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

徐則清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自然也是十分的高興,現在的軍械所就是他從幾個人只能簡單的修理一些出毛病的初始階段一步步帶過來的,可以說是看著它的成長,這個時候聽到它將要進一步的發展壯大的消息,自然是激動不已。

可是項玉接下來宣佈的消息卻令老徐感到一陣忐忑,項玉任命他爲軍工廠的廠長,並且授予他少校的軍銜,帝國的軍隊改制徐則清是知道的,這個時候軍中一共只有四個少校,項玉不僅任命他爲軍工廠的廠長這一要職,甚至是授予了自己這麼高的軍銜,使得他心中十分忐忑,徐則清左思右想都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功勞,根本就配不上這樣的待遇,於是他堅決不同意,項玉勸了好半天,徐則清只是不答應,甚至是連軍工廠的廠長一職他都不願意擔任。

徐則清的道理很簡單,中華帝國這個時候的科技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學習的速度比不上年輕人,因此感覺越老越沒什麼用,因此由自己來擔任這麼重要的一廠之職是真的不合適,他願意爲軍工廠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剩餘的精力了。

項玉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番厚愛在徐則清這裡竟然受到了冷遇,不過徐則清的世紀情況確實是不適合擔任廠長一職,但是因爲他是軍工廠的元老,而且還因爲他爲軍工廠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項玉最終還是授予了徐則清上尉的軍銜,並且任命他爲軍工廠的名譽廠長,並不負責廠裡面的事實,但是卻有監督軍工廠發展的權力,而新的廠長從廠裡表現最好的人中挑選,最後選擇了李玉雙擔任這一要職,李玉雙今年三十二歲,是一名從設計院調過來的技術人員,他在軍工廠裡面一年多的時間表現的十分突出,不僅解決了許多的難關難題,而且還改進了生產工藝,使得生產質量和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上他爲人十分平易近人,因此在廠裡面的人緣很好。

軍隊因爲擴招和更換新武器的原因,因此這一段時間的軍工廠的生產任務十分的繁重,項玉在軍工廠裡面視察了一番,徐則清陪在一旁,目前他對整個軍械所的情況是最瞭解的,所以有很多問題必須要問他才能知道結果。

根據徐則清的介紹,這個時候的軍械所每個月能夠生產一千二百條步槍,當然這是之前的燧發槍的水準,新式的後膛步槍還沒有開始生產,加上廠裡面還要擴招兩百人,因此必須分配一部分人員來給這些心來的員工進行培訓,所以未來的生產速度可能在短時間之內達不到這個數的,這個項玉自然也是理解的,軍隊的新兵的訓練也是需要時間的,槍械的換裝慢慢的一步步來吧。

軍械所這個時候還有火炮的生產製造車間,帝國軍隊的規模幾乎是擴大了一倍,加上每個團裡面都配有炮兵營,加上還有一個獨立編制的炮兵團,按照每個營裝備二十五門火炮來計算,軍中目前還有將近一百門火炮的缺口,加上還有三處炮臺的需求,還加上海軍新造的戰艦上面也需要更多的火炮,這些全部加起來一共接近三百門火炮,而軍械所目前的火炮的生產速度是每個月二十五門,若是按照這個生產速度來計算,還需要生產一整年才能完成目標,這肯定是不行的,因爲戰爭的形勢可是十分嚴峻的,加上時間不等人,誰知道一年之後還有沒有這樣的機遇呢。

因此這一次的擴建軍械所爲軍工廠,著重要提高火炮的生產速度,加快裝備部隊的速度。

出了槍械火炮之外,軍械所目前每個月能夠生產十五萬發子彈,一萬發炮彈,這些目前還能跟上軍隊的消耗水平,但是一旦等到軍隊擴建完畢而且投入戰爭之中後,這些就顯得遠遠不夠了,所以項玉在考察了實際的情況之後,決定將軍工廠的擴招規模在原來的擴招兩百人的基礎上再多招收三百人,將生產規模擴大到每個月能夠生產製造三千條槍,七十門火炮,五十萬發子彈,三萬發炮彈。

其實在科技院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了新式後裝填的子彈之後,項玉就想到了近代的後裝填的火炮,這個原理幾乎是跟後膛槍是一樣的,只是製作起來要複雜不少,而且對於銅的消耗實在是太過於巨大了,基隆目前只有鐵礦和煤礦,並沒有銅礦,只是在鐵礦石中間能夠找到少量的銅而已,並不足以滿足大範圍裝備部隊的要求,而且這個時候基隆城裡面發行的貨幣還是銅錢,這也需要消耗大量的銅礦。

因此後裝填大炮的需求目前來看要暫時的放上一放,等到帝國軍隊將東南亞的一些島嶼打下來了之後,在那些島嶼上面尋找到足量的銅礦之後,這一問題才能夠得到解決。

提起礦產,項玉就不由得想到了日軍的俘虜,他們被俘已經兩年的時間了,在礦上做工的時間也是最長的,在樑國的大量戰俘加入他們的隊伍之後他們的悲慘境遇稍稍得到了一點改善,只是這個時候他們的人數已經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面完成了計劃生育幾十年都未曾完成的壯舉,那就是人口減半。

日軍俘虜這個時候只剩不到六百名士兵,他們或許已經不能稱之爲士兵了,簡直說是合格的礦工會比較好一些,日本人比較順從,不容易反抗,在基隆南部山上的鐵礦上面勞作兩年多的時間裡面,幾乎沒有發生一起日軍俘虜鬧事的時間,反觀樑國的這一批新加入的俘虜,他們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面已經發生了十數起滋事鬧事的事件了。

日軍俘虜曾經被項玉許諾過要釋放回日本的,或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他們才一直顯得比較溫順,但是考慮到他們一直以來的優良表現,說實話,項玉是真的不希望或者說不願意放他們離開,基隆和臺灣的發展,乃至於復興中華的重任,是需要這些勤勞的日軍戰俘們在礦上多多出力的。

雖然心裡這麼想,但是畢竟自己許下了承諾,總不能言而無信吧,況且這個時候自己已經取了他們的公主爲妻,就算是爲了圓自己對妻子的承諾,項玉也應該將這些人放掉。

從軍械所裡面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正午的時候了,項玉婉拒了徐則清等人要留下自己在廠裡面吃飯的邀請,他打算下午再去一次海軍的造船廠,造船廠距離基隆市還稍稍有點遠,中間隔著一道山,走山路會比較遠,從海上乘船速度會稍稍快一些,只是眼下正值午飯時間,時候犒勞一下自己的肚子了。

說起來還有點小期待呢,今天項玉出門的時候松下美惠子答應說要做日本特色的食物來犒勞他,還心疼的說他在外面征戰瘦了許多,要趁著不打仗留在基隆的這一段時間好好的補一補,補一補?補一補!好吧,項玉當時就想歪了,門也不出了,反過身來救對松下美惠子好好的補上一補了,搞的她連連呼喊:雅蠛蝶、雅蠛蝶······現在想想還覺得激動呢,項玉不由加快了腳步。

松下美惠子確實是準備了許多日本的特色食物,比如說脆皮銅鑼燒,鮮嫩和果子,滋補的烏冬面,皮酥肉嫩的章魚小丸子,熱氣騰騰的關東煮,還有長崎地區特有的愛心蛋糕,更別說什麼壽司,三文魚之類項玉自己都十分了解的食物了。

這些美食裡面烏冬面和壽司是主食,銅鑼燒愛心蛋糕是糕點,章魚小丸子和關東煮都是熟食,因此搭配的比較合理,因爲考慮到中國人似乎不怎麼愛吃生東西的緣故,所以松下美惠子並沒有將日本有名的生魚片做出來,而且臺灣這一帶的海域好像沒有三文魚(鮭魚),所以這個東西也做不出來。

項玉雖然對於日本這個國家很是無感,但是說實話,日本的料理的味道還是不錯的,雖然比不上中國的八大菜系、滿漢全席,但至少要比西方只會烤麪包吃生菜和巴比叩的洋鬼子強多了,這一頓飯項玉吃的是回味無窮,而且得到了周到的服務,松下美惠子像是一個盡心盡意的保姆一般,將項玉照顧的十分周到,就連跟了松下美惠子兩年時間的小玉,這一次也跟著項玉大飽口福。

在後世,別人都說要住法國人的房子,開德國/意大利人的車子(意大利盛產跑車),請中國的廚子,拿美國的工資,在項玉這個時候看來,在請中國的廚子的時候,還要僱一個日本的廚子來,偶爾換換口味。

項玉之前一直在考慮釋放日本戰俘的事情,這個時候松下美惠子這麼殷勤的服侍自己,因此他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她,松下美惠子聽了之後自反是十分高興,甚至是激動的留下了眼淚,項玉也能理解她的感受,她獨自在異國他鄉,這些日軍的戰俘可以說是她的最熟悉也是最親近的人,雖然後來她和項玉成爲了夫妻,但是畢竟兩個人相處的時間尚短,項玉也未必能夠填補她心中失去至親的那種空缺。加上她的心地善良,這兩年來她的這些同胞們一直在礦上受苦受累,甚至人數還變得越來越少,這也使得她十分傷心,因此在聽到了他們終於可以回家的消息之後,松下美惠子喜極而泣。

第56章 軍械所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272章 暗線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90章 發現行蹤第209章 全殲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94章 安置俘虜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227章 攻城戰第209章 全殲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80章 劉吳聯合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6章 三桂定策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74章 海盜島第337章 戰果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21章 連夜撤退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7章 成功北上第84章 戰前佈局第47章 各自突圍第328章 問計第28章 新式火槍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76章 將軍府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86章 籌備貨幣第9章 糧食危機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296章 意外收穫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99章 項玉成親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27章 重創第八十五 湖邊郊遊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68章 意外來兵第56章 軍械所第403章 平定準葛爾(二)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43章 臺南海戰(二)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16章 大戰將至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173章 顧惜緣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50章 金門危局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372章 難民潮第69章 積極備戰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231章 包圍圈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83章 抓獲細作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123章 陸上交戰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74章 海盜島第82章 戰爭威脅第247章 鞏固海權
第56章 軍械所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272章 暗線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90章 發現行蹤第209章 全殲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94章 安置俘虜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227章 攻城戰第209章 全殲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80章 劉吳聯合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6章 三桂定策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400章 進軍朝鮮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74章 海盜島第337章 戰果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21章 連夜撤退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7章 成功北上第84章 戰前佈局第47章 各自突圍第328章 問計第28章 新式火槍第267章 佔領馬六甲第301章 移民問題第76章 將軍府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142章 準備和談第86章 籌備貨幣第9章 糧食危機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296章 意外收穫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99章 項玉成親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27章 重創第八十五 湖邊郊遊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68章 意外來兵第56章 軍械所第403章 平定準葛爾(二)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343章 海澄攻防戰(六)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43章 臺南海戰(二)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16章 大戰將至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173章 顧惜緣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50章 金門危局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372章 難民潮第69章 積極備戰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231章 包圍圈第388章 劃江而治第83章 抓獲細作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123章 陸上交戰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74章 海盜島第82章 戰爭威脅第247章 鞏固海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财经| 皋兰县| 康马县| 普格县| 东乡族自治县| 乐业县| 淮北市| 板桥市| 鄂伦春自治旗| 扎囊县| 绥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双辽市| 托克托县| 临泽县| 永和县| 锡林郭勒盟| 龙南县| 桦南县| 洛隆县| 通许县| 新兴县| 庆元县| 靖边县| 卢湾区| 惠安县| 和平区| 武陟县| 千阳县| 沿河| 正蓝旗| 灌南县| 虎林市| 且末县| 句容市| 慈溪市| 黔东| 兴化市| 阿坝|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