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3章 心情舒暢

說丹妨。”楚質說道,也有種鬆了口與的感覺。衣咱方心果然不出所料的神色,心裡已經盤算清楚,只要沈遼的請求別太誇張,遠出能力範圍,他都準備竭盡全力幫忙。

談到正事,沈括也隨之閉口不言,心裡卻暗暗尋思什麼時候再與楚質暢談,要知道他的知識面實在是太過淵博,而且廣雜,也不太容易找個能聊得盡興的朋友。

這時代的文人士子的思想固然還沒有僵化,但是對於格物方面的科學知識也不太感興趣,畢竟這與科舉無關,不會有多少人認真深究,像沈括這種對雜學有所研究的人,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真的可謂是屈指可數。

猶豫了下,與沈括對望了眼,沈遼才吞吞吐吐說道:“請求有些冒昧,希望大人忽怪。”

“睿達,什麼時候也開始學做女兒態了,這可不像平時的你?”楚質輕笑起來:“有何事情儘管直言,以你我交情,難道還怕推辭不成。”

話都在這份上了,沈遼當然不會再繼續吱語下去,不過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清秀臉龐透出一絲微紅,擡頭看向楚質,語氣誠懇說道:“叔祖守期將過,準備入士爲安,一切已經準備妥當,就是尚差”墓銘,”

楚質好像聽明白了,以爲是想請自己幫忙寫一篇墓誌銘,不等沈遼說完,就一口應承說道:“沒有問題,只要二位不嫌棄我文筆粗淺,我自然願意代筆爲之。”

雖說在古代撰寫墓誌銘有許多的忌諱,一般是由逝者的親屬或好友幫寫的,而楚質兩者都不沾。且對於這方面的知識也不怎麼了解,唯一仔細讀過的就是韓愈的那篇“祭十二郎”但那是祭文,不是墓誌銘,然而楚質卻相信,只要給他點時間,東拼西湊,複製粘貼,斗轉星移。泡製篇墓誌銘出來還是十分簡單的。

當然,這樣得來的文章,不用奢望可以優秀到流芳百世,但絕對不會太差,而且沒人看得出來文章有拼湊的痕跡,對此已經經驗豐富的楚質絕對有這個自信。

就當楚質想著墓誌銘應該從哪個方面著手才能寫得煽情一些,將催人淚下的效果揮極至,或者應該怎麼讚美那從來就沒有見過的沈周時,卻忽略了沈遼與沈括的表情。

聽聞楚質的話,特別是見到他滿面深思的模樣,兩人面面相覷,知道他會錯意了,頓時暗叫不好,怎麼辦?要不你來向他說明白,兩人看向對方的眼神開始無聲交流起來,你推我讓,閃爍出激烈的火花。

適時,楚質終於感覺他們之間的不對,一時半會也沒想其中原因,覺得有些莫明其妙,不由問道:“二位是否急著要此篇銘文?”說著心裡開始措辭怎麼樣才能推遲兩天,畢竟他可沒有那種在頃刻之間完成作文的才思天賦。

“不是”兩人急忙搖頭,有心向楚質說明情況,可是臉皮卻不夠厚,實在是開不了這個。口。

當局者迷,隱約察覺兩人的異常,但楚質卻沒有深思,只是笑道:“既然如此,那容我構思兩日,成文之時再送來。”

“不必”沈遼憋聲說道,站了起來,俊臉脹得通紅,拱手躬身致歉,旁邊的沈括也是如此,彷彿做了什麼對不起楚質的事情,連連告罪起來。

“二位因何如此?”楚質連忙站起避讓,心中更加困惑。

總不能直說是你聽岔了,我沒求你寫墓誌銘之類的話吧,兩人對視片玄,最終覺得誤會還是遲早說開爲好,免得等楚質真寫了篇文章過來,那時更加騎虎難下,豈不是成了存心落人面子?

“大人才名譽滿天下,文筆粗淺著實走過謙之語。”恭維兩句,見到沈遼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無奈之下,沈括只能站了出來,一臉爲難,含含糊糊說道:“然而”只是,,不過,,那個,墓銘,已,

。”

已什麼,就什麼,楚質眨著眼睛,好像聽明白了一些,卻不十分肯定,整體而言還是滿頭霧水,至於其他二人,也不敢真白相告,害怕楚質以爲他們成心這樣,一時之間,書房裡氣氛變得有些怪異;

過了片刻,三人覺得再拖下去也不是回事,楚質就要直接問下明白,而沈遼瀋括也剛想坦白相告,冷不防從外面闖出來一個僕役,將手裡捧著紙卷恭敬呈給楚質後,也沒說是什麼,徑直退了下去。

“這是何物?”楚質奇怪的問了句,雙手十分自然地輕輕展開紙卷,低頭一看,默讀了兩句,卻是一篇墓誌銘,驚訝之餘,也頓時有些明瞭二人的意思。

“大人恕罪,存中並非是求大人撰寫墓銘,而是”沈括看似很羞愧不安,低頭說道:“想大人將此文另行,譽錄。”

“景純,不怪他,這是我的主意。”旁邊的沈遼也開口說道:“這篇銘文是一位與沈家關係密切的長輩所寫,不可隨意更換

“既然如此,那爲何要重新譽錄?”楚質弄不明白,這樣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字不好。”兩人同聲道。

真的假的,就爲了這個理由,害得自己會錯意,這兩個傢伙該不會是故意誤導,讓自己出醜吧,楚質心中懷疑,低頭繼續觀看紙卷。

只”錢塘沈公卒子括葬公錢塘龍居里”

“沈氏自沈子逞以身屬社稷。書於《春秋》,、賢勞、功名,不曠於史,而武康之族,尤獨顯於天下。至公高祖始徙去,自爲錢塘人。

,”公廉靜寬慎,貌和而內有守,春秋七十四,更十三官而不一掛於法。鄉黨故舊聞其歸則喜。喪哭之多哀,而無一人恨望者。”

銘曰:公生四方,卒於故里。nbsp;nbsp;”有賈有鬆,有鬱其網。”萬世之藏;”

這篇祭文洋洋灑灑數百言,先是點明沈周是什麼時候逝世的,兒子沈括怎麼料理其後事,然後講明自己是受沈氏之託,所以才寫了這篇文章,第二段起,介紹了沈氏祖先的情況,又提到了沈周父母兄弟的官職。表明其家世,接著著重點明他一生的官職履歷及貢獻,又略提了下家庭,最後自然是讚美評價。

反正只要看了這篇文章,對於沈周的生平事蹟、家境情況都凡敵詳,且女風樸實丹華,內斂含蓄,有別幹同時代的一以刪躁華麗的駢文墓銘。

要知道宋初承晚唐五代的文風,文章柬弱浮豔有餘,剛健明快不足,韓愈和柳宗元開創的古文運動的成果沒能揚光大,當代文人士子行文都比較偏向頹靡、艱澀的文風。這是一種風尚流行,像那篇墓銘一樣平易樸素、暢達自然的文章的確少見。

別以爲楚質不通古文,畢竟作文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只要接觸多了,就會習慣成自然,不然他平時早就露餡了,當然,說通也太瞧得起他了,只能說是懂而已,文章寫得很平實,就是直白的意思,也不用妄想達到流暢婉轉,章法曲折委婉的境界;

這也是何涉感到頭痛迷惑的問題,怎麼寫起詩詞來,楚質文思泉涌、冠絕天下,而文章卻那麼差勁,更另何涉奇怪的是,作文差也就罷了,但是分析起文章來卻頭頭是道,真是讓人難以理解,最後只能感嘆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篇墓銘也是如此,文章寫得非常好,然而這字的確不怎麼樣,也不能這樣說,捫心而言,文章作者的字還是可以的,結構修長緊聚,字勢端莊圓正,不過或許就是字體太正的緣故,缺少了些變化,就顯得生硬板滯。

且不說和已經頗具大家風範的楚質相比,就連沈遼的那筆清勁字體也比不上,這讓楚質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安慰,文章不如人不要緊,自己起碼還有書法拿得出手。

沈括身爲人子,爲父在碑上求銘刻字那是本份,而且碑銘是刻出來給人看的,當然要精益求精,墓銘固然很好,可是他對那字卻稍微有點不滿意,問題在於,文章作者的水平就是這樣,總不能退回讓人重寫吧。

最後當然是想到尋人代寫,然而沈括從小就跟隨父親輾轉各地,對於杭州的情況不怎瞭解,也不知道此地有何書法名人,自然只有求助於沈遼。

然而,以沈遼清傲的性格,且本身的書法就造詣頗深,對於杭州所謂的書法名人根本就看不上眼,起初的時候,他本想自己動筆代寫的,但是考慮到文章作者是長輩,自己這樣做卻顯得有些貿然。

商討之後,也只能接受沈括的意見,不過在請什麼人幫忙的問題上,沈遼卻有著自己的想法,要請就要請書法大家,至於那些連自己都不如的人,那就不必讓他們獻醜了。

沈括當然也認同沈遼的想法,但是問題在於,杭州之中,能稱之爲書法大家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能讓沈遼心服口服的更是沒有幾個,這種情況下,羅列出來的名單自然被他…否決。

眼看葬期將至,而墓銘卻還沒有刻,兩人怎能不急,就要退而其次,準備將就一二之時,有人提醒了句,讓沈遼如夢初醒。

“若非,之言,差點忘記還有你”?”沈遼說道,與楚質相交日久。他豈能不知道楚質的書法造詣,嘴上沒有表示,其實心裡一直佩服有加,要知道自己還在臨貼學習之時,人家已經集百家之長,開創出自己的風格。

“區區小事。直言就是,何必吞吞吐吐的讓人誤會。”楚質笑道,言之下意非常明白?

說到底還是兩人面薄,而且覺得以楚質的身份地位,請他做這種事情,好像有點瞧不起的意味,才含糊其辭的兜***。

明白楚質的意思,兩人自然心喜,不過在守喪期間卻不好表現出來。只有連連施禮言謝,吩咐僕役端筆墨紙硯上來,親自洗筆鋪紙研墨。

享受了回高規格待遇,心情很是舒爽,但是楚質也不好意思真要兩人伺候,接過沾滿墨汁顯得飽滿潤澤的毛筆,看了眼紙卷,默誦片刻,挽袖執筆,毫尖輕點,起筆輕按,收放自如,婉轉直下,一氣呵成。

過了片剪,楚質屏氣收筆,望著自己的作品,只見全篇行次緊密。少有空白,字行間錯落參差,頗有橫雨斜風之勢,盡得蕭散簡遠的意韻,便知道自己的書法又有不小的進步,回頭還真得感謝老師何涉,要不是他隔三差五的催討功課,使得自己不敢懈怠,不要說有所進步,恐怕退步得連字都不成勢了。

“美而不妖,秀而不枯,妙絕。”沈遼還好些。而沈括卻是第一次見到楚質的書法,在旁欣賞了片刻,見他落筆,終於忍不住喝彩起來,

其實沈括對於楚質的書法還是有些遲疑的,只不過他相信沈遼的推薦和眼光,而今也證明他的選擇沒錯,心中有點自得,在讚美楚質的同時,或許也是在間接誇讚自己。

而楚質的心情也十分的舒暢,要知道沈括晚年寫的夢溪筆談可是要流傳百世的,今日之事這麼重要,肯定會記錄下來,留名青史的滋味還是很爽的;

大肆嘆贊半響,紙上墨跡已經乾透。見到二人未動,楚質就要幫他們把墓誌銘收拾起來時,卻聽沈括說道:“大人,還有個落款”

楚質自然明白,這個落款落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墓誌銘作者的名字,可是剛纔紙捲上沒見,轉身就要詢問,卻見沈括已經拿起紙卷,翻開另一頁展呈給他看,目光落在紙上,楚質忍不住驚愕起來,

另外一頁還有幾行字,無非是安慰沈括等人不要傷心難過之類的話。這些並不重要,真正令楚質在意的是,文章尾處落款名字卻是王安石三字。

又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還好楚質對此情況心中早有準備,知道自己身處這個,時代,早晚會與許多名士相見,瞬息恢復平靜,好奇問道:“卻不知這位是”

此時王安石的名聲還沒有顯,楚質裝做不認識才正常,而讓他感到奇怪的是,傳說之中的王安石,其書法似乎不咋樣,真是讓人”心情舒暢啊。

而且楚質的想法也沒有錯,歷史上的王安石,書法真正有所成就,是他被罷相還家的時候,清閒下來,以書法養心自娛,久了纔算頗有造詣,而且練習的還是沈遼的字貼,至於現在,還在做官,忙於公務,不像楚質那麼有空,字體自然稱不上極佳。

第423章 支持第275章 獻策第386章 宿怨第304章 熱血沸騰第2章 慈母之心第325章 指點江山第63章 再遇第91章 侃價第203章 贈禮第403章 尊師第379章 安石第397章 茫然第66章 喜慶第21章 妻與妾第81章 半截文章第368章 家事第140章 努力奮鬥第30章 茶百戲第253章 天差地別第105章 童稚第102章 暖衣第234章 雙喜臨門第275章 獻策第5章 痛改前非第348章 點撥第302章 無知者無畏第446章 爲誰而來第381章 通幽第244章 下鄉視察第451章 娶個媳婦很難第333章 漫長的一日第196章 散財第183章 瓊林苑第135章 作畫第445章 掐指盤算第363章 一書難求第238章 好友重逢第139章 賞心樓第93章 拜師第67章 設宴第119章 邀請第304章 熱血沸騰第59章 小亭對酌第248章 聲名初顯第359章 說重點第230章 事了第263章 進香第363章 一書難求第445章 掐指盤算第396章 緒亂第184章 窮奢極欲第166章 祝詞第420章 天下風流事第215章 敲山震虎第346章 狡猾第187章 詩第3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250章 動之以利第245章 難得糊塗第159章 應邀出遊第374章 探視第318章 迷惑第406章 館職第45章 酒醒第348章 點撥第405章 問路第348章 點撥第335章 揭發第106章 對韻第261章 西湖盛會(二)第233章 議親第375章 聚謀第402章 欣慰第20章 小娘子第19章 家族聚會第194章 隱瞞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269章 囤積居奇第205章 名人效應第31章 功課第446章 爲誰而來第321章 稀客第132章 留宿第280章 優勢互補第68章 白礬樓第358章 一封信第13章 花明柳暗第348章 點撥第267章 指示第345章 涉險第239章 推薦第23章 好消息第129章 歡喜的初兒第433章 刺繡第277章 機會來了第372章 勸解第94章 墮落了第123章 運氣第7章 前因後果第271章 責任
第423章 支持第275章 獻策第386章 宿怨第304章 熱血沸騰第2章 慈母之心第325章 指點江山第63章 再遇第91章 侃價第203章 贈禮第403章 尊師第379章 安石第397章 茫然第66章 喜慶第21章 妻與妾第81章 半截文章第368章 家事第140章 努力奮鬥第30章 茶百戲第253章 天差地別第105章 童稚第102章 暖衣第234章 雙喜臨門第275章 獻策第5章 痛改前非第348章 點撥第302章 無知者無畏第446章 爲誰而來第381章 通幽第244章 下鄉視察第451章 娶個媳婦很難第333章 漫長的一日第196章 散財第183章 瓊林苑第135章 作畫第445章 掐指盤算第363章 一書難求第238章 好友重逢第139章 賞心樓第93章 拜師第67章 設宴第119章 邀請第304章 熱血沸騰第59章 小亭對酌第248章 聲名初顯第359章 說重點第230章 事了第263章 進香第363章 一書難求第445章 掐指盤算第396章 緒亂第184章 窮奢極欲第166章 祝詞第420章 天下風流事第215章 敲山震虎第346章 狡猾第187章 詩第3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250章 動之以利第245章 難得糊塗第159章 應邀出遊第374章 探視第318章 迷惑第406章 館職第45章 酒醒第348章 點撥第405章 問路第348章 點撥第335章 揭發第106章 對韻第261章 西湖盛會(二)第233章 議親第375章 聚謀第402章 欣慰第20章 小娘子第19章 家族聚會第194章 隱瞞第447章 秘密心思第269章 囤積居奇第205章 名人效應第31章 功課第446章 爲誰而來第321章 稀客第132章 留宿第280章 優勢互補第68章 白礬樓第358章 一封信第13章 花明柳暗第348章 點撥第267章 指示第345章 涉險第239章 推薦第23章 好消息第129章 歡喜的初兒第433章 刺繡第277章 機會來了第372章 勸解第94章 墮落了第123章 運氣第7章 前因後果第271章 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星子县| 景泰县| 庄浪县| 阳山县| 敦煌市| 梁平县| 神木县| 仲巴县| 紫金县| 许昌县| 辽阳县| 金堂县| 夏邑县| 阿瓦提县| 修水县| 呼和浩特市| 德江县| 北辰区| 漳平市| 满洲里市| 昌宁县| 东安县| 辛集市| 许昌县| 易门县| 运城市| 竹溪县| 青神县| 聂拉木县| 鹿邑县| 遂川县| 托克托县| 兴安县| 安岳县| 嵩明县| 利津县| 徐水县| 福泉市| 炉霍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