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

平心而論,在北非地區裡的軸心國軍隊數量上並不算少,如果說把意大利陸軍也算上的話,在數量上比盟國軍隊還要略微多一些,但是問題就在於軸心國的軍隊主力不多,而北非中的盟軍雖然也是集中了多個國家的軍隊,但是主力還是以英美聯軍爲主,其他幾個國家的少量軍隊也是打醬油的。英美聯軍在發動大規模反攻之前,在北非至少集中了超過二十個英美兩國師的部隊,總兵力超過四十萬,而且這些部隊不是裝甲師就是摩托化的步兵師,根本就沒有單純的步兵師。因爲英美和中國一樣,除了少數特殊部隊外,全軍都已經視線了摩托化,不像德國、蘇俄以及日`本那樣,還抱有著大量的傳統步兵部隊。

實際上單純的兵力對比還不算太過離譜,真正差距極大的雙方重武器之間的差距,英美聯軍在反攻之前,在北非至少集中了超過四千輛的坦克、自行反坦克炮等裝甲車輛,而對面的軸心國部隊坦克只有可憐的六百多輛而已。而在北非這種沙漠地區,是機械化部隊能夠發揮最大作用的地形,而軸心國在機械化部隊方面處於的絕對劣勢,讓他們根本無法有效抵抗盟軍的進攻。

除了雙方兵力裝備的差距外,還有後勤上的差距,盟軍部隊擁有良好後勤補給,油料和炮彈都不缺,打起仗來可以隨便用,但是軸心國的部隊卻是連讓坦克跑起來的汽油都嚴重匱乏,彈藥也是極度緊缺。

在意大利海軍徹底被盟軍消滅了後,隆美爾的非洲集團軍羣根本就得不到任何有效的補給。

如此情況下,就算隆美爾被稱之爲沙漠之狐但是也無法挽救敗局,盟軍發起大規模反攻兩個月後,軸心國的非洲集團軍羣是連續戰敗,距離最後的崩潰已經是隻差臨門一腳了。

三月二號,南京,陳敬雲看著手中的報告,嘆了口氣道:“隆美爾這個沙漠之狐是可惜了!”

他手中的報告乃是關於北非戰事的,在二月二十六號的時候,軸心國的非洲集團軍羣就已經是開始全面崩潰了,?了,到了三月二號,盟軍部隊甚至連非洲集團軍羣的司令部都給拿下來了,被俘前夕隆美爾自殺身亡,到了今天,幾乎是宣告著非洲集團軍羣已經是全面失敗,死傷慘重之餘其餘盡數投降被俘。

北非戰場的勝利算得上是盟軍和軸心國之間的第一場大規模勝利,之前雖然德軍敗象已露,在東線也連續招到了數次的會戰失敗,但是卻沒有出現兵敗如山倒的情況,頂多算是戰術性的失敗而已,但是在北非戰爭的失敗,卻是一個實際上的戰略大失敗。

北非的失守,軸心國非但沒有攻克蘇伊士運河並東進中東地區保障土耳其運輸線的希望,而且同樣代表著土耳其這條生命線已經會隨時處於盟軍的直接地面部隊兵力威脅之下,而意大利本土下一步也將會面臨著被盟軍大規模登陸的極大危險。

而意大利一旦完蛋,就是宣告著德軍的整個南線都將會崩潰,這種情況甚至比土耳其的補給線被掐斷更爲糟糕。

整個情況似乎對德國極爲糟糕,而盟軍似乎也是看到了戰爭徹底勝利的希望!但是他們都沒有忘記,北非的失陷雖然也影響重大,但是這還只能算是次要的,真正能夠影響戰局走向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的態度!

隨著1945年1月份、2月份之間的中國一系列軍事調動和核彈演習的舉動來看,沒有誰會認爲中國會一直保持目前這種狀態而無動於衷,海軍和空軍方面的調動還好,但是地面部隊的調動已經是擺出了全面開戰的架勢。

中國陸軍的第四集團軍主力已經抵達伊朗西北部地區、於此同時中國陸軍第三裝甲軍已經部署到了伊拉克邊境,於此同時前期和中國簽訂了大規模軍事軍事援助協議的土耳其也是進入了全面戰備的狀態,在其東北部面臨蘇俄高加索地區部署了大量的山地部隊。

在這個方向上,只要陳敬雲一聲令下,那麼中國龐大的第四集團軍就能夠直接閃擊蘇俄高加索地區,並攻佔巴克這個蘇俄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在伊拉克那邊中國的第三裝甲軍能夠第一時間橫掃伊拉克,在後方諸多中伊部隊的支援下迅速進軍到地中海沿海,甚至有可能短時間內打到蘇伊士運河去。

而在西伯利亞方向,中國陸軍的三個集團軍加起來高達將近一百三十多萬的兵力已經是擺出了進攻姿態,而同時中國陸軍還從東部沿海地區、內陸省份抽調更多的陸軍部隊。

按照中國陸軍目前的調動狀況來看,預計到1945年的4月份的時候,中國陸軍就能夠在中東、西伯利亞、中亞一線集中超過八十個師以上的兵力,開戰初期一線參戰兵力能夠高達兩百餘萬,這還不算在後方的二線部隊以及後勤、運輸等輔助兵力了。

這麼多兵力的後勤補給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從東部主要工業區運輸,向糧食等物資都是當地徵集、而一部分彈藥也是從西伯利亞以及中亞地區的新建立的兵工廠負責解決一部分,不足部分才從國內東部地區運輸而去。

當初吞併了俄羅斯之後,雖然擴大了衆多領土,但是隨著西部戰線的進一步西移,也就造成了補給比原來更加困難,爲了解決當地駐軍的後勤補給問題,軍方除了在當地徵集糧食等物資外,軍方也是和數大國防承包商合作,以大量訂單和提高採購單價爲條件,吸引那些國防承包商在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建立各種工廠,而且這些工廠主要是以大量消耗性物資爲主,比如子彈、炮彈這些彈藥廠、又比如提供軍服的被服廠、提供軍用罐頭的罐頭廠等,並不涉及到技術先進的重型武器生產,比如坦克、飛機、火炮這些東西的生產一直都是在中國的本土地區,這裡頭主要是新佔領區局勢還不算太穩定,中國只不過控制了西伯利亞和中三四年而已,遠遠談不上讓當地人歡天喜地的高喊華夏萬歲,游擊隊、獨立武裝可不少,這幾年下來中國沒少爲了鎮壓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的游擊隊而花費軍費。

中國陸軍在一線的兵力部署就高達兩百萬以上,而且這還都是清一色的一線野戰部隊,而要知道直到1944年爲止,中國陸軍的一線野戰兵力也就三百多萬而已。這一次的調動可以說把中國陸軍的精銳盡數調往了西線。爲了填補太平洋地區、中南半島以及國內沿海的兵力需求,中國陸軍在一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是徵集了大量的地方守備部隊,當然由於中國一向來對師級部隊的番號控制的極爲嚴格,到目前爲止中國一共就只有一百個步兵師的番號、二十三個裝甲師的番號、三個騎兵師的番號。所以嚴格上來說,中國就只有一百二十六個師級部隊番號。但是中國陸軍同樣存在著大量獨立部隊的番號,比如獨立裝甲旅、獨立炮兵旅、獨立坦克團、營、獨立防空營、獨立運輸團、獨立工程團等等,這些獨立部隊是沒有直接歸屬到各師當中,而是普遍作爲軍級指揮機構的配屬部隊,比如第四集團軍下轄的第五軍,就是比較典型的一箇中國陸軍的作戰軍級指揮機構,由中將或者上將擔任軍長、直轄第20步兵師、第22步兵師、第23步兵師這三個摩托化步兵師、另外還有第十九炮兵旅、第二十七裝甲旅、第一百三十二運輸團、第一百三十三運輸團、第二十工程團等一大票部隊,總兵力高達十多萬人,坦克、履帶步兵戰車、自行反坦克炮等自行裝甲車五百多輛、大口徑牽引式火炮三百多門,大口徑自行火炮近百門,中小口徑和迫擊炮之類的就忽略不計了,全部算下來的話那是以千來計算的,此外還擁有各種汽車六千多輛。

其他國家的一個軍可能就只能三個師,但是中國陸軍的一個軍實際上是三師多旅多團的混成部隊,具備在一條戰線上獨立作戰的能力。

中國目前最高級別的固定指揮機構是集團軍、而在中國往往一個集團軍就是負責一整個戰區的作戰,對日作戰中,中國一共只動用了四個集團軍的指揮機構而已。這種大體上相當於蘇俄的大軍區方面軍、德國的集團軍羣。

造成中國軍級編制龐大臃腫的還和中國的大師編制有關,1945年編制裡中國的一個常規摩托化步兵師達到了一萬八千多人,比美國的一萬六千人還多。雖然從二戰前中國陸軍內部就有縮小師級部隊編制的呼聲,但是一直沒能成行,二戰剛爆發的時候中國陸軍的一個步兵師就高達一萬八千多人了,喊縮小編制喊了那麼多年也沒有成功,步兵數量雖然少了,但是掐兵種的人有是不知不覺多了起來。至於縮減到一萬五千人甚至是更少,那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事情,由於中國的軍是屬於戰略單位,所以陸軍方面是更傾向於增加師級單位的火力,什麼坦克營啊,防空營啊能加進去的一股腦的都給加進去,而加了這些,哪怕是減少一些步兵的數量也很難大幅度降低整個步兵師的總兵力數量。

這種做法和美國那邊有些類似,美國人的步兵師早期也是不配屬坦克的,後來坦克數量一朵,而步兵師中通常也是配屬了一個獨立坦克營作戰,導致到了現在雖然一個美國步兵師的編制表裡還是那麼多人,但實戰中,美國的一個師那可是有著獨立坦克營、防空營以及其他輔助部隊的,根據各部隊的不同數量也不相同,而普遍來說,一個美國的步兵師作戰單位,其本部加上配合它作戰的獨立編制部隊,而中國則是直接把這些坦克營、防空營之類部隊直接編入了步兵師的編制裡頭。

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73章 白雪紅梅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476章 不孝子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1章 午夜暗香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208章 空襲(二)第187章 上海亂第71章 各省局勢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143章 飛鴻號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211章 大戰(一)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598章 鎮壓(一)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352章 蔡凝(三)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
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73章 白雪紅梅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476章 不孝子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1章 午夜暗香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208章 空襲(二)第187章 上海亂第71章 各省局勢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143章 飛鴻號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211章 大戰(一)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598章 鎮壓(一)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352章 蔡凝(三)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巨鹿县| 凌云县| 梁河县| 凤翔县| 英吉沙县| 吴忠市| 高州市| 双桥区| 随州市| 彭山县| 玉田县| 辛集市| 宝坻区| 噶尔县| 桂平市| 咸丰县| 德保县| 离岛区| 博湖县| 嫩江县| 原阳县| 武汉市| 襄城县| 邵东县| 岳阳县| 辽阳县| 巴彦淖尔市| 东乡县| 广德县| 盘锦市| 灵石县| 莎车县| 建宁县| 如东县| 垣曲县| 扬州市| 西丰县| 盈江县| 浮山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