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大戰將至

這些槍拿給那個修槍的老匠看,他一邊看一邊搖頭:“這種槍是怎麼點上火的呢?沒有火的話怎麼能把槍管裡面的彈丸打出去?”

項玉連忙解釋:“老師傅,這個槍是通過這後面的燧石點上火的。”邊說便指給他看,在擊錘的鉗口上果然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項玉解釋完還試射了一次,這名老匠看的目瞪口呆,心裡大爲震驚。

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即使在有大風的情況下依舊能夠使用,這一點要比火繩槍強上許多。

這名老匠叫徐則清,在明軍中從軍的時間已經超過四十年了,對於槍械方面的瞭解極廣,早期還參加了明軍火器的製造,後來才改爲修理匠。項玉將這些槍械留在這裡就是給徐則清他熟悉燧發槍的構造,讓他試著看看能不能仿製,畢竟就這二十條槍也幹不了什麼事。

陷陣營的士兵這些天一直在操練火槍,火繩槍的構造雖然複雜,但是原理並不難懂,無非是裝填,點火,激發,清理槍管等十分機械的步驟。陷陣營的士兵初期學起來十分困難,但是軍中還有些真正的老兵,他們有的會用這種火槍,加上原本就在一旁指導的教官,所以士兵們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就都會開槍了,會開槍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夠提高射擊速度和射擊精準度纔是難點,這兩項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到了,急也急不來,只能通過平時的練習慢慢增加熟練度,一點點提高。但是顯然,項玉沒有那麼多的時間。

前裝槍雖然跟後世的後裝槍有些不同,子彈的射擊準度也要差很多,但是射擊的一些原理是差不多的,項玉記得一些抗日影視劇裡面民兵的訓練就有一項調整射擊動作,增加射擊穩定性,減少槍口的移動。

對於後世的候裝線膛槍來說,精度和射程都比早期的火繩槍要高出很多,尚且要求嚴格,那麼本來就射擊精準度極差的火繩槍就自然更加要注重這一點了。

還是從一些影視劇裡面得到的經驗,項玉讓士兵們在槍管的前端繫上一根細繩,細繩上面掛上一件重物,讓士兵們平舉槍口,保持一個姿勢,時間一久,士兵們的胳膊就會酸脹,這是身體局部的肌肉正在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乳酸的緣故,乳酸一多,堆積起來就會使人產生酸脹感,這種感覺其實時對人體肌肉的一種保護,是告訴你,鍛鍊過度了,肌肉受不了了,但是項玉並沒有讓士兵們停下來,不是他不知道這一點,而是因爲這種痠痛對於人體的肌肉鍛鍊和強化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對於一個以後一直要用槍的士兵來說,這一步走下去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一步訓練完之後便是矯正士兵們的射擊準度了,這一點眼下還沒辦法教給士兵們理論知識,只好先建一個簡易的靶場,讓士兵們在上面去自己射擊,開槍的射擊的次數多了會提高士兵們對於槍械的熟練度,以後到了戰場上不至於手忙腳亂,這一點很重要。

不過留給項玉的時間並不多,兩天之後,陷陣營便離開了廈門城外的大營,大軍登船走海路去泉州府,這時的清軍在泉州府以北一帶已經有一些動作了,有一股不明數量的清軍佔據了蒲田,之後有出兵到了西邊的仙遊鎮,泉州府的守軍這時已經漸漸感覺到了戰爭的臨近,一連向廈門的鄭成功發出了幾次求援信,催促援軍儘快上路。

這時已經是黃昏時分了,船隊明天一早就能抵達沙格鎮,再往北邊航行不遠就是湄洲灣了。項玉立在船頭,眺望著西邊即將落幕的紅日。

張聰快步走上前來,他見項玉似乎正在沉思,於是便也沒有上前打斷他,站在他的身後。項玉察覺到身後有人來了,一回頭這才察覺等候著的張聰。

這時落日的餘輝已經完全看不到了,海面上又起風了,兩人又回到船艙。

何安這時端上來兩盞茶,將茶放下後就退下去了。

項玉端起茶杯來,感受了一下溫度,溫度剛剛好,於是端起來慢慢品了一口,這才說道:“士兵們的情況怎麼樣了,暈船的還厲害嗎?”

張聰卻沒有喝茶:“還是很嚴重,許多兄弟是北方來的,頭一次坐船,吐得十分厲害,好幾人已經脫水了。”

“嗯,讓醫匠們多巡視,脫水的士兵們要及時補充上水分,船隊明天早上就會靠岸的,上了岸就好了。”

“統制,我還是有點擔心,士兵們這個樣子恐怕是打不了仗,萬一遇上清軍,我們又是全火器兵,恐怕會沒有戰鬥力。”張聰猶豫了半天,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項玉笑了笑,取下船艙側壁上的一副地圖,指著沙格鎮西邊的大眉山說道:“不知你看過這裡的地形沒,我們的軍隊並不需要和清軍硬拼,你看,從大眉山道塗嶺這一代的地形是從高到低的,我們是全步兵,地形對我們的影響沒有清軍的騎兵那麼大,所以我們將要面對的敵人恐怕是以漢人爲主的綠營,綠營的士兵弓馬不熟,基本上又都是步兵,對付起來要比清廷的精銳騎兵要好打的多。”

張聰點了點頭:“統制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讓我們不去管沙格鎮,直接屯兵在大眉山這一帶,以山勢爲依託,來抗擊清軍,可是卑職還是有一件事不明白,爲何我營要全部裝備火槍,清軍的弓箭射程是遠於我軍的火器的,再加上萬一碰上什麼陰雨大風天氣,我們與清軍作戰就十分困難。”

這個時候已經是十月份了,項玉當然不能跟他說這一帶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這個時節雨水稀少,說了他也不能明白。

“這一帶的地形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從北到南地勢高度是逐漸增高的,這一樣來我們至少可以設置三層防線,山腳下面的驛道自然不能輕易的放棄,所以我打算在山腳驛道邊上設置第一道防線,當然,前面都要佈滿眼線,一定要提前得到清軍的行軍的詳細信息。”項玉將自己的三道防線的設想跟張聰完完全全的說了一遍,張聰見他果然早有準備,雖然還不能完全打消自己心中的疑慮,但是至少也讓他心中的擔憂減少了幾分。

此時項玉還不知道,一個即將改變整個局勢的人物即將登場。

臺灣海峽距離大陸的距離最近處不過才一百一十千米左右,在如今這個時代並不算遠,但是在十七世紀的帆船時代,這一百多千米的距離可能需要航行一天一夜甚至幾天幾夜,這時,一艘不大的漁船正在海面上航行,他們已經航行了一天一夜了,這時黑夜即將再次來臨,船頭立著一人,這人看上去年約三十,長得十分清瘦,身穿一件白色儒袍,頭頂上戴著一頂平角官帽,他的眼睛稍稍有點浮腫,卻一直盯著西方的一道水線。海面上這時漸漸起了風,不住的吹著他的衣衫,跟著小漁船一起不停的晃動。

“船家,還有多久才能到岸?”文士又一次問道。

船家看也不看他一眼,順口說道:“明天早上就能到了。”

項玉帶著陷陣營上岸已經幾天了,**那邊並沒有什麼消息,軍隊的糧食都是隨船攜帶的,糧食問題不大,部隊按著項玉的要求並沒有直接進入沙格鎮,而是扼守住驛道的制高點,這一條驛道在這一帶可以說是必經之路,東面靠海,清軍的水軍並不佔上風,顯然不太可能從海上進軍,即使從海上進軍跟他項玉的關係也不大,只要守住這個像個葫蘆口一樣的有利地形,他的軍隊就至少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地利了。

一連三四天,項玉往外加派的巡哨人數一天比一天多,對面的清軍並沒有新的動向,但是項玉的心裡的不安感覺反而越來越強烈了。

何安走近主帳,低聲說道:“統制,巡哨的兄弟回來了。”

項玉收回心思,問道:“怎麼樣,泉州府那邊有什麼動靜?”

何安搖了搖頭:“泉州方向的明軍有一千多人駐紮在葵山,不過並沒有北上佔領洪瀨縣,不知道他們的意圖。”

項玉很快就在地圖上找到了何安說了位置,眉頭不由皺了起來,洪瀨可以說是自己左側身後的一道屏障,清軍三日之前就已經徹底佔領了永春州,從永春州順著桃溪而下,很容易就切入自己後方,造成自己腹背受敵困境,相信**城的周全斌不可能看不出來,從他派出一千明軍北上就可以看出來他也做出了決策,但是爲何這一支明軍又不再繼續北上,而是停在了葵山就不動了,這時何道理?

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150章 炸懵了第212章 施瑯上任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74章 意外之人第414章 破城第4章 兵臨城下第58章 風雲突變第9章 糧食危機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350章 援軍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414章 破城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73章 日軍投降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116章 劉陽奪魁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69章 積極備戰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368章 范文程的毒計第281章 趙開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317章 論戰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接應敗兵第298章 猛攻第71章 引蛇出洞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115章 大演武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16章 大戰將至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99章 項玉成親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210章 安置第136章 圍困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61章 夜襲鎮海(一)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224章 商議第281章 趙開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269章 呂宋軍第12章 整頓亂軍(二)
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55章 清廷的封鎖(二)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288章 兵分兩路第150章 炸懵了第212章 施瑯上任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74章 意外之人第414章 破城第4章 兵臨城下第58章 風雲突變第9章 糧食危機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350章 援軍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414章 破城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73章 日軍投降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116章 劉陽奪魁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69章 積極備戰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368章 范文程的毒計第281章 趙開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317章 論戰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240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接應敗兵第298章 猛攻第71章 引蛇出洞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115章 大演武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16章 大戰將至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99章 項玉成親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210章 安置第136章 圍困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61章 夜襲鎮海(一)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224章 商議第281章 趙開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269章 呂宋軍第12章 整頓亂軍(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闻喜县| 个旧市| 平邑县| 济阳县| 酒泉市| 丁青县| 文昌市| 舒城县| 漳州市| 水富县| 浙江省| 兴安盟| 新昌县| 马鞍山市| 萝北县| 大冶市| 衡山县| 平顶山市| 临海市| 盈江县| 宝鸡市| 靖安县| 凌源市| 武功县| 大厂| 清徐县| 东辽县| 卢龙县| 江都市| 彰化县| 霸州市| 绥阳县| 民权县| 榆树市| 尼勒克县| 开阳县| 德钦县| 北安市| 伊宁县|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