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6章 唯獨沒有環球的份

時間進入到二月下旬,整個唱片業的局勢忽然風起雲涌。

先是洛杉磯法院召開了第一次聽證會。

在聽證會上,被告方環球音樂集團的代表律師,針對原告方蕾哈娜等明星所提出的一項證據:一份來自合作方的財務結算憑證提出質疑。

——這是2007年某一筆款項的結算收據,經銷商向環球音樂集團一次性支付了總計2973萬美元的費用,而在環球的內部“賬本”上,這筆收入的數字卻僅僅只有1236萬美元。

相差1737萬美元!

這份“明暗賬單”的證據自然是真的,這一點無從質疑,但環球音樂集團的代表律師,卻對原告方取得這份證據的合法性提出了反駁。

這位律師認爲,原告方“不可能通過正常的、合法的手段得到這樣一份‘機密文件’,因而獲取證據的過程必然存在違法行爲?!?

按照北美的法律,尤其是在憲法第五修正案之後,如果一起訴訟案,在“取得證據”這一過程中違法,那麼該證據就會被判定爲“無效”。

當然,這一條款在實際操作中標準會有很大的浮動。

比如說,如果是一般的小案子,法官和陪審團就會站在資本一方,根據“需要”來決定是否依據這一法案認可或者否定證據的合法性。

但蕾哈娜等明星起訴環球的這個案件,在新聞集團的不斷炒作之下,影響力已經走出了北美,擴散到全世界。

再加上大衛-勞倫斯一番協調之下,加州當地不少的官員也都隱晦地表示了對此案的關注。

一番考量之下,法官對被告方律師的申訴不予認可,宣佈證據有效。

同時,還反駁了被告方律師提出的延期開庭的要求,在聽證會當場,就定下了開庭審理的時間:兩週之後。

在新聞集團拼了老命的炒作之下,這起案件的受關注程度突破天際,幾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無論在哪一個國度,公衆,尤其是底層的人們,天生都喜歡看到“大人物”倒黴。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在給底層民衆一個發泄自身不滿的渠道……

咳咳,這個話題不適合深入探討,點到即止。

總之,環球音樂集團,作爲一個巨無霸級別的公司,曝出巨大的醜聞,看上去還要面臨巨大的麻煩,這種事天然就能夠吸引普羅大衆的目光。

【量子音樂】和新聞集團,就是利用這種心理,營造出了一種“環球音樂集團馬上就要完蛋”的暗示。

同時,【量子音樂】藉助著這樣的局面,開始大張旗鼓地挖環球音樂集團的根基。

高價收買環球的合作方、打壓環球的渠道資源等等,這些都只是基本操作。

華納和索尼也不甘寂寞地加入了進來,對環球落井下石。

雖然同爲唱片業巨頭,但四大之間從來不是鐵板一塊。

若是相安無事的時候也就罷了,四大甚至還會十分默契地聯手,對有可能威脅到自身位置的新興勢力進行打壓。

但若是某一家巨頭遭遇困境,其它幾大巨頭絕對不會出手相助,反而會第一時間跳出來落井下石。

原因很簡單:少一家巨頭來分蛋糕,自家就能多吃下一塊。

更何況,環球音樂集團吃下的,還是全球唱片業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

二月末,在Spotify的最新一期擴股融資當中,華納和索尼也各自獲得了百分之三和百分之五的份額,同時加入了Spotify的“音樂流媒體版權計劃”。

三月的第一個工作日,Spotify的音樂流媒體模式正式上線運營,電腦端、移動端同時上線,改變了過去的Tunes模式:付費買斷制。

並且,在【量子音樂】的建議之下,Spotify還掏出了整整一億美元的預算,爲移動端,即APP端的推廣做宣傳。

【量子音樂】、華納、索尼旗下的所有版權均加入了Spotify平臺的“包月付費制計劃”,除此之外,Spotify還用買斷或是分成的方式,簽下了數以百計的小型廠牌、獨立歌手的版權,真真正正地將Spotify音樂庫的正版歌曲數量授權提升到一千萬首以上。

Spotify還提出了新的口號:9.99美元,暢聽千萬首經典音樂。

(注:Spotify的會員費用是按地區定價,爲了方便設定成全球統一價格。)

不過有心人卻注意到,在Spotify的音樂庫中,幾乎包含了全球各個地區、各種語言的所有音樂,但卻唯獨少了一家:環球音樂集團。

作爲世界唱片業市場份額最大的巨頭,環球旗下的版權庫,也同樣是最爲龐大的。

雖然環球崛起的時間不長,但在無數次的併購中,環球不僅僅只是買下了大量的唱片公司,同時還接手了這些唱片公司的版權庫。

缺少了環球手中的版權,Spotify的版權庫可以說是有了不小的缺失。

和已經幾乎與所有稍微有點實力的音樂版權方達成授權協議的Tunes比起來,Spotify在版權數量和版權覆蓋面上,絕對是處於劣勢的。

不過,Spotify的包月模式,在價格上卻是具備極大的吸引力。

按照傳統的Tunes模式,若是用戶想要下載一首歌,就必須爲它單獨付費,通常價格爲每首歌0.99美元到1.29美元之間,一旦購買,這首歌就永久歸用戶所有。

對於聽歌數量比較多的用戶來說,這種收費實際上是比較昂貴的,在Tunes的使用者中,不乏每月支付數百美元在購買歌曲上的用戶。

另一個比較能夠體現Tunes用戶付費率的數據,是所有Tunes用戶平均每年購買的歌曲數量:386首(查不到,瞎編的)。

也就是說,按照每首歌1美元的最低價來計算,平均到每一個客戶身上,Tunes的用戶每年要支付的費用爲386美元。

如果僅僅只是昂貴倒也罷了,關鍵在於,Tunes對於一首歌是否需要付費買斷,並沒有一個成熟有效的機制,而是完全遵照版權方的要求。

版權方要求付費,那麼不購買的用戶就不能聽。

正因爲如此,幾乎每一位用戶都遇到過“花錢買了垃圾”的事情。

而Spotify的創新之處在於,將買斷制改爲了包月制。

在會員有效期之內,Spotify的用戶可以任意收聽曲庫中的所有歌曲,不需要爲此額外付出任何費用。

按照9.99美元一個月的包月價格,這可要比自己買歌去聽劃算多了。

尤其是,大部分的歌迷,並不會將買回來的所有歌都加入歌單裡反覆去聽,許多歌曲買回來聽上一段時間,就丟進角落裡吃灰,根本想不起來。

而對於少數特別喜愛的歌曲,Spotify同樣支持買斷,價格和Tunes一樣。

——買斷的歌曲,即使在會員到期之後也可以聽,不受任何影響。

這樣一來,Spotify的模式,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講,無疑是十分劃算的。

再加上移動手機的出現,讓Pod和其它傳統MP3類設備的核心競爭力蕩然無存。

手機本身就已經夠方便的了,而且還隨時可以聯網,絕大多數用戶,也根本聽不出來手機播放和Pod播放的音質區別。

再加上大筆的推廣費用撒出去,Spotify從登錄移動端平臺之初,用戶數量就開始飛快地增長,僅僅只是十幾天的時間,新增活躍用戶的數量就突破了千萬級別。

雖然這些用戶當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會選擇成爲付費的包月會員,實際收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但前景卻是非常耀眼的。

(注:現在Spotify的付費率接近一半,但早期付費率肯定要比這個數字低得多。)

有著前世的記憶,羅傑自然是知道,在流媒體行業,無論是視頻還是音樂,那些看上去風光無限的巨頭,實際上都是在長達十年以上的時間裡,不斷地燒錢,一直在虧損,從未有過盈利。

哪怕到了羅傑重生之前,Spotify已經做到了音樂流媒體市場佔有率的第一,每年的虧損仍然高達數億美元。

當然,流媒體平臺本身不賺錢,不代表投資人不賺錢。

畢竟互聯網企業,炒的就是一個熱度和信心,只要市場佔有率等各種數據好看,哪怕是持續虧損,也不缺願意投資的狗大戶。

只要看準時機套現跑路,投資人大賺一筆的可能性反而很高。

咳,扯遠了。

Spotify用戶數量的激增,再加上其光明的前景,讓唱片業的各個廠牌、獨立歌手,都分外的眼熱。

對於這些版權方而言,Spotify意味著一個新的版權變現渠道。

哪怕這個渠道的收入並不高,也總比沒有得強。

更何況,從Spotify的發展趨勢來看,哪怕現在的收入確實一般,但未來卻是可以預見的。

而且,Spotify還爲版權方提供了兩種方案:買斷或者按照“付費用戶點播次數”分成。

前者,協商出一個固定的價格買斷,通常會籤一個五年以上的長約,在合約期間內,Spotify怎麼用這批版權,賺多少錢,就和版權方沒有半點關係。

後者,則是按照付費用戶的“有效點播次數”,再加上一定的算法,給予不同版權方一定比例的分成。

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的,可以選分成,想要穩定收益的,可以談買斷,燒錢和虧損的風險,大部分由Spotify自身來承擔。

——在接連幾輪擴股融資之後,Spotify也有充足的底氣去做這種燒錢的決定。

在這種利好之下,加入Spotify的唱片公司和歌手越來越多,從而再一次刺激了用戶的增長。

環球自然不可能無視一個新的變現渠道,立刻派人與Spotify接洽,但得到的結果卻讓環球很不滿意。

Spotify表示,由於【量子音樂】、華納、索尼這三家股東已經達成了默契,雖然不會完全拒絕環球入場分一杯羹,但條件卻不可能和其它唱片公司一致。

簡單點說,就是擡高環球的準入門檻,從價格或者分成比例上壓低環球的收入。

三大巨頭加起來,在Spotify的股份也不算太多,不說絕對控股權,就是相對控股權都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要說完全拒絕環球入場,在Spotify的股東大會上根本不可能通過,因爲這不符合Spotify的利益。

但若是擡高環球的準入門檻,憑藉三家手中的股份,還是能夠推行通過的。

事實上,環球的市場份額雖然是業內第一,但卻也只佔據了全球唱片業市場的百分之三十多。

如果單獨只看在線數字音樂這一塊,份額還要更低一些,有足夠多的用戶,Spotify有充足的底氣拒絕環球。

Spotify拒絕環球,可能意味著部分潛在用戶的流失,畢竟很多歌迷在選擇音樂平臺的時候,往往是衝著某一位歌手的歌去的。

但是,不可能所有喜歡環球旗下明星的歌迷,都只聽環球的作品。

舉個簡單的例子,歌迷A喜歡環球旗下的明星B,但同時也喜歡【量子音樂】旗下的明星C。

如果兩者都在Spotify平臺,這位歌迷會做何選擇自然不必多說。

但若是隻有一位,該歌迷也有很大的可能,會選擇使用Spotify,大不了要聽B明星的歌的時候,再換到其它平臺去就是了。

雖然說這個概率不算特別高,但也不低。

Spotify拒絕環球確實會有所損失,但至少在沒有其它足夠強力的競爭者的時候,損失並沒有那麼大。

但以環球的版權庫數量,若是拒絕了Spotify,卻意味著數以億計的營收損失。

這對於環球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注:早期iTunes和版權方的關係確實是這樣,一開始iTunes求著唱片公司放版權,但是拿到一定份額之後情況就反過來了,唱片公司求著iTunes收版權。一直到後來的流媒體平臺大戰時期,競爭激烈了,纔開始玩燒錢買版權的遊戲。)

但Spotify給出的價格又太過於苛刻,環球內部,一時半會之間都還達成不了一致,很快就陷入了爭吵當中。

趁著這個機會,不需要任何的溝通,【量子音樂】,華納唱片,以及索尼-BMG不約而同地,開始針對環球旗下的歌手和版權供應方進行挖角。

就連話術都是現成的:跟環球合作,Spotify平臺這一塊收入,可就要沒了!

而如果掏點違約金,結束和環球的合約,加入我們,Spotify這一塊的收入可不低呢,我們再給補貼點,這買賣絕對不虧!

反正,絕大多數的明星和版權供應方,也不清楚Spotify只是對環球報出了一個苛刻的價碼,而不是完全拒絕環球入場。

在他們的眼裡,只看到一個現實:Spotify已經與全球幾乎所有版權方達成了協議,但唯獨沒有環球的份!

第718章 附加條件第646章 銷量壓力第100章 打榜計劃第151章 讓聲音更立體第56章 改裝巨獸第495章 劇情加強版超長MV第155章 不需要證據(第十更)第672章 百分之二十第859章 美麗新世界第794章 要做父親了第673章 好消息第363章 融(坑)資(錢)計劃 下第864章 避稅第100章 打榜計劃第35章 樂評第593章 併購完成!第630章 黑暗使者號第508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736章第444章 兩份計劃書第292章 空客ACJ第166章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475章 分分鐘幾十萬上下第60章 現場第198章 五項提名第121章 拉丁天后的邀請第463章 八座水晶杯第753章 我們不會輸第488章 彩虹第435章 心理醫生???第832章 國王的領地第165章 48分鐘的超長專輯第482章 海外巡演計劃第451章 流行音樂領域的極限第134章 無題第27章 製作人瑪莎第167 奢侈的友誼第250章 “羅傑,有人罵你是傻缺”第745章第116章 上次的感覺很棒(5更)第726章 西海岸第一張《Nevermind》第689章 這樣會不會有風險?第399章 銷量口碑雙爆第681 只要鋤頭揮得好第826章 叫做“玫瑰碗體育場”的火山第416 埋藏過去第582章 機會?第190章 巡演開幕場第33章 發行第562章 繼承百億家產第848章 重回洛杉磯第14章 選歌第438章 交給歌迷們決定第209章 新的邀請第505章 兩份邀請第239章 舞臺特效第846章 逗智逗勇第866章第870章 摸魚第128章 《生命萬歲》第514章 又是一年頒獎季第558章 我可能找到了一個不錯的項目第679章 改變生態第461章 超A巨星第589章 不要太過分了!第10章 二十世紀娛樂公司第1章 南加州的陽光第423章 你能做些什麼?第703章 想要股份?第642章 那就給他們戰爭!第559章 打賭第751章 爭搶第449章 生存問題第238章 郊區的耶穌第737章 新專輯中的老歌?第162章 玩搖滾的都是神經病和變態第674章 奇怪的條件第264章 淡化鍵盤第306章 哥特金屬第384章 新的貝斯第473章 人情的作用第756章第350章 都給老子把頭甩起來!第750章 出路關於最近的事,有些話說。第33章 發行第534章 雖然他不怎麼靠譜……第114章 改變曲風?第566章 他竟對未成年……第801章第567章 有錢真爽第646章 銷量壓力第91章 遲到(第五更)第629章 這章的標題被我吃了第605章 真香第196章 搖滾聖經(7更)第165章 48分鐘的超長專輯第869章 故地重遊第876章 【《搖滾聖經》 Tour】第10章 二十世紀娛樂公司
第718章 附加條件第646章 銷量壓力第100章 打榜計劃第151章 讓聲音更立體第56章 改裝巨獸第495章 劇情加強版超長MV第155章 不需要證據(第十更)第672章 百分之二十第859章 美麗新世界第794章 要做父親了第673章 好消息第363章 融(坑)資(錢)計劃 下第864章 避稅第100章 打榜計劃第35章 樂評第593章 併購完成!第630章 黑暗使者號第508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736章第444章 兩份計劃書第292章 空客ACJ第166章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475章 分分鐘幾十萬上下第60章 現場第198章 五項提名第121章 拉丁天后的邀請第463章 八座水晶杯第753章 我們不會輸第488章 彩虹第435章 心理醫生???第832章 國王的領地第165章 48分鐘的超長專輯第482章 海外巡演計劃第451章 流行音樂領域的極限第134章 無題第27章 製作人瑪莎第167 奢侈的友誼第250章 “羅傑,有人罵你是傻缺”第745章第116章 上次的感覺很棒(5更)第726章 西海岸第一張《Nevermind》第689章 這樣會不會有風險?第399章 銷量口碑雙爆第681 只要鋤頭揮得好第826章 叫做“玫瑰碗體育場”的火山第416 埋藏過去第582章 機會?第190章 巡演開幕場第33章 發行第562章 繼承百億家產第848章 重回洛杉磯第14章 選歌第438章 交給歌迷們決定第209章 新的邀請第505章 兩份邀請第239章 舞臺特效第846章 逗智逗勇第866章第870章 摸魚第128章 《生命萬歲》第514章 又是一年頒獎季第558章 我可能找到了一個不錯的項目第679章 改變生態第461章 超A巨星第589章 不要太過分了!第10章 二十世紀娛樂公司第1章 南加州的陽光第423章 你能做些什麼?第703章 想要股份?第642章 那就給他們戰爭!第559章 打賭第751章 爭搶第449章 生存問題第238章 郊區的耶穌第737章 新專輯中的老歌?第162章 玩搖滾的都是神經病和變態第674章 奇怪的條件第264章 淡化鍵盤第306章 哥特金屬第384章 新的貝斯第473章 人情的作用第756章第350章 都給老子把頭甩起來!第750章 出路關於最近的事,有些話說。第33章 發行第534章 雖然他不怎麼靠譜……第114章 改變曲風?第566章 他竟對未成年……第801章第567章 有錢真爽第646章 銷量壓力第91章 遲到(第五更)第629章 這章的標題被我吃了第605章 真香第196章 搖滾聖經(7更)第165章 48分鐘的超長專輯第869章 故地重遊第876章 【《搖滾聖經》 Tour】第10章 二十世紀娛樂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海伦市| 青河县| 奇台县| 无为县| 德格县| 轮台县| 乡宁县| 鲜城| 新疆| 会同县| 庆城县| 中超| 专栏| 云安县| 林周县| 梅州市| 宜春市| 宿松县| 涞源县| 泸水县| 开江县| 湘乡市| 金华市| 绥棱县| 贺州市| 济宁市| 永吉县| 神木县| 双流县| 科技| 武定县| 阿拉善盟| 周至县| 昌邑市| 绥阳县| 齐齐哈尔市| 昌吉市| 瓦房店市| 衡山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