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

也許陳敬雲無法理解,也許後世裡滿腦子都是自由的人也無法理解,但是換到了現今這個年代裡,對於普通民衆來說卻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陳敬雲統一了中國,進行了土改,發展了國家工商業,讓人們安居樂業十餘年,讓絕大多數人的人能夠填飽肚子,有衣服穿,有房子住。這些東西對於普通民衆來說就是切切實實的利益,誰要是能夠做到這些他們就支持誰,陳敬雲做到了,所以他們就支持陳敬雲。

而這種基礎下,陳敬雲又率領國家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對外戰爭,儘管數次的戰爭已經讓數十萬華夏男兒魂斷異國他鄉,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兒子,失去了父親。但是所付出的這些代價在取得的勝利面前一次又一次的被人無視掉,人們看到的只是勝利!而不會去關注勝利的背後有多少軍人爲國捐軀,有多少華夏兒女爲此殉國。

哪怕是陳敬雲自己也是不太關注這些傷亡數字,這一次的中日戰爭,中國無疑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也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朝鮮作戰裡中國傷亡總數超過了十萬人,儘管裡頭陣亡的只有兩萬人不到,但是受傷數字龐大。而爲了登陸琉球,爲了給日`本施加壓力,登陸琉球的部隊短短數天內就是高達上萬人。

而這些數據是人們所不會關注的,他們關心的是,這一次中國又贏了,於是他們歡呼,於是他們把陳敬雲當成了神來崇拜。

至於獨裁?關普通民衆屁事??!普通民衆都忙著奔波爲生活而努力呢,只有吃飽了飯閒得蛋疼的人才會天天叫嚷著民`主自由。

目前中國的普通民衆還停留在物質需求上,等他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滿足後,纔會進一步要求獲得精神上的自由,畢竟沒多少人會餓著肚皮高喊言論自由、全民投票權。真要餓壞了,扔你一饅頭估計就會高喊陳敬雲萬歲了。

政治,從古至今都是精英羣體才能玩得起的東西,普通民衆則是一次又一次的被那些精英羣體鼓動著去衝鋒陷陣,到了最後不管誰贏了,普通民衆還是得和以前一樣爲了三餐而努力。

實際上普通民衆對於政治的最佳選擇就是帶上板凳,然後一邊啃瓜子一邊看正反雙方政治精英的決鬥,偶爾來一句:“好,打的好,誰贏了賞誰一瓜子!”

而不是像奴隸一樣被那些政治精英們鼓吹著上了角鬥場,然後和同樣是被鼓動起來的另外一方的奴隸進行生死相搏,而那些政治精英們則是叫嚷著:“爲了自由,你們快打??!”

中國又一次的狂歡,對陳敬雲又是掀起了新一輪的神話,如果不是陳敬雲嚴令禁制,估計中國上下諸多城市都會立起陳敬雲的銅像,身爲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獨裁者,陳敬雲有時候也會覺得不太好意思,畢竟他也不是後世裡的的那誰誰誰,也不是朝鮮金家裡那幾個不要臉面的胖子,偶爾聽聽別人喊一兩句‘陳敬雲萬歲’他就已經很滿足了,倒也沒有必要讓人們胸前都帶著自己的頭像像章,更沒有必要讓人們在各個城市裡立起巨大的銅像,這年頭銅價很貴的,與其做銅像還不如多做幾發炮彈呢。

用句很時髦的話說就是:咱不搞形式主義!

獨裁嘛,實用就好,太過形式化就沒有必要了,陳敬雲要的是一聲令下大軍可以碾壓一切反對他的敵人。

所以對於個人崇拜的形式主義,他的原則是銅像一座不如炮彈萬發。

所以到目前爲止,中國各大城市裡甚至南京都沒有陳敬雲的銅像,南京中央廣場上聳立的乃是華夏英雄紀念碑,而紀念碑下則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雕刻著名字的石碑,無數名字被雕刻在了上面,而這些名字都是歷次戰爭中所犧牲的軍人。

這一次的戰爭,又有大批的名字會被雕刻在上面,不過萬幸的是戰爭終於是結束了,隨著中日上海條約的簽訂,中國和日`本已經停止了一切軍事對抗的舉動,中國停止對日`本本土的轟炸,而中國也是從琉球前線開始撤軍。

本來和談的時候中國方面也是要求在琉球保持現狀,也就是中國佔領島的南部,而日`本佔領琉球的北部。不過這一點不但日`本不同意,就連英美等國也是發來了嚴重的抗議,中國要佔領朝鮮已經是難以讓這些國家接受的了,如果還想要佔領琉球的話,估計這些國家就得做出甲午時期的三國干涉還遼事情來了。

不過對此影響也不算大,因爲對於中國而言,琉球的重要性實際上很有限,佔領了就是多個島嶼,實際上戰略價值比較有限。歷史上二戰琉球之所以對美軍重要,那是因爲中國的廣大地區都被日`本所佔領,臺灣,朝鮮都在日`本的掌控下,美軍攻佔琉球的目的是爲了取得進攻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而這一點對於中國來說沒有作用,因爲中國要進攻日`本,不管是轟炸還是直接登錄,都用不著奪取琉球作爲前進基地,朝鮮半島就是中國進攻日`本最好的跳板。

如果說放長遠了考慮,考慮到二戰爆發後如果和英法發生戰爭,那麼英美會對中國進行戰略轟炸,但是他們也基本用不上琉球這個前進基地,因爲他們有著更好的前進基地可以選擇,比如菲律賓、印度支那,琉球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地方而已。

但是對於日`本來說,尤其是出於日`本防備英美需要而言,琉球的重要性就非常大了,只要琉球在日`本手中,那麼就能夠把英法美等國的進攻擋在日`本本土之外。

所以琉球的重要性在中國手中和在日`本手中是不一樣的,對於中國是無用之地的琉球對於日`本來說卻是非常重要。

至於說潛在的經濟利益,比如說海底油氣之類的現在還不在陳敬雲的考慮範圍之內,那些事情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纔是需要考慮的事情,陳敬雲現在所需要考慮的更多是軍事戰略,再說了二戰後,別說琉球還是不是歸屬日`本,連日`本會不會被滅國都得另說呢,到時候如果在大戰中勝利了,要佔領個琉球也是輕鬆之極的事情。

現在日`本和其他國家強烈反對,陳敬雲也就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和他們就糾纏,直接撤軍了事。

中日上海條約的簽訂,也就代表著這場已經持續了半年的中日戰爭算是落下了帷幕了,然而世界局勢卻是並沒有因此而平靜了下來,中日上海條約剛簽訂,英國就是在倫敦召開了第三次海軍軍備限制會議,邀請兩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字國,包括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中國前往倫敦參加會議。

和前兩次參加海軍軍備限制會議忐忑不安不同,這一次中國的代表團卻是充滿了自信踏上了倫敦的土地!

到達倫敦後,各國就是進行了密切的協商,英國是因爲財政有限想要控制世界各國海軍的規模,而美國則是希望通過條約繼續限制日`本和中國海軍的發展,而日本方面則是希望通過條約的限制來壓制中國海軍的發展,而中國方面則是希望通過條約進一步取得大國的地位。

說起來這一次的倫敦會議和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會議有些相似,因爲都是中日結束戰爭之後。

由於這一次的倫敦海軍條約只是補充條約,並不會對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的主力艦噸位進行增減,這一點對於中國來說表面上是非常不利的,因爲中國的主力艦噸位只有二十萬噸,遠遠少於日`本四十五萬噸和英美的六十萬噸。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就算給中國多餘的主力艦噸位,也用處不大,因爲中國現在都不已經開始把航空母艦當成艦隊的核心了,戰列艦現有的四艘已經夠多的了,陳敬雲可沒有打算再花海量的資金去建戰列艦。

而航空母艦的噸位,中國依舊和美國和英國持平,爲十三萬五千噸?,F在中國已經是把這些噸位給用光了,而其他國家的都還有剩餘,其中還有幾艘航空戰艦佔據了航空母艦的噸位。而日`本,戰前建成的一艘航空母艦,兩艘航空戰艦已經全數戰沉,只有兩艘改裝的一萬多噸的輕型航空母艦。

所以航空母艦的噸位也是保持不變。

不過對於各國後續在建的主力艦,英國方面卻是極力要求限制在三萬五千噸的同時也要求把主炮控制在十四寸,並且在1936年以前除了條約所規定外不得開工新戰艦。這一點日`本哪裡肯答應啊,日本海軍在中日戰爭中損失慘重,兩艘伊勢級戰列艦沉沒也還好說,沉掉了剛好可以騰出噸位來,但是長門號的和天城號的沉沒卻是讓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編隊受到了重大的打擊,日`本海軍現在可是有著高達十幾萬噸的空餘噸位,正需要大建戰艦恢復噸位的時候,那裡肯讓主炮的口徑限制在十四寸啊,如果新建成的戰艦都是十四寸的,怎麼對抗中國的那四艘十六寸主炮的戰列艦。

一番爭執後雙方都是做出了讓步,日`本贊同這一條約,但是必須準許日`本施工建造兩艘十六寸主炮的戰列艦來填補長門號和天城號的缺額,至於以後的戰艦口徑就一律不超過十四寸。

戰列艦的限制制定了後,在航空母艦上英美等國又是聯合提出了進一步縮小航空母艦噸位,要求把航空母艦的最大噸位從27000噸壓縮到23000噸,另外對航空母艦的定義進行了精確定義,航空母艦指搭載飛機作爲武器,飛機可在其上起飛和降落,用於戰鬥用途的水面艦艇,不論其排水量如何。

另外不得建造小於一萬噸,同時裝備六點一英寸(155毫米)口徑艦炮的航空母艦。

在輔助艦上,英國人也是大力推動了諸多限制,要求把輔助艦的噸位限制在八千噸,可惜沒人聽他的,只好又說如果簽約國面臨國家威脅的時候,可以把噸位擴大到一萬噸,實際上這個八千噸的噸位限制就是個笑話。

對於輔助艦也進行了精確的定義規定:

驅逐艦的噸位不得超過一千八百五十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五點一英寸(130毫米)。對於大於一千八百五十噸小於一萬噸的巡洋艦進行分類??趶匠^六點一英寸的a類巡洋艦,也就是重型巡洋艦,口徑小於或等於六點一英寸的b類巡洋艦,也就是輕型巡洋艦。

另外也對潛艇做出了諸多限制,包括限制主炮口徑,噸位等。

然後就是條約對各國所擁有的輔助艦噸位進行了限制:

a類巡洋艦,也就是重型巡洋艦的噸位比例是:美國十八萬噸,英國十四萬噸,日`本十萬噸,中國十萬噸。

b類巡洋艦,也就是輕型巡洋艦的噸位比例是:美國十四萬噸,英國十九萬噸,日`本十萬噸,中國十萬噸。

驅逐艦的噸位比例是美國十五萬噸、英國十五萬噸,日`本十萬噸,中國十萬噸。

潛艇的噸位比例是大家都一樣,英國,美國,日`本,中國都是五萬噸除了這些外,還有林林總總數十項條款,幾乎是對上一次的華盛頓條約形成了一個全面的補充。

對於中國而言,除了戰列艦的噸位略少外,在重型巡洋艦,輕型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潛艇上所獲得的噸位都是和日`本並列。而在中國最爲重視的航空母艦上,中國依舊保持了對日`本的優勢。

倫敦海軍軍備限制條約簽訂後,各國非但沒有停下來海軍軍備發展,反而是根據這個條約進行了新一輪的海軍建設高潮。

第90章 蔡鍔心思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575章 伏擊戰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187章 上海亂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30章 購軍械(三)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13章 臨近生變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643章 ??沾髴?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230章 問與答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23章 收攏軍心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350章 蔡凝(一)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6章 孫府逸事第456章 北巡(一)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1003章 兄弟(二)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315章 B3轟炸機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262章 南返途上
第90章 蔡鍔心思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575章 伏擊戰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187章 上海亂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30章 購軍械(三)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13章 臨近生變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230章 問與答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23章 收攏軍心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350章 蔡凝(一)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6章 孫府逸事第456章 北巡(一)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1003章 兄弟(二)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315章 B3轟炸機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262章 南返途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化县| 吉林市| 弥勒县| 镇雄县| 聂荣县| 牡丹江市| 宁陕县| 历史| 丰城市| 大连市| 图片| 沙洋县| 乳山市| 武邑县| 都兰县| 江北区| 遂溪县| 常宁市| 榆树市| 鲜城| 茂名市| 那曲县| 利辛县| 普兰店市| 秦安县| 资兴市| 方城县| 四平市| 扎赉特旗| 罗定市| 金昌市| 本溪| 永安市| 荆门市| 手游| 井陉县| 余江县| 辽阳县| 金秀| 盘锦市|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