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4章 教材(下)

外坊弟子未必都是成績好的學生,但非是河中河北,只針對苦力,同在一起跑線上好看的小說。外坊弟子良莠不齊,有的家庭情況好,甚至將先生請到家中單獨教,非是河堤邊那種露式教育可以相比的。而此次擇生又以成績爲主。

這導致一個後果,那就是大多數擇中的外坊弟子家境都不錯,受過一些教育,若馬上分班,甲班五十個學子最少會讓外坊弟子佔據四十五人。可讓宋九擔心了。他們家境好,河中弟子家境差,擇生又限制在十八歲以下,天天接觸,會發生什麼?

馬與驢有地方栓,離河堤不遠,隨便就可以栓一栓。甚至他們有錢讓百姓專門替他們蓋馬廝,可是後果宋九不敢想像,於是又說道:“這個學舍非是書院,也非是國家機構,它培養的就是能吃苦耐勞,能讀力的學子,再將一些學問實用化,若是你們認爲來是度假的,請回吧。還有,外面那十五條師規抄一遍,能做到的明天過來,並且不得騎馬騎驢,不得帶僕役,不得向其他學子炫富攀比,以及十五條師規,犯者我必開除。若感覺做不到的,乘早不要來。名額有限,我還想將它騰出來給真正來求學的學子!”

宋九非是去年宋九,今年宋九乃是七品官員,那一個敢與宋九擡槓,唯唯諾諾地去抄師規。

五十個學子用毛筆在紙上抄師規,宋九卻在深思。

趙匡胤說了太學。

宋九也略略說了實用,但沒有多說。實際他能給出更多建議,聽不聽是趙匡胤的事。爲什麼未多說,那個太學註定是一座貴族學校。這是沒辦法的,在這時代,各人必然不同。但宋九不想自己這個學舍,未來的書院變成那個樣子。可他現在還可以攔一攔,未來一旦成立書院,面向擴大區域招生,甚至有外州外縣的學子,到時候自己怎麼辦?

以成績擇生,擇的只是富家子,窮人家的孩子能有幾人上起學好看的小說。論資質擇生,何爲資質?而且這羣學子過來,多半是爲了守住自己的家業,自己孩子會算賬管賬,纔會真正放心。因此他們的心思只能對著會計與算術上,也不會聽從國家號召。這一點朝廷未必喜歡。

問題很多,宋九隱隱爲此次以成績擇生感到後悔。

而且他又自找了一個麻煩,那就是教材。

兩個博士與朱三不用發愁,這羣學子是不用教千字文了,但有的是課本教,識字有字林、說文,經義有九經,除九經之外還有公羊、穀梁、毛詩、儀禮、爾雅、國語等。註疏除了孔穎達的《五經正義》,還有幾百本有名氣的經義註疏。史書以史記、漢書與後漢書爲主,可相關的史書也有幾十本。還有其他的,如開元禮。明律不僅要知道宋朝律法,漢唐是正朔,他們的律法同樣也可以用作判案時的借鑑。

不要說一年,一生一世他們也不會爲教材發愁。

宋九不行了,必須從無到有。

但他也有辦法,將四十個留下來的學子集中起來,也不能象去年那樣學,特別是算術,去年更是從無到有,必須從基礎教起。今年這一關會略去,不會教千字文,也不會教小學一二年級的算術。

宋九未放,也編寫了,可以作爲啓蒙教材向河中百姓發放,讓他們學,或者教自家孩子,或者在河堤上露天教導,但不會帶到學舍來學習。然後從相當於小學三年級開始編寫。包括會計與物格,珠算不用編,有一個珠算口決,打得熟人人都會。宋九將去年講義翻出來,以這個講義爲大綱,讓學子參與編寫,然後宋九做總結與修改。

忙忙碌碌的,酷熱漸漸消下去,夜色降臨時,秋蟲開始鳴唱。倒是雨水多起來,時不時一落就是一天,夏末落雨,不會讓民夫們停下休息。這時代的百姓特能吃苦。

不過影響了工程進展全文字小說。

一落雨,必須用草簾子將水泥建築披上,陰天多晴天少,前面路面剛有些幹,後面天又暗下去,淚花嘩啦啦地流。又有很多人在幹活,走來走去,讓河洲到處是泥濘,連前去看熱鬧的百姓也少了。

這時,朝廷纔派來兩個先生。

歲數不大,一個是建隆元年的諸科生,叫黃澄,字子尹,一個是建隆二年的諸科生,叫陳泰執,字予馨。三十來歲,以諸科生的身份擔任著書吏,人比較老實忠厚。

實際朝廷也弄錯了方向,學舍裡學的還是物格會計算術,經義與明律現在宋九不敢說不學了,但那是輔,前者纔是主。不一定要博士,能考中諸科生試的,個個都能來教。相反,宋九害怕弄來什麼大儒的,到時候必會發生衝突。

燕博士與張博士看著兩個先生背影,很不滿意,說:“朝廷薄啊。”

“燕博士,張博士,朝廷不薄,是沒有大儒肯來。”

“宋九,還是快一點設書院吧。”

“設書院也不行,朝廷馬上要動工太學,你說那些大儒們願意到書院,還是願意到太學。”

兩人啞口無言。

“但這樣好啊,若來的大儒多,兩位,那個山長副山長的什麼……”

聽到這個,兩人顯然來了精神,張博士說道:“九郎,太乙書院山長有多大歲數?”

“我真不大清楚……你是,哦,放心,我不會爭這個山長,但張博士,你也危險啊,一旦變成書院,就算有太學,朝廷也會強行調來兩三名重儒。張博士,你算是聞名當世的重儒嗎?就是後蜀調來京城的那幾個文臣,好象也比你們名氣大得多好看的小說。”

張博士沮喪。

正在擇菜的翠兒低頭樂。

“張博士,不是我說你,咱們這一年多來爭也爭了,吵也吵了,然而我有一點你不佩服不行,那就是人要勇敢面對現實。山長的什麼,就那一個,我看你還是不要想吧,那個副山長或者晚上能夢一夢。”

“副山長也不錯哎,上次太乙書院的副山長在相國寺開講,引起無數士子前去聽講。”

“小丫頭,擇菜,太乙書院與這個書院能相比嗎?”張博士惱羞成怒道。

宋九哈哈大樂,繼續撩撥,道:“就是不能相比,以我看副山長也危險。若大書院,朝廷僅會調來一個重儒?說不定調來三個四個,你們啊,也不要爭了,也不敢爭!”

翠兒吃吃地樂。

但宋九姓格坦然,這是時代濃縮的悲劇,是太乙書院重要,還是這個書院重要?至少自己還爲國家貢獻了幾十個得力的書吏,太乙書院呢?就不講科學普及的意義了。

張博士讓宋九說得無話可說,道:“我不與你瞎扯,去教課。”

挾著一本論語去學堂。

燕博士坐在廚房間想著心思,說:“九郎,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是未來書院創始人吧。”

宋九用手指著南邊老楊家的晚桃樹,上面掛滿了許多桃子,說道:“栽樹的是楊家人,但吃桃子的是有錢人,楊家自己吃不了幾個桃子,都賣了換幾個錢。”

“對啊,摘桃子的人未必是載桃子的人,”翠兒來了精神。

燕博士狠狠瞪她一眼說道:“摘了老夫的桃子,也摘了宋九的桃子全文字小說!”

但也不一定,說不定以趙匡胤現在的心態,會將書院看得很重,不及太學,可太學若折騰成貴族子弟的玩物,那會將書院看得比太學還重。太乙書院在士子心中影響大,未必能波及到趙大趙二的感情。若是以物格算術會計爲主,就是大儒來了坐鎮,副山長還會在他們三人當中產生,宋九的位置比燕張還要穩定。

這還早,宋九也不會去想。

走出廚房,看了看教室,蘇小浩正在帶二班學子講算術,王大吉帶三班講會計。幾十個學子起初是比較緊張的,還好,去年宋九南下時,讓他們自己鑽研,有過磨練,纔開始幾天磕磕巴巴地講不清楚,現在開始能講得有條理了。但因爲底子薄,不能舉一反三,講課質量不及宋九。

翠兒放下手中的菜,跟在宋九身邊。

宋九看著她,問:“翠兒,你想問什麼?”

“青衣怎麼還沒有回來?”

宋九撓了撓頭,道:“我也不清楚,大約有事耽擱。”

盧青衣這一去時間可不短了,這是到和州,不是去嶺南,就是走水路速度慢,一來一去兩個月也足矣。但能發生什麼事呢?整個江淮百姓都在恢復生機了。南唐與宋朝隔著大江相望,雖然雙方封鎖嚴密,不過互不侵犯,承平許久。這也是開國的好處,只要一和平,地廣人稀,百姓馬上就能恢復生機。再加上整個江淮水利發達,大半是平原地帶,可以說現在宋朝最欣欣向榮的地方就是兩淮了。

或者不願意回京,守著母親,那也應當寫一封信啊,他畢竟是經過韓熙載調教過的僮子,不是不懂禮的人。

十幾天後,盧青衣回來了,回來得比較晚,八月初纔回到京城。

翠兒抱怨道:“青衣,你怎麼纔回來全文字小說!”

青衣耷拉著腦袋看著宋九,大半天說:“九郎,我想請你替我幫一個忙。”

“說吧。”

“先父逃到江南後與母親失散,母親在和州改嫁了畢姓人家,後來在韓學士幫助下,打聽到母親下落,那時先父已病危在牀,韓學士便悄悄送了一些錢帛給母親。”

宋九點點頭,在宋朝改嫁不是醜事,范仲淹母親也因爲生活所迫,改嫁了朱姓人家,王安石的學生李定生母三次改嫁,生出三個兒子包括佛印與李定在內,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不過前者是美聞,後者讓蘇東坡鬧成了醜聞。特別是江淮戰亂不休,不是改嫁,而是能不能嫁掉。

青衣繼續說道:“我去了和州,找到母親,沒有想到韓學士送去的錢被畢家娘子所得,一文錢也未給母親,而且一家上下對母親十分苛薄。我能否懇請九郎替我出面,派人將母親大人贖出來,我願做牛做馬報效九郎大恩大德。”

說著要跪下。

宋九終於明白爲什麼盧青衣這麼久纔回來,大約青衣過去交涉,那家人不同意,或者藉機勒索,這才耽擱的。然而這件事有點兒不大好辦,妾不是人,是財產,說她值錢真不值錢,甚至可以用幾貫錢就能換一個婦人回來。說她不值錢,若對方不鬆口,出再多錢人家就是不賣,那麼官府都無法強勉。但這件事也不是太難辦,宋九想了想,將青衣拉起來,說:“青衣,你放心,我會託人將你母親贖回。”

“那謝過九郎。”

“不用謝,既然你回來了,就安心學習吧。”

“九郎,我在路上看到一本抄本,”青衣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冊子,宋九翻了翻,翠兒在邊上叫道:“這怎麼可以?”

第114章 教材(下)第194章 快樂第260章 保護(上)第204章 老韓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40章 妖星(上)第55章 爹爹第220章 夜宴(五)第198章 插釵第466章 很短的飆風(中)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303章 打獵(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139章 派系第74章 南方(下)第62章 我的地盤第24章 父輩(下)第175章 聘禮第160章 提親(上)第60章 關健第260章 保護(上)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15章 非奸即盜第312章 同病相憐(下)第195章 國舅(上)第373章 原因第426章 上位(中)第126章 影響第157章 勁弩(上)第352章 安定第258章 天堂的**第510章 膠著第28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274章 反擊(上)第13章 從此醉(下)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38章 信(上)第373章 原因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491章 狼來了第217章 夜宴(二)第23章 父輩(上)第504章 開始了第154章 清明(上)第250章 暖冬(中)第345章 殺氣第11章 師規第286章 落幕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500章 破騎軍第317章 學問第6章 金子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86章 巡察(上)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第307章 不殺人(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391章 打臉(上)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273章 中傷第253章 大過第259章 槍桿子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100章 大舟第338章 坦白第99章 加碼第314章 才子(下)第122章 吃肉第354章 誰想不到的第535章 大結局(三)第400章 未卜(下)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360章 小把戲第514章 三憂第284章 春闈(下)第473章 真相第192章 上朝第481章 等的人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204章 老韓第388章 新人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177章 夜探第75章 卷(上)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67章 高第158章 勁弩(下)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199章 牛(下)第236章 三槐王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140章 奸細第183章 求實(上)第208章 遊園(中)
第114章 教材(下)第194章 快樂第260章 保護(上)第204章 老韓第68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40章 妖星(上)第55章 爹爹第220章 夜宴(五)第198章 插釵第466章 很短的飆風(中)第359章 翻雲覆雨第303章 打獵(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139章 派系第74章 南方(下)第62章 我的地盤第24章 父輩(下)第175章 聘禮第160章 提親(上)第60章 關健第260章 保護(上)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15章 非奸即盜第312章 同病相憐(下)第195章 國舅(上)第373章 原因第426章 上位(中)第126章 影響第157章 勁弩(上)第352章 安定第258章 天堂的**第510章 膠著第28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274章 反擊(上)第13章 從此醉(下)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38章 信(上)第373章 原因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491章 狼來了第217章 夜宴(二)第23章 父輩(上)第504章 開始了第154章 清明(上)第250章 暖冬(中)第345章 殺氣第11章 師規第286章 落幕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500章 破騎軍第317章 學問第6章 金子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86章 巡察(上)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第307章 不殺人(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391章 打臉(上)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273章 中傷第253章 大過第259章 槍桿子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347章 必死(上)第100章 大舟第338章 坦白第99章 加碼第314章 才子(下)第122章 吃肉第354章 誰想不到的第535章 大結局(三)第400章 未卜(下)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360章 小把戲第514章 三憂第284章 春闈(下)第473章 真相第192章 上朝第481章 等的人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204章 老韓第388章 新人第254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第177章 夜探第75章 卷(上)第110章 新任務(下)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67章 高第158章 勁弩(下)第445章 高處不勝寒(下)第199章 牛(下)第236章 三槐王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140章 奸細第183章 求實(上)第208章 遊園(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阳山县| 天镇县| 西平县| 德格县| 普兰县| 郸城县| 中方县| 偏关县| 宜昌市| 平阴县| 陆川县| 长汀县| 怀来县| 乡城县| 惠来县| 梅河口市| 上思县| 怀宁县| 万载县| 明水县| 石泉县| 叙永县| 潞西市| 新余市| 汽车| 得荣县| 内丘县| 漳浦县| 麟游县| 灯塔市| 新昌县| 叶城县| 安义县| 卫辉市| 新宾| 德化县| 丘北县| 馆陶县| 滦南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