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6章 影響

玉蘋說道:“九郎,大夯他被呂相公收爲弟子,朝廷也嘉遷爲益州司戶參軍事。”

“益州司戶參軍事啊?”宋九張大嘴巴道。

“嗯。”

“益州司戶參軍事……”宋九又喃喃道,要知道這可是一個上州的司戶參軍事,其官職相當於一個上縣知縣。別看中了進士貴,去年今年只中了幾人,宋九不知道他們現在身任什麼官,但開始必須磨勘,這要過好幾年才能根據表現慢慢升遷。恐怕這兩年十幾名進士還沒有一個人擔任與之差不多的官職。

自己官職高,可都是假的,沒有實權。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呂相公弟子啊。”

這意味著什麼?一條鋪得又寬又平的青雲路。

玉蘋又說:“呂翁翁他們接到信後,第一個就來登門拜謝。”

宋九走來走去,過了好一會兒心情才平靜,對呂家夫妻說道:“呂翁翁,這是好事兒。”

廢話,肯定是好事,老兩口直點頭。宋九又說道:“玉蘋,去拿兩貫錢出來,讓呂翁翁明天辦酒宴。”

“這怎麼好意思。”

“呂翁翁,咱河中又出了人才,這是河中百姓的光榮,也是學舍幾個先生的光榮。”拿了兩貫錢,讓呂家夫妻回去。宋九還沒有平靜,走來走去,對玉蘋說道:“這升得也太快了吧。”

“九郎,你吃味不成?”

“我那會吃味……”宋九忽然又道:“不對,這小子木訥又倔強,一定在益州做了大事。”

猜得差不多。說實話這個升遷是快了,但趙匡胤遷吳大夯的官職。頗有深意的。對於普通人,那怕對於宋九。都是不了得的官,但對趙匡胤來說又算什麼。接下來就看王全斌能有何反應。

玉蘋吃吃地笑,說道:“九郎,讓前面朱楊兩家搬走吧。”

“爲何?”

“九郎,爲何讀書人多,那個沒有富貴心,就包括學舍的學子,他們也許不想做大官,但也想謀一個好生活。這才用心讀書。但功名那麼難考,以九郎才智都數次落第,這是多少讀書人才取一進士。現在只學了一年物格算術,便能當上益州司戶,消息傳出去,來年一百五十名學子肯定不行了。到時候大家會煩得你我與幾個姐姐他們都不得安生,包括幾個博士。只有一個辦法能解決,明年再擴大名額。”

“玉蘋,你果然很聰明。”

“九郎。你別誇我,奴家再聰明也不及九郎。”

宋九喝了一口茶,想了想道:“不用朱楊兩家搬走,院中有些財物。就是沒有財物,平時我們家中也放一些錢帛。郭家兄弟身手好,可若是人氣少了。還會招來一些宵小。朱大郎與楊大郎雖難是苦力,但長得五大三粗。實際也有震懾力。要擴招也簡單,明年三伏放一次署假。趁機修一棟教學樓,上面四間,下面四間。一間用來做先生室。再將前面正廳房改建一下,開大門,邊上也建小樓,一個當成食堂,樓上當成雜貨間。”

“以後要建書院。”

“建書院也要擴招,實際我這段時間事兒多,沒有細想,以前也隱隱想過,學一年就畢業,時間太倉促,不能學到更多的學問。最少要學兩年三年,從明年起,嚴格執行留學制,頂尖的放出去畢業,餘下的留下。後年請求朝廷建書院吧。”

“奴家聽說朝廷也要準備建太學,就在朱雀門街的南邊。”

“太學啊,”宋九呵呵一樂,搖了搖頭說:“太學別當真,那會成爲衙內們的玩物。”

宋九不是歷史專家,就是歷史專家不看資料書,也不可能記得那麼多,但好歹是看到十幾本架空小說的,可惜當時沒有專看宋朝的,似乎唐朝國子監還出過一些人才,但就沒有聽說宋朝太學出過什麼人才。也許出過,自己不知道,但自己不知道,也證明出過也不會多。

“那朝廷……”

“人才不人才其實也不重要,若不會實用,只會讀死書,記得知識再好,還是一個書呆子,不能稱爲人才。朝廷建朝廷的,我建我的。”

“難怪九郎重視實用課。”

“不重視不行哪,那麼多事,必須要學子幫助。”

玉蘋又吃吃地樂,然後說道:“我燉了一碗清茶蓮子粥給你喝,解解酒。”

說著將充滿蓮子與茶香的小米粥端過來,裡面還放著一些砂糖蜂蜜,香甜可口,宋九喝了一大口道:“朱三呢?”

“朱郎帶著娘子去瓦子看望舊友。”

“這個官迷,若得到吳大夯的消息,準得跳起來。”

宋九與李媽媽、玉蘋正在搗鼓食材,不僅要有點心,還有一些菜餚配方,這時候的調料品與後世會有些誤差的,必須一一較正,然後讓李媽媽用它們來做菜,看學子的反應。

總之用兩個博士的一句話,叫值,學生們一頓晚飯只花二十文錢,太值了。但這個值是有代價的,宋九的錢越來越少,試驗室那邊大規模的試驗,用錢更厲害。

現在宋九手中的餘款不足一千貫,若不是大棚蔬菜斂財,很快就揭不開鍋。

朱三剛從外面回來,聽翠兒將消息稟報,一下子跳進來,抱著宋九:“益州司戶啊。”

“朱兄,別激動,防止得了失心瘋。”

這件事影響太大了,第二天將兩個博士,黃陳兩個先生也震憾了。不遠處傳出鞭炮聲,是吳家的,吳大夯父母又來到學舍感謝,邀請兩個博士,兩個先生以及宋九朱三晚上放學到他家吃酒。

燕博士捻著鬍鬚道:“這個酒要吃的。”

下午就開始,許多鄉親們求兩個姐姐,宋九哪裡鐵面無私。甚至連結一個平安社的錢都一一退還。只能求兩個姐姐。宋九不得不在外面貼出一個告示,將他擴招的事說出來。

不要求。求了也沒有用,但明年會有七個班學生。

三年級一班與擴招無關。但會有二年級兩班,一年級四班,明年春天還會印刷一些教材,分發兩河百姓,讓他們給家中孩子自學,以便測試得過。河中一年級學生會徵一百名,河北名額是四十名,外坊貧困弟子是三十名,另外三十名外坊弟子以成績優者錄取。實際這個成績優者等於放給各個富家子。二年級與任何一坊無關。一班是成績優者,一班是專門留給貧困弟子,除留級的學生外,兩班名額均攤。

前面告示貼出,後面趙匡義便來了,問宋九:“爲何要刻意說出貧困子弟?”

“二大王,學舍成立,河中百姓費了心思,幾個先生也費了心思。朝廷更費了心思。本來我想以成績擇生,這樣擇出來的學子素質高,易教。然而擇過後卻發覺有許多富家子進入,這是無奈。他們家境好,在家裡就接受過教育。家境好也不礙事,關健又非是官戶弟子。皆是商賈子。這些學子畢業後不會爲朝廷服務,而且進入學舍後。若非我管教得嚴,都能將一些不好的風氣帶進學舍。”

“這倒也是。”趙匡義額首。

朝廷缺少這樣的書吏,第一批學子下去表現太優異了,優異得大哥與趙普都在尋找原因。這中間質樸是一個關健因素。

“也不能說不收,但起初以成績收,本身不公平,起跑線不同,實際各人素質未必有那麼大懸差。比如這次我招收的一百五十名學子,起初富家子佔據著優勢,經過兩三個月時間學習,一部分學子漸漸就跟上來。但若以德操招生,如何評價一人德操?屠夫裡也有好人,妓子裡也有烈女子,這樣也不大公平。我去年還與兩個博士爭論過。而且德操也十分含糊,用之正則正,用之邪則邪。周處先是三害,後化身爲忠臣。但有的人早先是好的,後來卻變成了國之奸賊。因此又不能評定。於是我想出這條折中之策。”

“這也是一個辦法。本官來是爲另一件而來的,你榜文上的河中名額太多。”

“二大王,學舍起來,最初就是……”

“不要說什麼最初,它馬上就要變成國家的書院,還能談什麼最初?”

“現在還沒有變成書院。”

“是沒有變成書院,但這股風頭你必須打壓下去,我算一下賬,一年你收一百名河中弟子,打算五十人爲朝廷所用,他們歲數皆不是很大,朝廷好用四十年。其中三分之一轉換成官員,這恐怕還是最少的,那怕就是底層官員,三十年下來,五百名官員,四十年下來就是六百多名官員。宋九……”

“二大王,如何擇人還不是在於朝廷。”

“然而河中弟子始終佔據一半多,外坊的如你所說,還有富商子,讓朝廷如何擇人?”

“二大王,沒有河中就沒有學舍。”

“所以朝廷也默許了你一直將河中名額佔據優勢,可也要節制也要折中。”

“二大王,如何折中?”

“河中依然變成八十人,河北變成五十人,外坊貧困弟子變成六十人。你不爲難,也進一步融合兩河,甚至對你還有利,難道以後你用工全部用河中百姓?莫要忘記了,河北百姓對你也不錯。這樣擇生範圍會漸漸擴大到整個京城,京城出身的官吏,朝廷用得也放心,對國家有利,也不會造成某一地區人才過份臃腫。”

“是這個理兒,不過吳大夯……”

“他不是吳大夯了,呂相公給他取了一個新名字,吳大正,字子尹。”

“好吧,吳子尹他遷爲益州司戶,鄉村們都轟動了,名額不增加,我也不得安生。”

“宋九,不要懵懂了,這是國家利器了,容得你做人情?”(未完待續。。)

第276章 良臣第250章 暖冬(中)第211章 思念第48章 後院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494章 朕累了第348章 必死(下)第200章 父親(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337章 窅娘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164章 新知州第52章 地震第265章 折騰第356章 無敵第23章 父輩(上)第127章 廟還小第396章 梟雄的末落(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477章 幾千年的話題第242章 撫桑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485章 南方(上)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166章 鏡子(上)第88章 神靈第204章 老韓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244章 獻酒(上)第164章 新知州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260章 保護(上)第504章 開始了第448章 南方有風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100章 大舟第373章 原因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137章 對峙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32章 入相(上)第532章 軍事家(下)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389章 封禪(上)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294章 小魚(下)第10章 製造標準第454章 燕南歸第503章 遺言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296章 盧宋會(上)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00章 未卜(下)第420章 飄搖(上)第50章 火花四射第458章 朔州之戰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215章 踢第367章 相才第62章 我的地盤第289章 郭成儀(上)第88章 神靈第342章 親事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135章 夜戰第135章 夜戰第77章 卷(下)第332章 入相(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474章 背嵬第442章 妖星(下)第92章 地圖(下)第265章 折騰第9章 歪才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264章 人才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515章 捉貓貓第449章 風起第8章 神奇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237章 宋無敵(上)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305章 不殺人(上)第327章 一個人的戰鬥(下)第253章 大過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369章 拓跋第462章 前戲(上)第352章 安定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53章 大笑第83章 夜郎(上)第79章 勇退
第276章 良臣第250章 暖冬(中)第211章 思念第48章 後院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398章 自作聰明(下)第494章 朕累了第348章 必死(下)第200章 父親(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107章 最危險的職業(下)第337章 窅娘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164章 新知州第52章 地震第265章 折騰第356章 無敵第23章 父輩(上)第127章 廟還小第396章 梟雄的末落(下)第176章 真是他第477章 幾千年的話題第242章 撫桑一百零五章 秋實第485章 南方(上)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166章 鏡子(上)第88章 神靈第204章 老韓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244章 獻酒(上)第164章 新知州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260章 保護(上)第504章 開始了第448章 南方有風第153章 燒酒會(下)第100章 大舟第373章 原因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137章 對峙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32章 入相(上)第532章 軍事家(下)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389章 封禪(上)第98章 建隆三年的那些事(下)第294章 小魚(下)第10章 製造標準第454章 燕南歸第503章 遺言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296章 盧宋會(上)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00章 未卜(下)第420章 飄搖(上)第50章 火花四射第458章 朔州之戰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215章 踢第367章 相才第62章 我的地盤第289章 郭成儀(上)第88章 神靈第342章 親事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332章 入相(上)第135章 夜戰第135章 夜戰第77章 卷(下)第332章 入相(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474章 背嵬第442章 妖星(下)第92章 地圖(下)第265章 折騰第9章 歪才第455章 熱愛和平第264章 人才第323章 天下第一書院第515章 捉貓貓第449章 風起第8章 神奇第124章 兩重天(下)第237章 宋無敵(上)第452章 西北最強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305章 不殺人(上)第327章 一個人的戰鬥(下)第253章 大過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533章 大結局(一)第369章 拓跋第462章 前戲(上)第352章 安定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53章 大笑第83章 夜郎(上)第79章 勇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大关县| 毕节市| 青阳县| 盖州市| 昌邑市| 嘉峪关市| 大理市| 云南省| 溧阳市| 东乌| 临颍县| 刚察县| 元朗区| 东乌| 肥城市| 连城县| 通道| 广东省| 泰兴市| 孝昌县| 洛南县| 方城县| 高密市| 望江县| 常熟市| 屯门区| 颍上县| 札达县| 仪陇县| 山东省| 勐海县| 霍城县| 云和县| 田东县| 资溪县| 韶山市| 广州市| 泾阳县| 咸丰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