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5章 厚賞與懲治

皇帝的心思不是誰都能猜測出來的,卻見趙禎厲色望了眼鄧若水,淡聲說道:“擺駕政事堂,此事朕要與幾位相公商議。”

“奴婢領旨。”心中一驚,鄧若水連忙行禮答應,揚起細微尖銳的嗓音傳下皇帝旨意,片刻,一羣內侍宮女涌了進來,擁著趙禎浩浩蕩蕩而去。

“多舌,自己到內待省領罰吧。”適時,入內都知張惟吉走了出來,訓斥道:“國家政事你是能誹議的嗎,要不要命了?想跟閻文應一樣下場不成。”

“孩兒不敢。”鄧若水惶恐說道,宮裡內待,誰不知道以前最得皇帝寵信的是入內省都都知、大閣閻文應,可惜結交了外臣,又參與謀害廢后郭皇后的嫌疑,最後落得流放下場,在路上不明不白死了。

在宮裡,大家都知道皇帝是個極念舊情的人,只要你不故意觸怒,對待內待就如同親人一般,有誰犯了過錯,只是加以訓責罷了,最嚴重的無非是遣其出宮,像閻文應一樣流放至死的情況幾乎沒有。

其中原因也不怪皇帝,主要是閻文應太過放肆,仗著皇帝恩寵,時常評點朝政,惹得百官心中不爽,恰好那時郭皇后生病,閻文應使人送湯藥不久,郭皇后就死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不管真相如何,在百官羣諫下,趙禎受不住壓力,閻文應的結局已經註定。

“你呀你,平日不是很機靈的嗎,千叮萬囑告誡你,宮裡不比其他,凡事三思而後行,今日怎麼犯渾了。”張惟吉恨聲道,怒其不爭,揚了揚手,似要一巴掌拍下去。

“父親,孩子只是一時糊塗。”鄧若水迎臉閉目,不敢躲避,哀聲道:“以後再也不敢了。”

“給我說實話,這麼幫襯楚質,是否收了楚家人的好處了?”輕輕放手,也沒掌打的意思,張惟吉低聲說道:“不僅糊塗,而且愚蠢,爲了些許小利,難道連小命也不要啦?”

“父親,孩兒發誓,絕對沒有。”鄧若水連忙辯解。

仔細打量鄧苦水,張惟吉微微點頭:“就信你這回,那無緣無故的,爲何要冒這個風險爲他說好話。”

宮中內待,因爲身體上的缺陷,心理受到影響,說是自私自利一點也不爲過,絕對不會說看誰順眼,爲其美言幾句,卻舍上自家性命。

“父親,你忘了,楚質身份。”猶豫了下,鄧若水眼睛閃爍出一抹亮光。

“什麼身份?聽著有些耳熟,但也無非是朝中某個大臣子侄罷了,說到底還是一個小知縣,運氣倒是不錯,立下了大功,既然官家都已經決定如何賞賜,何用你多言生事。”張惟吉隨口說道,宮中事情繁多細碎,能記得朝中大臣模樣就已經不錯了,誰有心思理會那些不入流的小官。

“父親忘了,楚質呀,一年前,與那位。”虛指後宮方向,鄧若水壓抑著心中興奮,微聲道:“聯姻的,侄女婿。”

“你是說,皇后。”瞳孔猛然擴大一圈,張惟吉醒起,片刻,突然扯著鄧若水來到宮中角落,悄聲說道:“益之,你想走皇后的門路?”

“父親,孩兒不敢。”鄧若水連忙跪下請罪:“孩兒只是想。”

“行了,莫要急著解釋。”張惟吉微笑擺手,和聲道:“唉,說起來也是爲父無能,你入宮數年了,才使你從小黃門升爲入內高品,投了皇后,也不失爲晉身之階。”

眼圈一紅,鄧若水咽聲道:“孩兒怎敢怪怨父親,都是那史志聰。”

“噤聲,史志聰也是你能叫的嗎,要稱呼爲史大閣。”話雖如此,張惟吉嘴角卻掠過一絲嘲諷,顯然對那個史志聰也瞧不上眼,也可以理解,後宮之中,不管是皇后、嬪妃、太監、宮女,就是你不招惹別人,麻煩也會送上門來,想潔身自好,難啊。

宮裡內侍太多了,就是在福寧殿裡聽差,張惟吉也不敢說自己得到天子寵信,還有許多的對頭,史志聰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那姓史的,仗著自己是張妃的人,越發不把父親放在眼裡了。”鄧若水憤恨說道,要不是他的反對,自己恐怕已經是內侍押班了。

“既然你知道,他是借了張妃的勢,才壓了爲父一頭,爲何不投向張妃。”張惟吉輕聲說道:“在宮裡,做錯了事不要緊,最怕是跟錯了人。”

其實他們都清楚,討好天子纔是最容易晉升的,得到皇帝的信任要比什麼事情都重要,可是問題在於,每人心中也是如此尋思,要在萬千內侍中脫口而出,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難度太大,不容易實現目標。

但是巴結皇帝身邊的人就相對容易一些,內侍雖然在外人看來也算是天子近人,但是怎麼能與後宮嬪妃相比,枕頭風之威力,不是誰都能抵制得了的,反正據大家所知,皇帝趙禎肯定不是其中之一。

而今宮裡上下,誰人不知,曹後是宮裡最尊貴的人,但是張妃卻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到底孰輕孰重,就看各人自己衡量了。

“父親待孩兒恩重如山,孩兒怎能負了父親,與那史志聰共事。”鄧若水誠懇直言,惹得張惟吉欣慰感嘆。

片刻,兩人相視而笑,什麼恩重如山,不忍相負,其實都是空虛套話,真正的原因是,兩個聰明人都看得出來,無論張妃怎樣得寵,卻是動搖不了曹後的地位。

這可是有根據的,前不久,張妃出行,不知是聽人掇竄還是心血來潮,非要用皇后的巒駕傘蓋,話說所謂的王朝制度,等級森嚴,什麼人享受什麼排場,這是儒家理論裡比天都大的規矩,名爲禮儀,不是誰都可以愈越的,特別是皇家事物,犯了規矩,可視同謀逆。

然而張妃卻是不管,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也可能是在試探皇帝態度,她施展全套女性魅力,沒完沒了的哀求皇帝,趙禎最後實在是受不了,無奈讓她自己向曹皇后借,結果或許是出於炫耀心理,張妃真跑去借了,而曹皇后也是能忍,直接點頭答應。

沒想,當張妃喜滋滋的向皇帝彙報此事,趙禎卻突然翻臉怒斥:“國家典章有秩,你僭越失禮,當此是兒戲嗎?”

還有許多像這樣的事情,都表明在皇帝心中,卻是沒有另立皇后的心思,而皇后與貴妃之間的差距,不僅只是一個級別而已,畢竟在世人心目之中,皇帝與皇后是相連一體的,從來都只聽說是皇后聽政,貴妃什麼的,絕對不會得到百官的承認,所以說,不管張妃如何得寵,在名分上卻是永遠無法與曹後相提並論。

“益之,你想法固然很好,但是行事也要考慮周全,不可莽撞。”張惟吉教訓道:“官家做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心思,謹記,天威莫測。”

“孩兒不敢再忘。”鄧若水連忙答應,可還是忍不住說道:“父親,楚質功勞之重,連我也看得明白,爲何官家卻如何薄賞?”潛臺詞十分明顯,疑惑皇帝這麼做,難道不怕別人誹謗他刻薄寡恩啊。

“益之,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張惟吉輕笑了下,擺手說道:“算了,你先去崇政殿侍候官家,仔細琢磨,若還是不明白,爲父再與你細說。”

崇政殿,幾個宰執觀閱完奏摺,卻紛紛一臉的驚奇,首先是懷疑,但是轉念一想,連皇帝都已經驗證覈實,那絕對是不會出錯,能坐在這個位置上的大臣,肯定不是笨人,稍微計算,就能知道在沿海各州開闢鹽田的話,可以給朝廷增加多少歲入。

國庫空缺,原因很多,不能怪到他們頭上,可是身爲朝廷宰執,卻是要承擔起這個責任來,不然皇帝要這班臣子做什麼,難道還嫌棄朝廷養的閒人不夠多啊。

而那些大臣,自己也有這個覺悟,沒有覺悟也是不行,底下有很多言官御史盯著,稍有懈怠,如潮般的劾言奔涌而來,壓力卻也不小。

就以文彥博爲例,成爲首相的兩三年間,卻悄悄地把國家的冗兵、冗費的事情解決了不少,他和樞密使龐籍商量之後,建議在陝西裁軍,凡年齡在五十歲以上,或自願歸農的,都可以回家,這樣朝廷可以節約軍餉,民間也有人種地,可謂是雙贏的局面。

然而有許多人表示反對,覺得士兵解甲歸田之後,一但生活不如意,容易起來造反,但是在文彥博與龐籍努力下,甚至乎以身家性命擔保,勉強減裁了幾萬士兵,每年爲朝廷節約二百多萬貫軍費,僅從這點來說,兩人辦成了范仲淹沒能辦到的事情。

可惜,知諫官員彷彿集體失明視的,對此視若無睹,彈劾文彥博由張妃推薦爲相,執政以來,獨專大權,徹底把持了朝政,讓百官敢怒不敢言,所以要罷免,罵得最猛的就是那真御史唐介,現在已經被貶到英州去了。

當然,不可避免的,文彥博也因而罷相,而接任他宰相位置的,就是龐籍,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龐太師,又是類似潘美似的人物,一個被冤枉的名臣。

當然,這個時候的龐籍,還不知道自己以後被人糟蹋成什麼模樣,秉著小心謹慎,盡忠盡職的原則,開口說道:“陛下,此事是否已經查實?”

國家大事,不同兒戲,不是說是就是的,特別是像這種重要事情,沒有經過查實驗證,就是幾個宰執相信,也不能草率公佈,免得若有錯漏,讓天下人笑話。

“朕已覈查,一切屬實。”趙禎笑道,心情舒暢,連臉上笑容比往日濃郁了幾分。

“既然如此,那臣恭請陛下召集百官,共商此事。”龐籍說道,事關重大,就是身爲宰相,幾人也不敢專權獨行。

“就依龐卿之言。”趙禎微笑點頭,顯然也是有這個意思,只是先提前與幾個宰執打個招呼,免得他們到時不知如何反應。

皇帝宣詔,很快,文武百官,從遍佈皇城中各個角落的官署內急忙而出,慌急卻井然有序,紛紛猜測發生了什麼大事,使得散朝之後,天子還急召百官覲見,莫不是西夏又開戰端,或者是遼國蠢蠢欲動。

片刻,文武百官列隊而入,整齊待立崇政殿內,見到趙禎駕臨,連忙齊呼施禮,當知道什麼事情之後,百官頓時沸騰起來,鹽利豐厚,天下皆知,不然朝廷也不會幾度改革鹽法,爲的就是增加國庫收入,可惜因爲種種原因,效果甚微。

如今卻有一個輕快簡易,且成本低廉的方法,能源源不斷的生產出鹽來,只要有幾分理智,誰能看不出其中的好處。

當然,新事物的誕生總是要經歷由曲折再到光明的過程,有些官員自是不相信天下有這等奇事,就在眼前擺有無數的證據,依然半信半疑,但這並不妨礙其他官員,興致勃勃的討論應該在哪些州縣修建鹽田。

既然決策已經定了下來,而且好處顯而易見,百官自然擁護,但是實施的工作卻有些龐大、繁瑣,不是一兩天就能制訂完成的,不過,像這種具體細緻的事情,自然會有各個官署的文書、吏員負責,那些大臣只要敲定大方向就可,其餘時間,就是與皇帝暢想,政令推行天下之後,未來是多麼的美好。

說句有些陰暗的猜測,或許有些官員就是這樣想的,國庫的錢還不是自己的,自然希望它越豐裕越好,反正遲早會落到自己口袋裡。

連續幾日,百官心情愉悅,就連一向對人不對事的言官御史似乎也受到感染,參人的奏摺也少進了幾本,每個有都在研究地理,考慮應該在哪些州縣開闢鹽田比較合適,然而,他們似乎忽略,或者是故意忽略了一件事情,作爲此事的功臣,就是提供鹽田修築方法的楚質,卻沒有人提及,百官彷彿已經將其遺忘。

也不盡然,不提與楚質關係親密的官員朋友,就是皇后曹怡,也爲了此事,專門找到了皇帝趙禎,自然不是爲討個說法,而是委婉提醒趙禎,莫要忘記有功於朝廷的某人。

“授宣德郎、試大理評事,權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兼知錢塘縣事。”

這是趙禎的回答,宣德郎是文散官名稱,正七品,比從八品知縣高三級,大理評事是楚質原有職位,沒有改變,意味著能多拿一份俸祿,而權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纔是差遣,實職,地方更是不遠,寧海軍就駐紮在杭州。

同時還兼任錢塘知縣一職,充分說明楚質升官了,而且還是連升三級,拿四份薪俸,卻只須做一份工作,兼任知縣,那也就說明判官廳公事相當於榮譽式的加官,畢竟軍中事宜自然有都總管之類的武官負責。

按理來說,這樣的賞賜也不算微薄,相當於人家奮鬥五六年,而且未必能得的成果,然而,楚質提供的曬鹽方法,每年至少爲朝廷增加幾百萬貫的歲入,大大緩解赤字問題,這麼功勞可是不輕啊。

再者,拋開功賞罪罰的鐵律,想一想楚質的背景,曹家的女婿,與張堯佐一樣,也是外戚,憑什麼他可以從一個小推官,直接升爲三司使,就算如今卸任,但是依然身兼四使職務,官高權厚,而楚質,就是立了大功,卻還是七品小官,連穿緋袍的資格都沒有,難免會讓人覺得,在皇帝心目中,功勳之後的曹家真的不如一個張貴妃重要。

“皇后覺得如何?”趙禎問道,相信她的聰惠,應該明白自己的打算。

良久,曹怡緩緩搖頭,輕聲說道:“官家賞賜太過,怕他難以承受。”

目光掠過一抹欣然,趙禎笑道:“功賞究過,這是他應得的。”

“福澤過厚,未必是好事。”曹怡說道:“若是官家信得過臣妾,不如就將封賞楚質之事交予臣妾處理吧。”

“你有什麼想法可以向朕提出,何必作惹人誹議之舉。”趙禎說道,卻是爲她考慮。

“授承直郎、試大理評事,加官上騎都尉,入值集賢校理。”

這是曹怡的提議,承直郎,正六品文散官,大理評事,虛職,上騎都尉相對好些,是勳官,授給有功官員的一種榮譽稱號,只有品級而已,還是虛職,而集賢校理也是如此,雖然是中書省的屬官,作用只是積歷官階,並沒有實際意義。

然而,集賢校理的職位也不簡單,北宋初年,設史館、昭文館、集賢院,合稱三館,掌修史、藏書、校書,承唐代文館舊制而總稱崇文院,在此基礎上增設秘閣,故通稱館閣,雖然是宋朝圖書文獻管理機構,但是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爲國儲才。

有人曾經做過統計,宋朝的名臣賢相十常八九是館閣出身,從這可以看出,聚書、校書並非設館閣的最終目標,而儲才育才乃是旨意真正所在,館閣既是高級人才的儲備庫,又是官員晉升的捷徑和平臺。

也就是說,如果楚質能進入集賢院,可以參加朝廷各種典禮,熟悉典章制章,間接參與了朝廷政事,能爲日後擔當重任作準備,再加上幾個散官,這簡直就是平步青雲,看來,曹怡如此提議,也是存了私心。

果然,趙禎臉色微變,皺眉說道:“莫不是那楚質惹皇后生氣了,要如此懲治於他。”

轉折過度章節,感覺真的很難寫,不出意外,一兩章,主角就回京了,之後情節要想下,今天五千字,少了,見諒。

第277章 機會來了第378章 驚歎第363章 一書難求第271章 責任第221章 親密接觸第173章 面聖第225章 佈置第344章 設計第330章 鴻門宴第360章 緣由第417章 議論第68章 白礬樓第299章 詠月第145章 歡聚第41章 有意提攜第352章 豔遇第254章 不及一分第299章 詠月第239章 推薦第135章 作畫第65章 兄友弟恭第144章 疑是夢中第424章 拜訪第24章 初兒第198章 勾欄人市第360章 緣由第81章 半截文章第300章 觀潮第426章 慌對第50章 盛情難卻第411章 繁榮第72章 盛情相邀第320章 斷橋第252章 應對第199章 兩全其美第434章 激動第269章 囤積居奇第311章 千古流芳第384章 急告第207章 上門第295章 格物致知第401章 珍貴的禮物第304章 熱血沸騰第301章 沉迷第130章 異常第106章 對韻第410章 變化第18章 端午印象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417章 議論第34章 九宮格第108章 上元燈節第57章 進步第421章 勾搭第340章 補闕第269章 囤積居奇第206章 銘記第109章 燈會第209章 答謝第295章 格物致知第252章 應對第405章 問路第111章 燈謎第411章 繁榮第151章 會元先上第61章 引弓射箭第41章 有意提攜第45章 酒醒第145章 歡聚第62章 微醉而歸第435章 一片祥和第274章 彈劾第368章 家事第279章 私下請求第85章 時局變幻第111章 燈謎第430章 燭影搖曳第303章 衆人皆醉第221章 親密接觸第93章 拜師第71章 相逢偶遇第21章 妻與妾第284章 不宣而散第113章 元夕第412章 深情絮語第85章 時局變幻第394章 大功第153章 身陷重圍第287章 你怎麼在這第3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16章 案首第286章 運氣真好第288章 微妙的曖昧第66章 喜慶第331章 過期作廢第425章 氣運第373章 逼迫第156章 斷然拒絕第48章 面冷心熱
第277章 機會來了第378章 驚歎第363章 一書難求第271章 責任第221章 親密接觸第173章 面聖第225章 佈置第344章 設計第330章 鴻門宴第360章 緣由第417章 議論第68章 白礬樓第299章 詠月第145章 歡聚第41章 有意提攜第352章 豔遇第254章 不及一分第299章 詠月第239章 推薦第135章 作畫第65章 兄友弟恭第144章 疑是夢中第424章 拜訪第24章 初兒第198章 勾欄人市第360章 緣由第81章 半截文章第300章 觀潮第426章 慌對第50章 盛情難卻第411章 繁榮第72章 盛情相邀第320章 斷橋第252章 應對第199章 兩全其美第434章 激動第269章 囤積居奇第311章 千古流芳第384章 急告第207章 上門第295章 格物致知第401章 珍貴的禮物第304章 熱血沸騰第301章 沉迷第130章 異常第106章 對韻第410章 變化第18章 端午印象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417章 議論第34章 九宮格第108章 上元燈節第57章 進步第421章 勾搭第340章 補闕第269章 囤積居奇第206章 銘記第109章 燈會第209章 答謝第295章 格物致知第252章 應對第405章 問路第111章 燈謎第411章 繁榮第151章 會元先上第61章 引弓射箭第41章 有意提攜第45章 酒醒第145章 歡聚第62章 微醉而歸第435章 一片祥和第274章 彈劾第368章 家事第279章 私下請求第85章 時局變幻第111章 燈謎第430章 燭影搖曳第303章 衆人皆醉第221章 親密接觸第93章 拜師第71章 相逢偶遇第21章 妻與妾第284章 不宣而散第113章 元夕第412章 深情絮語第85章 時局變幻第394章 大功第153章 身陷重圍第287章 你怎麼在這第3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16章 案首第286章 運氣真好第288章 微妙的曖昧第66章 喜慶第331章 過期作廢第425章 氣運第373章 逼迫第156章 斷然拒絕第48章 面冷心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资溪县| 桐柏县| 钟祥市| 额敏县| 鸡泽县| 喀喇| 甘泉县| 庄河市| 调兵山市| 永修县| 延寿县| 白河县| 满洲里市| 南雄市| 怀柔区| 略阳县| 拉孜县| 无棣县| 大化| 沅陵县| 柳江县| 大同县| 轮台县| 武夷山市| 阿拉善盟| 鄯善县| 黑山县| 平江县| 龙里县| 衡山县| 秦皇岛市| 岳阳市| 寿光市| 浙江省| 革吉县| 金门县| 新建县| 广河县| 铜陵市|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