老骨頭,在臺灣呆了這麼久,早就有了感情,所以就讓我死在這裡吧!”楊暕一臉淡然的開口說道。

“舅父,你在外漂泊了這麼多年,難道真的一點也不想長安嗎?”李恪有些急切的說道。

雖然楊暕身患絕癥,不過可能是這段時間與李愔兄弟相認後,精神一直十分的愉悅,所以那種暈眩的癥狀發作的極少。而李愔看到這種情況,就想帶楊暕回長安一趟,順便與母妃見見面,畢竟若是知道自己的二哥還活著,母妃還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麼樣子?

“國已破,家已亡,長安對我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楊暕臉色有些不自然的說道。長安原本就是大隋的都城,可是現在要他以亡國皇子的身份再入長安,就算他再怎麼豁達,心中也難免有幾分抗拒。

“舅父,難道你就不想再見一見母妃,甚至再見一見外祖母嗎?”一聽楊暕如此說,李恪旁邊的李愔也開口說道,其實他和李恪也明白自己這位舅父的心理,只不過都過去這麼多年了,而且楊暕又身患絕癥,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再也見不到了,如果不趁著現在去見一見長安的親人,其它的不說,日後若是讓母妃知道,肯定會把他們罵的狗血淋頭。

“這……”一聽李愔提到自己的母親以及九妹,楊暕也不禁有幾分躊躇,雖然他擔心母親知道自己的病後會受不了,不過哪怕是遠遠的看她老人家一眼,自己就算是死,也算是無憾了!

“舅父,不要再猶豫了,父皇那裡你也根本不用擔心,他是個十分自信的人,絕對不會因爲您的身份而做什麼,況且您現在又是這種情況,再加上又有母妃在,我敢打賭,只要父皇見到您,肯定會給採兒一個封號,這對採兒來說也是件好事??!”李恪也接著勸道。

聽到李恪又提到最心愛的女兒,楊暕的臉上更加躊躇,臉上也是變幻不定,看樣子還是無法下定決心。

李愔看到這裡,忽然眼珠一轉,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

第664章 宙斯權杖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460章 南山村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96章 回登州第412章 乳名澳洲第72章 獻壽禮第606章 第二條航線第112章 出策之人與獻策之人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289章 醫學院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706章 李恪也要去第639章 異國婚禮第751章 合併四大帝國的構想第80章 少年“隋煬帝”第547章 偶遇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563章 下南洋第263章 不實用的六分儀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10章 經典船型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214章 寧可喜樂由心的少活幾年第546章 流鼻血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641章 李愔一家(上)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133章 採訪(下)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693章 叢林中的小隊第487章 非她不娶!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14章 魚吃人第123章 王子豪帶來的大喜事第713章 甘露殿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619章 莫力城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190章 你提出的條件我統統不答應!第74章 攻破安市城第687章 搶人第693章 叢林中的小隊第20章 與蕭文心的初見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441章 連環殺第108章 賣奴隸的杜爾老爹第92章 新羅與百濟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247章 另一個齊王第635章 滅族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183章 松贊干布來了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114章 王傅第477章 兵發呂宋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27章 酒樓與早餐第33章 本王要吃鯨魚肉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76章 衛國公的家規第272章 李世民吃醋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494章 越王號上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17章 釀酒作坊與發酒瘋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67章 苦逼的李愔第473章 教育系統第737章 樑皇山第426章 夕陽島,莫力部第51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199章 絕對不可以再輸!第13章 炒茶與虧空的王府
第664章 宙斯權杖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460章 南山村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52章 不倫不類的‘侍女’第96章 回登州第412章 乳名澳洲第72章 獻壽禮第606章 第二條航線第112章 出策之人與獻策之人第510章 錫蘭的局勢第289章 醫學院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249章 基隆出事了第706章 李恪也要去第639章 異國婚禮第751章 合併四大帝國的構想第80章 少年“隋煬帝”第547章 偶遇第7章 去小學讀書第563章 下南洋第263章 不實用的六分儀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10章 經典船型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214章 寧可喜樂由心的少活幾年第546章 流鼻血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641章 李愔一家(上)第382章 又要起名第133章 採訪(下)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693章 叢林中的小隊第487章 非她不娶!第690章 西婭要上學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14章 魚吃人第123章 王子豪帶來的大喜事第713章 甘露殿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619章 莫力城第346章 倭國的手雷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190章 你提出的條件我統統不答應!第74章 攻破安市城第687章 搶人第693章 叢林中的小隊第20章 與蕭文心的初見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441章 連環殺第108章 賣奴隸的杜爾老爹第92章 新羅與百濟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247章 另一個齊王第635章 滅族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183章 松贊干布來了第98章 李世民與三國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114章 王傅第477章 兵發呂宋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27章 酒樓與早餐第33章 本王要吃鯨魚肉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136章 開放私人辦報第561章 家庭瑣事第76章 衛國公的家規第272章 李世民吃醋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494章 越王號上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17章 釀酒作坊與發酒瘋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67章 苦逼的李愔第473章 教育系統第737章 樑皇山第426章 夕陽島,莫力部第51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199章 絕對不可以再輸!第13章 炒茶與虧空的王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内乡县| 清丰县| 临安市| 襄城县| 灌阳县| 玉屏| 锡林郭勒盟| 阜康市| 英超| 邢台县| 共和县| 宁南县| 青川县| 郑州市| 海门市| 乐都县| 恩平市| 勃利县| 咸丰县| 射阳县| 临澧县| 邢台市| 青铜峡市| 万源市| 萝北县| 韶关市| 峨山| 霍林郭勒市| 垫江县| 西乡县| 庆城县| 根河市| 如东县| 林甸县| 太仆寺旗| 托克托县| 辉县市| 南漳县| 马尔康县|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