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最後盡歡而散,蘇萬城扶著大醉的王青相說了好久的話,心中有種被南關喝酒的架勢給嚇住的驚魂未定,也有對未來女婿的感動莫名,總之飲宴接風這一塊算是過去了。
其實對於何春秋與王青相的那點心思,任青本想好好整治他們一下的,可是又轉念想到了些許別的事情,於是便輕輕放過了。
常言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再霸道蠻橫還能管得了別人喜歡誰嗎?雙方都是聰明人,有時候話不說盡是爲彼此留有面子,好日後相見。
相信經此之後,起碼何春秋會絕了那方面的心思,這就夠了。
也許是任青的無動於衷使得王青相有些失落,一直以來搖搖欲墜的醉態在最後十分終於是真的醉了,笑嘻嘻的與蘇萬城手拉手的站在一起聊天,也不知道對這位未來岳父大人的語重心長聽進去了多少。
此次飲宴過後,王青相在許多年輕豪傑的將士們當中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其實對於新繼任的鎮南王那些個負面評價,大多是不滿王青相遊戲人間二十年卻仍能坐在王位上指揮他們,而經過南關城一戰,在城頭浴血奮戰乃至在最後關頭斷了一條手臂的王青相,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已經樹立起來了,雖然仍有些罵罵咧咧的不滿,可人們卻已經漸漸把他擺到了昔日心中與老王爺一般無二的位置。
而這次拼酒更是拉近了不少人的關係,不過數日間王青相的海量便成爲了南關城中百姓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
與之同樣爲百姓們議論的則是不久之後的鎮南王大婚了,有了豪商蘇萬城的大力支持,這場婚禮的盛況之隆重怕是在很多年後都會被人們記憶猶新,歷經大戰的南關城上下一時間被這場舉城而辦的喜慶氛圍所感染,做爲婚事女方的蘇玉清也是每日笑語妍妍,爲自己即將嫁與一位權柄極重的藩王而感到歡喜。
不能說她是趨炎附勢,這世間又有哪個女子不希望將來自己嫁的夫君是位蓋世英雄,一方人傑呢?只是人之常情罷了。
蘇玉清在南關城這段時間以來,在父親蘇萬城的默許或是撮合之下,王青相數次相邀探望,期間兩人還以踏青爲名義在外過夜,當然是男女分居而睡,事後蘇萬城還單獨問過女兒,那王青相可有越禮之舉,得到的確實女兒嬌羞的不曾二字,讓老父親欣慰又擔心。
蘇萬城欣慰於浪蕩名聲在外的王青相對自己國色天香的女兒仍能守禮剋制,同樣也不免擔心於這種守禮剋制會不會是王青相不喜歡女兒的一種表現,一個縱橫商海的大商人,一時間患得患失的,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隨著婚期的將近,王青相與蘇玉清也因禮制問題而開始避而不見,如此狀況一直持續到成婚的那一天,剛剛嚐到愛情甜蜜的蘇玉清自是度日如年,天天都在盼著那天能早點過來。
一切都在如預期的那樣進行著,任青每日過的也平平常常,按部就班的照看著那些疑似惜福轉生的女嬰,時至今日這些小傢伙也不到一歲而已,根本就看不出什麼,只是任青平日除了在軍部教人修行之外就沒有別的事幹了。
自從她在南關明曉了天妒寒意之後自斬天人境道行以求自保之後,在之後的日子裡從來都沒有在打坐師徒恢復修爲,因爲憑著體內的青龍之力和手中的大聖遺音的加持,任青不是天人勝似天人,天下第一人的名頭依舊穩坐不倒。
這幾天最讓任青驚喜的便是她選定的惜福轉生的那一批女嬰當中,有一家姓周的孩子早慧聰穎,不到一歲便跟父母學會了叫人,還有一家姓陳的孩子,在抓週的時候什麼都不選,唯獨選取了一根不起眼的玉笛。
陳家在南關時代爲官,也算有些影響力,孩子抓週那天更是以師禮請到任青前去觀禮,陳家姑娘親手抓著玉笛咯咯歡笑揮舞之時,任青就在一旁看著,心情頗爲激動,將孩子抱在懷中好一會兒方纔依依不捨的又放了下去。
雖然憑此並不足以斷定她便是惜福的轉世之身,可這樣的場景總算是給平靜的生活帶來了一份難能可貴的希望,自此以後任青便三天兩頭的天天去往陳府看望那女嬰,喜愛之情溢於言表,使得坊間開始有傳聞,說那陳員外用了什麼了不得的寶物送給任青,換取自家孩子的平步青雲。
對此種無聊的說法任青嗤之以鼻,相信很多與任青有過接觸的人都不會相信這等無稽的傳聞,因爲到了任青這等得了大長生的天人高手眼中(世人以爲的,他們不知道任青自斬修爲的事情。),凡間俗物都很難入眼,更別提以這種方式來博取前程了。
忽然有士兵過來傳訊說王府中有事傳喚,任青問過那人因何事傳喚,得來的卻只是不知二字,心中不由得就此浮想聯翩。
因爲任青身份與尋常將領大爲不同,她既無領兵作戰之能,也沒有直系手下可供驅使,那麼傳召自己幫忙怕就是和武力有關了。
滿心猜測的任青上了門後才發現,原來王府召喚的官員不知自己一個,幾乎當日參與蘇萬城接風飲宴的官員都過來了。
大家入得議事大堂之中,因爲人數太多能夠落座的無不是上了年紀的南關老人,本來任青也想站在一邊的,卻架不住衆人客氣的推讓,齊齊的將她請至了何春秋下首的位置。
入座之後任青正想要問下何春秋知不知道是什麼事,耳邊忽然有數道輕盈的腳步聲響起,應當是王青相到了。
當下任青正坐不動的等著主人宣佈。
隨著王青相的如常,任青赫然發現與之同來的居然還有那位鎮守京都十八城的白眉小太監,三德!
此人接了魚九陽的衣鉢,以詭異莫測的天魔法相成爲了皇城的守護神,歷來是不來開皇帝身邊半步的,記得任青來南關之前,景文帝李恆曾親自送劍,勸任青出山相助時,這個小太監便跟在身邊。
難道是中原有變?李恆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