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章 梟雄相會

軍隊向著西邊又走了一陣,前面又出現了一隊騎兵,不過這隊騎兵的裝扮顯然不是明軍了,不過跟八旗清軍和綠營清兵的裝扮都不相同,項玉卻認得這種裝扮的士兵,這正是吳三桂麾下的關寧鐵騎。

鄭成功這邊的士兵自然都戒備森嚴,不過這些騎兵身上並沒有攜帶武器,顯然並不是要來打仗的,不久,明軍這邊也有人上去,兩邊一陣商議,不知在討論什麼,那出陣的明軍軍官回來之後又跟鄭成功商議著什麼,只見鄭成功點了點頭,便大步向前走去,這一次只有他自己的親衛跟在身邊,其他士兵都轉移到樹林裡面休整了。

項玉也跟著剩下的軍隊進了樹林,這一帶地勢倒也平坦,周圍一帶都是平地,從樹林裡面望去,能夠看到鄭成功和他的八名親衛向著一座涼亭走去,項玉看向那涼亭,涼亭周圍站著八名全副武裝的黑甲士兵,這時隔得太遠,他看不清亭子裡面的情況,不過隱約的好像看見裡面坐著兩人,至於這兩人的相貌和穿著,卻完全看不清楚。

項玉感覺這件事情十分古怪,首先那座涼亭周圍的八名黑甲士兵他感覺像是吳三桂的親衛,至於之前的那隊騎兵則很明顯就是吳三桂的軍隊,那麼鄭成功特地從廈門趕來這裡,就是爲了見這人嗎?這個人會是誰?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吳三桂自己了,在原來的歷史之中,吳三桂後來曾近起兵造反過,那麼這麼說來吳三桂或許早就對清廷心有芥蒂了,至於後來聯合尚可喜耿精忠等人起兵謀反,或許說並不是被清廷逼迫的,而是他心中早就有稱王天下的野心了。

歷史上吳三桂是1662年殺死了永曆帝,同一年鄭成功出兵臺灣,這會是一種巧合嗎?還是他們之前就定下的某種約定?然而史書中並沒有記載。

如果這兩人在這之前確實有聯繫,那麼歷史的真相會是怎麼樣的?史書上又爲何沒有記載?

涼亭中三人已經交談了兩個多時辰,軍隊一直在樹林中等待,對面是一座大山,山腳下駐紮著一支軍隊,看上去人數也在千人左右,那應該是吳三桂的軍隊了。

明軍這邊已經開始拿出乾糧吃了起來,雖然躲在樹林裡面,但是依舊酷熱難耐,軍士們的水壺很快就見底了,明軍主將叫做李豹,他派出一隊士兵前去打水,又安撫了一些士兵的情緒,士兵們漸漸安靜下來。

項玉位於隊伍最尾端,他感覺身後的那片樹林中充滿了古怪,回頭看了一眼,透過閃動的枝葉他看見了一名明軍士兵,他又向正東方看了一眼,見李豹派出去的打水隊走在大路上,人數也沒錯,那麼這樹林中的士兵就不是他們從船上過來的人了。

項玉記得在路上他們曾經遇到了一隊騎兵,這樹林裡面的士兵會不會就是那隊騎兵呢?他心裡忽然間明白了過來,這樹林中的明軍和之前遇到的騎兵一定是這附近的駐軍,他們早就接到了命令前來此地,目的或許是爲了保護鄭成功的安全,看來鄭成功心地裡面還是對吳三桂是有所防範的。

想到這裡向對面的那座山望去,心想吳三桂或許也在山後佈置了自己的部隊,他之前在安溪的時候曾經見到了吳三桂的大軍,眼下所見的不過一千餘人,那麼之上還有近萬名騎兵可以調動,萬一兩人之間談崩了,那吳三桂一翻臉,鄭成功的軍隊未必抵擋得住。

不過顯然是他想多了,看來鄭成功和吳三桂之間的談判頗爲順利,只見兩人最後還揮手告別,像是老朋友一般。

項玉知道吳三桂此行必定跟鄭成功有什麼約定,或者達成了某項協議,這對兩人今後的發展或許都有好處,不過眼下吳三桂還是清廷所倚重的大將,鄭成功卻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李豹不知從何處牽來一匹馬,鄭成功翻上了戰馬,幾名親衛護著他向船隊走去,駐紮在樹林的軍隊也紛紛起身跟在後面。大隊乘船順流而下,不到半日便到了出???,這是一處巨大的海灣,鄭成功的坐船在這裡停了下來,項玉見船停了下來,出了船艙,只見船隊停在一處碼頭,碼頭上面寫著三個大字“**城”,他這才明白原來船隊是走的泉州灣附近的蘭溪水路,這**城便是臨海的一座大城,是泉州府的治所,船隊這在裡停下來,看來鄭成功是要進泉州府看看了。

此時的**城裡面行政和軍事都是由周全斌主事,陳輝爲副將,這兩人都是跟隨鄭成功北伐過的將軍,這時他手下的將領已經不多,將兩人都放在泉州,說明他心中將泉州看的十分重要。

衆人剛到城門,城內便迎出來一行人,走在前面這人看上去三十來歲,項玉猜想他應該是周全斌或者陳輝了,那人半跪著行了一禮大聲道:“末將周全斌拜見王爺!”

鄭成功說道:“起來吧,我只是順路來泉州看一下,你也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該幹什麼還是照常就行了。”

周全斌起身答道:“是!王爺請進城!”

鄭成功讓他和自己並排,問道:“清軍有什麼動靜嗎?”

周全斌正色道:“吳三桂的軍隊目前還在安溪,不過斥候回來說他們已經將城內的軍械都調到了城外,不知是要進軍還是後撤,我已經命令斥候營多派人馬密切監視,一有動靜就會收到消息。”

鄭成功點了點頭,說道:“吳三桂那邊暫時沒有什麼問題,你讓陳輝的驍騎營在大眉山一帶巡視,我有預感,江浙一帶的清軍近期可能就會南下了。”

周全斌應了一聲,不過臉上的神色卻十分爲難,鄭成功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說道:“你有什麼困難嗎?有難處就快點說出來,我能給你們什麼就盡力給你就是了?!?

周全斌聽出鄭成功語氣中的不滿,他心中嘆了一口氣,不過還是說道:“王爺,末將等跟隨王爺多年,知道眼下王爺的難處,不過泉州府的士卒人數只剩不到八千,守衛永春府到泉州一帶已經十分吃緊,好在這一代山勢頗多,多遣巡哨巡視,再加上一定數量的部隊守住山口只見的要道,那就基本沒什麼大問題,可是莆陽驛到錦田驛這一代地勢平坦,無險可守,而且這一條道本就是管道,出了大眉山就一馬平川,末將依著王爺的安排調遣陳將軍和驍騎營去守大眉山,可是驍騎營畢竟人數不多,如若清軍攜帶火炮,而且人數衆多的話,陳將軍恐怕是守不住大眉山的?!?

這時兩人已經到了**的州府,周全斌指著一副地圖繼續說道:“大眉山一過,清軍勢必要進攻惠安,可是惠安城裡面的守軍只有不到一千人,城牆也是年久失修,守城不易?!?

鄭成功的眉頭皺了起來,他盯著地圖仔細的看了起來,神色越來越嚴峻。

忽然他問了一句:“**城眼下的守軍有多少人?”

周全斌臉色一變,硬著頭皮說道:“回王爺,**眼下有兩千守軍。”

饒是鄭成功早有準備,這時還是被他這句話說的心底一驚。

他心裡大怒,但是還是強迫自己將這股怒火忍了下來,轉過頭來盯著周全斌的眼睛,問道:“半月之前你手中還有兩萬大軍,這纔不過十來天,你竟然跟本王說你手下只剩八千人,其餘的人去哪裡了?是你一開始就在騙我,還是另有隱情,你今天一定要給我說個清楚,不然本王決不輕饒!”

周全斌見他發怒,嚇得連忙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說道:“末將絕不敢欺瞞王爺,半月之前確實有兩萬士卒,不過其中大多有傷,末將將這些帶傷的士兵一一遣返,減去了五千餘人。”

“那爲何你說只剩八千軍士,另外的七千人去哪裡了?”鄭成功的語氣稍稍緩和了一點。

周全斌見他語氣稍稍緩和,心裡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末將駐守**之初城中尚還富足,可是之前爲了準備北伐,徵集了許多物資,加上嚴厲的徵兵策略,致使城中百姓紛紛逃離出城,而北伐的物資都落在了江北,撤退之時無法帶回來,因此一回到**,軍隊就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眼下離水稻收割還有一個多月,城中的餘糧所剩不多,根本無法支持一萬五千人的軍隊,末將不得已,這才遣散了一部分的軍隊。”

鄭成功心中嘆了一口氣,說道:“起來吧,這件事確實是沒有辦法,我也不責怪你了,我在廈門時就已經知道了各地的缺糧情況,本以爲泉州府耕地多,糧食應該沒有問題,不想還是和其他州府一般嚴重。你告訴我,城中目前還剩下多少糧食?”

周全斌這時仍然跪著,他回答說:“城中的糧食目前還剩下兩千石,只能支持最多二十天的時間?!?

PS:求大家多多收藏!本書即將簽約,馬上就要穩定更新了!

第199章 秦良才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48章 騎兵戰術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68章 意外來兵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54章 金門敗軍第98章 發展戰略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77章 基隆市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97章 人口計劃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82章 戰爭威脅第55章 金門海戰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418章 滅清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200章 搜尋海盜第262章 夜襲鎮海(二)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372章 難民潮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337章 戰果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71章 引蛇出洞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57章 傷兵營第38章 爆破城牆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47章 各自突圍第356章 對峙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94章 安置俘虜第29章 不堪一擊第227章 攻城戰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314章 白塔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161章 輸光了老婆本第214章 備戰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54章 金門敗軍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333章 焦灼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64章 抵達基隆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49章 成功突圍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第99章 項玉成親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50章 金門危局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83章 抓獲細作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331章 江戶大火
第199章 秦良才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48章 騎兵戰術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68章 意外來兵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54章 金門敗軍第98章 發展戰略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77章 基隆市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97章 人口計劃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82章 戰爭威脅第55章 金門海戰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418章 滅清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200章 搜尋海盜第262章 夜襲鎮海(二)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372章 難民潮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337章 戰果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71章 引蛇出洞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57章 傷兵營第38章 爆破城牆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47章 各自突圍第356章 對峙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94章 安置俘虜第29章 不堪一擊第227章 攻城戰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314章 白塔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161章 輸光了老婆本第214章 備戰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54章 金門敗軍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333章 焦灼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64章 抵達基隆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49章 成功突圍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第99章 項玉成親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50章 金門危局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83章 抓獲細作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331章 江戶大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湾区| 北海市| 钟祥市| 京山县| 祥云县| 鱼台县| 永吉县| 五寨县| 晋城| 江源县| 龙州县| 罗定市| 铜川市| 土默特左旗| 珠海市| 象山县| 南安市| 元江| 宜章县| 深泽县| 鄯善县| 霍州市| 望江县| 保靖县| 阿荣旗| 万山特区| 大渡口区| 安乡县| 多伦县| 井陉县| 莱阳市| 西青区| 兴文县| 临桂县| 凌海市| 雅江县| 兴城市| 茂名市| 丰都县| 肇源县|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