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

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

縱觀世界各國,中國的城鎮化起步較晚,卻是關係中國當前和長遠、涉及發展與民生的重大戰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令人注目的快速城鎮化過程,城鎮化水平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和城鎮數量大幅度增加,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經濟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快速城鎮化中積累起來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大量農業轉移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到城市社會,城市建設用地和空間利用粗放低效,一些特大城市的“城市病”日趨嚴重,總體上來看中國的城鎮化迫切需要轉型發展。

新型城鎮化要因地制宜

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也正處於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歷史時期,實現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不斷髮掘新的增長動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更需要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協調推進。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僅是中國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而且在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是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結構成功轉型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建設的重要支點,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回顧世界和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歷程,可以深刻地認識到城鎮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受自然地理條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和影響,各國城鎮化道路和模式的選擇,都必須遵循規律、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穩妥推進,使之成爲一個順勢而爲、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簡單模仿或照搬別國經驗,或者脫離實際、超越發展水平和自然稟賦,人爲地盲目快速推進,都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家制定、發佈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明確了從現在起到2020年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

協同發展

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走以人爲本、四化同步、優化佈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努力實現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高、城鎮化格局更加優化、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城市生活和諧宜人、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的發展目標。

一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以農業轉移人口爲重點,兼顧其他城鎮常住人口,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要放寬戶籍限制,允許不同規模的城市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

口在城鎮落戶。對未能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通過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

二是優化城鎮化佈局和形態。要以城市羣爲主體形態,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戰略格局,促進城鎮化宏觀佈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協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優化提升東部地區現有城市羣,同時,在中西部條件較好的地區培育發展新的城市羣。通過現代交通基礎設施和信息網絡的鏈接和城市羣協調機制的完善,加快推進城市羣一體化發展。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產業功能、服務功能和居住功能,把條件較好的縣城、重點鎮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爲中小城市。

三是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增強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現代城市。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營造良好創業環境,增強城市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強化城市產業支撐,要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佈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推進創新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設,不斷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創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會治理水平。

四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要通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良性互動,進一步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實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縮小城鄉差距。加快消除城鄉二元體制障礙,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嚴格城鄉建設用地標準,在城鎮化過程中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農村建設成爲廣大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重點推進五方面改革

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並對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總體部署,明確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涉及人、地、錢、房、生態等多方面的體制創新,是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的重要內容。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切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要履行政府在創造制度環境,制定規劃政策、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又要遵循市場規律,運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和作用,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推進以下五個方面的改革。

第一,推進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在加快改革戶籍制度的同時,全面推行流動人口居

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設覆蓋全國、安全可靠的國家人口綜合信息庫和信息交換平臺,爲完善人口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

第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現有城鎮建設徵用土地制度,嚴格執行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探索實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與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同時進一步改革完善農村建設用地和進城落戶農民宅基地流轉制度。

第三,創新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通過財稅體制改革,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使城市政府的財力與公共服務事權相匹配。加快建立規範透明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不斷創新融資工具,通過多種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

第四,健全城鎮住房制度。加快構建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更好滿足城鎮居民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繼續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建立財政保障性住房穩定投入機制,完善租賃補貼制度,努力構建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

第五,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完善推動城鎮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城市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生態文明考覈評價機制,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資源環境產權交易制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監管制度。

城市作爲現代文明的載體,其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一個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和標誌。目前,中國的城市治理能力與中國城鎮化推進的速度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已經成爲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必須把城市治理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切實克服以往一些地方存在的重發展輕管理、重硬件建設輕軟件服務的傾向,要進一步強化規劃引導、進一步增強城鎮規劃的法律權威性和約束力,“一張藍圖繪到底”,持之以恆地加以落實。要積極借鑑世界各國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先進理念,積極運用先進的管理手段,不斷提高城市的微觀管理和服務水平,切實增強城市的內在品質,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望。

作爲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的城鎮化不僅關乎中國自身的發展,而且也必將對人類文明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不僅要傾聽來自各方面的建議,還要借鑑各國的有益經驗。同時,也歡迎更多國家、城市、企業和機構參與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合作與交流,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爲世界城市文明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本章完)

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構築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優勢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保護紅線”——確保國家生態安全的生命線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結構性改革:改什麼 怎麼改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爲中國夢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試點創新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舉措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健康城鎮化須守底線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健康城鎮化須守底線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製造強國建設的戰略佈局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及安排部署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時代的“四三二一”戰略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構築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優勢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節選)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以“四個全面”統領創新驅動發展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做好兩種“自貿區”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
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構築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優勢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保護紅線”——確保國家生態安全的生命線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結構性改革:改什麼 怎麼改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爲中國夢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試點創新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舉措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健康城鎮化須守底線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健康城鎮化須守底線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製造強國建設的戰略佈局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及安排部署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時代的“四三二一”戰略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構築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優勢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節選)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節選)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以“四個全面”統領創新驅動發展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做好兩種“自貿區”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新型城鎮化重在改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剑川县| 武胜县| 右玉县| 凤凰县| 北京市| 嘉黎县| 定襄县| 德昌县| 东光县| 托克逊县| 合江县| 新晃| 保德县| 星座| 诸暨市| 将乐县| 漳平市| 永城市| 深水埗区| 罗甸县| 龙门县| 广东省| 邻水| 赤峰市| 海晏县| 宜州市| 辽中县| 措勤县| 宁武县| 镇原县| 商河县| 宁强县| 昌平区| 兴海县| 沾化县| 介休市| 临沧市| 常熟市| 军事| 东明县|