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蘇浙局勢(三)

餘額不足

由於前幾天馮國璋不顧袁世凱的暗示,一舉拿下了漢陽,同時炮擊武昌準備徹底攻下武漢三鎮。這讓馮國璋得到了朝廷封爵的同時也讓袁世凱大爲惱火,當天就把馮國璋撤職,表面上看是調任禁衛軍總統官,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從這個看似平調的任職中看出老袁的心思來。

當段祺瑞到達湖北後,更是第一時間就停止向武昌炮擊,同時停止了對武昌的攻勢,這讓提心吊膽,已經逃出都督府避往武昌郊區的黎元洪鬆了口氣。

十一月三十號,南方各省代表到達漢口英租界召開第一次會議。這個會議有點意思,當時漢口已經被北洋軍拿下多日,但是南方各省的代表竟然還去漢口召開第一次建國會議,而且會議地點竟然還是英租界,這種看似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也只有清末民初那會才能出現,換成任何一個年代都不可能出現這種奇葩的事情。

於此同時,瞭解老袁心思的段祺瑞一方面和黎元洪秘密接觸,商議停戰和談事宜,同時英國人這時候也是插了一手,向武昌方面派出了使者,說是願意當中間人調停雙方戰爭。

英國人的舉動自然和袁世凱有關係,自從二十七號那天馮國璋貿然攻下打亂了袁世凱的戰略規劃後,袁世凱就越發覺得事情有脫離自己掌控的危險,所以他也不想繼續拖下去,想要早日把和談的事情確定下來。袁世凱的想法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尤其是西方列國的支持。

對於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甚至是現在的俄羅斯來說,一個虛弱而穩定統一的中國對於他們而言是有利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中國榨取最大之利益,還不用浪費一兵一卒。如果中國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比如像現在這樣的南北內戰,西方各國都是覺得有心無力,想要插手吧,歐洲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一兵一卒都是寶貴的哪裡有功夫管遠東地區啊。不插手吧,一個分裂混亂的中國對於各國在華的商業經濟利益是極爲不利的,英國公使朱爾典已經得到了一份簡單的商業報告,報告中稱英國商人在華的經濟活動受到了這次內戰的極大損害,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就讓英國商人受到了高達百萬英鎊的商業損失,如果戰爭繼續下去的話,損失還將繼續上升。

現在歐洲大陸局勢緊張,各國都在大肆擴軍備戰,就連遠在美洲的美國也不甘落後,一艘艘的戰列艦連接下水。歐洲局勢如此緊張,使得各國的外交軍事中心都關注在歐洲方面,就連俄國也不例外,加緊了西線的備戰。

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動盪的遠東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局面,各國儘管在歐洲等地區拔刀相對,但是遠東地區對待中國問題上卻是保持了驚人的一致性,當武昌起義爆發後各國公使就是連接聚會各種酒會,然後口頭上達成了一致並共同宣佈了中立。

並著手阻止這場戰爭,這個從各國支持袁世凱復出組閣就可以看出來,在他們看來袁世凱是個強力人物,是統一中國之唯一人選,最適合的在華利益代理人,至於清廷的滿清貴族早已經被他們所拋棄了。

可是袁世凱是個梟雄,如果說前期還打算依靠這場武昌起義復出掌管權力的話,那麼現在的袁世凱已經不滿足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了,他想要更高的位置,是皇帝,是大總統,這兩者在袁世凱看來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就是名字不同。

袁世凱的這種心思造就了北洋軍行動遲緩,遲遲不肯把南方民軍解決掉。這個時候,當袁世凱向各國公使,尤其是朱爾典透露出想要和談的心思後,早就想結束中國內戰的朱爾典立馬就讓漢口英租界的外交官員前去接觸武昌軍政府方面。

英國的幾個外交人員到達武昌後,武昌軍政府的人早已經是人心惶惶,就怕北洋軍攻進城來。而在此之前黎元洪也和段祺瑞有過數次秘密接觸。如此一來雙方一拍即合,準備簽訂停戰協定。

可是那會黎元洪已經逃出武昌城了,不得已之下武昌城內的蔣翊武、吳兆麟等人自己私刻了都督印章,當天就和段祺瑞的代筆簽訂了臨時停戰協定。

就這樣,十二月一號那天,打了將近兩個月的湖北戰事正是宣佈進入停戰階段。巧的是,也就是這天,徐紹禎統帥的南方聯軍攻入南京城內。

南京城內,張勳得知湖北黎元洪和段祺瑞簽訂了臨時停戰協定後,氣的直罵娘。和南方黨人簽訂臨時停戰協定他是沒什麼意見的,雖然他終於朝廷但是也看出來南方局勢已經敗壞,繼續打下去就是兩敗俱傷。可他恨的是,段祺瑞那傢伙簽訂的臨時停戰協定裡頭只限於湖北啊,沒有把他南京包括在內。

這讓他差點氣的吐血之餘,南方聯軍又兵臨南京城外,而且已經有小股南方聯軍攻入了南京城內,眼看著大局潰敗就在跟前,他也顧不上對朝廷的忠誠了,開始按照袁世凱當初給他的密令,收攏部隊連夜突圍,往徐州方向去了。由於南方聯軍兵力不多,沒有在南京形成包圍之勢所以對張勳的突圍也只能乾瞪眼,讓張勳一路絕塵而去。

次日上午,徐紹禎在南京發佈南京光復通電!

這份通電一出,舉國譁然!其影響力不亞於當初的武昌起義之通電。如果說最初的武昌起義是個火星,福州起義往裡頭加了一把油,各省起義添了柴火的話,那麼南方聯軍攻下南京就是代表著轟轟烈烈的幸亥革命已經燃起了熊熊烈火。

前文已經說過,南京的重要性不在於他的軍事地位,而在於他的政治意義,六朝國都,南方最重要的政治城市落入南方革命黨之手,也就意味著南方已經徹底落入革命黨,由此可以在表面上看成是形成了南北對持局面。

當天包括陳敬雲在內的南方各省都督向南京方面發去了賀電,遠在國外的孫文聽到這個消息後,也顧不上‘籌款’了,立即表示要回國領導革命。

北京的載灃聽到這個消息後,眼前一黑差點沒暈倒,再看看哭哭滴滴並抱著溥儀的隆裕太后,載灃腦海中一片空白,他沒說話,腳步踉蹌地獨自出宮。溥倫等其他一干滿清權貴也都是愁眉苦臉,偌大一個養心殿裡頭除了隆裕的低泣聲外就再沒有其他聲音。

和宮裡的愁眉苦臉不一樣,袁府內袁世凱和北洋的一羣干將重臣齊聚一堂,原本他們聚在這裡是爲了討論湖北那邊的停戰協定,準備規劃下一步戰略以及後續的和談事宜,就在他們商談之際就是收到了南京光復的電文。

看到這份電文後,袁世凱沒有失落反而是心中鬆了一口氣,這總算是把局勢回到了預料掌控之中。

南京的失守本來就是袁世凱的有意而爲,爲的就是給清廷尤其是宮裡一份恐慌和壓力,這樣的話將來要退位什麼的也能順利些,總不能讓他真的學曹操,用大軍把人家孤兒寡母的從宮中趕出去,如果真這樣做了這謀朝擅位的罵名就得背上千年,日後人家罵叛徒的時候除了帶上曹操這個名字外,還得帶上他袁慰亭的名字。

如果是讓南邊那些人逼得宮裡主動退位的話,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剛回北京不久的馮國璋雖然對袁世凱前幾天把自己調回來的舉動極爲不滿,但是他畢竟是北洋的一份子,除了考慮到朝廷外還得考慮北洋的整體利益,這也就是當初爲什麼袁世凱調他回京時他會乖乖回來的原因,既然南北和談已成定局,他也就放棄了先前的想法。

“南京丟了,南方黨人聲勢大漲難保他們不會沿著津浦線北上,現在徐州那邊只有一個標是不是兵力薄弱了些!”馮國璋到底是北洋的高層,除了袁世凱外也就沒人能比他說話更有底氣了。

“現在山東那邊差不多也穩下來了,是不是把第五鎮調往徐州。”第三鎮的曹錕是袁世凱的心腹愛將,說話也是有底氣的。

袁世凱點點頭:“徐州不能丟,但是山東也不能亂!張勳的江防軍已經從南京突圍而出,主力未損,我已命他往徐州方向去。不過爲了穩妥起見,這津浦線和京漢線還得重新調整。”

袁世凱是從朝鮮戰場和日本人打過的,後來又一手建立北洋軍,這除了他個人的威望魄力之外,他本身的軍事素養在當時而言也是極爲老辣的。

他繼續道:“原先湖北那邊事發急,只能就近從永平秋操中抽調部隊,現在既然湖北那邊簽訂了臨時停戰協定,京漢線初步穩定後各部也該儘快歸還建制。”

原先京漢線的第一軍是以北洋在永平參加秋操的部隊組成,主要是第二鎮的第三協,第三鎮的第五協,第四鎮的第八協,第六鎮的第十一協,以及各鎮相當一部分的炮兵部隊。從建制上來說除了拱衛京畿的第一鎮和東北方向的第二十、二十三鎮以及山東方向的第五鎮外,幾個北洋的主力部隊都有部隊歸屬第一軍統轄。這樣時間短了還好,時間一長就不太妥當了,眼看著戰事略停,還是得把各部的建制歸屬完整,這樣在以後的作戰中也更好的指揮。

“這樣,第六鎮的第十二協餘部派到湖北去,第四鎮的第七協餘部也調往湖北,這兩鎮一併歸屬第一軍統轄。再把第三鎮、第二鎮的歸屬建制!”袁世凱說罷後看向曹錕道:“曹錕,你準備準備,你第三鎮準備南下山東!”

曹錕領命稱是後道:“山東原有的第五鎮呢?”

“讓靳雲鵬的第五鎮南下徐州!”袁世凱繼續道:“這樣徐州有一個鎮再加上張勳的江防軍應該能確保蘇北不失,就算徐州有變,山東的第三鎮也能及時沿津浦線馳援。”

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597章 爆發(二)第350章 蔡凝(一)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621章 陸小曼第71章 各省局勢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95章 北京兵變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3章 軍制改革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775章 演講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31章 財政困境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261章 煙華夜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337章 渡江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32章 陳府景象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040章 秋熱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1053章 戰損(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598章 鎮壓(一)第997章 陰謀(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191章 伍世鍾第23章 收攏軍心第760章 xb10項目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
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597章 爆發(二)第350章 蔡凝(一)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621章 陸小曼第71章 各省局勢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95章 北京兵變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409章 程子賢的進攻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3章 軍制改革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775章 演講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31章 財政困境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261章 煙華夜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337章 渡江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32章 陳府景象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040章 秋熱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1053章 戰損(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598章 鎮壓(一)第997章 陰謀(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191章 伍世鍾第23章 收攏軍心第760章 xb10項目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中山市| 忻州市| 吉木乃县| 如皋市| 广安市| 迭部县| 边坝县| 天津市| 绥棱县| 鄯善县| 繁峙县| 民乐县| 周口市| 普兰县| 上蔡县| 洛宁县| 志丹县| 安达市| 会理县| 宝坻区| 丰镇市| 阿鲁科尔沁旗| 崇礼县| 长寿区| 南涧| 昭觉县| 南部县| 高碑店市| 白城市| 平和县| 玛纳斯县| 湘乡市| 桐庐县| 朔州市| 大化| 池州市| 天台县| 陵水| 沂南县|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