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1章 中南海

中南海的瀛臺。

暮春的夕陽,還在西山之腰,這裡已經是一片燈火通明;昔日冷清的大廳,陡然擺設了盛宴的桌椅:燈紅酒綠,菜香撲鼻。那些邀來作陪的大員,魚貫而人,笑語歡聲,嘹庭繞院:副總統(tǒng)黎元洪——這位很少在京城露面的人物,今日同樣也春風滿面,握著內閣代總理孫寶椅的手,彷彿有說不完的軍國大事;政治會議議長李經羲跟約法會議議長孫毓筠寒暄兩句之後,便默默地坐到一個角落裡去了。

李經羲坐下之後發(fā)現楊度坐在一旁獨自沉默,便走過去和他聊天:最忙碌不定的,是總統(tǒng)府秘書長樑士詒。顯然,他以主持人的身份在應酬八方。夜幕剛剛降臨的時候,大總統(tǒng)袁世凱陪著一位比他略見蒼老的人走進來。所有在場的人一齊起立歡迎。此人便是袁世凱擬任命國務卿的徐世昌。

徐世昌,剛到花甲之年業(yè)經明顯老態(tài)了,那並不高大的身軀有點駝背,鬢角也見銀絲,雙眸有點內陷;脣邊那抹短鬚卻修飾得齊齊整整。他並沒有因爲‘民國了‘感到失落,他步履輕盈,滿面帶笑,頻頻向人們抱拳致意,問或寒暄幾句。自然,那些目光環(huán)繞著他轉動。

“大家入座吧,入座!”

樑士詒大聲叫著。

在中間一個長條型餐桌上,袁世凱人了主座,徐世昌坐進賓席,大家依次坐定,盛宴方纔開始。

待衆(zhòng)人落座後,袁世凱舉起杯來,對著大家笑說道。

“各位,各位今天我們相聚,爲我們的老相國徐卜五閣下洗塵。卜五不辭辛苦,從東海之濱的青島來到京城與大家聚會敘舊.我們應爲之舉杯”

大家起立,共同舉杯,齊聲問候道。

“老相國好”

徐世昌是做過前清內閣協(xié)理大臣的,故稱他爲相國。他和袁世凱已有30多年的交情。

辛亥革命之後,隨著大清王朝的覆滅,這位皇帝的內閣協(xié)理大臣便隱居青島,抱定了不作民國的官,不剪辮子,不受民國的勳的“三不”主義。民國二年12月,北京舉行德宗帝后崇陵奉安大典。徐世昌也匆匆忙來到北京,參加了沒有“國”的“國喪”。

於是便有人問他。

“老相國,你的老朋友當選爲正式大總統(tǒng)了,在就職那一天還授你勳一位呢。這是民國最高榮譽呀你是爲受勳位而來的吧?”

而徐世昌淡淡笑著,搖搖頭。

“我是有三不主義的,此行是來參加先帝移靈典禮,也許便道看看老朋友,向他表示祝賀。”

那一次,徐世昌卻連老朋友也沒看便走了。

而在數月前,當選大總統(tǒng)後,袁總統(tǒng)便想改國務院爲設國務卿了,於是又想起這位老朋友,便派他的學生王揖唐去青島勸駕,纔有此次瀛臺盛宴。

酒過幾巡了,袁世凱端起酒杯,離開座位,來到徐世昌面前,呼著只有當年他們文社朋友才呼的徐的雅號說。

“菊人兄,讓我們再度攜起手來,奮鬥在一條繩上如何?”

徐世昌端起杯,還是淡淡笑著。

“菊人老矣,有負衆(zhòng)望。”

“老當益壯國家、黎民都盼望你。”

“盼我?”

徐世昌搖搖頭。

“我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罷哩,罷哩。這些年,一切都習慣了,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諸位,喝酒,喝酒”

在一旁沉默多時的楊度,心裡猛然動了一下。

“啊?這個發(fā)了黴的老相國真的要學那朱希真一心愛山好水去了嗎?果然如此,到也是一個聰明之舉。”

在今日的宴會上,楊度是比較消沉的,他下定決心,像當年徐庶進曹營一樣,一言不發(fā)。有化麼好說的呢?

民國了,楊度認爲一切都不維新的維新了,他心向了袁項城,傾其全力,要實現一片新天地。他無意與袁平分秋色,他只決心做一個輔佐袁的好“內助”,做一名有作有爲,又不顯山不露水的“宰相”。一直以來,他在中南海也沒以宰相自居。不想,袁世凱當了正式大總統(tǒng)之後,宰相這一缺並沒有青睞他,而是三邀四請要託付給大清王朝的內閣協(xié)理大臣。

面對這種局面,楊度也心灰意冷了。若非十分不得己,他真不來參加這樣的宴會。他本來想,這次宴會的結果是:袁世凱在大庭廣衆(zhòng)之下拖也把徐世昌拖出來,按也得按到“國務卿”的位子上;而徐世昌,一定是半推半就,造成一種無可變更的事實。

現在,袁世凱是初衷不改,懇請再三,那個徐卜五,卻真的不願出山。尤其在他明明白白地朗誦出朱敦儒的《鷓鴣天西都行》之後。他心上的一塊沉沉石頭總算落了地。朱敦儒,字希真,南宋紹興進士,爲秘書省正字,擢兵部郎中,遷兩浙東西路提點刑獄。靖康之難,他離開官場,過起遁世隱居的生活,再不出仕。徐世昌借他的詞句,顯繫有效法之意。楊度終於端起杯,來到徐世昌面前,恭恭敬敬地敬了他一杯。

和楊度同病同態(tài)的,是政治會議議長李經羲。這個曾經領銜奏請朝廷立憲和召開國會的原雲貴總督,此番出任政治會議議長便打定主意奪“相”位。李經羲的政治會議確實爲袁總統(tǒng)的立法立下了汗馬功勞。就在他翹首以待相位時,他也發(fā)現了袁世凱青睞的不是他,而是徐世昌

在楊度敬完酒之外,李經羲滿面笑容走向徐世昌,至少現在可以斷定一點,徐樹昌沒有“出相”的心,既然這樣,可不能表現的太過小家子氣。

就在這時陸軍次長徐樹錚卻急步地過來了,他喊了一聲。

“大總統(tǒng)!”。

然後便行了一個軍禮,自從“陸海軍大元帥統(tǒng)率辦事處”成立後,實降爲大元帥辦事處下一“辦事員”的陸軍總長段祺瑞便不再理事,則由徐樹錚代行陸軍總長之職,一時間,各省督軍、各師虎,只知陸軍部有徐樹錚,電報、信件也全給徐樹錚,甚至連忙大總統(tǒng)也被他丟到了一邊去了。

而今天徐樹錚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突然來到贏臺,只是因爲一個小時前收到的一份電報,從江蘇來的電報,在收到電報之後,他猶豫了一會,在差人給段祺瑞送去的同時,又親自給大總統(tǒng)送了過來。他知道這位大總統(tǒng)對他不滿意,所以不能讓他挑個“貽誤軍機”的事由。

“哦,是又錚啊!有什麼事嗎?”

一見來人,袁世凱便不冷不熱的說了一句,事實上對於徐樹錚,他一直都沒什麼好感,尤其是徐樹錚還有著“合肥魂”之稱,可以說……

“大總統(tǒng),江蘇陸軍參謀部總長韓,先前來電!”

話時徐樹錚雙手一奉,將江蘇陸軍參謀部的電報遞給袁世凱,徐樹錚本就不擅長交際,說起話來,同樣也是不冷不熱。

看著這一幕,楊度等人不禁搖搖頭,當真是物以類聚,段芝泉是這種性子,他合肥魂也是這種性子。

“江蘇陸軍……”

聽著這四個字,袁世凱的眉頭便是一皺,去年二次革命誰是最大的贏家?表面上是他袁世凱,畢竟藉機趕走革命黨,迫使其流亡海外,而事實上,在江蘇的地界上,最大的贏家是他李致遠。

江蘇都督程德全,不理軍政,江蘇軍政皆出自江蘇陸軍參謀部,而任命韓武爲參謀總長,目的在於分列江蘇陸軍,挑其內鬨,可誰曾想,另外兩個師,早都被他李致遠給“收買”了,去年8月前,李致遠不過就是一商人,頂多扛著頂淮海經略使的帽子,而現在,他卻是扛著淮海經略使的帽子,袖裡握著江蘇陸軍的裡子。

這李致遠,又想出什麼故事?

心下思索著,袁世凱的眉頭一皺,接過那電報,同時心下暗生警惕之心,打從去年弄明白李致遠掌握江蘇陸軍之後,他便在心裡尋思著自己和他打交道的歷往來,不合計不當緊,一合計他自己都被嚇一跳。

和他李致遠交手,他袁世凱根本就沒佔過任何便宜,即便是使絆子、下套子,最後還是讓他李致遠佔盡了便宜,和李致遠打交道還是得謹慎一些,否則一不小心,給他下的套子,沒準就會變成自己的套子,就像現在。

看著電報上的內容,袁世凱倒是一愣,這電報洋洋灑灑多達千字之多。

“大總統(tǒng)鈞鑒:

蒙古與中國腹地脣齒相依,千百年來蒙古實爲中國之地。三年前武昌首義,諸省紛然獨立,中原鼎沸,騷動四方,蒙古僻在邊陲,蒙人上屋乘時獨立,行以分裂國家之實,現在共和已立,五族一家,南北無爭,中央有主,從前各省獨立均已取消,蒙同系中華民族,自宜一體出力,維持民國,與時推移,蒙古喇嘛、王公無迴歸之心,然蒙古之地,爲中國之要,……”

蒙古?

袁世凱的眉頭一皺,這李致遠又想打什麼算盤,他這算盤打的夠遠的啊!從江蘇打到蒙古去了!

“江蘇雖居南省,然爲中國之兵,練兵年餘,當爲國解憂,即請政府飭令,以江蘇陸軍一師爲先頭,直搗庫倫,以紓邊患……”

江蘇陸軍出兵蒙古,這小子……他想幹什麼?

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9章 會館會餐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61章 長記性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第114章 啓航第144章 弱國之大國民第26章 咬鉤的魚兒更!第277章 出擊第310章 法蘭西的需求第206章 綠色革命第293章 大國領袖的滋味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227章 風雲起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151章 官兵初戰(zhàn)顧慮重 丈夫迎戰(zhàn)不回頭第85章 槍第100章 中村無爲第142章 舊大陸戰(zhàn)事無又酣 炮灰亦被他人閒第179章 南京第279章 電子戰(zhàn)第41章 漢森第89章 中村是公第114章 啓航第154章 戰(zhàn)地以攻替爲守 東方肉搏長短現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53章 試探第313章 作畫第7章 諸人心思第371章 定策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128章 1913年的心理戰(zhàn)第144章 弱國之大國民第303章 心思第244章 血忠社第74章 默茲河兩岸第165章 強攻時刻血與火第49章 爲我掌控第279章 電子戰(zhàn)第129章 買一送一第135章 這就是天堂第29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53章 試探第234章 激發(fā)第68章 尊嚴是靠打出來的第163章 戰(zhàn)地醫(yī)院平靜且尊嚴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43章 大戰(zhàn)將起時 炮灰自參戰(zhàn)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181章 南京第114章 筆的故事第270章 父與子第66章 策馬歐羅巴第47章 他們敢第267章 男人的……第240章 自治會第372章 革命家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36章 打蛇順棍第113章 何爲重第56章 施以謀第152章 倪嗣沖的奸與厚第355章 準備好了嗎?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32章 廣播電臺第271章 內田良平的打算第227章 風雲起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96章 張季直第287章 公而無私第161章 索姆河絞肉 軍官初被俘第90章 利益至上第283章 猙獰第189章 變亂之夜第243章 怎麼辦?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189章 變亂之夜第94章 不過如此第137章 實幹興邦第108章 什麼最重要第6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174章 根本第305章 中國之幸第99章 現形記第7章 諸人心思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158章 不想讓人坑你們第303章 心思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91章 困境第332章 國會之用第21章 可行性第304章 殺一儆百第346章 武昌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283章 猙獰第70章 法金漢的選擇第277章 出擊第130章 學工
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9章 會館會餐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61章 長記性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第114章 啓航第144章 弱國之大國民第26章 咬鉤的魚兒更!第277章 出擊第310章 法蘭西的需求第206章 綠色革命第293章 大國領袖的滋味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227章 風雲起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151章 官兵初戰(zhàn)顧慮重 丈夫迎戰(zhàn)不回頭第85章 槍第100章 中村無爲第142章 舊大陸戰(zhàn)事無又酣 炮灰亦被他人閒第179章 南京第279章 電子戰(zhàn)第41章 漢森第89章 中村是公第114章 啓航第154章 戰(zhàn)地以攻替爲守 東方肉搏長短現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53章 試探第313章 作畫第7章 諸人心思第371章 定策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128章 1913年的心理戰(zhàn)第144章 弱國之大國民第303章 心思第244章 血忠社第74章 默茲河兩岸第165章 強攻時刻血與火第49章 爲我掌控第279章 電子戰(zhàn)第129章 買一送一第135章 這就是天堂第29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53章 試探第234章 激發(fā)第68章 尊嚴是靠打出來的第163章 戰(zhàn)地醫(yī)院平靜且尊嚴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43章 大戰(zhàn)將起時 炮灰自參戰(zhàn)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181章 南京第114章 筆的故事第270章 父與子第66章 策馬歐羅巴第47章 他們敢第267章 男人的……第240章 自治會第372章 革命家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36章 打蛇順棍第113章 何爲重第56章 施以謀第152章 倪嗣沖的奸與厚第355章 準備好了嗎?第104章 列車浮想第132章 廣播電臺第271章 內田良平的打算第227章 風雲起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96章 張季直第287章 公而無私第161章 索姆河絞肉 軍官初被俘第90章 利益至上第283章 猙獰第189章 變亂之夜第243章 怎麼辦?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189章 變亂之夜第94章 不過如此第137章 實幹興邦第108章 什麼最重要第6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174章 根本第305章 中國之幸第99章 現形記第7章 諸人心思第40章 袁氏兄妹議奇事 致遠謀定內務事第158章 不想讓人坑你們第303章 心思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91章 困境第332章 國會之用第21章 可行性第304章 殺一儆百第346章 武昌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283章 猙獰第70章 法金漢的選擇第277章 出擊第130章 學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龙岩市| 广丰县| 盘山县| 南木林县| 灯塔市| 神池县| 梧州市| 临沭县| 公主岭市| 桃园市| 安顺市| 贡嘎县| 望谟县| 车致| 碌曲县| 铁岭市| 南皮县| 邵东县| 泰顺县| 泸西县| 和龙市| 西吉县| 礼泉县| 长子县| 淳安县| 海兴县| 宁远县| 象山县| 阳朔县| 漯河市| 滦南县| 乃东县| 浪卡子县| 内丘县| 桦川县| 扎赉特旗| 建宁县| 大足县| 青铜峡市| 化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